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磺酰脲类除草剂绿磺隆及其复配剂(如麦草宁、双磺隆、麦草完等)在小麦田应用,杀草谱广、效果好,且价格低廉,因而推广面积很大。最大的缺点是,其“后效应”[1、2]显著:即其残留造成下茬玉米、花生、马铃薯、大豆、棉花等作物生长缓慢、畸形,甚至死苗。为指导今后茬口安排等...  相似文献   

2.
僵苗又称发僵、坐蔸,是水稻分蘖期出现的各种生理病害的总称。目前推广的免耕抛秧技术在实践中也遇到了僵苗问题,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抛秧立苗后,秧苗植株矮小、不分蘖、叶片短窄、变形、失绿等,从而造成后期穗小、粒少而减产。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达50%以上。为此,笔者结合生产实践,对免耕抛秧僵苗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意见。1免耕抛秧僵苗原因1.1毒害僵苗1)免耕田块未经翻犁,因泡土而缺氧,一些还原性物质在土壤下层不易释放出来,造成浮泥鼓气,使秧苗扎根不稳,难以发根和分蘖。2)施用大量新鲜有机粪肥,土壤中累积过多的二价铁…  相似文献   

3.
农民日报1994年8月8日第三版报道,“句容县近万亩秧苗遭殃”,是因为前茬油菜使用了“油菜王”、“胺苯磺隆”、“金星”等除草剂。无独有偶,我省枝江县百里洲乡,有400多hm~2麦套棉,因麦田使用了“甲磺隆钠盐”,棉花苗期即表现出严重的药害,甚  相似文献   

4.
水稻移栽后10~20天 ,稻苗迟迟不发 ,返青分蘖缓慢 ,以致出现萎缩和生长停滞现象 ,统称水稻僵苗症。水稻僵苗 ,一般减产20%~30% ,严重的减产50 %以上。水稻僵苗 ,不外乎是低温寒冷、施肥未经腐熟、绿肥翻压过多、田泥浮起鼓泡和缺少营养元素所致。“僵菌原因多 ,辨认不清出差错。”在生产实践中 ,不少农户难以分辨出水稻僵苗的原因 ,难以对症防治 ,结果造成损失。下面介绍几种水稻僵苗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供有针对性的治理。1.适期插秧。插秧时气温高低对秧苗插后能否正常生长影响很大。插秧时日平均气温低于15℃以下 ,不能满…  相似文献   

5.
胺苯磺隆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油菜田除草剂。由于其杀草谱广、效果好、价格低廉,近年在油菜田中的应用面积逐年增加。但由于农民在使用过程中难以准确掌握用量,加上连年应用,引起土壤中胺苯磺隆残留物的累积,当累积达到一定浓度时,其"后效应"显著,即不仅对秧苗造成药害,还会使大苗移栽水稻因药害造成减产,甚至绝收。桐庐县岭源乡 1997年冬在油菜除草上开始应用,至今已有 3 a。 2000年 6月在本乡中村畈发现较大面积前茬油菜田大苗移栽单季稻发生药害,受害面积 6.7 hm2,其中枯死面积 0.4 hm2。为指导今后生产,我们对前茬油菜…  相似文献   

6.
吴嵩 《植物保护》1995,21(4):48-48
麦田用绿、甲磺隆复配剂对后茬作物的危害及控制对策吴嵩(江苏省东台市植保站224200)1991年我市推广应用绿、甲磺隆复配剂麦草灵(麦草完)防除麦田杂草,效果虽好,但对后茬作物药害严重。据受害乡镇调查,秋播后每667m2用麦草灵有效成份1g,药后4个...  相似文献   

7.
骠马等茎叶处理型除草剂防除小麦田杂草 ,在大面积生产中已陆续使用多年。按要求正确使用 ,防效可达 95%以上。但目前仍有相当多的农户应用不当 ,也有因化学除草剂应用时间长出现的新问题 ,致使除草效果较差或产生一些不良后果。为此 ,笔者根据多年实践 ,对正确使用茎叶处理型除草剂有些体会 ,现予归纳 ,供参考。1 对“草”下药1 )绿磺隆及其复配剂 (如麦草宁、双磺隆、麦草完等 )。这类药剂属磺酰脲类除草剂 ,在小麦田应用 ,杀草谱广、效果好 ,且价格低廉 ,但最大缺点是对下茬的“后效应”显著 ,其残留农药造成下茬玉米、马铃薯、大豆、棉…  相似文献   

