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闽江木材水运的现状,提出并论证了在水口水电站建成后,适合于闽江木材水运的方式为拖轮拖运木捆排的方案;结合闽江航道的情况,研究了木捆排的尺寸及型式,并分析了将目前的单层木排拖运改革为木捆排拖运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袋行排运行阻力的性质及特点,文中提出了计算袋行排在静水和在波浪中运行阻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 柔性无排框的、横向成行的排列木捆于内部,而纵向排列木捆于外围的木排能适应上游河道流送线路的特性。这些木排沿干线河道牵引,在风浪强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防浪稳定性和坚固性。但是由于缺乏关于它的运输质量的报导。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的不多。一般地说,纵向或横向排列木捆的木排,柔性影响木排的木材充满度。情况是这样的由相同材积V的木捆组成的同样长度L,宽度B,和吃水深度T的木排,当横向和纵向排列,木捆时,其木材充满系数分别等于:  相似文献   

4.
林用起重机起吊木捆偏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林用起重机木捆偏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经过线性简化得出木捆在垂直方向的摆角主要与其同向的小车加(减)速度和绳长,以及木捆升降速度有关,而水平摆角与自身的转动惯量和钢丝绳的扭转系数有关.建立了小车制动后木捆匀速下降过程的二自由度木捆摆振微分方程,最后采用Simulink对振动微分方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绳索长度、木捆...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现有木捆成型挤压力和扩散力计算式的推导,根据原木的几何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函数关系,详细分析了整个挤压过程的受力情况,为木捆排编排机和捆扎索的受力分析及设计提供了比较准确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密度对米老排萌生幼龄林生长及直径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伐桩萌条保留密度是萌生林培育经营的关键技术。本研究旨在探索密度对米老排萌生林生长及直径分布的影响,进而确定米老排萌生林的合理经营密度。方法以米老排人工林皆伐迹地伐桩萌条为试验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计了3种留萌处理(TCA:保留1株/桩,TCB:保留2株/桩,TCC:保留3株/桩),3次重复,共9块固定样地;基于固定样地5年的连续观测数据,对3种不同密度米老排萌生幼林的生长及直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1) 除萌后1~3.5年,密度对萌生林平均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生长影响不显著,对萌生林优势木树高生长量影响不显著,对萌生林优势木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影响显著(P < 0.05),对萌生林优势木胸径总生长量与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影响极显著(P < 0.01)。(2)萌生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优势木平均胸径和优势木平均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峰值均出现在第2年;林分平均胸径的平均生长量曲线与连年生长量曲线的相交时间在3~4年之间,而林分平均树高的平均生长量曲线与连年生长量曲线的相交时间则在2~5年间。(3)第2年后,萌生林优势高和平均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呈明显递减趋势。(4)萌生林直径分布遵从单峰正偏山状分布,处于竞争的自然稀疏后期,使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萌生林的直径分布拟合效果良好。结论前5年为萌生林径向生长和高生长的旺盛期,合理保留密度及幼林抚育对萌生林的径向生长极为重要。每伐桩保留1~2株萌条的除萌措施,对提高萌生林优势木比例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木捆水上成型扎捆机模型试验的相似条件与准则.通过模型试验与原型实践,验证了扎捆机挤压或收紧木捆机构作用力有关的诸多因素,完善了木捆挤压力或收紧力的理论计算式.  相似文献   

