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川西林区广大职工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二十年来在营林战线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很大战绩。一片片人工更新幼林茁壮成长。天然下种的三万亩桦木林相继成林。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央“以人工更新为主,人工更新与天然更新相结合”的方针,进一步利用自然力扩大森林后续资源,特将川西采伐迹地天然更新的观测材料予以整理,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场自1954年建场,即开始了各种方式的人工更新·历年总计更新作叶面积为29200亩,实保存面积12000亩,占总面积42%,其中人工植苗面积为25200亩,现保存12000亩全为植苗更新,占总植苗更新面积的48%另人工促进与直播更新4000亩,除直播星星点点有苗外促进天然更新全部失败。 现12000亩更新幼林中5000亩左右已近郁闭,临近高(杆材)生长旺盛阶段,如小  相似文献   

3.
我局是营造桉树为主的用材林基地之一,1954年建场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广大职工响应毛主席“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伟大号召下,营造了人工林78.1万亩、其中桉树林占80%。1976年调查,全局现有成林53.4万亩(胸  相似文献   

4.
翁达林业局从1978年开始培育容器苗,培育出的云杉,落叶松容器苗四万多株在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迹地类型进行更新试验80多亩,效果较好。 翁达林业局属青藏高原边缘干旱性地带,气温低、冻土期长(当年10月至翌年4月)、春旱严重(1—5月降水量<100毫米)、霜期不断(全年无霜期<30天)、植物生长期短(全年<100天),更新十分困难。特别是沟尾和与草原相邻的迹地人工更新几乎没有成效。该局除了不断摸索裸根苗更新外,早在1977年采用带土植苗更新试验,当年成活率100%,第三年保存率87.8%。但是带土植苗费工,土团易松散,在交通不方便的高山林区难于推广使用,故进行容器苗更新试验。  相似文献   

5.
建阳县林业局大阐伐木场是在大跃进的一九五八年建场的,地处建阳县徐市公社。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一九六三年以来,认真贯彻执行“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造管并举”的方针,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坚持合理采伐、随砍随造、造好管好的原则,历年为国家提供建设用材17万立方米,迹地更新造林保存面积一万八千多亩(其中杉木占一万六千多亩),做到砍一片、造一片、活一片、管一片、成林一片,初步形成连片的杉木用材林基地,更新造林面积超过了采伐。今年,被评为建阳县和福建省工业学大庆的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6.
巩乃斯林场自1958年建场以来,领导思想上存在着重采轻育,导致伐多植少,资源减少,“森林赤字”增加。据统计,从1970年至1982年,十三年中累计人工更新面积2102亩,年均161.7亩,保存率为60%,当年采伐迹地面积与当年更新面积之比值为八比一。种苗基础建设很差,到1982年底只有15亩苗圃地。1982年下半年经过企业整顿后,企业端正了经  相似文献   

7.
根据森林采伐更新规程要求,必须尽快的进行迹地更新,恢复成林,我场从一九五六年建场以来,以采伐为主,留下了大量的采伐迹地,虽然做了不少的迹地更新工作,由于林彪、“四人邦”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以营林为基础的思想淡薄,重采轻育,只造不管,技术措施跟不上,结果历年更新保存的不多,采伐迹地逐年增加,森林复被率逐年减少.为了扭转我场更新的被动局面,特制定今年的更新技术措施,在更新中严格操作.  相似文献   

8.
遵照毛主席“绿化祖国”,“大地园林化”的伟大指示,我场的迹地更新工作,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场职工的努力,从1960年至1964年初步取得一些成效。为了更好的贯彻“采育结合”的方针,进一步探索幼林在郁闭前的生长发育规律,在  相似文献   

9.
天山中东部林区,从解放初期开发以来,森林利用面积年年在缩小,采伐迹地面积年年在增大,目前为止,各林场迹地面积,约占森林面积的百分之十左右。特别是一些老林场,需要更新的迹地面积不下三万亩。使林相遭到破坏,森林失去了原有的生态平衡。有些地,变成草场,急需更新恢复森林。 “以营林为基础”的林业方针,在新疆林区已贯彻了廿多年。采伐迹地更新工作一从林九五七年开始,各林场作了不少工作,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有些场在同一块迹地上,年年更新,年年补植,累计更新面积很大,实际保存面积较小。追其原因:有的是更  相似文献   

