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糯小麦灌浆期籽粒糖类、淀粉及蛋白质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糯小麦籽粒中糖类、淀粉和蛋白质在灌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明确灌浆过程中糯小麦籽粒糖类、淀粉、蛋白质含量变化与普通小麦之间的差异,在大田条件下,以糯麦12,糯麦1572两个糯小麦新品系为材料,以川育12、川育20、川麦42三个普通小麦品种为对照,研究了灌浆期间糯小麦籽粒中可溶性总糖、蔗糖、戊聚糖、果聚糖、淀粉、蛋白质含量及淀粉积累速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花后17~22 d,糯小麦淀粉的积累速率最高,蛋白质含量也达到最大,戊聚糖的含量是在花后22~27 d时达到峰值,果聚糖含量在花后7~12 d时最高.在灌浆过程中,糯小麦可溶性总糖、蔗糖、果聚糖、淀粉动态变化与普通小麦存在一定差异,但在蛋白质动态变化上则没有明显的差异.与普通小麦相比,糯小麦成熟籽粒总糖含量高,糯麦12的蔗糖含量显著高于普通小麦,两个糯小麦品系的戊聚糖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小麦川育12和川育20,糯麦1572的总淀粉含量显著低于三个普通小麦品种.在蛋白质和果聚糖含量上,糯小麦与普通小麦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说明,可利用糯小麦籽粒各成分灌浆过程中与普通小麦存在差异这一特点,优化栽培措施,达到改善糯小麦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糯小麦与非糯小麦籽粒品质水氮效应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糯小麦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以糯小麦糯麦12和其近等基因系非糯小麦川育12为材料,在防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糯小麦与非糯小麦之间品质水氮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水、氮处理对非糯小麦和糯小麦糖类、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沉降值、PPO活性、糊化特性、农艺性状均有显著影响,但具体水氮效应在两种小麦中表现有所不同。糯小麦的总糖和蔗糖含量表现为N0+干旱处理下最低,而非糯小麦总糖含量表现为N0+对照(湿润)处理下最低,蔗糖为N1+干旱处理下最高;两种小麦的戊聚糖含量均为N1+渍水处理下最高;糯小麦的果聚糖含量为N1+干旱处理下最高,而非糯小麦为N0+渍水处理下最高。糯麦12在N0+干旱处理下,淀粉含量最高,而非糯小麦川育12在N1+对照处理下最高;蛋白质含量,糯麦12表现为N1+对照处理下最高,而非糯小麦川育12在N1+渍水处理下最高;糯麦12与川育12的SDS沉降值均为N1+渍水处理下最高,PPO活性值均为N1+对照处理下最低。农艺性状方面,糯小麦与非糯小麦的旗叶长、宽、有效分蘖数均为渍水处理下表现为增加,灌浆期为干旱处理下最短,两种施氮处理间无明显差异;在N1+渍水处理下,糯麦12的穗长和单株干重表现出最高值,在N0+渍水处理下,其小穗数最多,其穗粒数在N1+对照处理下最高;而非糯小麦川育12的穗长与小穗数在N0+渍水处理下表现出最高值,穗粒数与单株干重在N1+渍水处理下表现为最高。  相似文献   

3.
糯小麦与酿酒谷物黏度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糯小麦与其他酿酒谷物糊化特性的差异,为糯小麦在白酒酿造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比较分析了CD糯麦-2、普通小麦、糯米、高粱和玉米籽粒的淀粉RVA黏度特性。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的糊化特性有很大的差异,高梁的峰值黏度最高,糯小麦次之,玉米最低,普通小麦比糯米高,但二者差异较小;到达峰值黏度的时间为5.2~11.2 min,其中糯米糊化最快,糯小麦与糯米接近,比普通小麦快近2 min,普通小麦与高粱相近,玉米最慢;到达峰值黏度的温度为67.2~92.2℃,其中糯小麦和糯米低,分别为70.3℃和67.2℃,普通小麦和高粱分别为84.6℃和83.1℃,玉米则高达92.2℃,糯小麦比普通小麦低约14.3℃。糯小麦配粉能改变谷物的黏度特性,对糊化温度和糊化时间的影响小于对峰值黏度的影响,从不同作物考虑,糯小麦配粉对糯米的黏度特性影响相对较小。结果显示,糯小麦像糯米一样直链淀粉含量极低,其淀粉易糊化,糊化温度低,耗能少;向其他谷物中添加糯小麦可改变其淀粉黏度特性;糯小麦具有代替其他谷物酿造新型风味白酒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添加糯小麦对普通小麦和粳高粱酿酒特性的影响,将糯小麦按一定比例分别添加到普通小麦和粳高粱中,以未添加糯小麦的普通小麦和粳高粱为对照,在酒厂生产条件下分别进行小曲酒酿造,对所得白酒的酒精度、出酒率、理化指标、香味成分、口感及香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普通小麦添加糯小麦后所得白酒的总酸、总酯、杂醇油含量降低,但不同添加比例的酒精度变化不大;添加50%糯小麦的白酒口感和香味最好。粳高粱添加糯小麦后所得白酒的酸类、杂醇类、醛类物质含量降低,酯类物质含量提高;添加25%及50%糯小麦的出酒率降低,添加75%糯小麦的出酒率增加;添加50%及75%糯小麦的白酒口感和香味得到改善,添加50%糯小麦的白酒口感、香味最佳。因此,糯小麦的添加不同程度地提升了粳高粱和普通小麦的酿酒品质。  相似文献   