8.
气送式集中排肥器螺旋排肥装置的改进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气送式集中排肥器螺旋排肥装置稳定性和均匀性较差的问题,提出"排肥装置集中对行排肥+气力输肥"的排肥方式,应用离散元法和台架试验对螺旋排肥装置进行改进。采用EDEM仿真分析型孔截面形状(对称截面、倾斜截面、直行截面),型孔深度和型孔数量对排肥速率、均匀度和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排肥轮转速为30r/min时,优化后的排肥轮结构参数为,倾斜截面、型孔深度15mm、型孔数量8个;2)在排肥轮较优参数及转速为10~50r/min条件下,随着排肥轮转速的增大,排肥速率呈线性增大,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和排肥均匀度变异系数分别低于3.0%和26.0%。使用水稻种植中常用的三宁、住商、中化复合肥进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1)总排量稳定性变异数和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分别低于2.0%和4.0%;2)排肥速率试验值与模型预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小于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施肥量为490.05和588.00kg/hm2时,实际施肥量与施肥量要求之间的相对误差均小于2%。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现有中小型钢辊式圆捆机打捆完整稻秆时出现的缠辊现象,采用高速摄像技术对钢辊式圆捆机卷捆过程中发生的缠辊现象﹑缠辊过程中卷捆室内稻秆运动状态及正常卷捆时卷捆室内稻秆运动状态进行了观测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稻秆相对钢辊长时间静止是导致缠辊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对卷捆室内稻秆进行力学分析,得出卷捆过程中旋转草芯形成的临界条件为旋转动力大于阻力,依据力学分析结论对钢辊式卷捆机构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钢辊和侧圆盘组合式(简称辊盘式)卷捆机构。以圆盘表面形式﹑稻秆铺放方式及稻秆含水率为试验因素,以旋转草芯形成时的稻秆质量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试验结果表明A型圆盘(圆盘表面为平面)与B型圆盘(圆盘表面加装厚度为5mm的一字形拨片)对促进旋转草芯的形成并无显著差异。为保持卷捆室内壁平整性设计采用A型圆盘;辊盘式卷捆机构对不同的稻秆铺放方式(横向铺放﹑杂乱铺放)及不同的稻秆含水率(12%﹑75%)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旋转圆盘具有促进旋转草芯快速形成的作用。以草捆形成率(草捆顺利形成次数与总试验次数的比值为草捆形成率)为评价指标,分别利用两种卷捆机构(钢辊式﹑辊盘式)试验装置进行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辊盘式卷捆机构相比钢辊式卷捆机构其草捆形成率得到显著提升。在本试验条件下,当长宽比(稻秆长度与卷捆室宽度的比值)小于1时,利用辊盘式卷捆机构进行卷捆时,其草捆形成率达到了100%,有效杜绝了缠辊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得出在合适的长宽比条件下,辊盘式卷捆机构可有效避免缠辊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米老排人工林节子时空分布特征及变色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明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人工林节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色规律,为培育米老排无节材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以位于广西凭祥市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11年生米老排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20株米老排样木,利用节子解析的方法,对获得的1 101个完整节子进行研究。  结果  从节子发育年龄上,米老排的枝条主要从第1~2年开始生长,第2~4年是其死亡高峰期(91.9%),这些枝条(87.2%)死亡后在第5~8年内完全愈合并形成节子,其中大部分节子(76.7%)的愈合时间为3~6 a;在第2~4年米老排枝条死亡数量较多,该时段是控制节子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节子垂直分布上,节子的数量呈现随树高的增加先上升后急剧下降的趋势,且主要集中在高度为0~8.0 m的树干上。节子变色长度与节子的直径和愈合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分枝角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通过逐步回归,得出节子直径、死节长度、节子出现年龄以及愈合时间是影响米老排节子变色长度的关键因子,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  结论  在米老排种植后的2~4 a,对树干8.0 m以下进行首次修枝,有助于该树种无节材的培育。采取相应的森林培育措施减小枝条基径和缩短节子愈合所需时间,有助于减少节子对木材带来的影响。图7表4参32  相似文献   

11.
<正>水筏道是木材过坝的重要方式,在我国水利枢纽的低坝过坝工程中,95%以上都采用这种过坝方式,木材水运发达的芬兰国家也多采用木筏道的过坝方式,它具有不改变木材流送工艺、节能和经济的特点。 水筏道的类型可分为:陡坡式水筏道,加糙式水筏道和跌坎式水筏道。  相似文献   

12.
植物生长延缓剂DPC对棉叶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对棉花从蕾期至盛花期连续数次施用 DPC(缩节安),可使棉叶自幼龄至衰老的全生育过程,始终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较高的叶绿素 a,b 含量及 a/b 值;在叶片定形前,DPC 处理的棉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于对照,以后始终高于对照;DPC 降低了不同日龄叶片及不同叶位叶片的气孔阻力,提高了光合速率,两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不同药剂浸种对巴西陆稻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旱性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塑料钵栽水分亏缺条件下,对14种不同药剂浸种的巴西陆稻种子萌发特性及幼苗的部分抗旱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均能提高发芽率,发芽指数,增强抗旱性,分析了不同药剂处理间的生长,生理反应差异,并应用所测指标采取模糊隶属法对各处理间的幼苗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其抗旱性强弱顺序为Na2HPO4〉S3307〉CaCl2+GA〉ZnSO4〉FeSO4〉H2O2〉CaCl2〉NaCl〉NaH2PO4〉K  相似文献   

