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杆菌介导的洋桔梗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洋桔梗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植株再生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研究了影响洋桔梗转化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15mg/L,不定芽诱导率达74.5%;不定芽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5 mg/L,生根率达90%。不定芽分化阶段和生根阶段的Km筛选浓度分别为45mg/L和15mg/L;根癌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值为0.6,侵染时间10min,共培养时间3d,有利于抗性芽的产生。Km筛选得到的抗性植株经过PCR和Southern检测表明,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已经整合到洋桔梗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
陆继亮 《南方农业》2009,3(2):80-80
洋桔梗具有瓶插期长、耐长途运输,花型好、花色漂亮,观赏价值高等优点,深得人们的喜爱,且售价介于百合和月季之间,较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在日本、泰国、俄罗斯、香港等国际市场,以及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高端市场和成都、西安、长沙、青岛等中低端市场上,此花皆较畅销。2008年云南最大的洋桔梗生产商云南通海瑞园花卉产业有限公司在当地联合600多户花农,  相似文献   

3.
《南方农业》2010,(5):79-79
2010年9月,华泰联花卉(昆明)有限公司的"华泰联"鲜切花、云南通海瑞园花卉产业有限公司的"Rui Yuan"洋桔梗鲜切花和昆明蓝蜻蜓花卉有限公司的"蓝蜻蜓"叶脉干花,同另外60个农产品一道被评为"2010年云南名牌农产品"。  相似文献   

4.
采用3因素3水平的盆栽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7.5、15、30 mmol L-1)、P(0.5、2、4 mmol L-1)和K(3、6、18 mmol L-1)营养液配比对桔梗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利用及桔梗皂苷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_3、P_2、K_2水平处理下桔梗叶片光和色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各自达到最大值。随着栽培时间的延长,桔梗根部干物质及N、P、K积累量逐步增加,桔梗皂苷D含量则先下降后上升,但均在10月份显著升高。N、P、K肥对桔梗干物质积累及桔梗皂苷D含量的影响顺序为氮肥钾肥磷肥。10月收获时,分别在N_2、P_2、K_2水平处理下,桔梗根部干物质积累量及桔梗皂苷D含量最大。全生育期内桔梗植株对N、P、K的吸收量为101.93、86.24、158.10 mg plant-1。且春夏季N、P、K营养在桔梗地上部分高于地下部分,而秋季营养物质向根部集中。结论:桔梗植株全生育期内对氮、钾肥需求较多,且氮肥对桔梗的生长影响最大,每生产100 kg桔梗干物质需N、P_2O_5、K_2O的比例为1∶0.90∶1.27。  相似文献   

5.
利用微波消解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建立了测定五味子、桔梗、人参、西洋参和龙胆草5种药材栽培土壤中As、Hg含量的方法。5种药材栽培土壤前的微波消解方案为:浓硝酸∶氢氟酸∶高氯酸体积比为2∶1∶1;消解温度为180℃;消解时间为30 min。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稳定性好、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6.
桔梗与大葱间作对土壤养分、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桔梗大葱间作对土壤特性的影响,明确桔梗大葱间作消减桔梗连作障碍的效果。 【方法】 在桔梗连作3年的地块进行大田试验。设桔梗单作、桔梗大葱行比2∶1、3∶1、4∶1三种间作,移栽后15天开始,每隔30天取一次0—20 cm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微生物区系、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 【结果】 与桔梗单作相比,间作大葱土壤有效氮含量增加了22.3%~50.0%,提高幅度随着桔梗大葱间作行比的增加呈下降趋势。5~8月 (移栽后105天内) 桔梗大葱间作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桔梗单作,8月后低于桔梗单作。间作大葱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桔梗大葱间作提高了土壤碱性磷酸酶、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且在桔梗生长后期的作用效果优于前期,但对土壤脲酶和转化酶的活性及变化趋势没有显著影响。桔梗大葱间作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总量和细菌数量,降低真菌数量,提高了土壤细菌/真菌比值。 【结论】 土壤细菌数量和细菌/真菌比值随桔梗大葱间作行比的增加而降低,而真菌数量反之。桔梗间作大葱是消减桔梗连作障碍的一种新型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7.
风信子(Hyacinthas orientalisL.),又名洋水仙、五色水仙,为百合科风信子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非洲南部和小亚细亚一带,世界各地广泛栽培,其中以荷兰栽培最多。风信子植株低矮整齐,花  相似文献   

