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6个苜蓿(Medicago sativa LL.)品种、4个收割时期、4种干燥方法处理的干草的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不同时期收割,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处理的干草的蛋白质含量各不相同,而且差异极显著.6个苜蓿品种中,国外品种以皇后苜蓿蛋白质含量较高,国内品种以沧州苜蓿蛋白质含量较高;基于蛋白质含量为目的应选择现蕾期或初花期为最佳收割时期;4种干燥方法中高温烘干法干草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压扁法以轻压扁效果较好,可使干草蛋白质损失量比未压扁减少近3倍.重压扁法蛋白质损失较多,效果差.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田间调制苜蓿干草适宜的压扁程度,本试验以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通过不同程度压扁茎秆处理,分析苜蓿在调制过程中水分散失规律、干燥特性及营养成分含量,并利用体外消化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苜蓿干燥过程中,含水量均呈现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压扁处理苜蓿干燥速度显著快于未压扁处理(P<0.05),压扁程度越大,干燥速度越快;重度压扁处理使苜蓿茎叶干燥趋于同步,叶片保存率较高;中度压扁处理苜蓿干草营养成分保存较好,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体外消化率高。综合分析认为,中度压扁为紫花苜蓿干草田间调制过程中适宜的压扁程度。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青鲜苜蓿草为原料,采用单因子对比试验,将原料采用4种物理处理(对照、压扁、切短、切短压扁)后,分别进行3种化学处理(对照即0%、2%和3%的干燥剂),经对比分析发现:①用不同浓度干燥剂处理样品,对苜蓿干草预干燥减重的影响不同;②经过压扁处理的苜蓿草,加入不同浓度的K2CO3,NaHCO3作为干燥剂时,以浓度为2%的NaHCO3效果最好;③如果选择一种效果最优的方案来调制苜蓿干草,压扁+2%NaHCO3为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收获期和干燥方法对苜蓿干草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38  
高彩霞  王培 《草地学报》1997,5(2):113-116
本试验研究不同收获期和不同干燥方法对第-茬苜蓿干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收获期的推迟,苜蓿干草的粗蛋白(CP)和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上升(P<0.01),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上述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在现蕾期刈割的干草营养成分最好,其次是初花期、盛花期和结荚期。②压扁处理能显著提高干草的CP、胡萝卜素含量,降低NDF、ADF含量。与日光处理和阴干处理相比,压扁处理明显地缩短了田间的干燥时间,从而减少叶片损失和牧草的呼吸作用,以及光化学作用和酶活动的损失,达到提高干草质量的目的。压扁处理明显优于日光曝晒和阴干这两种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5.
压扁处理对紫花苜蓿干燥特性及干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紫花苜蓿干草田间调制过程中干燥特性及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试验采用压扁和未压扁二种处理方法,在田间自然晾晒条件下,分别在刈割后和含水量为50%、40%、30%、20%时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压扁处理干燥速度显著快于未压处理(P〈0.05),水分散失均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压扁处理显著降低苜蓿叶片的损失(P〈0.05);含水量为50%、40%、30%、20%时,压扁处理苜蓿干草的粗蛋白、总消化营养物质、无氮浸出物、胡萝卜素含量均明显高于未压处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明显低于未压扁处理,说明压扁处理能明显提高紫花苜蓿干燥速度,降低叶片损失,改善干草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6.
调制方式对苜蓿青干草干燥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种植第2年处于初花期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设压扁+喷碳酸钾(2.5%)、压扁茎秆、自然晾晒和阴干4种青干草调制方法,以105 ℃烘干为对照,研究不同调制方法对苜蓿干燥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并对干草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除对照外,参试调制方式的苜蓿干燥速率均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对照、压扁+喷碳酸钾(2.5%)都能加速干燥,减少干草营养物质损失;常规晾晒虽缩短了干燥时间,但对干草品质的保持效果不显著。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参试方法的调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表明,对照的综合表现最好,其次是压扁+喷碳酸钾(2.5%),该晾晒方法快速、简便、实用,在生产中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对"黔中金荞麦"茎叶进行加工,并测定各处理组植株的营养成分,以确定调制优质金荞麦干草的有效方法。结果:65℃烘干和"2.5%K2CO3干燥剂+压扁"干燥处理的金荞麦干草营养价值较高。其中65℃烘干处理的金荞麦叶、茎、全株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2.07%、14.01%、18.55%,营养成分含量最高,但此法加工成本较高;其次"2.5%K2CO3干燥剂+压扁"处理的叶、茎、全株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1.67%、13.74%、17.66%,干燥效果也较佳,营养损失较少,此法比烘干处理的成本相对较低。结论:在生产上可应用"2.5%K2CO3干燥剂+压扁"的方法加工金荞麦优质干草。  相似文献   

8.
