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油菜籽蛋白和丙烯酸酯乳液共混制备胶黏剂,以其代替部分醛类胶黏剂用于胶合板生产。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确定油菜籽蛋白和丙烯酸酯乳液添加比例;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该胶黏剂制备胶合板工艺;通过热重分析评价胶黏剂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油菜籽蛋白与丙烯酸酯乳液配比为8∶2,胶合板制备理想的热压工艺为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添加量4%、热压温度140℃、热压时间700s、热压压力0.8MPa,板材剪切强度1.71MPa,符合GB/T9846—2015《普通胶合板》中Ⅱ类胶合板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聚乙二醇(600)为增链剂、邻苯二甲酸丁酯等为溶剂以及60℃油浴的温度为最佳实验参数,制备出单组份湿固化异氰酸酯胶黏剂,以此胶黏剂压制桦木集成材,蒸煮、干燥后进行压缩剪切强度的测试,得到影响主次关系为增链剂温度溶剂,此时做出的试件压剪强度达到7.4MPa,远远超过国标当中对结构集成材压剪强度大于5.9MPa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要单体(核层单体BA与MMA的质量比为9∶1;壳层单体BA与MMA的质量比为1∶9)合成了不同核层交联程度的聚丙烯酸酯微球(ACR),将其干燥后对聚乳酸(PLA)改性。研究了核壳型ACR的添加量及其核层交联程度对PLA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LA的抗冲击强度随着ACR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添加量为10%时增韧效果最好,抗冲击强度是纯的PLA的1.5倍,断裂伸长率由2%提高到11%,拉伸强度下降不大;随着核层交联剂用量的增加,PLA/ACR共混物的拉伸强度较纯的PLA下降很小,抗冲击强度明显升高,当核层交联剂添加量为4%时增韧效果最好,共混物的抗冲击强度是纯的PLA的3倍,拉伸强度仅下降了7%。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官能度活性稀释剂,将具有3个碳碳双键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引入到自乳化型紫外光(UV)固化蓖麻油改性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WPUA)乳液中,增加体系的交联密度,以提高漆膜的力学性能、固化效率和硬度等,解决蓖麻油改性的WPUA木器涂料固化时间长、漆膜机械性能欠佳、乳液储存稳定性不良等缺点。研究表明:随着PETA添加量(质量分数)从2.3%增加至4.6%,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粒径变化范围为39.7~132.5 nm,乳液粒径分散指数(PDI)变化范围为0.072~0.289。随着PETA添加量的增加,涂膜质量损失率逐渐减小,而涂膜力学性能、硬度、耐水及耐化学品性能均逐渐增加。当PETA添加量为4.6%时,涂膜的拉伸强度最大为7.45 MPa,弹性模量最高为113.61 MPa,断裂伸长率最小为6.23%,涂膜硬度最高4H,光泽度最高为57.2,耐化学品、耐水性能最优;储存稳定性较佳,但是附着力由0级降至2级。因此,多官能度活性稀释剂PETA的引入对蓖麻油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木器漆膜在力学性能、硬度、耐水及耐化学品等方面的性能优化可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富马海松酸水性聚氨酯( FWPU)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等为主要原料,合成富马海松酸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FWPUA).探讨了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及丙烯酸酯加入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对所得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并测试了漆膜的拉伸强度、镜面光泽、摆杆硬度和耐溶剂性.结果表明:用偶氮二异丁腈和过硫酸铵为复合引发剂,引发剂用量为0.8%,丙烯酸酯的加入量为30%时,复合乳液的拉伸强度、摆杆硬度、耐水性、耐碱性、耐醇性和镜面光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异冰片酯(IBOA)改性水性聚氨酯(WPU)复合乳液,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IBOA/WPU质量比及保温时间对单体转化率、胶膜吸水率及拉伸强度的影响,同时采用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IBOA与WPU固体组分质量比为1∶3,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用量为IBOA单体添加量的0.5%,反应温度80℃,保温熟化3 h。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等测试方法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性能与结构的关系,结果显示单体的平均转化率达97.35%,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吸水率达到5.94%,拉伸强度达到27.17 MPa。制备的乳液为核壳结构,乳液稳定性良好;胶膜发生的热降解分别由硬段降解和软段降解造成。  相似文献   

7.
以环氧树脂(E-51)和富马海松酸聚酯多元醇为原料,制备了环氧树脂复合富马海松酸改性水性聚氨酯,并探讨了环氧树脂E-51添加量对复合乳液和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E-51添加量为3%时,漆膜的吸水率为10.2%,拉伸强度为35.6 MPa,断裂伸长率为410.2%,摆杆硬度为0.89。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同步热分析仪(TGA)对样品的形态及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环氧树脂中的羟基和环氧基参与了反应,部分发生交联形成网络结构;随着环氧树脂添加量的增大,制备的复合乳液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宽;同时改性后的复合漆膜的耐水性、热力学稳定性、力学性能及耐化学溶剂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边坡土壤含水率对不同植被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边坡土壤含水率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直剪试验,研究边坡土壤含水率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天然含水率时,草地土壤抗剪强度高于裸地;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土壤抗剪强度及其指标(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基本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裸地土壤抗剪强度在含水率约为10%时达到峰值,草地土壤达到抗剪强度峰值时的含水率约为12%,且草地土壤峰值时的抗剪强度值明显大于裸地;峰值过后含水率继续增加到饱和含水率的过程中,草地土壤抗剪强度减小的幅度小,受含水率变化的影响小。由此表明,边坡植被能显著减弱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增强边坡土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对采用聚乙酸乙烯酯乳液与偶联剂改性酚醛树脂制备铝木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酚醛树脂肢粘剂制备复合材料表面胶合强度大于酚醛树脂胶粘剂,胶合强度都超过1.0 MPa,以杨木单板为基材不同混合比例之间表面胶合强度差异性极显著,但以中密度纤维板为基材不同混合比例之间表面胶合强度差异性不显著,随着聚乙酸乙烯酯乳液比例的增加,浸渍剥离性能降低,聚乙酸乙烯酯乳液与酚醛树脂最佳混合比为1:2;偶联剂的添加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表面胶合强度,两者差异极显著,但偶联剂的加入对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影响较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正丁酯(BA)和α-甲基丙烯酸(α-MAA)为单体,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酯乳液共聚物(PMBM),研究了PMBM玻璃化温度(Tg)分别为80、60和40℃的S1、S2和S3及添加量对纤维素基脲醛树脂模塑料的收缩率、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能等影响,并采用动态力学机械分析(DMA)和电镜扫描(SEM)研究了改性前后脲醛树脂模塑料动态力学性能和冲击断面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玻璃化温度为40℃的PMBM(S3)对脲醛树脂模塑料的增韧效果最好;当S3添加量为20%时,脲醛树脂模塑料韧性最好,其模塑料收缩率为0.23%,冲击强度为2.47 k J/m2,弯曲强度为75.16 MPa,其中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比未改性的脲醛树脂模塑料提高了44.4%和39.0%;添加PMBM会降低脲醛树脂模塑料体系的热失重速率,模塑料耐低温性能得到提高。由DMA测试结果可知,S3对模塑料的增韧效果显著,且与脲醛树脂的相容性较好;此外,由SEM分析可知添加20%S3增韧的模塑料断面粗糙,断口光滑,趋于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