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干旱地带侧柏幼林地绿肥种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连续4a在干旱地带抗逆性树种侧柏幼林地上利用雨季种植绿肥压青,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幼树生长研究,结果表明:(1)种植红豆草的土壤0~40cm含水量旱季增加3.68g.kg-1,0~20cm土壤容重降低0.07g.cm-3;种植草木樨土壤0~40cm含水量旱季增加4.18g.kg-1,0~20cm土壤容重降低0.05g.cm-3;种植沙打旺土壤0~40cm含水量增加2.46g.kg-1,0~20cm土壤容重降低0.18g.cm-3。(2)种植绿肥压青,土壤有机质增加0.37g.kg-1~0.55g.kg-1,土壤CaCO3含量下降0.66g.kg-1~1.36g.kg-1,有效氮增加4.5mg.kg-1~18.5mg.kg-1,有效磷含量增加1.0mg.kg-1~3.46mg.kg-1,CEC比对照增加0.54mg.kg-1~0.58mg.100g-1。(3)种植红豆草、草木樨、沙打旺绿肥压青对抗逆性树种侧柏树高、地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种植红豆草的侧柏幼树生长最好,高、径生长为对照的1.7倍和1.6倍。  相似文献   

2.
经过连续6a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油松刺槐混交林分的土壤水分、养分、理化性质及林冠结构和效益研究,结果表明:(1)混交林土壤0~40 cm平均含水量比油松纯林增加0.91 g·kg-1、比刺槐纯林增加0.55 g·kg-1;(2)混交林18年后土壤容重比油松纯林减少0.13 g·cm-3、比刺槐纯林土壤容重减少0.10 g·cm-3;(3)混交林土壤有机质比纯林增加0.54 mg.kg-1~1.48 mg·kg-1、土壤碳酸钙含量比纯林减少0.43 mg·kg-1~1.09 mg.kg-1、土壤有效氮比纯林增加6.4 mg·kg-1~19.4 mg·kg-1、土壤有效磷比纯林增加0.36 mg·kg-1~1.37 mg·kg-1、土壤有效钾比纯林减少6.90 mg·kg-1~23.90 mg·kg-1,土壤CEC含量比纯林增加0.23 mg·100 g-1~0.85 mg·100 g-1;(4)混交林林冠面积、林冠厚度、林冠水分截留率分别比纯林提高47.83%~78.95%、40.63%~73.08%、6.15%~8.32%,枯落物饱和持水量是纯林的1.62倍~4.22倍;(5)混交林中油松的树高、胸径比纯林分别提高24.7%和27.35%,混交林年均利润是纯林的7.12倍。  相似文献   

3.
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岷江柏木幼林地经过连续4 a利用雨季种植绿肥压青,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幼树生长研究。结果表明:(1)种植红豆草的土壤0~40 cm含水量旱季增加3.68 g·kg-1,0~20 cm土壤容重降低0.07 g·cm-3;种植草木樨土壤0~40 cm含水量旱季增加4.18 g·kg-1,0~20 cm土壤容重降低0.05 g·cm-3;种植沙打旺土壤0~40 cm含水量增加2.46 g.kg-1,0~20 cm土壤容重降低0.18 g·cm-3。(2)种植绿肥压青,土壤有机质增加0.37 g·kg-1~0.55 g·kg-1,土壤CaCO3含量下降0.66 g·kg-1~1.36 g·kg-1,有效氮增加4.5 mg·kg-1~18.5 mg·kg-1,有效磷含量增加1.0~3.46 mg·kg-1,CEC比对照增加0.54~0.58mg.100g-1。(3)种植红豆草、草木樨、沙打旺绿肥压青对岷江柏木树高、地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种植红豆草的岷江柏木幼树生长最好,高、径生长为对照的1.7倍和1.6倍。  相似文献   

