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的北方地区由于气候问题,园林绿化树种资源比较缺乏,基于这种情况,为了满足北方寒冷地区的园林绿化树种资源的需求,有必要引进一些适合该地区生长的园林绿化树种,其中包括欧洲花楸的引种.但是,生物具有一个侵略特性,如果植物引进不当,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系统研究引进的欧洲花楸及它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研究它的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生长节律等.研究结果表明,欧洲花楸适合在东北地区引种栽培,欧洲花楸的生长周期一般,7月中下旬是其生长高峰期,全年可生长120d左右.欧洲花楸在种植3年后,就可以进入快速生长期,140 cm是欧洲花楸的年平均生长量,5年后即可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2.
对佳木斯市引种的枫箱果、山楂、山杏、山梨、花楸、山樱桃和稠李野生彩叶树种,进行生长期观察和抗寒性等级分析,结果表明:枫箱果、山楂、山杏、山梨、花楸、山樱桃和稠李7种树种抗寒性强,适宜在佳木斯市区气候条件下生长,不需要保护措施可以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3.
欧洲云杉不同种源补光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光周期、光源、光照强度对欧洲云杉不同种源1 a生实生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处理对欧洲云杉幼苗各生长性状均有显著促进作用;阳光灯下,不同光周期以补光8 h时苗高生长量最大,各生长性状对光源的反应依次为阳光灯>碘钨灯>镝灯,3种光源对欧洲云杉幼苗促进作用最佳光照强度分别为3~6、8~16、8~11μmol·m-2·s-1;采用夜间补光处理,欧洲云杉幼苗当年生长期达到170 d.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薄壳山核桃实生苗地径、苗高、抽梢等生长特性的观测与分析,研究薄壳山核桃不同树龄阶段实生苗的生长规律,为薄壳山核桃实生苗的苗期管理提供初步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实生苗生长较快,第3年为苗高生长快速期,而苗木地径生长较慢;薄壳山核桃1年生苗木抽梢现象最严重,随着实生苗树龄的增加,苗木抽梢率逐渐下降。因此,苗木培育过程中,除了要加强肥、水、土壤管理外,还要适当增加移植苗木株行距,以促使地径增粗;注意适时提高地温,增强土壤保水能力和根系吸水机能,生长期合理施肥浇水,防止枝条过旺徒长,从而减轻枝梢抽条现象。  相似文献   

5.
198 9年从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引进 1年生实生苗 ,经过 14a引种栽培 ,并与同属的乡土树种红瑞木进行对照实验 ,对其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生长节律及繁殖技术等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试验和研究。结果表明 :偃伏木生长快、耐寒、抗旱、易繁殖、无病虫害 ,且树形优美、枝条艳丽、花期长 ,整体观赏效果优于红瑞木。枝条可供编织用 ,并有涵养水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了不同繁殖方式、不同生长年限的云南重楼生长发育特性和皂苷含量变化规律。【方法】每年3-10月观察种子繁殖和根状茎切段繁殖的云南重楼植株生长发育状况,并定期取样分析,测定不同部位的形态特征及皂苷含量。【结果】1~2年生根状茎切段苗和1~4年生实生苗为营养生长期,叶片数、叶面积、株高变化较大;实生苗第5年,根状茎切段苗第3年开始进入生殖生长期,开花结果后,叶片数、叶面积、株高、开花率、出苗时间、倒苗时间逐年趋向稳定。根状茎大小、生长量和皂苷含量随着生长年限逐年稳步增长。第8年的实生苗成年植株根状茎大小(L×D)为4.0~10 cm×2.5~7 cm,重量为15~60.0 g;根状茎切段苗成年植株大小(L×D)为4~10 cm×2.5~7 cm,重量为50~100 g。【结论】1~8年生长期间,云南重楼切段苗地下根茎生长量为实生苗的2倍以上,植株个体间生长量差异较大。根状茎切段苗第5年、实生苗第6年药用部位皂苷Ⅰ、Ⅱ、Ⅵ、Ⅶ总含量可达药典标准,8年生云南重楼皂苷含量可达药典标准2倍以上。  相似文献   

