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测井曲线、岩石薄片以及压汞等资料分析,对合水油田庄51井区长6_3油层的储层层内、层间、平面以及微观非均质性特征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表明:长6_3油层的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受沉积韵律和层内夹层的影响,整体表现为中等非均质性,其中长6_3~3小层的储层最为均质,长6_3~2小层和长6_3~1小层非均质性稍强,为均质-中等非均质;层间隔层较为发育,层间非均质性强;平面上,砂体的平面展布和物性平面分布受沉积相的控制,砂体侧向连通性较差,物性变化大,非均质性较强;微观孔隙结构受成岩作用影响大,会增强储层非均质程度。总体而言,研究区长6_3油层可被定义为中等-较强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2.
结合铸体薄片、物性、测井解释等资料,对合水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宏观非均质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区内储层的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均较强;层内非均质特征与沉积韵律和层内夹层的分布密切相关,层间非均质特征主要受层间隔层平面展布特征及储层物性变化的影响,平面非均质特征则受控于砂体的形态及平面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苏里格气田苏54区块盒8段储层为苏54区块主力气层之一,利用测井、钻井等地质资料,通过研究该区砂体三维展布情况、砂体几何形态、孔隙度及渗透率等特征的研究,系统分析了河流相沉积体系下盒8段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研究表明,盒8段储层垂向渗透率以复合韵律、均质韵律为主,夹层比较发育,均为泥岩夹层,各小层非均质性较强,其中盒8 1下小层非均质性最强;层间非均质性各表征参数统计和分析表明,盒8 2上小层非均质性较弱,盒8 1下小层非均质性最强,盒8 2下小层砂体最为发育,其平面展布范围大、连片性好。  相似文献   

4.
依据岩心、钻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综合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华池油田华152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3油层组发育三角洲相沉积,微相类型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等5种,其孔隙度为1.2%~23.1%,渗透率为0.01~72.2mD,属于中、低孔-低渗储层。根据单砂体内在垂向上的岩性、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以及测井响应特征,识别出正韵律、反韵律、复合韵律等3种基本的层内非均质类型。  相似文献   

5.
庄9井区经过几年的注水开发,油藏存在着平面产能、地层能量分布不均衡,部分区域注采井网不完善、含水上升较快,层间、层内注水矛盾突出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运用物性平面展布特征、隔夹层、韵律性、变异系数以及储层内部结构发育情况等指标对长8_2油层的层间、层内、平面非均性进行逐一分析。结果表明,该层位的砂体连续性以及物性的分布差异比较大,层内渗透率韵律性以复合韵律为主,纵向上储层的渗透能力不均匀,各个小层的夹层频率和密度大小分布不一,长82油层层内渗透率的变异系数偏大,其非均质性为中等偏强,另外,从小层的分层系数和砂岩密度来看,长8_2油层的非均质性也较强。  相似文献   

6.
为了合理划分开发层系、选择注采系统、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有必要对海26断块储集层进行非均质性特征研究。在对岩心、铸体薄片以及测井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以渗透率参数的变化为主线,结合孔隙度参数的变化来分析海26断块东营组一、二段(Ed1、Ed2)储集层的非均质特征。结果表明,区内Ed1、Ed2储集层砂体具有中-高孔、高渗的物性特征,层内非均质性强,层间非均质性及平面非均质性相对较弱。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喉道主要为孔隙缩小喉道。综合分析认为,海26断块Ed1、Ed2储集层为中等非均质性储集层。  相似文献   

7.
以准噶尔盆地莫116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中段J_1s_(1/2)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例,利用渗透率变异系数和变差函数分别定量评价了储层在纵向和平面上的非均质性。研究表明,莫116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中段J_1s_(1/2)储层水下分流河道的非均质性弱于河口砂坝,非均质性在垂直于物源方向和平行于物源方向上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长庆油田铁边城北地区长7储层内部结构特征及储层物性,根据相应样品的岩芯及测井参数解释与生产动态等资料对储层进行分析研究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7储层为低孔低渗储层,且长71/1和长72/2小层物性较好,非均质性强于长71/1和长71/2小层。此外,储层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以及平面非均质性均较强。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辽河盆地锦-136块沙-中亚段于楼油层Ⅰ、Ⅱ油层组沉积相特征,通过该区岩心录井资料分析其沉积环境,结合统计的完钻井资料分析该区储层岩相和电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于楼油层Ⅰ油层组1、3砂岩组含油气单元编制沉积微相平面图。研究结果表明,于楼油层Ⅱ油层组和于楼油层Ⅰ油层组都是浅一半深水环境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包括水下分支流河道微相、水卞分支流河道间微相、河口坝、席状砂微相Ⅰ储层岩性主要以砂砾岩为主。  相似文献   