8.
桔梗氮、磷、钾施肥效应与施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氮、磷、钾三因素2次D-饱和最优设计(310),通过大田试验建立了氮、磷、钾施肥量与桔梗产量和总皂苷含量的效应函数。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桔梗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氮肥 钾肥 磷肥;氮、磷、钾肥对桔梗总皂苷含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氮肥 磷肥 钾肥。对各效应函数进行频率分析法寻优结果表明,桔梗目标产量在4200~4800 kg/hm2,95%置信区间的优化施肥量为N 83.72~119.41 kg/hm2、P2O5 64.10~134.39 kg/hm2、K2O 78.80~147.20 kg/hm2;桔梗总皂苷含量在5.5%以上,95%置信区间的优化施肥量为N 113.37~140.12 kg/hm2、P2O5 85.96~153.44 kg/hm2、K2O 76.86~136.38 kg/hm2;桔梗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最优施肥量为N 113.37~119.41 kg/hm2、P2O5 85.96~134.39 kg/hm2、K2O 78.80~136.38 kg/hm2,N、P2O5、K2O的最优施用量配比为1︰0.72~1.18︰0.66~1.20。  相似文献   

9.
2013年从福建省洋口林场引进杉木无性系洋林020号、洋林061号,并在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瓢里镇瓢里村开展引种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洋林020、061号无性系在该区域适应性和速生性较强,三年生林分的保存率达95.1%,平均树高达4.4 m,平均胸径达5.9 cm,林分高生长量指标比广西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标准高出25.7%,胸径生长量指标与广西五年生林分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标准相当,建议可进一步在桂北600 m海拔以下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对桔梗根腐病症状观察、病原菌分离、病原菌形态观察及接菌和再分离,桔梗根腐病病原鉴定为镰刀菌。同时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比较了15种杀菌剂对桔梗根腐病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在抑制菌丝生长程度上存在差异,其中10%氟吗啉·50%代森锰锌WP对桔梗根腐病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其 EC_(50)值为0.000 12 μg·mL~(-1);50%多菌灵WP对桔梗根腐病病菌菌丝的生长抑制效果较好,其EC_(50)值为0.205 01μg·mL~(-1),以上这两种药剂可作为桔梗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的首选药剂。其他药剂如百菌清、凯润、嘧菌脂、代森锰锌和瑞对桔梗根腐病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差。  相似文献   