不同调制方法紫花苜蓿干燥特性及干草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6种调制方法紫花苜蓿干燥特性及干草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参试的6种调制方法中,紫花苜蓿干燥的快慢顺序是:65℃烘干>压扁 喷碳酸钾溶液=喷碳酸钾溶液>压扁茎秆>自然晒干>风干.2)65℃烘干、压扁 喷碳酸钾溶液及喷碳酸钾溶液3种调制方法因缩短了干燥时间,从而提高了紫花苜蓿干草的质量;压扁茎秆虽可缩短紫花苜蓿的干燥时间,但在提高干草质量上效果不显著.3)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参试调制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5℃烘干综合表现最好;其次是压扁 喷碳酸钾溶液及喷碳酸钾溶液,此2种方法调制的干草质量较高且操作简单易行,在生产中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迅速烘干、太阳晒干和缓慢烘干3种处理对云南温带21个牧草品种的鲜草进行干燥处理,分别测定干草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以干草的粗蛋白含量为指标,干燥方法以迅速烘干为佳,其次是太阳晒干,最差是缓慢洪干;从干草的粗脂肪考虑,其变化无规律,因牧草品种的不同而不同;其余指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收获期苜蓿干燥过程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为包头地区优质苜蓿干草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对不同收获期(不同茬次、不同花期)紫花苜蓿干草调制过程中的干燥速率、叶绿素的含量以及叶绿素损失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天气晴朗的自然条件下干燥,第一茬和第二茬苜蓿干燥时间为4 d左右,秋季最后一茬苜蓿的干燥时间为5 d左右,自然干燥过程中遇到降雨会延长苜蓿的干燥时间;随着生育期的延长,苜蓿鲜草的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中花期与初花期相比总叶绿素含量降低0.12~1.11 mg/g;第一茬和第三茬初花期苜蓿干草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最高,第二茬苜蓿现蕾期干草的叶绿素含量最高;正常气候条件下干燥,中花期调制的干草叶绿素含量是初花期调制干草的83.7%~95.0%,苜蓿在自然干燥过程中遭遇降雨总叶绿素含量损失率在83%以上,秋季最后一茬调制的干草叶绿素损失率在76%以上,调制干草的色泽整体较差。说明在包头地区第一茬和第三茬的初花期和第二茬的现蕾期调制的苜蓿干草叶绿素含量较高,色泽较好。  相似文献   

11.
刈割时期和调制方法对紫花苜蓿干草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紫花苜蓿适宜的干草调制方法,开展了不同刈割时期和调制方法对紫花苜蓿干草质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单从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考虑,最适宜的刈割时期是现蕾期,其次是始花期。由现蕾期至结荚期,紫花苜蓿的干草质量随着生育期延迟显著下降(P<0.05)。(2)烘干和机械压扁茎秆可显著缩短紫花苜蓿的干燥时间,提高紫花苜蓿的干草质量(P<0.05)。(3)灰色关联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适宜刈割时期是现蕾期和始花期,适宜的干燥方法是烘干和机械压扁茎秆,另从资金投入和可操作性考虑,认为机械压扁茎秆资金投入少,操作简单易行,在生产中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2.
刈割时期和调制方法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不同刈割时期和调制方法的紫花苜蓿营养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时期由现蕾期延迟至结荚期,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显著下降(P<0.05)。其中,粗蛋白(CP)、粗脂肪(EE)和粗灰分(CA)含量分别下降37.67%,12.62%和7.08%,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分别增加26.43%和29.84%。(2)与自然晒干相比,烘干和机械压扁茎秆可显著缩短紫花苜蓿干燥时间,提高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P<0.05)。烘干后紫花苜蓿的CP含量提高10.87%,NDF和ADF含量下降4.33%和4.72%;压扁茎秆调制的紫花苜蓿干草,其CP含量可提高5.92%,NDF和ADF含量降低3.80%和4.09%。(3)烘干和机械压扁茎秆是适宜的紫花苜蓿调制方法,但考虑到资金投入和可操作性,认为机械压扁茎秆资金投入不大,操作简单易行,在生产中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解析影响优质苜蓿干草生产的关键环境因子,为我国北方地区生产优质苜蓿干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测定紫花苜蓿不同收获期(不同茬次、不同花期)的干燥速率、叶绿素含量、主要营养成分(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相对饲用价值,RFV)等指标筛选苜蓿自然干燥的最佳环境条件,并通过各项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明确影响苜蓿自然晾晒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苜蓿自然晾晒中,影响苜蓿干燥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太阳辐射强度、气温、空气湿度和风速;影响苜蓿叶绿素含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太阳辐射强度、气温和风速;影响苜蓿CP、NDF、ADF及RFV等营养指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气温、空气湿度和风速,其中温度、风速对CP的影响极显著,空气湿度对NDF、ADF及RFV的影响极显著。综合衡量,影响苜蓿干燥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气温、空气湿度、太阳辐射强度以及风速。2)通过对各收获期苜蓿干燥速率、叶绿素含量及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综合分析,在与试验地气候条件相似地区,苜蓿自然干燥的最佳环境条件是:温度日均值26.29~27.95℃,空气湿度日均值34.74%~36.71%,太阳辐射强度日均值268.36~422.33 W·m^(-2),风速日均值1.59~1.82 km·h^(-1)。  相似文献   

14.
