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宜宾地区地处川南盆周,具有发展蚕桑生产的自然条件,一是多属盆周山区,丘陵、半山区、山区,大量的梯形田土形成良好的立体结构,具有发展小桑园,大行桑(间作桑园)、四边桑“三结合”的巨大潜力;二是川南的水、热、气、光的优势对桑树的生长适宜,生长周期长、长势旺,这就决定了一年四季养蚕  相似文献   

2.
浅谈规模养蚕大户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南充具有4000多年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悠久历史,素有"丝绸之乡"的美誉,被中国丝绸协会命名为"中国绸都",是四川重要的蚕桑丝绸生产加工销售基地。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加速,农村劳力紧缺、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作为南充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的蚕桑生产面临严峻挑战,部分地方已出现了有桑无人养蚕、甚至挖桑毁桑的现象,传统的零星分散养蚕方式已严重制约了产  相似文献   

3.
<正> 栽桑养蚕,在中国已有五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栽桑模式、养蚕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七十年代主要是四边桑,以大队、生产队集体养蚕,量小面大。八十年代,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由四边桑逐步向小桑园、间作桑发展、分户养蚕。九十年代,开始出现亩栽3000株桑的速成密植桑园,仍分户养蚕,虽然养蚕量、产茧量有较大增加,但质量没有提高,蚕桑生产大起大落,为了稳定发展蚕桑生产,提高蚕茧生产质量和效益,笔者认为,集中发展,规模经营,是今后蚕桑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泾县位于皖南山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是安徽省传统的栽桑养蚕大县。现有桑园面积2 500hm^2,桑椹资源丰富,养蚕农户有1.6万户,年蚕茧及蚕桑多元化收入5 600万元,蚕桑生产是泾县蚕农家庭年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引导蚕农改变传统的栽桑养蚕习惯,增加亩桑收入,泾县于2010年引进了叶果两用桑品种大十果桑,集中栽植在泾县4A级风景区桃花潭景区,种植面积有6hm^2。该品种一是成熟早、结果期较长,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1、四川及我市,从六十年代以来,蚕桑生产的发展基础,主要依赖于“四边桑”,并以队营为主,专业队护桑、专业户养蚕,集中售茧,小批量生产.因而.当时蚕茧单产较高,居全川及我市首位,我县团碾乡当时出现养蚕技术高产能手、省人民代表陈华超,具有专用标准蚕房、专用设备,有一定的规模效益.由于生产责任制变化以后,树随地走,承包到户,出现了大量养蚕护桑新手,“四边桑”已被大量出现的成片桑、大行间作桑、小桑园和专业栽桑大户的规模经营、规模效益所淘汰.如何振兴我县蚕业,已成为科技工作者研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由于经济发展而茧价持续低迷,近几年泰兴市桑园面积逐年减少,蚕农管桑积极性低落,养蚕数量、效益大幅下降,单纯的栽桑养蚕增收模式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为提高蚕桑生产的整体效益,泰兴市开展了以果叶两用桑代替原有桑品种、减少桑蚕饲养数量、增加桑果产量的技术研究,以发挥蚕农传统技术优势、提高桑园效益、增加蚕农收入。  相似文献   

7.
邵绩飞 《中国蚕业》2004,25(3):65-66
绩溪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有着"蚕桑之乡"的美誉,已经形成了育桑、制种、养蚕、缫丝和织绸服装一条龙生产体系产业链格局.然而本县地处皖南山区,人多地少,桑园零星分散,品种单一,主要以湖桑系列为主,而且多数都栽植在山坡地,土壤肥力差,桑园抗旱能力弱,并易感染桑树萎缩病,部分桑园严重老化,单产较低,效益差,相对其它经济作物优势凸现不强.栽桑养蚕是典型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连结配套产业,因此要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其关键首先在于如何提高单位面积桑叶产量.绩溪县从1999年开始,根据山区自然条件特点,以及多年来栽桑养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以推广桑树新品种、应用丰产桑园栽培技术、主攻单位面积桑叶产量,建立丰产桑园基地,在全县10个重点蚕桑乡镇分别建立1~2个连片规模达2hm2以上的丰产桑园示范基地,仅1999年就建立12片共19hm2的丰产桑园基地,其中临溪上游村丰产桑园基地集中连片8hm2,667m2产叶量达1685kg,产茧121.1kg.全县丰产桑园示范片667m2桑产叶量达到1600kg,平均张种产茧达到38.2kg,667m2产量从48.5kg提高到了114.6kg,茧质大幅度提高,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袁玲  李智 《四川蚕业》2014,(1):36-37
<正>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留守人员多数是老、弱、病、残,农村养蚕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大大削弱,传统的养蚕技术和繁重的养蚕方式严重制约着蚕桑生产的发展。为此,我们对养蚕过程中用工集中或技术性强的环节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探索出一套省力化养蚕技术。现就该技术与同行商讨、共勉。1调整栽桑布局,减少采桑时间"四边桑"曾是四川的栽桑经验,也为四川蚕  相似文献   

9.
<正> 九十年代初,叙永蚕桑生产发展较快,1995年产茧量终于突破万担关,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丝绸行业不景气,价格跌幅较大,挫伤了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挖桑毁桑现象不断发生,导致1996年叙永北面蚕区的桑树减少30.6%,良桑减少10.3%,桑园减少31.6%;发种下降44.3%,产茧下降51.9%。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小规模植桑养蚕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蚕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桑桑间作和大棚养蚕则省工省力 ,效益高见效快 ,栽桑当年667 可产茧约100kg。1桑园建设新桑园建设采用“3 +1”模式 ,即2000 桑园加一个200 的养蚕大棚。应选择能浇能排、土质肥沃地块建园 ,要统一规划集中连片 ,统一标准统一建设。桑桑间作的栽桑 ,成品苗选栽育71—1、选792等优良品种。栽前开宽深各0.5m的植沟 ,667 施土杂肥5t和50kg磷肥 ,然后按行距1.3m ,株距0.33m栽桑。在行内间作沙2桑苗1行 ;或桑树袋接体2行 ;或…  相似文献   