5.
用菠萝皮,渣酿制白兰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以生产菠萝罐头的下脚料-菠萝皮和渣为原料生产白兰地酒的新工艺,发酵工艺条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菠萝皮,渣自然酸度条件下可正常发酵;糖浓度15%酒精产量最高;液态发酵酒精产量最高,固态发酵酒精产量低,但甲醇含量低,质量好。  相似文献   

6.
为推动糯小麦的品质改良及开发利用,以国内不同育种单位育成的多个糯小麦为试验材料,以普通强筋、中筋及弱筋小麦作为对照,分析其淀粉组分、糊化特性、面团流变学特性,并对其制作的酥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糯小麦的淀粉含量及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普通小麦;在淀粉糊化特性上,糯小麦的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显著低于普通小麦,峰值温度...  相似文献   

7.
酒曲生料发酵制胶废水生产单细胞蛋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制胶废水为主要原料,选用酒曲为菌种来源进行生料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通过对乳清摇瓶发酵条件包括糖含量、培养时间、接种量的优化,以便在最佳的发酵条件下获取最多的单细胞蛋白。结果表明,发酵的最佳条件为∶糖含量0.08g血L(蔗糖),接种量2%(酒曲),培养时间72h。在此条件下,所产的菌体粗蛋白含量为5.16%(w/),菌体生物量(湿重)为79.20gL,发酵液的pH为3.8,其发酵液可作为生物凝固剂凝固胶乳,减少凝固用酸的量。  相似文献   

8.
糯小麦研究初报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利用小麦玉米杂交技术,通过阶梯式复合杂交及异地、异季加代选育了一批综合农艺性状好的稳定糯小麦品系。这些品系多为弱春性,株高70-90cm,落黄好,白粒,蜡质,籽粒饱满,千粒重30-45g,产量水平达到或接近普通小麦大面积生产水平,对其品质性状的初步分析和挂面制作结果表明,糯小麦面粉粉质特性和拉伸特性明显地与普通小麦不同,而且在普通小麦面粉中加入一定量的糯小麦面粉可明显地改善面条的适口性。此外,还即将培育出陕354的8种不同基因型的糯性基因近等位基因系。  相似文献   

