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按照国标GB/T4789.21检验方法随机抽取新乡市桶装纯净水进行微生物学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原桶水的各项微生物学指标均合格;饮用第5天桶装纯净水中仅细菌总数超标;而饮用第10天的桶装纯净水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及霉菌数均超标。说明随着桶装纯净水的饮用时间延长,其微生物污染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平板菌落计数和多管发酵法,对黄山率水河及周边居民生活饮用水的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率水河水样属于不清洁水,大肠杆菌严重超标;东临溪镇、野东村、芳口村水样属于清洁水,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细菌学指标,率水河水样不符合饮用水标准,东临溪镇、野东村、芳口村水样符合生活饮用水指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省饮用纯净水抽样进行微生物学检测,结果发现在所检测的样品中细菌总数超标现象较为严重,不合格样品的细菌总数超标平均高达78.58倍,占所检样品数的50%。针对省内纯净水生产现状,经调查分析认为,引起细菌总数超标主要是生产过程污染、生产工艺功能欠佳、消毒灭菌措施不当、包装容器污染、饮用期污染等方面的原因。根据以上原因,提出了生产企业应加强设备清洗,使用小于0.2祄孔径的过滤装置,安装臭氧灭菌设备等改进措施,以便使纯净水卫生达到国标规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该试验通过检测伊河河水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了解伊河河水的水质,为伊河周边景观生态用水卫生状况的进一步改善提供依据。[方法]从伊河河水的3段区域采样,分别采用平板菌落计数和多管发酵法测定河水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结果]第一部分检测伊河河水中的细菌总数,测得采样点b点细菌总数最多;第二部分检测伊河河水中大肠菌群数为107MPN/mL:[结论]伊河河水作为景观生态用水,符合国家《景观娱乐用水水质》中景观生态用水B类水质标准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金银湖水体进行细菌学检测与分析。[方法]从武汉市金银湖3个不同位点取水样,进行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总数的检测。[结果]金银湖水体为α-中污带污染,细菌总数为3.6×105CFU/ml,大肠菌群总数约为3 133个/L,严重超过国家饮用水的卫生标准。[结论]金银湖水体中细菌总数严重超标,间接反映该水体受有机物污染严重,揭示了该水体存在来自生产和生活污染源的可能性,对武汉水环境的保护治理、金银湖水质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沼气发酵微生物低温驯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6℃低温处理对沼气低温发酵微生物菌群产气特性及菌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生化培养箱控制温度条件,采用批量发酵、排水集气知MPN计数法,了解6℃条件沼气发酵器中的主要微生物菌群的数量。[结果]结果表明:通过6℃低温驯化,沼气发酵微生物菌群能维持日平均产气量为23.6ml/2500ml发酵液;发酵细菌数量为3×10^8个/ml,纤维素分解菌为9×10^4个/ml;硫酸盐还原菌数量为1.9×10^5个/ml,其种群数量与常温条件相近;产甲烷菌数量为4×10^5个/ml,比常温条件低2个数量级。[结论]发酵体系中,低温主要影响产甲烷菌群。  相似文献   

7.
李亚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039-19041
[目的]为光合细菌制氢的工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方法]以光合细菌混合菌群为试验菌种,研究其在连续制氢反应器中的浓度变化、产氢特性及细菌数量与产氢量的关系。[结果]连续制氢反应器的2#、3#隔室光合细菌浓度最大,产氢量也最大。同一隔室内,第2、3 d光合细菌浓度和产氢量均达到最大。[结论]产氢量随反应器中光合细菌数量的减少而减少。  相似文献   

8.
