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50团场针对农机体制所有制结构单一、机制不活和管理体制不完善,亏损严重等问题。团场党委用改革和发展的眼光积极采取了有力措施:一是稳定农机市场基本政策,积极保护和调动农机工人的经营积极性,二是深化农机改革,调整和完善所有权结构,积极探索农场农机多样化在国有农场中公有制实现形式;三是调整优化农机组织结构,积极推进农机工人买断农机产权、经营权,提高农机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四是大力推进新的农机科技革命,发挥农机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扩大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战略;五是加强农机服务建设,改善农机作业条…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营农场改革不断深化,近两年,国有农机具产权转让数量迅速增加,石河子垦区18个农牧团场,367个农业机械化连队,12980台架国有农机具,己有174个连队,5105台架农机具进行了转让。预计,到1999年底有90%的连队的全部农机具实行转让。互转让后的现状1.1农机产权转让,农场获得诸多利益农机产权转让后,农机工人为了提高机车出勤率,完成更多的工作,连队领导安排的农机工作.他们从不打折扣。一改过去“拖拖拉拉,指挥不动”的局面;农机户为了取信于农业承包户,千万百计在提高作业质量上下功夫,精耕细作给农作物增产创造了有利…  相似文献   

3.
受益于农机补贴畜牧机械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显著优化、政策法规不断健全、地位作用持续增强的5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机装备总量增长最多、作业水平发展最快、资金投入量最大的5年。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连年大幅度增长,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团场农机转制的不断深化,过去国有经营,现在变为私有经营、股份合作制经营等多种形式,农机管理模式亦发生了变化。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一套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是摆在我们每个机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大事,本文就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l加强田间作业质量的管理农场农机工作是以田间作业标准化为中心内容。长期以来,农机是团场独家经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农机管理体系,如今发展了农机个体经营,过去的管理制度,随之要变化。但田间作业标准化不但要继续加强,还要逐渐完善。抓犁、耙、播、管、收的作业质量的标…  相似文献   

5.
“八五”回眸展望“九五”廖琪“八五”期间,广西农机市场需求旺盛,总体供给充裕,竞争激烈,保持了繁荣活跃、稳步增长的运行状态。同时,抓住机遇,深入改革,加快发展,使农机流通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总的趋势:一是市场呈现出国有、集体、个体并存的新格...  相似文献   

6.
挖掘农机作业潜力促进农机化再发展马少先随着“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机作业效应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在:田间机械化作业程度明显提高,农机作业队伍不断发展状大,农机作业能力也相应提高。然而,实践证明,农机作业的潜力还远未能得以充分发挥,作为...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随着团场农业经营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农机经营方式也相应地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通过对农机具进行“公车私有”或“私车公管”等形式的改制,对原有农机资产作价,通过卖、租、股份等形式,让农机工人以个入出资的方式,部分或全部占有农机具的产权、经营权,实现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的经营机制,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实行企业化管理和经营。农机改制将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激发农机工人积极性,增强农机工人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降低成本.提高各项作业质量和工作效率,缓解团场资金紧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力度不断加大,农民购买农机、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农机保有量迅猛增长,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高,各种农业机械像雨后春笋般地涌进农村千家万户,出现了家家购农机、户户用农机的新景象。但在看到农机化发展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126团拥有耕地 7333hm2。近两年许多农工看好团场土地平整、地块面积大、适宜机械作业这一优势,纷纷拿出资金购买农机具,兴起了购买农机热。 1999年 3月, 126团对农机体制进行了改革,将全团 108台国有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进行拍卖,团场 254位农工投资 709万元竞购一空。为了确保团场生产的需要和农机户主的利益,团场对所拍卖的机组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机械作业、统一机车调动、统一收费标准、统一作业质量验收、统一结算费用。这一年农机户收入人均 15688元,是拍卖前农机工人人均收入 2倍多。同时油、材料费用也较上年节约…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燃油税改革,油料价格中包含了养路费。就是说,农机户在田间作业,不仅享受不到燃油补贴,还要加付养路费,每吨油料大约增加了1000元作业成本。很明显,燃油税改革给农机户增加了不合理的负担,挫伤了农民和农机户扩大经营规模的积极性,也给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原有农机经营体制最大的弊端是吃大锅饭,难于调动农机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千多于少,于好干坏一个样,责任心差,对农机具的使用、保养、维修工作不认真,造成机械的“三率”下降,影响农时和作业质量,减少了机具的使用寿命。每年团场投入100万元用于机具的更新,仍然满足不了连队的需要,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是进行经营体制的改革。现就我团农机改革的情况谈几点体会:三抓好农机改革工作的试点1998年初决定在我团十三连进行农机改革试点工作,实行农机资产全面转让,经团领导小组评估,一次性全部转让。经过一年的运行,机组经营情况很好.…  相似文献   