高寒地区不同干燥法对紫花苜蓿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高寒地区不同干燥方法对紫花苜蓿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压扁茎秆结合日晒干燥法所用干燥时间短,减少了紫花苜蓿粗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物质的损失,有利于营养价值的保持,从而提高了干草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收获调制期间,极易遭遇雨淋,雨淋及干燥方式对紫花苜蓿干草品质的影响较大。本研究以未雨淋和雨淋紫花苜蓿为对象,分别对其进行烘干、晒干和阴干处理,并分析紫花苜蓿干草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雨淋后紫花苜蓿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升高,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相对饲用价值降低;雨淋对紫花苜蓿干草粗蛋白、木质素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经烘干和晒干处理的紫花苜蓿干草粗蛋白、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显著高于阴干处理,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则是烘干和晒干处理显著低于阴干处理;干燥方式对紫花苜蓿干草中性洗涤纤维和木质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雨淋和干燥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紫花苜蓿干草的营养成分和相对饲用价值,未雨淋×烘干处理下的粗蛋白、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最高,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及木质素含量最低。总之,未雨淋紫花苜蓿的品质和相对饲用价值高于雨淋后的紫花苜蓿。干燥方式以烘干最能保存紫花苜蓿的品质,其次是晒干,效果最差的干燥方式为阴干。遭受雨淋后,采用烘干和晒干的方式能较好的保存紫花苜蓿干草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 on moisture content and nutrient composition of alfalfa.[Method] Alfalfa collected from the same piece of land in early flowering period were dried through three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 solar drying,outdoor drying in the sun and outdoor drying in the shade,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 on contents of moisture, crude protein, crude ash and 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 were measured. [Result] The moisture evaporation rate of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 over the same period successively were solar drying outdoor drying in the sun outdoor drying in the shade. The crude protein content of alfalfa was the highest through solar drying(P0.05), followed by outdoor drying in the shade, and the crude protein content through outdoor drying in the sun was the lowes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s, the crude protein content of dried samples through outdoor drying in the sun decreased by 6.86%-22.43% compared to solar drying, and that through outdoor drying in the shade reduced by 4.92%-17.20%. Under the same moisture content, the crude ash content successively were outdoor drying in the shade outdoor drying in the sun solar drying; the crude ash content of alfalfa through solar drying was 3.72%-19.22% lower than outdoor drying in the sun, and 8.12%-29.93% lower than outdoor drying in the shade. The NDF content of alfalfa through outdoor drying in the sun was the highes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two drying methods( P0.05). The NDF content through solar drying was the lowest, 9.08%-27.25% lower than outdoor drying in the sun, and 4.84%-24.84% lower than outdoor drying in the shade. [Conclusion] The paper will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alfalfa drying method.  相似文献   

17.
苜蓿不同加工工艺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秋播第二茬初蕾期苜蓿为材料,设1)割后直接烘干;2)割后田里晒1d左右,次日人工烘干;3)割前1d用干燥剂处理,割后直接烘干;4)切短后在水泥地上自然干燥4组,4种工艺干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人工烘干生产效率明显优于自然晒制,预晒1d后人工加工,生产1t干草耗时为3.04h。人工烘干产品的感观指标优于自然晒制,不同工艺对产品的主要常规成分没有明显影响。自然晒制干草成本最低;预晒1d后人工加工和干燥剂预处理后加工,生产1t干草的成本分别比割后直接烘干降低691.52元(下降82.84%)元和198.64元(下降23.80%)。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结合、干燥剂预处理是适合南方应用的快速、低耗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8.
宁夏黄河灌区盐碱地不同苜蓿品种种植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选择更为耐盐的苜蓿Medicago sative品种,在宁夏黄河灌区0~60 cm土层全盐含量为0.47%的盐碱地种植8个苜蓿品种,并进行了试验田土壤盐分含量、参试品种物候期、株高、分枝数、主根长、侧根数、出苗率、保苗率、苗期至翌年返青期不同阶段田间苜蓿株数、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等测定.结果表明:宁苜1号齐苗率、保苗率、成株期田间株数和鲜、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是更具耐盐碱的苜蓿品种.同时阐明:苜蓿在盐碱地种植后的出苗率和保苗率是衡量品种耐盐碱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复合型天然防霉剂对苜蓿干草贮藏期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捆贮藏的最佳方式,以氧化钙(CaO)、陈皮、沸石粉为原料配制复合型天然防霉剂,并以草原2号苜蓿为材料,对复合型天然防霉剂在苜蓿干草贮藏期营养价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过程中,FR处理(压扁结合喷施2.%碳酸钾进行田间晒制,干草含水量为28%~30%,添加复合型天然防霉剂)较其他各处理其营养成分含量损失较少,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由打捆初期的19.21%降至18.17%,整个贮藏过程中CP含量仅下降了 1.04%,较其他各处理CP损失最少;中性洗涤纤维(Nutral deter-gent fibre,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re,ADF)在贮藏后含量为1.13%,39.4%,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粗脂肪(Ether extract,EE)、粗纤维(Curde fiber,CF)在贮藏过程中变化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