9.
糯小麦配粉对普通小麦品质性状和鲜切面条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艳  阎俊  陈新民  何中虎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5):803-808835
为了明确糯麦配粉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利用中国北部和黄淮冬麦区的三个小麦主栽品种京411、豫麦49和豫麦34,研究了添加10%、15%、20%、25%和30%不同比例的糯小麦面粉后其蛋白质、淀粉特性及面条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添加比例的提高,面粉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有所增加,和面时间和衰落势无显著变化.直链淀粉含量随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高峰粘度和反弹值则均有所下降.直链淀粉含量与面条的粘弹性、光滑性和总评分呈二次曲线关系,直链淀粉含量为24%~25%时,面条的粘弹性、光滑性和总评分最好,添加15%~20%的糯小麦面粉即可达到这一效果.添加糯小麦面粉对面条色泽和表观状况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旨在总结糯小麦的应用现状,分析制约糯小麦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为糯小麦规模化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在糯小麦理化特性方面,重点简述糯小麦的淀粉构成及糊化特性;在糯小麦应用方面,主要对其在食品加工及其他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概述。其中,在食品改良方面,添加少量糯小麦可提升食品的口感和货架期,尤其在冷冻食品中具有独特优势;在酒精工业中,添加糯小麦可明显提升酒精转化率和白酒口感;此外,糯小麦可作为一种新材料,在新型食品开发、造纸、医药等众多工业生产领域有良好的应用潜力。糯小麦淀粉特性优异,在众多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有关糯小麦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尚未达成一致结果,且尚未见其大面积推广和成功用于商业应用的报道,这些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动态及糊化特性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籽粒灌浆过程中的淀粉合成动态,为小麦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信息,对6个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淀粉组分的变化及淀粉糊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非糯性小麦的直链淀粉含量随着花后天数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糯性小麦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所有品种的支链淀粉含量均呈上升的趋势;不同基因型小麦直链、支链淀粉积累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图,不同品种直链淀粉最大积累速率出现的时间不同,而支链淀粉最大积累速率出现的时间均在花后21d;不同小麦品种的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均随着花后天数的增加而上升;不同品种淀粉糊化特性不同:糯性小麦之间在糊化时间、反弹值上无差异,而在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稀懈值上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对于非糯性小麦,豫麦50和其他品种的多数糊化参数差异达显著水平;糯小麦和非糯小麦在糊化参数上的差异达1%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给糯小麦品种选育及其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以扬麦158为对照,测定了20个糯小麦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蛋白质等籽粒品质性状和淀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19个近几年育成的糯小麦品系的株高等主要农艺性状均较早期育成的品系安农糯1有所改良,ANW1032、ANW10600、ANW10601、ANW10606、ANW610、ANW10612等6个品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已达到对照品种水平。供试糯小麦品系的直链淀粉含量为0.14%~6.95%,蛋白质含量、总淀粉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相对较高,沉降值较低,硬度上均表现为软质小麦。糯小麦品系的峰值时间比对照品种低2.3min以上;20个糯小麦品系中,有5个品系的高峰黏度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所有供试糯小麦品系的最后黏度和反弹值均显著低于对照品种;除安农糯1外的19个糯性系的低谷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品种;糯小麦品系具有高稀懈值;糊化温度在糯性系间及其与对照品种间变化不大。综合分析表明,ANW1032、ANW10600、ANW10601、ANW10606、ANW610、ANW10612等6个品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3.
糯小麦(Waxy wheat)因有高于普通小麦的支链淀粉含量,在食品和工业方面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自发现后就成为各国小麦研究的重点之一.通过多年的努力,人们在糯小麦的遗传机理、育种理论和方法、品质性状及利用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在1995首次育成了全糯性小麦.糯小麦根据其糯蛋白缺失情况可分为8种类型.控制3个Waxy位点的Wx-A1,Wx-B1和Wx-D1基因分别位于染色体的7AS、4AL和7DS上.3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长度分别是2 781、2 794、2 862 bp,基因的完全编码区含有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在核苷酸序列上三个糯基因彼此之间有惊人的同源性.研究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糊化特性受Wx-B1的影响最大,其次是Wx-D1,Wx-A1蛋白的影响最小.糯小麦的鉴定主要在细胞水平、蛋白质水平、分子水平上进行,I2-KI染色法和SDS-PAGE法是较常见的鉴定小麦糯性的方法.糯小麦野生型与突变型基因组成差异的发现使得分子标记技术在糯小麦的选育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以发酵豆乳为材料,分离出四种酵母菌,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分离鏊定和发酵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四种酵母菌在豆乳的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代谢旺盛,具有互补性,用其制作的豆乳既有大豆的香味,也有酒精的醇香味,口感易被接受.与乳酸菌发酵豆乳相比,口感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糯性普通小麦的产生及其淀粉特性研究   总被引:46,自引:14,他引:46  
以江苏白火麦(缺失Wx-Dl)和关东107(缺失Wx-Al和Wx-Bl)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花粉和籽粒剖面染色、蛋白质电泳进行筛选和鉴定,人工创造得到自然界不存在的糯性小麦,并对其直链淀粉含量及淀粉品质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两个糯性小麦吕系直链淀粉含量很低(小于1%),其糊化特性、膨胀势特性亦与普通小麦品种不同;RVA高峰粘度明显低于其亲本,其高峰粘度出现较快,而且反弹值不明显;其淀粉膨胀能力远大于亲本。  相似文献   

16.
为了培育适合青海高原种植的春小麦糯性新品系,利用DNA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80株青春533×糯麦1号F2代材料的Wx基因缺失情况,同时测定了不同Wx基因缺失类型F2代材料的小麦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结果表明,在80株F2代分离群体材料中,单缺失WxA1或WxB1或WxD1基因的材料分别为8份、11份、9份;同时缺失WxA1和WxD1基因的材料为10份,同时缺失WxB1和WxD1基因的材料为12份,同时缺失WxA1和WxB1基因的材料为9份;WxA1、WxB1和WxD1基因全部缺失的材料为8份。Wx基因的缺失数量与直链淀粉含量的高低有密切关系,缺失1个Wx基因(部分糯小麦),直链淀粉含量比对照(青春533)降低5.28%~11.35%;缺失2个Wx基因(部分糯小麦),直链淀粉含量比对照降低10.73%~19.81%;缺失3个基因(糯小麦)的直链淀粉含量为0.97%,比对照降低30.53%。高原春小麦与糯性小麦杂交的F2代直链淀粉含量下降幅度要比前人所研究的材料下降幅度大,并且WxB1单缺失引起直链淀粉含量下降(11.35%)比WxA1和WxD1双缺失所引起的下降幅度要大(10.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