11.
栽桑养蚕是我县农民增收的主要项目之一。1995年,全县桑园面积高达45000亩。受茧丝市场等因素的冲击,目前桑园面积已回落到4500亩,现有桑园大多数是在1982~1985年前后所栽,树龄已达20年左右。一部分桑园产叶量有所下降,蚕农经济效益受到一定影响。为此,2003年春,在不影响养蚕的情况下,我们在新沟镇开展了间栽新桑、压条培桑的桑园更新试验。通过三年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现将试验情况初报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试验田位于新沟镇新合村七组养蚕户韩天青桑园,面积2亩。1.2试验材料新栽桑品种为711,压条桑品种为湖桑32,对照桑…  相似文献   

12.
桑树品种大十与育71-1栽培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产业布局调整和东桑西移工程的整体推进,加之连续几年桑茧价格持续偏低,国家对种粮补贴的标准不断提高,我市桑园面积逐年减少,蚕农管桑积极性低落,养蚕数量、单位面积桑园效益大幅下降,单纯的栽桑养蚕增收模式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广大蚕农面临失去原有的增收途径。为提高蚕桑生产的整体效益,我们开展了以果桑代替原有桑品种、主动减少桑蚕饲养数量、增加桑果产量的技术研究,从而达到发挥蚕农传统技术优势、提高桑园单位面积产效益、增加蚕农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2008年秋季,建湖县桑园普遍发生桑煤污病。桑煤污病又称桑煤病、桑煤粉病。桑煤污病在盐城地区不是为害桑树的常见病害,但近年由于蚕桑与其他农作物比较效益差距的缩小,加之农民工工资待遇的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栽桑养蚕这项传统的产业不再具有明显的效益优势,因此桑园管理逐步弱化,桑园各种病虫害有所抬头,桑煤污病呈现爆发趋势,严重影响了秋蚕的饲养。  相似文献   

14.
黄亮永 《四川蚕业》2006,34(1):58-58
邛崃市大同乡干塘村,全村总人口1444人,480户。2005年全村出外打工人数达150人。由于地处山区,经济不发达。在成都市重点龙头企业———邛崃市大同丝绸有限人走上栽桑养蚕道路。全村发展桑园600亩(1亩≈667m2,下同),养蚕1924·2张,平均单产超过40kg/张,2005年全村养蚕收入达到1  相似文献   

15.
从我市今年春蚕饲养的成绩看,张种平均产值1300多元,亩桑效益2000多元,户平均养蚕收入近4000元,蚕农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蚕茧产量、效益存在很不平衡现象,高产户春蚕亩桑养蚕2张,张单产达45多公斤,低产户亩桑养蚕一张左右,张单产不足35公斤.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农户的桑园施肥不合理、不科学,桑园施肥盲目性很大,肥料品种结构单一,归纳起来是三多三少:即化肥施得多,有机肥施得少;鸡粪肥施得多,磷钾肥和微肥施得少;复合肥施得多,桑园专用肥施得少.  相似文献   

16.
李奕仁 《中国蚕业》2004,25(2):16-18
蚕桑产业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宽带地区适应性、广泛社会基础和国际市场上具有数量优势的传统种养殖业.我国现有26个省(市、区)1000多个县栽桑养蚕,桑园面积67万hm2,养蚕农户1000多万户,生产蚕茧50万t(年饲养1500多万张蚕种),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丝绸企业2000多家,丝绸工业年产值已逾1000亿元;2003年茧丝绸产品出口创汇已达50多亿美元;茧丝绸产量、出口量约占世界总量的70%左右.  相似文献   

17.
何天星 《四川蚕业》2008,36(1):38-41
<正>1总述1.1设计目的丝绸是中国历经5000年的一大宝物,大宗出口商品,栽桑养蚕是历代裕乡富民的支柱产业,为尽快开发达县地面资源,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发展立体农业,创汇农业,把达  相似文献   

18.
<正> △一亩桑园,三亩庄田。△蚕儿不吃五谷草,养蚕先把桑栽好。△养蚕多栽桑,养鱼挖池塘。△栽桑如栽“摇钱树”,养蚕如得“聚宝盆”△种得一亩桑,可免一家荒; 养得一季蚕,可顶半年粮。  相似文献   

19.
<正> 蚕茧是江北县多经生产的支柱,全县共有密植桑园、间作桑园3万余亩,1.4亿株桑树、其中投产桑70%,全县有58%的农户养蚕,去年蚕农现金收入2000余万元,栽桑养蚕不仅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而且桑茧丝绸作为全县一大骨干产业,还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去年仅农林特产税和两个丝绸厂的税收就近150万元。  相似文献   

20.
强化蚕桑基地振兴浙江丝绸浙江省丝绸联合公司汤锡昌素称“丝绸之府”的浙江省,是一个土地资源小省,丝绸资源大省。浙江的丝绸源远流长,已有4700余年栽桑、养蚕、制丝、织绸的悠久历史。桑蚕茧丝绸既是浙江的一项传统的名特优产品,又是浙江外向型经济的一大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