4.
在雷竹林传统施肥方式的基础上配施不同类型的有机肥(经发酵的杏鲍菇渣、鸭粪和猪粪),探究有机肥对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3种有机肥的雷竹林耕作层(0~20 cm)土壤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以施猪粪肥的为最高,施用杏鲍菇渣肥的土壤只有速效钾含量高于鸭粪肥,其他均低于鸭粪肥;不同有机肥类型对土壤氮、磷、钾等有效养分的改善效果存在季节差异。因此,当雷竹林地施用杏鲍菇渣肥时,可以增加鸭粪或猪粪有机肥用量配比,以增强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有机碳肥对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力水平,以盛产后期35年生油茶林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不同试验点(遂昌县金竹镇早坞村、古楼村)施用液态有机碳肥75 kg/(hm2·a)+有机碳菌肥600 kg/(hm2·a),并以不施肥点作为对照,研究施有机碳肥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施肥1 a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275.16%和193.35%;土壤中的水解氮平均增加了591.30%,1 038.59%;有效磷平均增加了3 078.83%,1 0332.38%;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加了177.59%,271.94%。施肥后的第2 a,油茶产量平均增加了31.02%,34.99%。可见,有机碳肥的施用确实能改善油茶林地土壤肥力水平,提高油茶产量,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秃杉林与杉木连栽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及林木生长量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在杉木1代林采伐迹地上营造的8,11和14年生秃杉林及8,11和14年生杉木连栽2代林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及林木生长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8,11和14年生秃杉林地土壤密度依次为0.893~1.112,0.797~1.256和0.598~1.211g.cm-3,比杉木林下降0.9%~6.9%;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总孔隙度依次为45.69%~65.33%,46.45%~68.74%和39.82%~68.26%,比杉木林提高6.6%~8.7%;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通气度依次为3.43%~11.43%,4.15%~19.73%和2.28%~12.23%,比杉木林提高14.2%~24.4%;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饱和持水量依次为46.89%~66.50%,40.90%~68.09%和42.36%~98.15%,比杉木林提高12.4%~14.9%;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pH值依次为4.30~5.10,4.40~4.80和4.13~4.55,比杉木林降低1.3%~6.3%;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依次为46.03~71.45,34.96~68.67和25.59~79.38g·kg-1,8年生比杉木林略低,11和14年生...  相似文献   

7.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郑州市绿博园(枫湖区、展园区、湿地区、背景森林区、绿色生活体验区、休闲娱乐区6个功能区)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绿博园土壤,0~20 cm土层土壤容重、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平均值分别为1.28 g·cm-3、28.45 mg·kg-1、3.41 mg·kg-1、162.23 mg·kg-1、8.22 g·kg-1、7.7;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平均值分别为1.24 g·cm-3、21.26 mg·kg-1、2.07mg·kg-1、138.84 mg·kg-1、6.71 g·kg-1、7.5。0~20 cm土层土壤肥力除了休闲娱乐区处于较差水平外(P<1.0),其他功能区土壤肥力属于中等水平(1.0≤P<1.5);20~40 cm土层各个功能区土壤肥力均处于较差水平(P<1.0)。  相似文献   

8.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梯田杏树-黄芪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杏园间作黄芪2 a后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杏树-黄芪复合系统和清耕杏园中土壤理化性质均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层次性和水平分布差异性.杏园间作黄芪2 a后,可使0~60 cm土层土壤密度降低0.8~1.4 g·cm-3;土壤总空隙度、土壤稳定入渗率分别增加1.6~4.7个百分点、0.10~0.35 mm·min-1;全N、全K以及速效N、速效K含量分别增加0.10~0.32、0.8~5.5 g·kg-1、1.3~13.3、3.0~33.7 mg·kg-1;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03~0.52 g·kg-1,其中,0~20 cm土层增加量尤为显著,可达0.4~0.5 g·kg-1;但全P及速效P含量有所降低,0~60 cm土层分别降低0.02~0.15 g·kg-1和0.07~1.48 mg·kg-1.间作黄芪对距离树行不同处的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不同,距离树行越近,越明显.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稳定入渗率与土壤密度呈负相关、与土壤空隙度呈正相关.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幼龄期果园间作黄芪具有很好的可行性,适于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将乐县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养分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选取典型杉木人工林样地18块,对其土壤化学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将乐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呈酸性;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递减;全磷和有效磷垂直变化不明显,且有效磷含量都小于5 mg·kg~(-1),缺磷比较严重;土壤全钾明显低于土壤速效钾的变异程度,钾素能够满足树种生长的需求。在杉木林经营过程中,合理适量的施用氮磷肥有利于林地地力的维持,特别是磷肥。  相似文献   

