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南现代化农村水利建设标准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苏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参照一些发达国家的农村水利建设经验,提出了一整套涉及设计标准、灌排布局、田间工程、管理服务、节水灌溉、机械施工、水利环境、乡镇供水8项主标准,共29个子标准的现代化农村水利建设指标,并按照模糊综合评着原理,提出现代化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定量评价方法及近期发展对策为苏南地区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和管理批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全秘至全国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和  相似文献   

2.
中华苏维埃时期,党和苏维埃政府在领导军民建设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中,尤为注重水利事业的建设和发展,随着红色政权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的深入,地方水利机构应运而生,水利工作开始兴起。文章从中央苏区的水利发展成果切入,分析当时水利建设的一些历史经验和特点,缅怀革命前辈的历史功绩,弘扬他们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为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中的水利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对上海郊区水利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 问题的提出1.1 上海郊区水利现代化是上海水利发展的必然趋势上海是一座因水而生、依水而兴的城市。新中国成立 5 0多年来 ,上海的水利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 5 0~ 60年代 ,是农田水利阶段 ,其主要特征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 ,即基本上实现能灌能排 ,但总体上看 ,水利基础设施还是比较脆弱的。这一阶段的水利可概括为温饱型水利。第二阶段是 70~ 90年代中后期 ,是农村水利阶段 ,其主要特征是为整个郊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基本形成了三个体系 ,即以一线海塘、江堤和江泖圩堤为主的防洪挡潮工程体系 ,以骨干河网和水闸泵站为主…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遵照新时期治水新思路,对我国水利发展指标体系进行了分类;着重探讨了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和功能,对评价指标体系的重新生成提出了建议,并以湖北省汉江流域中下游水利现代化建设试点为例,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和省级层面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广东省中山市自身特点以及水利建设需求,建立具有珠三角特色的中山市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6个方面、26项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中山市水利发展进行现状评价及预评估,得到中山市水利发展现状处于成长阶段后期,2015年进入成熟阶段前期,即初步实现水利现代化,2020年进入成长阶段中期,即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也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水利现代化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以河北省水利现代化建设思路为研究实例,从信息化技术角度出发,包括建设水利现代化六大体系,水利信息资源、水利一张图、大数据分析系统、云应用支撑平台等系统内容,按照"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步骤,实现水利现代化途径与措施,并形成指导全省水利现代化建设指导性文件,作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利现代化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排头兵,按照国际先进城市的标准和理念发展水利建设,不断完善水利服务功能,提高城市防洪、供水、河道治理和水生态环境建设要求,对保障特大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深圳作为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实现水利现代化的策略研究,明确发展目标与任务,对于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农村水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现代化必须有水利的支撑。2000年,根据中央的治水方针,水利部党组提出了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新时期治水思路,拉开了水利现代化的序幕,并于当年12月在苏州召开了部分省、市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研讨会。在会上,探讨了加快实现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提出了农村水利现代化的内涵、标准、措施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于程 《农业工程》2012,2(3):51-54
随着水利现代化的蓬勃发展,农村水利建设日益受到关注。该文详细论述了农业现代化与水利现代化的关系,介绍了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与方法、内容及任务,并揭示了农村水利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水利现代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当代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 充分认识加快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特别是沿海地区 ,由于对外开放早 ,区位优势好 ,已成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随着经济迅速发展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从发展势头看 ,这一地区建设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农村水利的条件、时机已经成熟。我们要提高对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增强紧迫感 ,树立责任感。1.1 加快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 ,是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1998年 ,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江苏、上海时曾指出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研究成果为基础,从观念、制度和措施等方面总结了建设经验,指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借鉴绿色水利、生态型管理、流域与区域管理等理念,为建设工作推进,尤其是农村节水问题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水利现代化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一部分,涉及到加强基础设施、建立可靠的水安全体系、发展水利服务等物质层面,也包含水利现代化的理念、动力、路径、内涵等进程。基于对世界一些先进国家和国内某些省水利现代化的发展研究,探讨了我国农村水利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有序和相似性、进程的国家差异和进程特征、水利投资的特点等一些客观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研究成果为基础,从观念、制度和措施等方面总结了建设经验,指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借鉴绿色水利、生态型管理、流域与区域管理等理念,为建设工作推进,尤其是农村节水问题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江苏农村水利建设的现状与农村水利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提出了江苏农村水利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和建设标准。分析了江苏农村水利现代化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抓手,对江苏农村水利现代化的分区治理模式和保障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为科学评价浙江省水利现代化发展水平,查找与水利现代化总体目标的差距和问题,指导今后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推进浙江省水利现代化进程,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从浙江省实际出发,分析了浙江省水利现代化的内涵,以层次结构建立了浙江省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评价方法,并评估了浙江省及11个设区市的水利现代化水平。结果显示,浙江省处于水利现代化的初级阶段,建立的指标体系符合浙江省实际情况,能够引导浙江省水利现代化的推进。  相似文献   

16.
农村水利现代化发展思路与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农村水利发展状况,提出了我国农村水利现代化发展的整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农村水利发展实际,构建了我国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整个体系包括安全保障、生活供水、农业灌溉排水、水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管理、发展支撑等7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采用多因子直观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经分析,我国现状农村水利现代化实现程度为68%。  相似文献   

17.
1 开展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本世纪头 2 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大力推进信息化”。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解决新世纪水利面临的三大问题 ,必须突破传统的治水思路 ,充分依靠科技进步。要实现新世纪治水战略目标 ,实现水利的现代化 ,必须切实重视和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汪恕诚部长指示 :“在水利现代化建设中 ,必须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的进程。把水利信息化作为一项战略任务 ,抓紧抓好。”“要改革现行的工程规划设计。要把为工程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内容 ,纳入到工程建设中去 ,作为工程建设的一个有…  相似文献   

18.
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 ,是 2 1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水利作为首位国民经济基础设施 ,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全面加快现代化建设 ,水利现代化必须先行 ,并适当超前。1 全面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是我省经济社会和水利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江苏滨江临海 ,地处江淮沂沭泗的下游 ,河湖众多 ,地势低洼 ,全省 10多万km2 的面积承泄上中游 2 0 0多万km2 的来水 ,汛期 80 %的地面处于洪水威胁之下 ,素有“洪水走廊”之称。江苏又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水资源也相对紧缺 ,淮北地区、沿海垦区、丘陵…  相似文献   

19.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在美丽的太湖之滨、富饶而兴旺发达的无锡举办中国水利现代化高级论坛。举办这一论坛的主旨,是广泛地吸引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为现代水利建设献言献策,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水利现代化发展目标、要求、实现途径和解决农村水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数字水利的治水思路为指导,将信息化技术全面引入水利行业,是中国水利现代化的需要。根据鸭河口灌区的实际,对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实施方案进行了研究和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