10.
我们衢县林场地处黄土丘陵,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建场。现有职工八十一人,经营山林面积五千多亩。 建场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场职工、干部认真读马列的书,学习毛主席著作,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经过十几年奋战,在黄土丘陵上营造了油茶林二千六百多  相似文献   

11.
翁达林区,位于川西北,属青藏高原边缘半干性地带,气温低,冻土期长,春旱严重,霜期不断,植物生长期仅100天左右,地势开阔,坡度较缓,毗邻草原,更新十分困难.从1967—1978年共出现采伐迹地一万四千余亩,人工更新面积三千八百余亩,据1979年更新普查,保存面积仅占更新面积的25.4%,且生长较差,从1980年开始,对翁达河西林区进行了人工更新成活率的观察试验,试图通过更新方法和遮阴防霜措施,摸索规律性的自然现象,以便因地因林制宜,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达到不断提高人工植苗更新的成活率与保存率.  相似文献   

12.
红林林场是以云冷杉为优势林分的复层异龄针阔混交林。几年来,广大革命工人和革命干部,在毛主席“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伟大号召指引下,坚持实行采育兼顾伐,特别是林场革委会成立后,进一步加强了对采育兼顾伐的领导,使采伐后的迹地全部保持着森林环境,为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打下了有力的基础。这个林场从1963年建场以来,经历了径级  相似文献   

13.
(一) 我场创办于一九五七年十月,全场现有八个工区、一个竹林队,一百三十四个职工,六百八十七个人,三百一十四个劳力。林业用地五万一千四百八十五亩,农业用地四百零一田。二十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为国家营造了以杉木为主的用材林三万五千八百多  相似文献   

14.
我局广大革命群众,遵照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伟大教导,在荒山秃岭,采伐迹地上营造了大面积的红松人工林。但自1969年以来,7-9年生的红松幼树,发生根朽病。红光林场有2,000多亩人工红松林,遭受危害。楸皮沟经营所、红星林场等处,亦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并逐渐蔓延,严重的影响了红松林的正常生长。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红光林场的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对我站防治红松根朽病,给予极大的支持,于1971年7月上旬,用代森锌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证明,效果良好。现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保土防冻更新法”是在更新造林时,不破坏地表,不进行松土整地,只搂去栽植点上的死地被物(约50×50cm),然后用植苗铲或用造林镐或用郭化锹进行栽苗,即为保土防冻更新法.此法是吉林省临江林业局首次提出并经过多年试验,所获得的成功经验。一、更新效果更新效果是指在皆伐迹地上采用人工栽植幼苗而形成的新造未郁幼林,在一定年限内成活情况和有效面积。并把当年的成活率,第三年的面积保存率和幼林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6.
我场是以营造针叶用材林为主的山区林场。十几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为国家造林6.3万亩,大部分郁闭成林,长势喜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全场职工遵  相似文献   

17.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上级党委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广大贫下中农和林业战线上的革命职工,认真落实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指示,以大寨、昔阳为榜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连年大打以流域治理为主攻方向的植树造林人民战争,促使林业建设得到较快的发展。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十五万七千余亩,人均二亩三分;加上三十六万七千亩天然林,森林复被率由解放初期的百分  相似文献   

18.
我省营林更新工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贯彻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造管并举的方针,各地对人工更新的方法与技术,创造了不少宝贵经验。我于1962年结合生产实习,曾在川南峨边经营所调查峨眉冷杉簇状缝播、鸦雀口双株植、三株植和单株植的更新效果;1965年到川西米亚罗308场  相似文献   

19.
四川高山林区人工植苗更新,从来都以春季为主,个别地区虽曾有过秋季更新试验,但未总结推广,也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春季更新,从气候条件和植物生长方面来讲,固然是个好的季节。但也有其不利因素:苗木萌动早,高山迹地解冻迟,形成更新时间紧,季节性强;如果遇上春旱,会使  相似文献   

20.
迹地人工更新是消灭荒山、培育后备森林资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地方财源、壮大林业产业和增加林农收益的主要途径之一。迹地人工更新主要是“三大迹地”,即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森林病虫害迹地。浙江一带的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原树种以松木、杉木、柏木为主,森林病虫害迹地原树种以马尾松、黑松为主,还有部分受鞭角华扁叶蜂危害的柏木及柳杉。我们总结20多年来从事迹地人工更新的实践,认为较成功的迹地人工更新最主要的技术是:造林设计时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并注重更新树种的乡土化、阔叶化和多样化。只有这样培育的森林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较大的生长量、较高的蓄积量、经济效益好、森林功能多和物种资源较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