14.
黑穗醋栗枝条死亡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抗枯死能力不同黑穗醋栗(RibesnigrnmL.)品种的形态及解剖观察,含水量测定,人工冷冻试验和冻害观察等研究,结果表明,黑穗醋栗枝条含水量下降到33%以下时出现死亡现象.下降到24%以下时会大量死亡.死亡时期集中在4月上旬至中旬,而不是最冷的月份.冻害是造成株丛枯死的主要原因,冻害部位发生在枝条基部距地表之上5~20cm范围内,由冬季到春季冻害逐渐发展和加重,因此冻害引起的枯死是自下而上的,是严重的.生理干旱也能引起枯死,但它是自上而下的。为害较轻.冻害和生理干旱经常同时发生,此时株丛死亡更重.由于不同品种抗冻能力和抗脱水能力的差异,存在着越冬枯死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用引自南斯拉夫的冬小麦品种诺维萨特早熟1号(Novosadska Rana 1)单体系测定了若干冬小麦品种抗锈基因的所在染色体。确定绿7蚰对条中25号小种的显性抗性基因位于2B 染色体上;Yantar 对叶中3号小种的抗性是由两个显性互补基因控制的,分别位于5A 和1D染色体上;农大233对条中29号小种的显性抗性基因位于3B 染色体上;C39抗条中29号小种的隐性基因位于7B 染色体上;Fr84-8对条中29号小种的抗性是由2个隐性互作基因控制的,分别位于2A 和3A 染色体上。此外还用诺维萨特早熟1号单体系测定出农大233,Fr84-8等品系的有芒基因均位于5A 染色体上,抑制斯卑尔脱(spelta)穗型的基因也在5A 染色体上。冬小麦诺维萨特早熟1号单体系是在我国华北地区进行基因定位研究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梭梭及其它几种植物解剖学及水分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以相对含水率和自然饱和亏缺为指标排出的几个种抗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梭梭>油蒿>柠条>沙枣。以临界水分饱和亏缺为指标排出的几个种抗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梭梭>柠条>油蒿>沙枣。梭梭及其它几种植物各指标间的不同步性反映了几种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方式不同。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几种植物抗旱性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梭梭在所测几种植物中抗旱性最强,这种特性大大提高了其在库布齐沙漠稳定生长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文恒教授等研究发现,利用废旧轮胎对海漫进行柔性加糙,可充分调整海漫下游流速分布,降低近底流速,对于解决闸下冲刷破坏,效果非常显著。本文延续海漫加糙试验研究,采用弹性较好的环状橡胶圈模拟废旧轮胎,在实验室人工水槽中进一步做海漫柔性加糙试验研究。试验共设计21个加糙方案形式,采集加糙前后不同断面水流流速分布和水位状况,确定在不同相对粗糙度情况下,加糙体的数量、尺寸、布置形式对加糙后海漫糙率的影响,以及合理的糙体排部和间距等。  相似文献   

18.
白浆土土体构型改造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三年盆栽和田间试验表明:⒈淀积层混拌白浆层最适宜比例为1∶1和0.5∶1,增产率为12-52%。⒉改土增产机理在于:混拌以后,打破了紧实、板结的白浆层,土壤机械组成两层性和砂粘比发生了明显变化,白浆层复原性降低,土壤总孔隙和非毛管孔隙增加,土壤水分性质得到改善,混拌土层自身调节水分的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增强了土壤抗旱、抗涝性;活土层增厚到60厘米,增加了土壤库容,扩大了作物根系生活领域,根系可免受白浆层影响。  相似文献   

19.
苹果砧木资源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以苹果属16个种和类型的二年生实生苗的试材,进行人工干旱处理,测定其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叶片受害程度。结果表明,除脯氨酸外,其余指标与旱害级数呈极显著相关,表明可作为苹果属植物抗旱性研究的参考指标。根据砧木叶片受害级数对16个种和类型砧木的抗旱性进行分组归类,并用聚类分类法探讨了苹果砧木抗旱机理。  相似文献   

20.
外源甜菜碱对仁用杏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2年生盆栽仁用杏嫁接苗喷施100mg/L和500mg/L甜菜碱,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叶面喷施外源甜菜碱对胁迫过程中仁用杏叶片中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积累效果不显著,但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仁用杏叶片SOD活性,减少超氧阴离子的积累,减轻氧自由基对细胞质膜的伤害,并降低了MDA的含量,提高仁用杏的抗旱性。叶面喷施低浓度的甜菜碱比高浓度的甜菜碱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