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友含 《内陆水产》1997,22(2):16-16
鱼种在放养前对鱼体药浴处理,可有效防止疾病发生,常用消毒药物有:1.高锰酸钾药液10~20g/m3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0—30分钟,可杀灭体表及鳃上的细菌、原虫(形成胞囊的及抱子虫除外)和单殖吸虫等。高锰酸钾宜现配现用,且药液用水应选用含有机质较少的清水,背光进行药浴。2.漂白粉药液10~20g/m3漂白粉(含有效氯30%)水溶药浴10—30分钟,可杀灭体表及鳃上的细菌。3.食盐水药液30—40g/l食盐水溶液药浴10分钟,可杀灭体表及鳃上的一些细菌和原虫(形成胞囊的及粘抱子虫除外)。4.漂白粉和硫酸铜合剂药液每立方米水中放漂白粉…  相似文献   

2.
宿州市塘桥区前付精养鱼塘的几口鲫鱼垂钓地中,今年6月初发现鲫鱼体表的鳞片竖起,有的体表形成白色胞囊。经诊断为鲫鱼单极虫病。单极虫病不会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但对人们的消费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垂钓渔业。如不及时治疗,会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单极虫病病原为单极虫,分类上属单极虫届、碘泡科。它的生活史分为营养期和抱子期,营养期在寄主体内生长、发育长大,进人抱子期后,开始繁殖,从而传染或侵入鱼类。鱼类被抱子传染或侵入的途径有两种:一是抱子从病鱼体上落至池底或悬浮在水中被鱼吃人;二是抱子与鱼体接触而粘附在体…  相似文献   

3.
一、流行情况鳜鱼尾孢虫病是由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的尾孢虫寄生于鱼鳃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一般危害鱼苗、鱼种。2001年此病在苏南、苏北鳜鱼养殖的鱼塘中都有发现。有的鳜鱼池发病率与死亡率高达60%~70%。如放养前清塘不彻底、水体交换差、水质肥、水草少,发病率、死亡率则更高,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对洪泽湖的成子湖几家鳜鱼养殖户调查发现,该病主要在5~9月份发病,7~8月份病鱼死亡率高,11月份还发现病鱼鳃上有胞囊,胞囊中的孢子成熟后,大胞囊壁内发生纤维素样变,胞囊破裂、孢子释放,最后大胞囊萎…  相似文献   

4.
1996年6月17日我县养鱼户徐富强带5尾鲶鱼苗(体长1.5厘米)到我站求诊。据徐口述,他利用池塘自繁当地鲶鱼苗,共获鲶鱼苗1万余尾,每天投喂水蚯蚓。鱼苗于6月15日开始出现狂游乱窜,打圈子或钻入水中又跳出水面等症状,随即发生死亡,每天死亡几十尾。从病鱼外观观察鲶苗头大尾小,体质瘦弱,头部有一鹅头状的红色突起。从症状分析,初步诊断为碘泡虫病。为了查清该病鱼寄生虫种类和数量,我们进行了镜检。镜检:由于鱼体大小,我们用针挑破脑部,取出脑组织镜检、发现有碘泡虫寄生、每个视野有1~2个虫体。同时刮取病鱼体表粘液检查,也…  相似文献   

5.
对鲶苗(种)的肤孢虫病与小瓜虫病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瓜虫仅在鲶体表形成孢囊,而肤孢虫则可深入皮下及肌间组织,并伴有明显的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6.
3.尾孢虫病【症状及诊断特征】乌鳢鳍条间出现连片淡黄色胞囊,鱼体瘦弱发黑,大批死亡;鳜鱼鳃上为瘤状或圆形胞囊,引起鳃充血、溃烂,严重时引起死亡;胡子鲶苗种皮肤、鳃、鳍条上长出椭圆形胞囊,影响胡子鲶的生长,严重时可引起死亡。【病原体】中华尾孢虫。【流行与危害】尾孢虫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以华南地区和长江流域更为流行,四季均有出现,多在乌鳢、鳜鱼、胡子鲶的鱼苗、鱼种中寄生,严重时引起大批死亡。流行季节为5~7月。【预防方法】生石灰彻底清塘,可杀灭虫体。【治疗方法】体表、鳃和鳍条上寄生的尾孢虫,可用0…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区及周边地区池塘、网箱均不同程度地发生由粘孢子虫、碘孢虫、尾孢虫、单极虫、和肤孢虫引起的鱼病。特别是由碘孢虫、尾孢虫在鲤鱼上引起的鱼病,死亡速度快,死亡量大,1999年5月29日-6月3日,我区致韩镇新阳四社一口池塘首次发生碘孢虫病,  相似文献   

8.
1病鱼症状我们发现异有银鲫患多态粘体虫病较为普遍、严重,病鱼头部、吻部、各鳍上生有大小不等的白色泡囊,数目为几颗到几百颗。当严重感染时,腹部及身体两侧鳞片下也会生有抱囊,但数目不多。解剖头部发现口腔上下颚、咽部、鳃耙上均生有抱囊。粘体虫除有本身的囊膜外,外面还包有一层由寄主的上皮细胞形成的抱囊壁,抱囊壁有充血现象。病鱼消瘦,体重较同龄正常鱼明显减轻,行动迟缓,摄食能力降低,缺氧时有浮头现象,严重时常导致死亡。2流行病学对天台县岩头塘水库异育银鲫粘抱子虫病发病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塘中所养的异育银鲫、…  相似文献   