膨化血粉微生物学品质安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膨化血粉的感官、理化和微生物学品质及其安全特征。[方法]按照鱼粉国家标准对6种膨化血粉的感官、理化、微生物学品质安全及残存细菌菌群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6种膨化血粉产品的感官品质良好;水分含量(9.42±1.01)%、盐分含量(2.28±0.38)%、水分活度0.601±0.02、pH值为6.94±0.53T、-VBN(64.29±16.84)mg/100 g;菌落总数4.39×105CFU/g,霉菌数34.7×103CFU/g,大肠菌群<30 MPN/100 g,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沙门氏菌未检出。分离获得612株细菌,细菌菌群主要有芽孢杆菌(45.1%)、葡萄球菌(15.7%)、李斯特菌(7.8%)、玫瑰小球菌(4.4%)、棒状杆菌(4.1%)、马红球菌(2.8%)。[结论]6种样品品质整体良好,膨化血粉A品质最优,F品质最差;产品中芽孢杆菌含量很高,是否存在致病性蜡样芽孢杆菌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于大豆膳食纤维的高黏度样品细菌总数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基于大豆膳食纤维的高黏度样品的细菌总数检测方法。[方法]对大豆膳食纤维样品的前处理过程和培养基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在大豆膳食纤维样品的前处理过程中,与普通方法相比,采用称重法和RAININ Pos-D外置活塞式微量移液器量取稀释液所测得的细菌总数较高。3种计数培养基中,采用3M PetriflimTM菌落总数测试片的菌落总数测定结果最好,其次是采用平板计数琼脂,最差是采用TTC营养琼脂;3M测试片和TTC营养琼脂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较好、人员计数偏差较小,而平板计数琼脂相对较差。[结论]为检测具有颗粒、高吸水性及高黏度等性质的样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微生态制剂存放期内菌群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活菌平板计数法,测定存放0、1、2、3、4、5、6、7、8、9、10、20、30、40、50、60 d的自制微生态制剂的菌群活性,对保存6个月的微生态制剂进行活化处理并比较效果。[结果]自制微生态制剂存放10 d内随着天数的增加,菌落总数先增加后减少,可稳定在2.25×1010个/ml水平,存放30 d时菌落总数为1.98×1010个/ml,降低了12%,60 d时为8×108个/ml,但不影响应用效果。5‰的红糖水活化处理后的微生态制剂菌落总量达7.4×107个/ml,比未经活化的提高了23%,提高了利用效果。[结论]保质期内的微生态制剂活菌数量相对稳定,存放期在10 d内的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张强  刘彬  刘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533-5534,5536
通过对某饮用水厂的水处理工艺过程进行采样检测,调查研究在水处理过程中细菌等微生物学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水厂采用的臭氧活性炭复合型水处理工艺可较好地保障饮用水的微生物学安全性。混凝沉淀工艺是去除微生物的关键步骤。在该工艺段,细菌、总大肠菌群、MS2和Phix174噬菌体的去除率分别高达80.53%、73.53%、99.10%和98.50%。砂滤工艺可通过物理截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水体中的细菌微生物,但对于粒径更小的病毒则无显著的去除效果。臭氧氧化处理可100%灭活水体中的细菌和病毒。而生物活性炭处理后出现了微生物泄露的情况,分别检出细菌总数为22 cfu/ml,MS2和Phix174效价分别为5、10 pfu/100 L。但经最后的氯化消毒处理后,水厂出水中无细菌和病毒检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制20%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方法]通过对溶剂、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等种类的选择和用量进行试验,优化了20%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的研制配方.[结果]20%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配方:高效氯氰菊酯原药20.0%,200#溶剂油20.0%,复配乳化剂8.0%,稳定剂TBHQ溶液8.0%,增稠剂黄原胶溶液0.1%,抗冻剂乙二醇2.0%,自来水补足100%.该水乳剂外观为乳白色、均一稳定、流动性较强的液体,滴入水中能迅速呈雾状分散;经各指标性能测试,该配方乳液稳定性达到合格标准.[结论]该配方经过外观、分散性及各种稳定性能的检测,综合评价合格.  相似文献   

13.