8.
棉旱粮区麦田用麦草灵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乡属棉旱粮套种地区,土壤沙性,偏碱。1991年秋播推广了绿磺隆与甲磺隆混配而成的麦草灵防除麦田杂草1.4万亩。取得了良好的防除效果,株防效达87.1%,鲜重防效达91.2%。施药后麦苗虽有一段时间发黄,生长受抑制,但到返青后仍能恢复生长。然而,麦草灵在土壤中的残留对后茬多种作物造成了严重的药害。据初步统计,全乡春播作物发生药害面积1000多亩,占使用面积的8~10%。其中,绝收250亩,农民反映强烈。为此,我站对部分受害作物进行跟踪调查,并实施了一些补救性措施。现将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麦田使用磺酰脲类除草剂对后茬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田使用磺酰脲类除草剂对后茬水稻生长的影响胥爱连(江苏省阜宁县植保站224400)近几年来,我县在麦田化除中使用了麦草完、麦草敌1号、麦草灵、甲·绿黄隆等磺酰脲类高效除草剂,这些除草剂在防除麦田阔叶杂草与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一度...  相似文献   

10.
1999年8月27日淮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就禁止在麦田使用绿黄隆、甲黄隆及其复配制剂发文通知各地:1.充分认识连续使用绿黄隆、甲黄隆及其复配制剂的严重危害性。由于其残留毒性在土壤中的累积作用,不但麦茬旱作物发生僵苗、黄苗、死苗和畸型苗,后茬水稻的僵苗情况也愈来愈严...  相似文献   

11.
3.6%甲基碘磺隆钠盐·甲基二磺隆水分散粒剂(阔世玛)是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采用最新的安全剂技术,继世玛之后在中国市场推出的又一全新苗后选择性小麦田除草剂, 它为甲基二磺隆和甲基碘磺隆的混剂,能同  相似文献   

12.
布顿大麦草为麦田入侵杂草, 为尽早建立对该杂草的化学防除技术, 本研究采用室内盆栽法测定了布顿大麦草对21种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土壤处理剂41%氟噻草胺悬浮剂对布顿大麦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 42%氟啶草酮悬浮剂?60%丁草胺乳油?40%砜吡草唑悬浮剂?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对布顿大麦草的防除效果一般, 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45%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50%吡氟酰草胺可湿性粉剂防除效果不理想; 茎叶处理剂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12.5%烯禾啶乳油?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布顿大麦草防除效果好, 5%咪唑乙烟酸水剂?8%炔草酯水乳剂?30 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8%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7%双唑草腈颗粒剂?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对布顿大麦草的防除效果一般, 5%唑啉草酯乳油?7.5%双环磺草酮颗粒剂?69 g/L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防除效果不理想?氟噻草胺?在推荐剂量492 g/hm2下, 处理21 d后对布顿大麦草的鲜重抑制率为75.40%; 啶磺草胺?草甘膦异丙胺盐?烯禾啶在推荐剂量14?1 500?187.5 g/hm2下, 处理21 d后对布顿大麦草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73.96%?60.60%?65.07%?综合本研究结果及除草剂使用特性, 麦田布顿大麦草可采用氟噻草胺土壤封闭或者啶磺草胺茎叶喷雾处理进行有效防除; 油菜田布顿大麦草可采用烯禾啶进行防除; 非耕地布顿大麦草可采用草甘膦异丙胺盐进行防除?  相似文献   

13.
甲磺隆的应用技术及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冬小麦 1~ 2叶期施用甲磺隆 1.8~ 2.5 g/hm2 ,可有效防除北京地区麦田常见阔叶杂草 ,优于当前常用除草剂苯磺隆 15g/hm2 春季施用的除草效果 ,安全性与春季施用苯磺隆 15g/hm2 相当。实验室降解结果表明 ,当甲磺隆初始浓度为 6.25μg/kg以下时 ,经过215d后 ,对后茬玉米安全。研究表明 ,向日葵是甲磺隆理想的生物测定试材 ,对甲磺隆的最低检出浓度达到 0.125μg/kg,其根长抑制率与除草剂浓度有高度的相关性 ,最佳的剂量 -反应模型为 y=a+b lnx  相似文献   

