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三种常用化学消毒剂对牙鲆仔稚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3种化学消毒剂对牙鲆仔稚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对牙鲆仔鱼的24 hLC504、8 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678×10-6、1.382×10-6和0.281×10-6,对牙鲆稚鱼的24 h LC50、48 h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2.555×10-6、1.789×10-6和0.263×10-6;甲醛对牙鲆仔鱼的24 h LC50、48 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25.821×10-6、10.671×10-6和0.547×10-6,对牙鲆稚鱼的24 h LC50、48 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33.959×10-6、17.046×10-6和1.288×10-6;聚维酮碘对牙鲆仔鱼的24 h LC50、48 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5.744×10-6、8.163×10-6和0.658×10-6,对牙鲆稚鱼的24 h LC504、8 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25.802×10-6、21.286×10-6和4.346×10-6。牙鲆仔稚鱼对3种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依次为:高锰酸钾>甲醛>聚维酮碘,并且牙鲆仔鱼分别对3种消毒剂的敏感性均大于牙鲆稚鱼分别对3种消毒剂的敏感性。最后依据本试验结果,作者对牙鲆疾病防治中消毒剂的使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敌杀死对几种海水桡足类的毒性实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研究了敌杀死对几种常见海水桡足类的毒性。查明敌杀死对中华哲水蚤24小时半致死浓度为0.036×10-6,全致死浓度为0.07l×10-6;48小时半致死浓度为0.03l×10-6,全致死浓度为0.060×10-6;72小时半致死浓度为0.028×10-6,全致死浓度为0.044×10-6;96小时半致死浓度为0.026×10-6,全致死浓度为0.039×10-6。敌杀死对几种小型桡足类的96小时最低全致死浓度均不超过0.0055×10-6。以0.08×10-6作为该药的使用浓度时.解毒时间为7天。  相似文献   

3.
7种消毒剂对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DNA作用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中国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病毒液与万福金安含氯消毒剂、高锰酸钾、甲醛、过氧化氢、甲酚皂、酒精、氯仿作用。不同浓度消毒剂与病毒液作用不同时间后提取 DNA作病毒核酸斑点杂交检测。经分析比较表明 ,上述消毒剂中含氯消毒剂在有效氯含量高于 2 .975× 10 -3、高锰酸钾浓度高于 5 .0 0 0× 10 -3 ,5 min内 ;有效氯含量高于 1.190× 10 -3、高锰酸钾浓度在 5 .0 0 0× 10 -3 ,30 min即可破坏核酸  相似文献   

4.
为了验证新药“克虫王”在水产养殖中对鱼类的毒性,选用“克虫王”两种剂型渔用杀虫剂对大口鲶鱼苗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B_2型“克虫王”对全长4.9cm大口鲶鱼苗的24h、48h、72h半致死浓度(TLm)分别为1.20×10~(-6)、0.88×10~(-6)、048×10~(-6),安全浓度为0.14×10~(-6)。C型“克虫王”对大日鲶鱼苗的24h、48h、72h半致死浓度(TLm)分别为4.65×10~(-6)、3.60×10~(-6)、1.15×10~(-6),安全浓度为0.64×10~(-6)。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三都镇的象溪、龟鼻、赖山、渔潭、城澳等一带海区网箱培育的大黄鱼秋繁鱼苗,自2000年9月份以来普遍流行寄生虫病.笔者通过海区调查和门诊检查观察,危害较大的寄生虫有3种:即本尼登虫、锚首虫和刺激隐核虫.大多数病例为本尼登虫单纯感染所致,也有不少病例系本尼登虫、锚首虫和刺激隐核虫混合感染而发病.9、10两个月,该海区平均水温分别为26.5℃和24.0℃,十分有利于上述病原体的繁殖、生长.因此,病害传播快、感染率高、危害大.龟鼻海区一渔排,300万尾全长5cm的大黄鱼秋苗于10月6日感染发病,因未及时用药,至10月9日,共损失100多万尾,死亡率达30%以上.本文就上述3种寄生虫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黄鱼养殖中几种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本尼登虫病病因:本尼登虫寄生而发病。症状:本尼登虫常寄生在大黄鱼、黄鳍鲷、真鲷、黑鲷、石斑鱼等海水鱼的体表各处,尤其是背部的前半段较多。本尼登虫在鱼体上寄生时,鱼在水中焦躁不安,不断狂游,在网或池壁上摩擦,虫体后固着盘的大小钩将表皮撕破,体表受伤发炎,分泌大量粘液,严重时贫血、消瘦、体表局部或大面积溃疡或出现烂颌、烂尾等并发症。治疗:1.用淡水浸浴,在水温10~20℃时浸洗15~20分钟,水温20~25℃时浸洗10~15分钟,水温25℃以上浸洗5~10分钟。此方法劳动强度大,操作时鱼…  相似文献   