10.
树木剪枝堆肥与传统堆肥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与完熟牛粪肥、腐熟树叶堆肥、树皮畜粪混合堆肥3种传统堆肥进行对比,并以不施肥土壤作对照,研究树木剪枝堆肥对土壤中的全氮全碳含量、阳离子交换能力、有效盐基阳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1 a后完熟牛粪堆肥、腐熟树叶堆肥、树皮畜粪混合堆肥和树木剪枝堆肥氮素耗损分别为1.10,1.30,1.33和1.44 g/kg,剪枝堆肥中的有机氮素更容易转化为容易被土壤吸收的无机氮素;完熟牛粪堆肥、腐熟树叶堆肥、树皮畜粪混合堆肥和树木剪枝堆肥的全碳损耗分别为1.37,2.73,1.84和4.37 g/kg,相比于传统堆肥,剪枝肥的全碳损耗更大,被分解的碳素明显高于其他传统有机肥;剪枝肥料能加快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效率,导致其微生物活性远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剪枝肥施用1 a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有效盐基阳离子浓度等均显著增加(P<0.05),从而增加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的微量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11.
在孟加拉诺阿卡利地区及相临裸地,对海岸植被(12年和17年生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进行探索性研究,以便了解海岸造林对土壤特性的影响.在三种不同地带(内陆、中部、海边),在12年生和17年生无瓣海桑林下,土壤深度分别为0-10,10-30和30-40cm,土壤湿度、土壤粒度、有机质、C含量、总N、pH、有效P、K、Na、Ca和Mg含量明显高(p≤0.05,p≤0.01,p≤0.001)于其相临裸地的数据,土壤含盐量明显(p≤0.01)低于其相临裸地的数据.在内陆CharAlim植被,土壤表面的土壤湿度,土壤粒度,有机质,C含量、总N、pH、土壤含盐量、有效P、K、Na、Ca和Mg含量分别为:31.09%、2.24 g·cm-3、2.41%、4.14%、0.58%、7.07、O.09 dS·cm-1、28.06 mg·L-1、O.50 mg·L-1、11.5 mg·L-1、3.30 mg·L-1和2.7 mmol·kg-1;而在相邻的Char Rehania贫瘠地区的相同土壤深度,其相关值分别为:16.69%、1.25g·cm-3、O.43%、0.74%、O.25%、6.57、0.13 dS·cm-1、13.07mg·L-1、O.30mg·L-1、1.4 mg·L-1、O.30 mmol·kG-1和0.50 nag·L-1.然而,在小内陆到海边的植被中,土壤湿度、土壤密度、有机质、C含量、总N、pH、有效P、K、Na和Ca含量逐渐降低,而土壤含盐量、Na和Mg含量却逐渐增加.虽然,在植被与相临裸地的不同土壤深度中土壤质地不同,植被地中砂土份额明显(p≤0.01)低于相临裸地,而粉砂土份额则明显(p≤0.001)高于裸地.在本研究中,所有参数的评价也在为其他地区相关研究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2.
北美红杉幼苗对不同供N水平的生长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温室盆栽的方法探讨了北美红杉1年生幼苗对不同N供应水平(0、0.05、0.11、0.16、0.21、0.32、0.42和0.63 g.L-1,0.21 g.L-1为对照)的生长反应,结果表明:(1)幼苗在完全供N水平(对照)时,苗高净增量为31.2cm;当供N水平降到一半(0.11 g.L-1)以下时(N3~N1),苗木的生长明显减缓,苗高净增量分别是对照的92.6%、83.0%和29.8%;供N水平增加2倍(0.63 g.L-1)时,苗高净增量为对照的70.8%。(2)当N供应水平降低(N4~N2)或缺N(N1)时,幼苗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比率(R/S)增加,缺N时为对照的2.1倍;净增生物量分配给根系的比例也明显增大,缺N时为56%。(3)在低N供应条件下,幼苗细根(D≤2 mm)的特定根长增加尤为明显,缺N时为14.9 m.g-1,是对照的169%;N供应过量时,细根的特定根长减小,在0.63 g.L-1供N水平(N8)时为6.0 m.g-1,约为对照的68%。  相似文献   