9.
涪陵区龙桥镇金锅一社一养殖户承包的一口0.72hm^2池塘,2004年3月份投放叉尾鮰730kg,平均规格50g/尾。7月14日出现叉尾鮰死亡,第一天死4尾(平均规格350个/尾),第二天8尾,第三天40多尾,最多一天死亡110尾,连续几天死亡叉尾鲴284尾,99.4kg。经诊断系纤毛虫病引起死亡。同年8月6日-10日,涪陵区卫东水库网箱养殖的叉尾鮰鱼种(10—12cm)因患车轮虫病,第一天死亡10几尾,第二天死亡20多尾,第三天死亡400多尾,最多一天死亡600多尾,  相似文献   

10.
<正> 肤孢虫病在我国南方发病较多,北方个别地区虽有发现,但在一个池塘内大量患肤孢虫病还属罕见。据文献记载,我国淡水鱼中发现的肤孢虫有三种,即鲈肤孢虫(Dermocystidium percae)、广东肤孢虫(D.Kwangtungensis)和肤孢虫(D.sp.),其中以肤孢虫对生产的危害大,且流行较广。对此病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此,我们在1981年草鱼种患严重的肤孢虫病时,进行了大面积的治疗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无尾两栖类寄生肠肾虫的分类研究已发表的4篇论文报导了26种肠肾虫,隶属于拟肠明虫属(Nyctotheroides),侧管肠肾虫属(Parasicuophra)、韦氏肠肾虫属(Wichtermania)和旋咽肠肾虫属,新属(Spirocytopharynxa n.gen)及巨咽肠肾虫属,新属(Macrocytopharynxa n.gen)。本文是前4篇论文的讨论部分,作者认为Corliss(1977)在纤毛原生动物的分类中,将肠肾虫归为5科是十分必要的,并相应地作了一些补充。还根据韦氏肾虫属某些种类左面存在无纤毛的裸露区,对肠肾虫分类位置的更动提出了讨论。文中提出了肠肾虫考种的10点依据:1.虫体形状,有无左右面或上下两片之分;2.口沟长短,占体长的比例;3.体纤毛纹的分布,有无缝线;4.胞咽管的形状及末段弯曲和谐,有无胞咽小管;5.小膜口缘区(adoral zone of membranelle,简写AZM)起止、形状:6大核的形状及大小;7.胞口区有无刚毛;8.表膜下无条文状结构;9.伸缩泡数目及胞肛裂的形状;10.寄主及寄生寄主的部位。  相似文献   

12.
欧鲶(SilurusglurnisL)属鲂形目,鲶科、欧鲶属。欲名六须鲶。分布在原苏联及中欧各国。七十年代初由原苏联鱼类工作者将其移植到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内,后经国际河流伊犁河溯游到新疆。我国仅产于新疆伊犁河流域。欧鲶体形呈长圆形,全身裸露,无鳞,体色暗黑色,头平扁,颌部有三对触须,背鳍细小。欧鲶是大型肉食性鱼类,以病弱鱼和野杂鱼以及其他水生动物(如青蛙、水蚯蚓等)为主要食物。最大个体可达300余公斤,在天然水域中一般生长到30余公斤(12龄)。经新疆伊宁市水产养殖场试养,当年套养0.5~1.0公斤/尾的大规格欧#…  相似文献   

13.
鳗鱼凹凸病的诊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鳗鱼凹凸病是由微抱虫寄生引起的。它病程缓慢,但其难以治疗,且传播性强,表面一旦形成凹凸即失去商品价值,因此是一类危害性较大的疾病。笔者近几年接触了几例凹凸病的实例,现将该病的一些基本情况介绍如下。l病原鳗鱼凹凸病的病原为鳗匹里虫,属微抱子虫目。抱子小,构造简单。鳗匹里虫寄生于体例肌肉内,抱子散布于肌肉组织内外,同时使周围组织溶解,体表内陷,呈现凹凸不平,故称之为凹凸病。2流行与危害本病流行期无特别限制,在15-30℃的水中皆可感染,温度愈高抱子发育愈快。幼鳗、成鳗均可感染,在加温的养鳗池内,白仔鳗就有…  相似文献   

14.
野鲤碘泡虫属于粘孢子虫类,由于其孢子具有几丁质壳片,杀死它具有一定难度,粘孢子虫病的治疗目前无理想的方法,有些种类(如眩晕病)还是口岸检疫对象,有些种类虽不引起大批鱼死亡,但使鱼完全丧失食用价值,对此,必须重视。2000年6月12日,我市清泉乡一网箱养殖户养的鱼患了野鲤碘泡虫病。 野鲤碘泡虫病的主要症状:它寄生于鲤鲫鱼皮肤及鳃等处,形成白色胞囊,随病情发展,胞囊增大,数目增多,严重时,皮肤、鳃充满胞囊。主要危害当年鱼种,可使鱼消瘦而死。 清泉乡网箱养殖户是今年开始放养的,患病时箱中鲤鱼规格为:50…  相似文献   