7.
五种化学消毒剂对南美白对虾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 5种化学消毒剂对南美白对虾幼虾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 ,高锰酸钾的 2 4h L C50 、4 8h L C50 和安全浓度分别为 6.2 3× 10 -6、4 .93× 10 -6和 0 .93× 10 -6;无敌消毒液的 2 4 hL C50 、4 8h LC50 和安全浓度分别为 163.7× 10 -6、134 .75× 10 -6和 2 7.39× 10 -6;孔雀绿的 2 4 hL C50 、4 8h L C50 和安全浓度分别为 0 .58× 10 -6、0 .4 3× 10 -6和 0 .0 7× 10 -6;强氯精的 2 4 h LC50 、4 8h L C50 和安全浓度分别为 0 .82 2× 10 -6、0 .796× 10 -6和 0 .15× 10 -6;甲醛的 2 4 h L C50 、4 8hL C50 和安全浓度分别为 93.4 4× 10 -6、75.86× 10 -6和 15.0× 10 -6。南美白对虾幼虾对 5种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依次排序为 :孔雀绿 >强氯精 >高锰酸钾 >甲醛 >无敌消毒液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三都镇的象溪、龟鼻、赖山、渔潭、城澳等一带海区网箱培育的大黄鱼秋繁鱼苗,自2000年9月份以来普遍流行寄生虫病。笔者通过海区调查和门诊检查观察,危害较大的寄生虫有3种:即本尼登虫、锚首虫和刺激隐核虫。大多数病例为本尼登虫单纯感染所致,也有不少病例系本尼登虫、锚首虫和刺激隐核虫混合感染而发病。9、10两个月,该海区平均水温分别为26.5℃和24.0℃,十分有利于上述病原体的繁殖、生长。因此,病害传播快、感染率高、危害大。龟鼻海区一渔排,300万尾全长5cm的大黄鱼秋苗于10月6日…  相似文献   

9.
两种药物对脊尾白虾各期(氵蚤)状幼体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静水实验法进行甲醛和孔雀石绿对脊尾白虾 (Exopalaemoncarinicauda)各期状幼体 (Z1~Z6)的急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 :在pH值为 7 9± 0 5、水温 (2 6 0± 0 5 )℃的条件下 ,甲醛对脊尾白虾Z1~Z6的半致死浓度 (48hLC50 )分别为 176× 10 -6,16 7× 10 -6,15 0× 10 -6,16 7× 10 -6,113× 10 -6,5 5× 10 -6,安全浓度 (Cs)分别为 30× 10 -6,17× 10 -6,32× 10 -6,11× 10 -6,4× 10 -6,9× 10 -6;孔雀石绿对脊尾白虾Z1~Z6的 4 8hLC50 分别为 0 4 5 1× 10 -6,0 4 4 8× 10 -6,0 5 91× 10 -6,0 4 4 0× 10 -6,0 380× 10 -6,0 15 8× 10 -6,Cs分别为 0 0 6 9× 10 -6,0 0 5 8× 10 -6,0 10 2× 10 -6,0 0 90× 10 -6,0 0 71× 10 -6,0 0 34× 10 -6。其中Z5和Z6对以上药物的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2005~ 2010年在罗源湾网箱养殖鱼类中检出10种主要寄生虫,其中刺激隐核虫和本尼登虫是危害最大的两种寄生虫,大黄鱼是受寄生虫危害最严重的鱼类.寄生虫在时间分布上与水温的变化密切相关,在空间分布上取决于宿主、养殖密度、水流和水质.  相似文献   

11.
环境缺氧(Hypoxia)及其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缺氧不仅会引起鱼类形态结构的改变还使其生理状态发生变化,对鱼类的各种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环境缺氧的因素、适应的类型及其对鱼类呼吸、摄食、生长和游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鱼类生理生态相关研究、渔业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氰戊菊酯对鲤科鱼类致突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统计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us)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胚胎致畸率,研究了氰戊菊酯对鱼类的致突变效应。结果显示:氰戊菊酯对1龄草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为60.62μg/L;1.2μg/L以上的氰戊菊酯能显著提高草鱼的微核率、核异常率以及总核异常率,三者的变化趋势均是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先升高,达到峰值后再缓慢下降;微核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表明氰戊菊酯对草鱼染色体畸变有明显影响。在2~32μg/L的氰戊菊酯中,随着浓度的升高,斑马鱼的胚胎死亡率升高、出膜率降低、80%胚胎出膜时间延长,仔鱼畸形率升高,说明氰戊菊酯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有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跃 《水产科学》2001,20(4):24-25
通过对大伙房、清河、柴河、汤河4座水库12年来水量和淹没区面积与渔获量数据的分析,表明淹没区面积同来水量一样也是影响水库渔获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评价水库鱼产性能方面引进淹没区数据其结果会更精确。  相似文献   