13.
珍稀保护竹种筇竹笋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特产我国的珍稀保护竹种筇竹笋的笋体特征、营养成分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筇竹鲜笋平均笋壳占45.48%,笋肉占54.52%,笋肉含水率为90.80%,笋肉干物质分别占笋肉鲜质量和总鲜质量的9.20%、4.99%;干样平均含蛋白质348.3 mg.g-1,氨基酸总量349.93 mg.g-1,粗脂肪115 mg.g-1,可溶性总糖29.8 mg.g-1,P68.2mg.g-1,Fe 0.07 mg.g-1,Ca 0.54 mg.g-1,Mg 1.63 mg.g-1,Zn 134.80 mg.kg-1,Se 0.50 mg.kg-1。不同种源的筇竹笋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不同,并随着海拔高度上升、发笋时期推迟呈下降趋势,在笋体内表现为自上而下含量降低;水煮后筇竹笋蛋白质含量相对提高,但约75%的氨基酸流失;施肥后筇竹林分竹笋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高于天然林。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筇竹种源选择、施肥措施及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建议,以提升筇竹林分经济效益、保护筇竹资源并实现可持续经营利用。  相似文献   

14.
柳桉组培快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年生柳桉优树环割促萌枝条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激素种类与浓度、大量元素配比等试验,探讨了柳桉腋芽诱导、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外植体宜采用中等幼嫩的茎段,用75%酒精消毒30 s、0.1%升汞溶液消毒4 min效果最佳;在3/4 MS+0.3 mg.L-16-BA+0.2 mg.L-1NAA培养基上进行侧芽诱导,柳桉外植体出芽率最高;在改良MS+0.2 mg.L-16-BA+0.2 mg.L-1NAA继代培养基上,柳桉增殖效果最好,其芽体健壮,生长正常,增殖率3倍以上;应用1/2MS培养基附加ABT 1#0.5 mg.L-1和IBA 0.1 mg.L-1,其生根率可达95%以上,生根3~4条,苗木生长健壮,移栽成活率可达92%以上。这些配方已成功地应用于柳桉优良无性系苗木的工厂化生产,单个超净台月苗木生产能力达7万株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以银杏根蘖苗为插条,使用不同浓度的ABT生根粉1号,分别采用粘浆法和速蘸法处理插条,进行银杏扦插繁殖试验设。结果表明:ABT生根粉1号500 mg.L-1速蘸处理的成活率达98.38%,比对照高37.59%;发根数量3~6条和7条以上的扦插苗达96%,是对照的5倍;2年生苗木平均高度为63.4 cm,高于对照36.34%。其次是ABT生根粉1号250mg.L-1速蘸处理的成活率为97.15%,比对照高35.87%;发根数量3~6条和7条以上的为80%,是对照的4倍;2年生苗木平均高度为60.0 cm,高于对照29.03%。  相似文献   