7.
1989年从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引进1年生实生苗,经过14a引种栽培,并与同属的乡土树种红瑞木进行对照实验,对其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生长节律及繁殖技术等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试验和研究。结果表明:偃伏株木生长快、耐寒、抗旱、易繁殖、无病虫害,且树形优美、枝条艳丽、花期长,整体观赏效果优于红瑞木。枝条可供编织用,并有涵养水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黑果腺肋花楸是集食用、药用、园林和生态等价值于一身的珍贵树种。文章对黑果腺肋花楸的经济价值、国内研究开发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特别针对黑龙江省仓促引进种植黑果腺肋花楸,对树种特性缺乏了解,冻害严重,造成经济损失等问题,提出促进黑果腺肋花楸种植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伯利亚花楸是我国北方珍稀野生树种。本文对其特质特性、分布情况和栽培技术进行论述,为西伯利亚花楸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农业》2016,(10)
正近年来,一种名叫黑果腺肋花楸的树种在国内林木业异军突起、声名大噪,在2016年初的各大苗木展会上,黑果腺肋花楸更是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作为一种地道的舶来树种,黑果腺肋花楸能够在众多林木中脱颖而出,源于其较高的应用价值。1树种简介黑果腺肋花楸(B l a c k chokeberry)原产于美国东北部,该树种在欧洲已有100余年的引种栽培历史。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结合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先后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不同种源欧洲花楸(Sorbus aucuparia L.)开展苗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欧洲花楸在种子质量、幼苗形态及苗期在引种地生长状况等均有差异.根据对幼苗移栽、抗性及幼苗管理试验分析,初步确定欧洲花楸波兰种源为最适宜引进种源.  相似文献   

12.
马冬雪  刘仁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44-9346
[目的]研究伯乐树播种育苗过程中幼苗特性与不同年龄阶段的苗木生长规律。[方法]测定种子基本品质特性,种子萌芽阶段生长特性,不同阶段苗木生长规律以及遮阴处理对生长的影响。[结果]①伯乐树种子千粒重为830~1 384 g,含水量52.2%,为无胚乳种子,子叶留土;②伯乐树种子萌芽阶段胚根在第3 d生长很快,上胚轴生长迅速,下胚轴生长很缓慢,这是子叶留土的主要原因;伯乐树幼苗期真叶羽状复叶较短,这可能与树体营养物质贮存有关系;③播种育苗遮阴对苗木生长没有明显影响;④伯乐树一年生苗木高生长呈"S"曲线,6月初和7月初苗圃肥、水管理是促进苗高生长的关键。[结论]多年生苗木高度生长较快,第4年和第5年为苗高生长快速期,而苗木的地径生长较慢,因此在大苗培育过程中除了要加强肥、水、土壤管理外,还要适当增加移植苗木的株行距,以促使地径增粗。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下保水剂对桉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华南地区桉树造林正确使用保水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南赤红壤为栽培基质,采用盆栽法,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不同用量的保水剂对桉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条件下,保水剂可有效减小栽培基质的脱水速度,且保水剂用量越大,栽培基质的脱水速度越慢;保水剂可明显提高桉树苗木的成活率,延长桉树苗木的成活时间;保水剂用量增大明显对桉树苗木的生长有利,桉树苗木的株高明显增大;保水剂可有效延长桉树苗木的生长期。[结论]干旱胁迫条件下,保水剂可有效提高华南赤红壤的储水能力和桉树苗木的成活率,延长其存活时间和生长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我国特有珍贵速生用材树种香椿Toona sinensis的苗期生长节律,提高苗木培育质量和幼林抚育效果。【方法】从香椿分布区选择有代表性的14个地点采种,对苗木生长进行为期1年的连续观测,并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其苗高和地径生长过程,划分苗木生长阶段。【结果】香椿各种源苗高生长在1—4月为缓慢生长期,5月中旬—9月末为快速生长期,之后生长趋于缓慢,呈"S"型,即表现为"慢-快-慢"的生长过程。地径的生长节律也呈"S"型,但地径速生期起始时间普遍早于苗高,持续时间也普遍比苗高长,可持续至10月中、下旬。不同种源间苗木生长节律差异明显。南方种源苗高快速生长期为4—9月,持续时间长,而北方种源苗高快速生长期集中在6—7月,持续时间短。南方种源地径在8、9月还能快速生长,而北方种源在7月或8月进入缓慢生长期,9月中旬后基本停止生长。各种源苗高、地径Logistic方程拟合精度高。【结论】北方种源不适合广东栽培。根据生长曲线,将香椿各种源划分为3个生长阶段;速生期是关键,应抓住速生期加强水肥管理,促进香椿的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5.
小佛肚竹出笋及竹笋-幼竹高生长规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小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多用于盆景制作和园林绿化。研究结果表明:小佛肚竹出笋能力强,无大小年之分,笋期7~10月,达116 d,8月上旬至9月上旬的盛期出笋数占总出笋数的70%以上,而末期历时占笋期的44.8%;竹笋-幼竹高生长时序变化呈“慢—快—慢”的节律,以历时20 d,平均生长量2.60 cm.d-1的高生长盛期最快,阶段高生长量占新竹高度的65.4%;各出笋期的竹笋-幼竹高生长期无显著差异,平均高生长期为62 d,明显少于其他中大型丛生竹种。图1表2参11  相似文献   