11.
太空搭载桔梗种子SP1代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了太空搭载桔梗种子SP1代的诱变效应 ,结果发现 ,SP1代桔梗成株率和结实率明显低于对照 ,开花期延迟 1 0~ 1 2d ;株高、单株分枝数、花蕾数、单株种子重等都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2.
锌对桔梗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喷施不同浓度的锌对桔梗生长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一定浓度的锌可以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桔梗根部生长,提高桔梗根中总皂苷和总多糖的含量。其中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光合作用,桔梗根粗、根重和根中总皂苷含量随着锌浓度的升高,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株高和根中多糖含量随着锌浓度的变化没有规律。喷施锌对叶绿素b的含量和根长影响不显著。本试验中600 mg/L是喷施锌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重金属对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本试验以桔梗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研究桔梗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对不同浓度镉(Cd)、汞(Hg)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低浓度Cd~(2+)和Hg~(2+)(≤20 mg·L~(-1))处理对桔梗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影响不大;Cd~(2+)浓度≥30 mg·L~(-1)、Hg~(2+)浓度≥40 mg·L~(-1)时桔梗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降低;Cd~(2+)浓度≥20 mg·L~(-1)、Hg~(2+)浓度≥30 mg·L~(-1)时桔梗种子的发芽指数显著降低;桔梗种子的活力指数随着Cd~(2+)和Hg~(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桔梗萌发幼苗的根长、株高和鲜重随着Cd~(2+)和Hg~(2+)浓度增加而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随着Cd~(2+)和Hg~(2+)浓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Cd~(2+)浓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又增加的变化,随着Hg~(2+)浓度增加而增加且保持在较高水平。Cd~(2+)处理后,桔梗幼苗的丙二醛(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Hg~(2+)处理后,桔梗幼苗的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Cd~(2+)和Hg~(2+)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Cd~(2+)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随着Hg~(2+)浓度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桔梗幼苗地上部和根部的Cd、Hg含量均随着Cd~(2+)和Hg~(2+)浓度增加而增加。综上,较低浓度的Cd~(2+)和Hg~(2+)对桔梗种子萌发影响不大,但会抑制幼苗生长;较高浓度Cd~(2+)和Hg~(2+)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并引起生理生化变化及植株体内Cd、Hg含量的增加。本研究为阐明重金属胁迫对桔梗幼苗生长影响的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俞毛毛 《南方农业》2022,(5):168-171
科学运用花卉栽植技术及养护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园林绿化建设水平.介绍了花丛花群栽培、花坛花卉栽培和花台花卉栽培3种园林绿化中常见的花卉栽培方式,分析了花卉栽培过程中涉及的种子采摘、种子储藏和移栽定植等技术要点,并探讨灌溉、施肥、中耕除草、修剪及病虫害防治等花卉养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的果树栽培技术有了明显提高,新品种研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基于此,以果树栽培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为主要阐述对象,从果树栽培种植的管理技术现状出发,对果树栽培种植技术进行了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过氧化物酶Ⅲ(peroxidase classⅢ,PERs)基因家族在药用植物响应电离辐射中的作用,本试验研究了中药材桔梗的PERs(PgPERs)家族成员特性,及桔梗幼苗经高能重离子束和X射线辐射处理后PgPERs基因的表达量变化。通过序列比对、结构域鉴定和蛋白保守基序分析,共获得53个PgPERs,其蛋白的序列长度多数为258~621个氨基酸,碱性蛋白占多数。启动子区调控元件分析结果说明PgPERs存在多个与生长发育、植物激素和逆境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进化分析结果显示,PgPERs基因家族主要分为5个簇,与拟南芥过氧化物酶Ⅲ(AtPERs)有29对共线性关系。高能重离子束辐射桔梗幼苗后检测到3个PgPERs基因表达量上调,X射线辐射处理后有8个PgPERs基因差异表达。这些差异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的相似度高,并含有跨膜螺旋。以上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电离辐射处理桔梗幼苗后,其PgPERs响应机制并不相同。本研究结果为探究电离辐射影响桔梗生长发育和辐射响应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林业栽培种植的相关要求,阐述了林业栽培种植的优先选择原则,探讨了林业栽培种植技术与方法的有效应用,以明确林业栽培种植技术的重要性,加强对林业栽培种植技术的研究,不断创新林业栽培种植方法,提高林业栽培种植质量,贯彻落实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维护生态环境平衡,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从而推动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桂西南地区辣木主要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木(Moring oleifera Lamarck)又名鼓槌树、山葵树、洋椿树等,为白花菜目、辣木科、辣木属落叶木本植物,原产于印度,现广泛种植于亚洲、非洲和南美州热带。辣木是风靡世界的多用途健康植物,与美国的西洋参、中国灵芝并称为"世界植物三宝"。同时,辣木也是一种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极高的植物,尤其在植物蛋白营养、医药保健、日用化工、植物环保等领域的价值独占鳌头,无以替代。历经几年的栽培以及试验,初步掌握了桂西南地区辣木主要病虫害的种类、生活习性、为害症状及发生规律,并提出了一系列综合防控技术措施,旨在为该地区辣木产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春石斛的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栽培基质、肥水管理、花期调控和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简介了春石斛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宁夏银川市日光温室番茄椰糠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成果进行总结,提出了本技术操作规程,具体规定了番茄椰糠栽培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的管理措施,以解决设施番茄连作障碍的发展瓶颈,为推广设施番茄椰糠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番茄高效栽培及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