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702优多系1号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用D702A与多系1号配组而成的基本营养型杂交水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2.
D702优多系1号,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用D702A与多系1号配组而成的基本营养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0年引入我区的龙门、大池和曹溪等中试点,分别作早稻、中稻和晚稻示范试种。1主要特征特性1.1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该组合全生育期与汕优63和汕优多系1号相似。我区凡是适宜种植汕优  相似文献   

3.
1 品种选育 大地5号是赤峰大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自选系D93为母本,D60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黄色小马齿型中熟玉米单交种.母本D93是以653/78599为基础经6代单株自交育成:父本D60从黄早四/D702经多代单株自交育成.大地5号2005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经过初试、复试,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抗旱性能好,抗倒、抗病能力强.2007年10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蒙审玉2007011号).  相似文献   

4.
一、选育经过 1998年为选育汕优63、特优和 D297优系列组合的接班组合,我们 以D奇宝A、D宝A、D702A、D62A、 Ⅱ-32A、粤泰A等不育系,分别与 明恢63、蜀恢527、菲恢6号、D67等 恢复系配组侧交,选育相应组合, 并于1999年在尤溪县管前育种基地 品比,2000年进行简比,选育出D奇 宝优527、D优6号、Ⅱ优6号、粤泰优 D67等一批高产优质杂交稻亮点组 合。其中Ⅱ优6号(Ⅱ-32A/菲恢6 号)表现苗期繁茂性好,分蘖力较 强,穗大粒多,成穗率和结实率高, 制种和F1代超高产。2001年推荐参 加三明市中稻组区试,比对照汕优 63增产8.75%;2002年续试,较对照  相似文献   

5.
D优多系 1号 ,原名D70 2A×多系 1号 ,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新育成的优质不育系D70 2A与恢复系多系 1号配组而成 ,中籼迟熟偏穗数型组合 ,具有米质优、抗稻瘟病、优势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2 0 0 0年 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D702优527(D优13)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D702不育系与蜀恢527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中、晚稻新组合。2003年我县引进该组合,经过两年的中稻、晚稻试验示范,表现高产、优质、抗性好,深受我县广大农户的欢迎。现将该组合试验、示范情况及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增刊启事     
D702优527(D优13)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D702不育系与蜀恢527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中、晚稻新组合。2003年我县引进该组合,经过两年的中稻、晚稻试验示范,表现高产、优质、抗性好,深受我县广大农户的欢迎。现将该组合试验、示范情况及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籼型红米对不育系的恢复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制(珍汕97A、D62A、G46A和D702A)和红宝石的F1、BC1和F2,并对这三代进行花粉育性调查,结果表明红宝石对这几个不育系具有1个较弱的主效恢复基因控制之外,还存在微效基因修饰以及基因互作。  相似文献   

9.
以豫粉1号蛋鸡祖代D系20—72周龄种鸡为研究对象,运用伍德模型、分室模型和杨宁模型3种蛋鸡周产蛋率曲线拟合分析模型,对豫粉1号蛋鸡祖代D系种鸡周产蛋率进行拟合分析;运用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lanffy 3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对豫粉1号蛋鸡祖代D系种鸡的累计产蛋数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伍德模型、杨宁模型、分室模型的周产蛋率曲线拟合度(R~2)分别为0. 369、0. 982、0. 978; 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和Bertalanffy模型的累计产蛋数曲线拟合度(R~2)都在0. 98以上。比较周产蛋率及累计产蛋数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数据发现,杨宁模型和Gompertz模型曲线拟合效果最佳,因此,在生产中可用于对豫粉1号蛋鸡祖代D系种鸡的产蛋规律预测。  相似文献   