16.
木荷是我国的重要建材树种,幼苗需求量逐年递增,为探索不同基质配比对木荷容器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并筛选出利于木荷容器苗的生长的最佳基质成分配比,以泥炭土、珍珠岩及浙江当地的稻壳、锯末为基质成分,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15种基质(A~O),选择可降解无纺布[40 mm(φ)×100 mm]为育苗容器,进行木荷容器育苗试验。通过测定分析木荷容器苗的移苗存活率、苗高、地径、生物量、光合参数、根系活力及N、P含量等指标,研究不同基质成分配比的理化性质以及对木荷容器苗移苗存苗率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基质成分配比显著地影响木荷容器苗的生长及生理特性,A基质的总鲜重与质量指数显著地优于其他基质,而L基质的生物量、质量指数则显著地低于其他基质;O基质的净光合速率(P_n)与气孔导度(G_s)显著地高于其他基质,C基质的P_n,G_s、水分利用率(WUE)显著低于其他基质,其较低的光合参数导致了该基质的木荷苗质量指数较低,生长缓慢。不同的基质成分配比对木荷容器苗的存苗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A、O基质为比较优良的轻型基质,对木荷容器苗的生长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锥栗1年生播种苗的年生长规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锥栗1年生播种苗苗高、地径的年生长变化及其生物量组分的分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苗高、地径的生长规律符合S型生长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来拟合.采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法划分苗木的生长时期,把生长期划分为4个阶段,即出苗期(4月6日以前)、生长初期(4月6日~5月20日)、生长盛期(5月21日~9月2日)和生长后期(9月3日~12月1日).其中,生长盛期的生长量占年生长量的67.5%.利用回归分析,得出苗高、地径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呈线性相关.并拟合了苗高、地径及主根生长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来了解苗木各部分生长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西兰花苗期生长规律及物候期参数和生长参数特征,以台绿1号西兰花为材料,对西兰花苗期的生长状况进行连续观察,并用Logistic方程分别对株高、茎粗、鲜质量和干质量的生长动态过程进行拟合,获得Logistic生长模型、物候期与生长特征参数。结果表明,西兰花幼苗不同生长指标的生长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符合S型生长曲线,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均达到0.981以上;各指标在播种后8 d陆续进入速生期,播种后33 d陆续进入缓增期,速生期的线性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60%以上;依S型生长曲线特点和西兰花幼苗生长特点将苗期分为渐增期、速生期和缓增期;模型验证表明,台绿1号西兰花苗期生长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用Logistic方程可以拟合西兰花幼苗的生长动态,建议在幼苗速生期(播种后20~33 d)加强肥水管理,在苗龄33 d(四叶一心)时进行移栽定植。  相似文献   

19.
沈作奎  艾训儒  鲁胜平  张应团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6):1049-1050,1084
研究了紫玉兰一年生播种苗苗高、地径的年生长变化及其生物量组分的分配模式。结果表明,苗高、地径的生长规律符合S型生长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来拟合。可将苗木的生长时期划分为4个阶段:即出苗期(4月26日以前);生长初期(4月26日至6月17日);生长盛期(6月17日至9月30日);生长后期(9月30日以后)。其中,生长盛期的生长量占年生长量的71.1%左右。利用回归分析,得出苗高、地径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呈线性相关,且地径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大于苗高与其的相关系数。并拟合了苗高、地径及主根生长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以了解苗木各部分生长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和木荷不同类型苗木造林后幼林生长建成差异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马尾松和木荷容器苗、裸根苗造林后幼树的生长建成差异,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展其1年生容器苗和裸根苗造林对比试验。造林3a后,对其保存率、生长量、根系特征及N、P养分质量分数等幼树生长建成指标进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马尾松容器苗林分4年生幼树平均地径、树高及调查当年新梢生长量分别为35.52 mm、200.59 cm和105.59 cm,分别比裸根苗显著大31.71%、18.25%和21.13%;相对裸根苗,木荷容器苗林分生长量亦表现出较大优势,其地径和树高分别较裸根造林大4.36 mm和26.72 cm,并且调查当年的新梢生长量和保存率分别显著较裸根造林大19.68%和33.73%;两树种容器苗林分平均单株干质量均近等于裸根苗的2倍;容器苗林分根系发育均较相应裸根苗林分优,马尾松容器苗林分幼树平均主根长、根幅和一级侧根数分别比裸根苗相应指标大6.02 cm、14.30 cm和4.13条,木荷容器苗林分幼树平均根幅和一级侧根数分别比其裸根苗幼树相应指标显著高出14.24 cm和6.75条;两树种容器苗林分幼树N、P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裸根苗。因此,从马尾松和木荷不同类型苗木造林初期幼树的生长等相关结果看,容器苗根系的完整性保障其林分幼树根系的较好拓展和发育,利于造林初期其对养分的吸收进而促进地上部分生长;容器苗造林效果不仅体现在当年的成活率高、缓苗快,造林第3年幼林的生长建成及养分吸收优势仍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