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高等级公路生物护坡工程模式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高等级公路边坡的土体特性 ,将边坡分成硬质材料覆盖坡面、松软基质坡面、紧实基质坡面三种类型 ,按照不同类型边坡的土壤组成结构、坡角大小及物种选择的理论依据和生物护坡工程实践 ,提出了各类型的边坡应采取的绿化施工手段及物种选择与组合搭配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
香港石质边坡生态恢复方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介绍了香港几种石质边坡生态恢复方法,评价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现有生态恢复方法中普通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途径,提出植物生长基质问题和植物品种的选择和搭配问题是能否在陡峭的石质坡面构建一个具有自生长能力的功能系统,最终使坡面与当地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南部道路边坡生态治理的实践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0  
中国西部道路基础建设,是国家西部开发工程投资的重点,对西部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总结我国西南部高速公路堑边坡类型、特点及生态治理模式,应用喷混植生新技术绿化治理石质坡面,并作出规模示范。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与布局的立体性出发,提出以草为主,乔灌草结合,恢复破坏边坡自然生态植被,以促进公路边坡的稳定性,提高边坡绿化的中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石质边坡植被建植两周年群落特征与土壤养分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泰  包玉  李毅 《草业学报》2012,21(2):34-42
为了解边坡生态防护工程植被建植初期植被特征与基质养分变化规律,依托实际工程,采用定位研究法,对3个不同坡向、坡度的边坡在人工植被建植后2年主要群落特征(物种、盖度和高度等)和土壤养分因子(有机质和速效态养分元素)等每月进行跟踪测试。结果表明,1)边坡人工植被建植初期,群落特征总体上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建植后第1年物种主要以初播物种为主,物种数相对较少,第2年,随着当地植物的入侵,物种数大量增加。边坡植被一年存在2个枯黄期,分别出现在夏季高温期和冬季低温期,存活部分盖度在冬春季平均盖度最低,到5月随气温回升而突增,8、9月下降,10月又上升,到11月覆盖度最高。群落高度第2年同比第1年均高,表现出较旺盛的长势。2)土壤中碱解氮和有效磷质量分数在植被建植后2年内波动下降,均低于建植初水平;1、2号坡速效钾质量分数在波动变化后有所下降,3号坡在波动变化后略有上升;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在第1年波动变化后大幅度增加,第2年前3个月明显下降,之后基本持平,第2年末比第1年末有所下降。3)在植被建植初期的2个月内,不同坡向和坡度的边坡之间在群落物种组成和盖度等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之后随着边坡植被的大面积覆盖,坡向和坡度对群落特征的影响已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公路边坡侵蚀及坡面生态工程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公路边坡陡峭 ,土壤贫瘠 ,小气候复杂 ,造成护坡困难 ,随着人们对植被与坡面侵蚀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植被的坡面保护作用的认识加强 ,以植物为主体、附以土木工程的坡面生态工程逐渐发展起来 ,并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公路坡面生态工程的实施和研究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 ,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高等级公路边坡绿化植物材料选择初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论述了高等级公路边坡绿化现状及发展,根据公路边坡立地条件及特有的小气候,提出绿化材料选择的依据及一般顺序,以我国的自然区划为单元,列举出适合七大地区的高等级绿化材料物种。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高等级公路边坡绿化现状及发展,根据公路边坡立地条件及特有的小气候,提出绿化材料选择的依据及一般顺序,以我国的自然区划为单元,列举出适合七大地区的高等级绿化材料物种.  相似文献   

8.
红砂岩依据其发育及风化程度、岩质硬度可划分一、二、三、四类红砂岩,衡大高速公路路堑边坡70%为红砂岩,其中大多为二、三类红砂岩(多为半风化红砂岩)。通过近2年的施工实践认为:对于坡比小于1∶1的二、三类半风化红砂岩、网纹层土壤边坡宜采用改良喷播技术(局部改良基质、改善土壤保水功能),不仅可降低成本,而且植被成坪速度快,更有效的阻止植被过早退化以形成持久的群落。而对于坡比大于1∶1的二、三类红砂岩以及风化程度轻的四类红砂岩边坡宜采用挂网客土喷播技术,便于机械化操作,以确保边坡和植物群落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在典型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龙滩小流域内,以水平阶整地方式栽植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不同坡位柠条林下水平阶内和阶间坡面草本群落组成及生物量,确定微地形及土壤环境变化对草本分布的影响及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草本地上生物量及含水量均表现为水平阶内 > 阶间坡面,不同坡位水平阶内和阶间坡面草本组成的相异性为上坡位(75.2%) > 中坡位(60.0%) > 下坡位(50.7%)。pRDA排序表明:土壤含水量、微生境和坡位解释了35.8%的坡面草本群落变异,是影响草本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与长芒草(Stipa bungeana)的重要值呈显著负相关,与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和束伞亚菊(Ajania parviflora)呈显著正相关;草本地上生物量与草本物种丰富度、长芒草等草本重要值呈显著负相关,与茵陈蒿等草本重要值呈显著正相关;下坡位草本地上生物量的降低促进了长芒草等地带性草本的恢复。综上所述,水平阶整地提高了林下草本地上生物量,降低了草本的物种丰富度,这在中、上坡位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迎水面大部分无护砌,岸坡淘刷严重,坡面排水系统不完善。溢洪道边坡较陡,局部塌滑。输水洞工作桥墩断裂、错动,基础淘空,洞身裂缝漏水,出口边墙底部悬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