14.
在盆钵中以3叶的马唐、蟋蟀草测定了氯嘧磺隆与精禾草克、精稳杀得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氯嘧磺隆在混用时能明显降低精禾草克、精稳杀得对马唐、蟋蟀草的效果。处理后20天,氯嘧磺隆(12,18,24g ai/hm~2)使精禾草克(15~30g ai/hm~2)对马唐的防效分别降低6.01%~42.59%,23.96%~40.85%,19.63%~27.50%。相同剂量的氯嘧磺隆使精稳杀得对马唐的防效下降2.70%~58.91%,对蟋蟀草的防效下降2.67%~51.73%。对各试验的结果进行Colby法和等效线法分析,判定氯嘧磺隆与精禾草克、精稳杀得的相互影响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甲—苄磺隆为甲磺隆和苄嘧磺隆混剂,已被多家厂商开发用于移栽稻田。如杜邦公司的新得力、浙江乐吉化工厂的新代力和沈阳化工研究院的双磺隆。为了解甲—苄磺隆的除草效果和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明确其对水稻的安全性,我们进行了室内生长箱试验、盆栽试验和小区试验。一、材料和方法 1.生长箱试验于1992年4~5月间进行,生长箱型号为3NTL—50S,温度25℃,光照时间6:00~18:00,光照强度8000Lx。供试水稻品种为早籼中156和粳稻秀水11。4月9日播种,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比较双草醚与吡嘧磺隆、灭草松、醚磺隆3种复配剂对水稻直播田稗草、异型莎草、鸭舌草的防除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双草醚·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3%双草醚·灭草松水剂、15%双草醚·醚磺隆可湿性粉剂对稗草株防效高,15 d后防效达86%以上,但持效性较差;对稗草的鲜质量防效较好,30 d后23%双草醚·灭草松水剂鲜质量防效达85.14%,各处理之间鲜质量防效无显著差异。20%双草醚·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对异型莎草的株防效高,30 d后株防效达92%,见效较快,持效期长,对异型莎草的鲜质量防效最高,达92.19%,显著优于其他2种复配。3种复配制剂对鸭舌草的株防效达到87%以上,鲜质量防效达84%以上,见效快,持效期长;高浓度双草醚·醚磺隆的鲜质量防效最好,达100%。20%双草醚·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对总杂草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最好,30 d后株防效达89%,鲜质量防效达80%,见效快,持效期较长。3种复配制剂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单茬水稻安全,且对水稻有增产作用,其中120 g a.i./hm220%双草醚·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产量挽回损失率达48.29%。  相似文献   

17.
蒙城县地处淮北平原,常年种植夏玉米4万hm2,夏棉1.7万hm2,夏黄豆3万hm2,夏花生1万hm2,占全县秋季作物面积的90%以上。2000、2001、2002年由于麦田使用氯磺隆、甲磺隆防除杂草,造成麦茬播种的上述作物,都在苗期出现不同程度药害,引起后期不同程度减产。现将药害发生原因和解决对策简析如下:1药害症状药害发生较轻的田块,黄豆、玉米、夏棉等作物苗的叶片变黄,生长点萎缩,生长停滞,根系发育不良,次生根较少,叶脉轻微变色。重发田块作物苗的叶脉变成红紫色,大部分叶片枯死,生长点死亡,植株生长停滞,土表以下的根表皮坏死,几乎没有次生根。2药害…  相似文献   

18.
苄磺隆是磺酰脲类除草剂,一般应用于水稻田防除阔叶杂草。本试验旨在探讨苄磺隆防除麦田阔叶杂草的用药量、安全性及除草效果,为麦田应用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10%苄磺隆(常州农药厂产),75%巨星(美国杜邦公司产)。12 试验方法试验设在金沙镇马北村,土壤类型为壤土,小麦品种为扬麦158,麦苗长势较好。试验设10%苄磺隆Wp10、20、30、40、50g/亩,75%巨星1g/亩,另设空白对照,共7个处理,重复4次,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5m2。11月20日小麦2~3叶期用药,用药方法为背负式喷雾器亩用药液量40kg均匀喷细雾。13 调查方法药效调查分…  相似文献   

19.
15%麦极WP与10%苯磺隆适宜的混用组合能有效控制2~4叶期日本看麦娘,同时能有效控制播娘蒿、藜和麦瓶草等阔叶杂草.最适宜的组合为15% 麦极WP 10~20 g/667m2与10%苯磺隆10 g/667m2混用,对日本看麦娘、播娘蒿、藜和麦瓶草防除效果达99.8%~100%.值得注意的是,15%麦极10 g/667m2+10%苯磺隆20 g/667m2混用后防除效果明显下降,药后45 d株防效为0.骠马与苯磺隆混用后也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双唑草酮为中国创制的新型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已于2018年取得中国农药登记。为了测定其对麦田抗性杂草荠菜的除草效果,共采集了36个荠菜种群,其中1个敏感种群采自未施用过除草剂的路边,其他35个疑似抗性种群均采自于中国苯磺隆使用历史超过20年的冬小麦田。在温室中采用整株盆栽法测定了荠菜种群对双唑草酮、苯磺隆、双氟磺草胺、甲基二磺隆、唑草酮和2甲4氯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有28个种群对苯磺隆产生了抗性,其中种群K16009、K17005、15053和17003表现出高水平抗性。这4个种群对其他除草剂的交互抗性检测试验表明:种群K16009、K17005和15053对双氟磺草胺和甲基二磺隆表现出高水平交互抗性,其抗性指数范围为25-321,其GR50值远高于供试药剂登记的田间推荐剂量;而上述4个抗性种群对双唑草酮、唑草酮和2甲4氯均较为敏感,其GR50值均低于供试药剂登记的田间推荐剂量。唑草酮和2甲4氯也可用于小麦田抗性荠菜种群的防治,但该类药剂对施药时间要求较为严格。本研究结果表明,双唑草酮可有效防除对乙酰羟基酸合成酶(AHAS)类除草剂已经产生抗性的荠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