10.
对9个晚季杂交稻新组合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Ⅱ优6号、Ⅱ优936、宜香优673和D奇宝优1号每667m2产量分别为601.8kg、596.8kg、591.8吨和591.8kg,显著高于当家组合两优多系1号产量;略高于当家组合特优627产量,但差异不显著.建议在仙游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土壤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往往会对作物生长产生影响。以春光1号水稻为供试种子,链霉菌702及其代谢产物为供试菌和抗生素,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链霉菌702及其代谢产物农抗702对水稻种子萌发、秧苗素质和土壤微生物区系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农抗702促进水稻种子萌发、胚根和芽的生长,根系活力提高,但含糖量下降;种子中的淀粉酶活性、蛋白质含量随农抗702浓度的升高先升后降。施加链霉菌702菌剂后土壤细菌和霉菌数量均有所减少,放线菌数量增加,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减少,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增加,土壤微生物不同生理类群的变化,加速了土壤养分循环,增强了水稻的养分吸收,从而促进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12.
探索农抗702及其两个单体组分对香蕉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和4号生理小种( FOC1、FOC4)的抗菌活性的毒力测定.分别以农抗702、其中两个单体组分Dzp8和Dzp9以及那他霉素为供试材料,以FOC1,FOC4为靶标菌.抗菌活性的测定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那他霉素对FOC1,FOC4的EC50和EC90分别为2.08,1.71,6.6,11.96 μg/mL;样品DzP9对FOC1,FOC4的EC50和EC90分别为4.67,3.41,21.54,53.09 μg/mL;农抗702对FOC1,FOC4的EC50和EC90分别为20.98,16.84,50.68,62.18 μg/mL.那他霉素、Dzp9样品和农抗702这3种抗生素对供试的靶标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而供试靶标菌对Dzp8样品不敏感.  相似文献   

13.
D优68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D62A与多系一号配组而成杂交中、晚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抗白叶枯病、纹枯病,抗倒伏等特点。2001、2002年在我市作晚稻试种、示范,表现情况如下: 一、产量表现 2001年在我市三堡村试种50亩,平均亩产511.9公斤,比对照特优多系1号(平均亩产476.2公斤)增  相似文献   

14.
D优68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用D68A与多系1号杂交培育成的优质高产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1997年通过四川省审定,200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引进上京镇单季稻田示范种植2.1 hm2,表现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米质好、食味佳等优点;2001年全镇单季稻示范推广237 hm2,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中抗稻瘟病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5.
D优68是四川大学水稻研究所用自育的高异交率优良不育系D62A作母本,与内江市农科所的恢复系多系一号配组而成,1993年定型.1997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从自贡市引进我县进行试验、示范,表现产量高、米质优、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经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良繁研究室发现,(G46A、D702A、珍汕97A)D 62A/红宝石的F1代,植株基本全不育,但在回交过程中育性发生分离,可育株数明显增多,猜想红宝石具有对G46A、D702A、珍汕97A和D62A育性恢复的特性。为了验证该猜想,笔者构建遗传群体对其恢复性进行分析,并用SSLP对红宝石的恢复基因加以定位。  相似文献   

17.
利用超远缘DNA导入进行小麦种质创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猪DNA、鲑鱼精DNA和冬青DNA为供体 ,采用小麦花粉管通道途径将其导入到 92 4 14 2和94 6 0 0 6两个遗传稳定的小麦新品系基因组中 ,获得了大量的DNA导入变异后代 ,并从中选育出D32 4 5、D32 2 1、D32 31、990 38、0 990 14、0 990 2 1和D导 2号等多个农艺性状优于受体亲本和对照鲁麦 14的变异株系  相似文献   

18.
甬优6号系我国第1个通过农业部确认的籼粳杂交超级稻推广品种(农科办[2006]36号公告)。全国推广面积较大的籼粳亚种间三系杂交稻。经省级验收,每667m^2单季最高产量843.03kg,连作晚稻最高产量702.6kg。为2008年浙江省、福建省水稻主导品种(浙审稻2005020、闽审稻2007020)。适宜在浙江省南部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和温州地区作连作晚稻种植,福建省作单季和连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两优多系1号系福建旺穗种业有限公司与福建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共同用优质两系不育SF21s为母本,四川内江市农科所的多系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晚稻新组合.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清流县2005年引进在各乡镇种植,经展示示范该组合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深受农户喜爱,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寻节约成本的增产措施,淮阴市农学会研制出一种成本低、效益高、无残毒的植物生长物质复配剂——甘薯膨大素,两年的多点试验与大面积示范证明,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试验示范概况 供试品种(系)有:徐薯18、宁180、淮薯3号、胜利百号、水犁白(地方品种)、59-400、南薯1号、阜阳934、702、319等。 1987年在淮阴市农科所进行了小区试验,品种为徐薯18(水泥池框春栽)和淮薯3号(大田小区夏栽)。两试验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春栽的选择7张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