14.
2009年4月在河南省洛阳市洛河中随机采取垂钓渔获物样本288尾,进行体长、年龄测定和种类鉴定。结果为:渔获物样本共有7种鱼,其中主要是鲦和鲫鱼;渔获物样本体长6.1~24.2 cm,平均值为9.4cm。渔获物样本有0+龄、1+龄、2+龄共3个年龄组,其中0+龄居多。  相似文献   

15.
虾青素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类胡萝卜素,在水产动物养殖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虾青素的理化性质和来源,对虾青素在水产动物养殖中的着色作用、抗氧化、抗应激和提高水产动物生长、繁殖和发育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36种药物对青苔的抑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抑杀河蟹养殖池塘中青苔的有效药物,通过受试青苔外观生长情况及显微观察对36种药物抑杀青苔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定性研究,并对筛选出的8种对青苔有较好作用效果且有一定性价比的药物,采用青苔生物量法及青苔叶绿素a含量检测法进行了定量研究,比较每种药物对青苔的EC50值,结果表明:对青苔抑杀作用最强的是50%氟乐灵,其次是40%扑草净、98%SYXA、98%五水硫酸铜、99%2,2-二溴-3-次氮基丙酰胺(DBNPA)、99%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苯扎溴铵)、14%异噻唑啉酮、博落回等。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主要研究阿维拉霉素添加在鱼用复合饲料中对鲫鱼生长的影响,并和黄霉素(Flavomycin)的作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饲料中添加5mg/kg或2.5mg/kg浓度的阿维拉霉素均能够促进鲫鱼生长、控制鲫鱼的死亡率,其中添加浓度为5mg/kg的试验组效果最好;比较试验显示:阿维拉霉素对鲫鱼生长的促进效果优于黄霉素。  相似文献   

18.
研究副溶血弧菌对斑马鱼的感染模式。试验以注射、创伤、浸泡等3种不同的感染方式分2次进行,每组10尾斑马鱼,结果显示注射感染只在高浓度菌液时有死亡,48h的LC50是5.63×107CFU·mL-1,而创伤感染偶有死亡,浸泡感染则未见死亡,表明注射感染是斑马鱼副溶血弧菌的重要感染模式。同时注射感染结果也显示低水温的死亡率远远低于高水温的死亡率,表明适宜的温度和弧菌的浓度是其致病的关键。并初步探讨了大豆异黄酮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免疫增强作用,各组试验鱼分别投喂黄酮含量为0.5%、1%、2%的饲料,喂养两周后开始注射3.6×109CFU·mL-1的副溶血弧菌悬液,以投喂1%的试验组的抗感染效果较好,表明其对减少养殖病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好处,为养殖生产提供一种新的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19.
海水网箱养殖对近岸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芳  黄小平 《水产科学》2006,25(1):37-41
近年来,我国的海水网箱养殖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国渔业新兴产业的生力军。海水网箱养殖系统作为一种高密度、高投饵的人工养殖生态系统,其输出的废物,残饵、代谢及排泄废物等是引发环境问题的主要污染源,再加上网箱养殖区布局不合理,通常设在水交换率较低的内湾,当养殖容量超出了海域的环境容量,就会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1]。本文就海水网箱养殖对环境污染及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1养殖区水质污染网箱养殖对浅海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养殖水域营养负荷增加[2]。一般来说,鲑鳟鱼类的网箱养殖,饲料中总氮的…  相似文献   

20.
低温对罗非鱼类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非鱼类作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耐受低温能力差成为限制其产量的重要原因。因此,很多学者对低温伤害罗非鱼的机理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以期针对性地解决罗非鱼不耐寒的问题。文章综述了饵料、环境和鱼体自身等影响罗非鱼耐寒的因素,以及低温对鱼体的伤害范围,包括宏观的生理变化和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的改变,介绍了低温对罗非鱼的影响及相关机理研究,重点讨论了这些研究成果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