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使用生殖激素提高奶牛繁殖效率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正确使用生殖激素提高奶牛繁殖效率○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100094)张忠诚朱士恩1主要生殖激素的来源及生理功能直接作用于生殖活动,并以调节生殖过程为主要生理功能的激素叫“生殖激素”。生殖激素的种类很多,按产生部位和调节的关系,分为5类:神经...  相似文献   

2.
随着规模化养猪的蓬勃发展,生殖激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生殖激素如应用得当,对养猪生产和猪体生殖机能的调节能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同时对生殖疾病亦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但如果不了解生殖激素在体内的作用机理、家畜的体况及生理条件,或对其疏于考虑.随意使用某种激素,任意提高剂量或增多投药次数.则会导致生殖机能紊乱,甚至不得不淘汰种猪,给猪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下面作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介绍几种临床常用生殖激素的生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几种生殖激素的配合应用方案.帮助广大养殖户正确使用这类激素,以期取得最佳效果。不当之处请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3.
实践中一般把直接作用于生殖活动,与生殖机能关系密切的激素统称为生殖激素。这些激素有的来源于生殖器官之外的组织或器官,有的则是生殖器官本身所产生的。例如,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自垂体或胎盘的促性腺激素(促卵泡素、促黄体素、孕马血清促性腹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及两性性腺所产生的激素等。基于这些生殖激素在生产中有重要应用价值,我们根据这些生殖激素的来源和生理功能以及生产实践应用实例略谈几点。1神经激素(如下丘脑分泌的释放激素、催产素等)1.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CnRH)。这种激素可以引起垂体促…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神经生殖激素 主要是促性放激素、催产素、松果腺激素的研究概况、生理作用及它们在畜牧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使研究者对神经生殖激素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以充分发挥这些激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激素中,与动物性器官,性细胞,性行为的发生和发育以及发情,排卵,妊娠,胚胎发育,分娩,泌乳等生殖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激素.统称为生殖激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生殖激素是直接作用于生殖活动,并以调节生殖过程为主要生理功能的激素。在生殖过程中具有直接调节母畜的发情、排卵、生殖细胞在生殖道内的运行、胚胎附植、怀孕、分娩、泌乳、以及公畜精子的生产、副性腺分泌等功能。在奶牛繁殖中的运用更是广泛,笔者在临床解决奶牛繁殖障碍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褪黑素(MLT)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具有参与免疫反应、调节生命活动的节律性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并与生殖内分泌息息相关。目前对于褪黑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类的癌症和植物等方面,而关于动物生殖内分泌的研究较少,深度较浅。研究表明,褪黑素可以调控动物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生殖相关激素的内分泌作用,抑制或促进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性腺激素的分泌。而在不同物种间,褪黑素作用效果却不同。论文综述了褪黑素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卵泡素、促黄体素、性腺激素以及其他与生殖相关激素的调控,为褪黑素调控动物生殖内分泌的的研究提供参考,以期对褪黑素在动物生殖调控中的作用更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8.
1引起母兔繁殖障碍的原因1.1饲料营养失衡。日粮中粗蛋白及能量不足会引起母兔体质虚弱,导致胚胎发育受阻甚至死亡;反之,高能量高蛋白日粮又会引起母兔过肥,卵泡不易破裂,造成不排卵,兔卵不能在输卵管下行,影响受精导致不孕。维生素的缺乏会造成母兔生殖激素的减少,引起生殖机能失常。缺乏核黄素可导致母兔怀孕率下降,缺乏VE可影响卵巢发育,使家兔不能正常发情受孕。缺乏VB12和胆碱也会使母兔生殖能力下降。另外日粮中的磷、钴和硒的缺乏也会使母兔受胎率下降。1.2气温和光照的影响。超过或低于5~30℃这个范围,…  相似文献   