16.
潮间带消浪林海滨木槿光合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慈溪杭州湾滨海绿地试验林场的海滨木槿为对照,对比分析了杭州湾南岸潮间带消浪林海滨木槿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以及叶绿素含量特征。结果表明,消浪林海滨木槿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与对照相同,均呈双峰曲线,但其平均值显著下降,仅为对照的76.02%;光响应曲线经非直角双曲线拟合得到,潮间带海滨木槿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为(22.36±3.22)μmol.m-2.s-1,是对照的91.75%,而光补偿点LCP为(28.57±1.51)μmol.m-2.s-1和暗呼吸速率Rd(1.98±0.31)μmol.m-2.s-1却是对照的1.44倍和1.33倍,表观量子效率AQ Y与对照相差不大;消浪林海滨木槿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分别为(0.82±0.04)g.kg-1(、0.12±0.00)g.kg-1和(0.94±0.04)g.kg-1,分别是对照的65.08%、100.00%和68.1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消浪林海滨木槿的Pn、Amax、LCP、Rd、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含量与对照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美国枫香茎段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枫香(Liquidambar styraciflua L.)为金缕梅科(Hamanelidaceae)枫香属(liquidambar L.)落叶乔木。生长迅速,树高18~20m,夏末叶片变为红、黄、紫等多种混合颜色,红叶期长,喜阳,适合酸性至中性土壤,广泛分布于北美南部以及墨西哥、中美洲至洪都拉斯的高海拔山区,是胶合板和造纸的良好用材^[1],也是良好的造林绿化树种,很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在仿自然气候条件下,采用培养苗形态指标综合分析的方法,对3种鸢尾组织培养直接成苗的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最适合黄娃娃和不朽白一次性成苗的培养基为MS+KT 0.5 mg.L-1+IBA 1 mg.L-1+-αNAA 0.6 mg.L-1+蔗糖30 g.L-1+琼脂粉8 g.L-1+活性碳0.3%,pH 6.7;最适合血石一次性成苗的培养基为MS+KT 0.5 mg.L-1+IBA 1mg.L-1+-αNAA 0.2 mg.L-1+蔗糖30 g.L-1+琼脂粉8 g.L-1+活性碳0.3%,pH 6.7。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广东莲花山土壤有机碳(C)、氮(N)、磷(P)、钾(K)含量垂直分布特征,阐明土壤C、N、P、K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规律,在广东莲花山500~1 000 m区域以100 m海拔间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变化范围分别是38.72~68.17、0.90~1.32、0.011~0.022、5.19~7.08 g·kg-1,土壤全氮、全磷含量随海拔梯度升高而增加,土壤有机碳、全钾含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差异不显著。(2)土壤的C/N和N/P分别介于40.12~50.76、43.06~90.86间。不同海拔梯段下土壤C/N无显著差异;整体来看,土壤N/P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3)500~1 000 m海拔土壤速效氮含量介于0.81~2.01 mg·kg-1,均值为1.19 mg·kg-1,其中,500 m海拔下土壤速效氮含量最高,1 000 m海拔下,土壤速效氮含量值达到最小。土壤速效氮含量与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关系呈负相关。土壤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在500~800 m海拔间变化幅度较小,至900 m海拔下最大。莲花山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异质性,全氮、全磷、速效氮含量、N/P的空间变化强烈。  相似文献   

20.
通过马尾松低效林改造试验,研究了不同改造措施(全砍重造(QKCZ)、封山育林(FSYL)和补植混交(BZHJ))对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低效林改造后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DOC)和易氧化碳(EOC)含量分别比未改造的马尾松低效林(对照,CK)增加了1.06~3.30 g·kg-1、16.81~142.29 mg·kg-1 (P <0.05)、12.83~43.71 mg· kg-1(P<0.05)和0.16 g~0.54 g·kg-1(P<0.05);不同改造措施马尾松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大小顺序,微生物量碳/有机碳(MBC/SOC)为FSYL> CK> QKCZ> BZHJ,易氧化碳/有机碳(EOC/SOC)为CK> BZHJ> FSYL> QKCZ,水溶性有机碳/有机碳(DOC/SOC)为BZHJ> CK> FSYL> QKCZ.说明3种马尾松低效林改造措施中QKCZ的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最好,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固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