徐正生  程燕  汤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32-5333
[目的]了解市场上瓶装水的质量,为完善对瓶装水的监管提供参考。[方法]检验合肥市零售的瓶装饮用水挥发性有机物(VOCs)含量,抽取了6个品牌共15种规格不同的市售瓶装水,参照美国EPA524.2方法进行VOCs检测分析。[结果]抽查的15种瓶装饮用水样品中,有6种样品检出含有微量三氯甲烷,2种样品检出含微量苯。[结论]市售瓶装饮用水的污染途径应与瓶装水的生产工序相关,包括水源质量、消毒工序、运输以及储存条件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绍兴市售酸奶中分离并鉴定乳酸菌,研究乳酸菌分离株对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利用MRS培养基迎过稀释法分离酸奶样品中的乳酸菌并进行菌落计数,对分离菌株进行革兰染色和生化反应鉴定,同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从15种绍兴市售酸奶样品中共分离出31株菌,生化反应鉴定为嗜酸乳杆菌(6株)、保加利亚乳杆菌(7株)、嗜热链球菌(11株)和双歧杆菌(7株);活菌计数结果显示,4份样品(26.7%)中乳酸菌计数低于国家标准,11份样品(73.3%)中活菌计数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31株乳酸菌对4种抗生素均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且90.3%的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能耐受2~3种抗生素。[结论]绍兴市售酸奶中乳酸菌已具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对酸奶产品进行耐药性监测和安全评价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气相色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环氧氯丙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GB/T 5750.8.17—2006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生活饮用水中环氧氯丙烷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生活饮用水中的环氧氯丙烷,而后浓缩所得的萃取液。采用具有氢火焰离子检测器(FID)的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确定检测条件后绘制标准曲线,建立环氧氯丙烷检测线性方程。[结果]该检测方法灵敏度、准确度及线性优于国家标准方法中填充柱检测法,能满足基层实验室对环氧氯丙烷的测定要求。[结论]建立了液液萃取一毛细管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环氧氯丙烷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水中大肠菌群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10家品种相同、日龄相近、基础饲粮相同、数量各3 000只的鸡场作为研究对象,饮用自来水的5家蛋鸡场为试验组,饮用自家井水的5家蛋鸡场为对照组。检测蛋鸡饮用水中大肠菌群的数量,分析水中大肠菌群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饮用自来水的试验组与饮用自家井水的对照组大肠菌群的数量差异极显著。对照组检测的水样与国家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总大肠菌群标准比较,不符合国家畜禽饮用水标准要求,超标准146倍;试验组产蛋率比对照组提高4.71%(P0.05),差异显著;试验组的料蛋比与对照组相比,降低7.83%(P0.05)差异显著;而试验组在腹泻率与药物费用支出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72.32%(P0.01)和83.92%(P0.01)差异极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蛋鸡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谭艳来  陈大志  黄力彦  岳建雄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446-10447,10462
[目的]研究污泥生物减水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变化.[方法]采用生物好氧发酵的方法,对城镇污水厂低有机质含量的脱水污泥进行生物减水处理,分析物料配比、温度及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对降低污泥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试验组Ⅲ的堆体高温期(温度55℃以上)维持了7d,最高温度达62℃,在第9天含水率降至50%,减水速率达1.4%/d.同时,在生物减水过程中,嗜温菌、嗜热菌及放线菌是主要菌群,其菌种数量呈现高-低-高的趋势,有利于污泥生物减水的进行.[结论]该研究为污泥的生物减水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重组大肠杆菌菌株保存的方法,找出其保存的最适条件。[方法]以携带质粒pcDNA3的大肠杆菌DI-lSct为研究对象,分析了4oC冷藏和一70℃冷冻保存对菌株活性的影响。[结果]4℃条件下,高稀释度的菌液中活细胞教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到第7天时达到最高峰,随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70℃条件下,菌液OD600值为0.8,甘油终浓度为8%的处理组,在各保存时间段的活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结论]4℃短期保存重组菌株时,菌液最佳存放时间为7d左右;-70℃长期保存时,宜采用对数生长期的细菌,且保持甘油工作浓度8%为宜。  相似文献   

19.
杨姣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257-8258,8333
[目的]研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在水厂水源水及生物监测池中的变化过程,为饮用水的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8月7~23日对水厂水源水取水口及生物监测池内浮游植物进行采集并鉴定和计数。[结果]从种类的变化来看,二者浮游植物种类基本相同,受草食性鱼类牧食影响不大,硅藻门均占绝对优势;从丰度和生物量的变化来看,生物监测池中浮游植物均高于水源水。[结论]浮游植物对栖息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能及时地反映水域生态环境的变化。通过对浮游植物的监测,可实现对水源水的有效监测,从而保障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