12.
《南方农机》2005,(2):4
200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西省农机化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农机总动力、农机作业量和农机经营总收入“三超”历史的好成绩。该省广大农机大户在农业生产中积极开展农机作业服务,主动示范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并带动一方百姓“兴机富民”,充分展现其勤劳奋进、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基层农机站长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锐意创新,积极进取,大胆改革,创新服务经营机制,带领乡镇农机站走出困境,使基层农机站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自身地位和服务实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跨区作业是充分利用农机资源,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大丰市农机跨区作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以打造“创新农机、和谐农机、法制农机、平安农机”为目标,走出了一条“兴机富民”的新路子。两年来每年组织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都在1600台次以上,引进的机具也达1200台次之多,累计实现跨区作业收入5300多万元,为农民人均增收超过100元,跨区作业已成为致富农民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购机热情高涨,农机保有量迅速增长。全县农机装备已达到6.2万台,总动力32.6万千瓦。农机新产品、新装备日新月异,发展势头强劲:农机作业领域不断拓宽,维修专业队伍不断壮大,农机“三大”市场基本形成。然而,由于农机“三大”市场机制还不规范,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已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成都市农机装备总量不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农机作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不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业、农民、农村的统一协调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战略。这一战略为全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创建了良好的机遇。对此,我们提出了发展壮大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湖南永州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出现“五个转变”。一是机具推广由“小微型”向“中大型”转变。到2007年,全市中大型作业机已发展到4300多台套。二是农机作业由“家庭自用”向“社会服务”转变。到2007年,全市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发展到3000多个;三是示范推广由部门组织向农机大卢转变:四是农机发展由“孤军作战”向“社会协作”转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垦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八五三农场实行“五坚持”,即坚持党政工齐抓共管、坚持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化管理、坚持农机具技术状态三制度二措施、坚持“五优”达标活动、坚持田间作业“五统一”;“四狠抓”即狠抓农机全员培训、狠抓农机安全监理、狠抓水田机械化、狠抓新技术推广应用等。由于农机标准化管理措施得当,取得了较好成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央实施了购机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全国农机拥有量及机械化作业水平增长很快。但农村田间道路的现状还远不能适应农机化发展新形势,机耕道“窄、烂、无”,农机“下地难”,在全国尤其是南方反映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农机化发展新的瓶颈因素。这一问题已引起多方面的重视,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启动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机械化围绕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农业的“两个转化”和为农民勤劳致富服务这个中心,加强了农机管理,扩大了服务领域,热情扶植农民自办机械化,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使我省的农机事业在改革中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农民经营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不断高涨,机械化效益不断提高。到一九八四  相似文献   

20.
我区国有农机流通企业是随着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应运而生,形成体系,不断发展的。如今,我区已构建起沟通至县级的衣机供应服务体系,坚持“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让利于民”的经营方针,为农业及服务、交通、建筑等行业提供了大量农机商品,满足了生产发展需要,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我区国有农机流通企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82年前,系国家统购包销阶段,国家对农机产品实行统购包销政策,造成大量劣质产品积压,企业连续亏损。1973年至1982年,全自治区农机供应企业连续10年亏损累计达4412万元。1983年至1993年,是我区农机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