15.
030781对不同适盐性种类采用控制剂量丝囊霉诱发流行性溃疡综合症=L绝vel叩mentof a methed for repr团ueing epi力ootie uleera-tive syndrome using controlled dosesofAPhanom,留5 in二dans in sPeeies with differ-ent salinityr叩irements[刊,英]Zt、t叩ES,Munday BL// Aquae.一2002,209(1/4)一35一47 用控制剂量的丝囊霉游动抱子进行肌肉内注射(剂量为65一85个抱子/尾),诱发毛足妒和嬉鱼感染产生流行性溃疡综合症(EUs)的典型病灶。在感染后0一sd这两种鱼均出现慢性的肉芽肿反应和发炎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渗人到肌肉…  相似文献   

16.
虾肝肠胞虫的传播与宿主体质和水环境有一定的关联性。温度、盐度、氨氮含量等环境因子是养殖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过高或过低的温度、盐度对脊尾白虾的特定生长率和非特异性免疫会有较大的影响。本试验以脊尾白虾为对象,设计温度(22、24、26℃)、盐度(20、24、28)和氨氮质量浓度(2、4、6 mg/L)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通过为期10 d的人工感染试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环境因素下的虾肝肠胞虫载量,探讨温度、盐度、氨氮质量浓度3种环境因子交互作用下对虾肝肠胞虫传播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条件下脊尾白虾体内虾肝肠胞虫载量均显著上升(P<0.05),环境因素对虾肝肠胞虫在脊尾白虾体内传播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温度、氨氮质量浓度、盐度。最适传播条件为温度24℃、氨氮质量浓度2 mg/L和盐度28,不适条件为温度26℃、氨氮4 mg/L和盐度20。笔者探明了虾肝肠胞虫传播环境条件,试验结果可为海水养殖中虾肝肠胞虫病害的防控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引起斑点叉尾鮰出现"白点病"症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小瓜虫寄生和蠕虫幼虫寄生。一、小瓜虫寄生小瓜虫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各种淡水鱼和观赏鱼的体表和鳃上引起的,严重时全身皮肤和鳍条布满白色的胞囊,故有"白点病"之称(图见彩中插2)。由于小瓜虫没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绝大多数淡水鱼类受其危害。目前,小瓜虫病不仅给鲤、斑点叉尾鮰、鳗鲡和罗非鱼等所  相似文献   

18.
3个群体草鱼mtDNA D-Loop的PCR-RFLP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PCR技术对江西瑞昌、湖南长沙、天津宁河3个群体的144尾草鱼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段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了分析。PCR扩增出的mtDNA D—Loop区段,用11种核酸内切限制酶酶切。结果显示:扩增出的142尾试验鱼的mtDNA D-Loop区段为1.6kbp,长沙群体中的两尾为1.8khp,个体间存在长度变异现象;6种限制酶具有酶切位点,共检测到两种单倍型,其中长沙群体中有长度变异的两尾为一种单倍型,142尾为另一种单倍型;瑞昌和宁河两群体内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均为0,长沙群体内的分别为0.0816、0.00315;长沙群体与瑞昌(或宁河)群体间的核苷酸歧化距离以及Rogers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0343和0.6783;X^2检验结果显示3个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离草鱼mtDNA D—Loop区段的遗传多样性很低。  相似文献   

19.
湘云鲫(鲤)长沙中试基地4排1号鱼苗池面积2335mz。1998年4月20日放养湘云鲫水花40万尾,经过10d豆浆培育长成16mm左右的乌仔。5月1日,在池塘下风处发现有10多条已死和将死的鱼苗。病鱼体色变黑,反应迟钝,病鱼吻端至眼球前端皮肤腐烂为乳白色絮状物,病鱼唇似肿胀,张闻失灵,呼吸困难,一般头朝上尾朝下,漂浮于下风处。初认为是车轮虫引起的再感染(因为鱼苗在孵化槽中曾得此病)。于是用0.7g/maCUSO4与FeSO.(5:2)合剂全地遍洒,施药两天后鱼仍然死亡,情况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剧,一天死亡上万尾。从鱼苗没有跑马症状,加…  相似文献   

20.
我镇有一户从事家禽、水产立体养殖的示范户,2008年共养鹅3000余只(6月份已出售)、鸭i000余只,养殖面积20亩,分三个塘口,水深i.3~1.4米,其中一个大塘口(约14亩)用网片隔5亩供鹅、鸭休息凫水。共放养鲢、鳙鱼400尾(规格1~1.5千克/尾),异育银鲫2000尾(50克/尾),草鱼200尾(2.5~3.5千克/尾),蟹苗500只(200只/千克)。5月20日起大塘口出现鲫鱼死亡,一般每天2~3尾,最多一次达到20多尾,共死亡鲫鱼100余尾,草鱼1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