9.
母猪性发育及性周期过程中外周血浆LH、FSH的分泌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猪的性发育和性周期受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虽然下丘脑起着主宰作用,却受到主要由卵巢和腺垂体分泌的生殖激素的影响。LH、FSH是由腺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在调节性发育和性周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从激素的放免方法建立以来,已能观察到性发育和性周期中促性腺激素的动态变化。1 性发育过程中LH、FSH的分泌胎儿是非常活跃的激素生产单位,胎儿内分泌活动对分娩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妊娠晚期胎儿体内合成大量促性腺激素,并且带到出生后,因而仔猪刚出生后血浆中LH、FSH浓度很高。Ponzilius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奶牛产奶量的逐年提高,奶牛自身的营养越来越不能满足奶牛的需要,奶牛的繁殖障碍也越来越严重,奶牛不发情、发情不明显、发情无规律、受胎率越来越低,美国在20年内受胎率每年下降0.45%,英国目前受胎率每年下降1%。对这些问题解决,除满足奶牛的营养外,生殖激素的合理运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按生殖激素的来源分别介绍在生产中常用的生殖激素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奶牛生产中常用的生殖激素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促乳素(PRL)、催产素(OXT)、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激素(E)、孕激素(P)、前列腺素(PG)等。其直接作用于生于生殖活动,并以调节生殖过程为主要生理功能。对奶牛的性器官、性细胞、性行为等的发生、发育以及发情、排卵、妊娠、分娩和泌乳等生殖活动有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奶牛生产中,生殖激素及其类似物的药物制剂主要应用于繁殖障碍疾病的治疗以及诱导发情、同期发情、超数排卵、提高受胎率等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2.
大鼠发情周期中主要生殖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的生殖过程是由生殖激素严格调控的,深入研究生殖激素对畜牧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发情周期中生殖激素的变化非常复杂,虽然人们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的研究,但仍有许多问题仍不明了,对许多问题的认识还存在分歧。文章基于最近十几年的研究成果,以大鼠为对象,在综述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卵泡素、促黄体素、雌二醇及孕酮等几种重要的生殖激素的来源、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这几种生殖激素在大鼠发情周期中的变化,并对影响生殖的因素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殖激素对乏情母猪的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目前常用的3种不同生殖激素处理乏情母猪的效果比较,证实氯前列烯醇(PGF)+孕马血清促性胰激素(PMSG)组效果最佳,2周内发情率为93.3%,受胎率为85.7%,分娩率为78.5%,平均窝产仔数9.7头,窝产活仔数9.45头。  相似文献   

14.
作者应用促排卵二号生殖激素,对排卵障碍的一些母牛,在输精的同时肌注200mg1支,对照组输精时不作任何处理,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牛第一情期受胎率平均为79.4%,比对照组(46.2%)情期受胎率提高33.2%,差异极显著(P〈0.01),明显缩短了母牛的空怀天数。  相似文献   

15.
生殖激素是家畜体内作用并调节生殖过程的功能性激素,在养猪生产中,合理使用生殖激素可以提高母猪的发情利用率、增加母猪产仔数和产仔胎次、控制集中分娩等,但如果滥用可能导致母猪生殖机能紊乱,造成繁殖机能障碍等问题。为了在生产中准确而有效地使用生殖激素,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生殖激素应用原理及注意事项,以期为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动物的繁殖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生殖激素调节的过程。雌性动物产生卵子,卵胞发育、成熟和排卵以及整个生殖周期中发情表现、受精、妊娠、分娩和泌乳等一系列繁殖行为和繁殖器官、组织的相关变化,都受到众多生殖激素的调控。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与母猪繁殖密切相关的生殖激素及其在整个繁殖周期中的变化规律。1生殖激素的类别和主要功能根据激素合成和释放位置的不同,可将生殖激素划分为以下四大类:1)来自于下丘脑的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生殖激素科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内外除巳提纯若干自然的生殖激素外,人工合成激素制剂及其类似物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殖激素被广泛应用于畜禽繁殖上,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生殖激素的应用: 一、促性腺素释放激素(GnRH) 这种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垂体释放促黄体素和促卵泡素,在繁殖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8.
生殖激素与奶牛生殖机能关系密切,奶牛所有的生殖活动都离不开生殖激素的调节,它能保证母牛生殖器官正常发育,卵子生成/成熟与排出,妊娠,分娩与泌乳。规模化奶牛场为了更好地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排除奶牛繁殖障碍,均会广泛地运用生殖激素。笔者介绍了奶牛场所用生殖激素的种类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生殖激素在家畜繁殖方面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如应用前列腺素进行家畜的同期 发情,同期分娩;治疗持久黄体、黄体囊肿性的不育症等.我们应用兽用氯前列醇配合其它 生殖激素对患持久黄体、黄体囊肿的奶牛进行了消黄和提高受胎率的疗效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生殖激素治疗奶牛持黄不孕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生殖激素在家畜繁殖方面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如应用前列腺素进行家畜的同期发情,同期分娩;治疗持久黄体、黄体囊肿性的不育症等。我们应用兽用氯前列醇配合其它生殖激素对患持久黄体、黄体囊肿的奶牛进行了消黄和提高受胎率的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