10.
油气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是储层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真实砂岩微观孔隙模型试验,并结合薄片鉴定、物性分析、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对孔隙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长82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长82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很强;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是影响微观非均质性的根本原因;微观非均质性所导致的绕流是影响水驱油效果和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原因;研究区主要发育剩余粒间孔隙、溶蚀孔一剩余粒间孔隙和致密孔隙,建议相应地针对上述孔隙类型制定不同的注水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11.
赵斌  李云鹏  田静  王芝银 《油气储运》2012,31(3):211-214,218,247
以适于建造地下含水层储气库的某区地质资料为背景,采用气水二相渗流理论及数值模拟方法,对含水层储气库在注采气过程中储层平均压力和气泡体积的变化特征,以及储层构造特征、储层非均质性、注采方案对注气效果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水层储气库注采过程中存在压力相移现象;对于储层岩性特征为层状分布的含水层,应分层注采和分层管理;用泡沫作为气驱前缘可提高严重非均质性单一储层气体的波及效率;在注气过程中应注意利用重力排驱机理,采用合理的注气工作制度有利于储气量的提高;储集层在断层或断层与断层交接的部位是发生气体泄漏的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12.
以低幅度型隐蔽油藏及位于构造运动活跃区的隐蔽油气藏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分析其构造演化特征、成藏动力及储层非均质特征,研究了此类油藏中的油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计算及建立地层压力预测模型,提出了准确评价此类油藏的2种辅助方法:临界油柱高度计算法和地层压力预测法。  相似文献   

13.
川东北YB气田长兴组-飞仙关组井段岩性横向变化大且储层非均质性强。根据不同流体在测井响应上的差别,采用孔隙度-含水饱和度交会图法、正态分布法(P1/2法)、电阻率测井识别法等方法综合识别气水层。实际应用表明,其识别结果与实际生产情况基本一致,说明上述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官厅水库(北京段)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非生物因子、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种类组成及初级生产力等生物学指标对官厅水库(北京段)3个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水体已达到富营养化状态,主成分分析显示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较大的水化因子首先是氮,其次是磷。文中简要分析了氮、磷来源,并提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塔中奥陶系油气藏为礁滩型和层间岩溶储集体控制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准层状凝析气藏,整体富气局部含油,储层非均质性强,相态特征复杂,气油比变化大。通过对塔中I号气田气油比变化特征,划分出基本稳定型、上升型、波动型和先升后降型4种气油比变化类型。分析了不同变化特征的主控因素,储集空间类型、驱动方式、相态变化及钻井轨迹是影响气油比变化的重要原因。根据这些影响因素,结合生产需要,提出了根据气油比变化在该气田的应用方法,如出水预警机制、钻井轨迹优化、提高采收率对策等。  相似文献   

16.
砂砾岩储层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砂砾岩在我国广泛分布,具有近源、快速堆积的特征,其由多期扇体叠置而成,纵向上沉积厚度变化大,岩相变化快,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都很低,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因而给储层预测、油气水层识别和测井解释带来困难。同时,其形成时的沉积过程和构造背景决定了砂砾岩油气藏的特殊性。对砂砾岩储层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从而为砂砾岩油气藏勘探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当在河道上进行的闸坝工程处于可研阶段时,可根据地质资料和当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修建地下水库,比单项修建地下水库节省大量资金,同时也使水资源得到了更合理的开发利用。该文就工程实践介绍了这方面的经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多样多期的地质成因和内部强烈的非均质性,使得常规建模手段难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结合地质体特征和地震相,运用聚类分析技术实现缝洞集合体的几何结构建模;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测井资料少、储层内部结构复杂和非均质强的特征,将地质统计学地震反演技术用于储层岩相和孔隙度建模工作中,针对塔里木盆地典型区块缝洞集合体建立静态模型,实现其定量地震描述;进一步利用单井与井组内动态数据,修正缝洞体的规模、边界和连通性,研究成果指导了基于缝洞集合体井位的高效部署、高效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储层厚度预测精度,首先根据实际数据建立正演模型并进行正演模拟,然后采用地震剖面识别、宽带约束反演、矢量属性3种方法对正演模拟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到3种方法下的储层厚度预测精度。同时,在理论正演数据中加入噪声,研究这3种方法对噪声的敏感度,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剖面识别和宽带约束反演方法在预测储层厚度时抗噪性较好,而矢量属性方法则对地震资料的信噪比要求较高。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塔里木哈得地区,得到基于宽带约束反演和矢量属性方法预测的研究区内储层厚度平面图,并给出了储层段尖灭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密云水库上游流域氮流失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212.69km^2的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氮素在大尺度范围内的流失规律。结果表明,雨季中、雨季后氮的流失量明显高于雨季前,分别为雨季前的2.9倍、2.36倍;位于下游的监测点氮的浓度偏高;随着雨季的到来旅游景点、果园径流中氮的浓度会明显增加;各项污染物的季节变异系数较大的点,位于农业活动比较剧烈和径流季节变异较大的区域,而在水库或塘坝污染物的季节变异较小。不同水文期,河流水体中氮素的主要形态不同,各监测点雨季前、雨季后以溶解态氮为主,雨季中溶解态氮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在部分河道以颗粒态为主。雨季前径流中氮的流失以NO3^--N为主,约占总氮的65%,随着雨季的来临所占比例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