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田适用立体高效种植模式钱洪璋,朱永歌,陈还堂,姚学龙江苏省盐城市农业局224002为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增加植棉综合经济效益,发展“三高”农业,近几年来,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棉田立体多熟高效种植模式八种。现简介如下:1大蒜──豌...  相似文献   

2.
《江西棉花》2003,25(2):37-37
棉田多熟间作套种主体种植是在两熟栽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种植制度 ,经过多年的发展 ,其集约栽培技术日臻完善。我国棉区幅员辽阔 ,生产条件、市场需求各异 ,在各种作物、品种搭配、茬口衔接、植物保护、保护地栽培、化学调控技术运用等方面都各具特色。通过改变生产条件 ,提高复种指数 ,充分利用当地光、热、水、土资源优势 ,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来提高棉田的总体经济效益 ,符合我国人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现选择几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棉田多熟间作套种主体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1)油菜、豆类、棉花三熟制 油、豆、棉三熟制是在油菜…  相似文献   

3.
浙江富阳地处杭嘉湖平原,自70年代后期推广双季稻三熟制以来,“小麦一移栽稻一移栽稻”一直是粮食生产的主要种植方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粮食生产已从一家一户承包逐渐走向规模化经营,传统的种植方式因费工费时已不能适应当前粮食生产的要求,粮食生产与经济效益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免耕直播大麦一抛秧稻一抛秧稻”种植方式,并与其它几种种植方式作比较,结果如下。(-)种植方式设计试验设在富阳市三山镇陆家村。设计了大麦茬早三熟制“免直一抛一抛”、“免直一抛书”和小麦茬迟三熟制“免…  相似文献   

4.
优化棉田种植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集中产棉区棉田种植结构棉花地位的调整,前茬的调整和棉田间套的调整等相关因子进行析评,旨在把如何优化棉田种植结构和提高棉区经济效益的问题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棉田种植制度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建华 《作物研究》2006,20(3):206-209
棉花是湖南的大宗经济作物,湖南优越的气候资源为发展棉田多种种植模式提供了有利的生态条件。收集整理了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在湖南推广的多种棉田种植模式,分析了模式的特点、生产原理以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棉花简要栽培技术,并对棉田种植模式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棉田立体种植在句容市丘陵地区有广泛基础。本文通过几种立体种植的主要模式与传统植棉模式的比较分析,阐述了棉田立体种植的产量和效益优势,以及它的良好社会生态效应,论证了实行立体种植是实现丘陵棉花生产稳定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不同生态调控方式对棉田棉叶螨种群消长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系统比较了棉田设置黄板、喷施缩节胺、不同方式种植诱集作物、与玉米、蔬菜、果树邻作和防除杂草、整枝打权等对棉叶螨种群消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棉花生长期,棉田设置黄板有利于抑制棉叶螨的发生危害;缩节胺抑制棉田棉叶螨发生危害的效果不显著;棉花与不同作物邻作时,棉田棉叶螨数量有增加的趋势;及时除杂草和整枝打权可有效防除棉叶螨的种群数量;诱集作物种类及其种植方式对棉田棉叶螨的种群数量的影响较小,但条带种植诱集作物对棉田棉叶螨的防控作用大于成片种植诱集作物。综上,可通过种植诱集作物及变换其种植方式和配套的农艺措施、合理的药剂防治对生态调控棉田中的棉叶螨防控。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湖南省棉田土壤镉(Cd)污染水平,从而合理使用污染耕地,降低食用农产品Cd超标风险,在岳阳、常德、衡阳3个地级市分别随机选取10个取样点(棉田)检测土壤Cd含量。结果显示,湖南省棉田土壤主要受到轻度和中度Cd污染,且湘江中下游地区Cd污染物排放较为严重。因此,建议岳阳市和衡阳市等区域棉田如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应注意农产品Cd污染及食用风险,长株潭等湘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结构调整中应推广种植非食用作物。  相似文献   

9.
棉粮插花种植对棉虫的生态调控作用李敬,董孝立,陈信周,申海瑞,何亚平河南省汝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67500为考查纯棉田与小麦玉米连作田插花种植对棉虫的生态调控作用,我们在城西西村选择棉粮插花种植棉田和连片大方种植棉田各一块,每块定3点60株,每隔3...  相似文献   

10.
《江西棉花》2010,32(2):26-26
2009年棉花减产减收,极大地挫伤了农民植棉的积极性。近期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适度调减棉田面积,优化种植模式,主攻棉花单产,提高综合效益。其中,在种植模式上,在有条件的棉区可以采用棉田套种蔬菜的方法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1.
在充分利用种植空间和资源的基础上,南疆棉田尝试间作套种种植模式,能够在增加收益的同时,减轻因多年重茬带来的病虫危害,有效促进增产增收。因此,本文通过探析棉田间作套种技术的优缺点,为南疆棉花产业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充分利用种植空间和资源的基础上,南疆棉田尝试间作套种种植模式,能够在增加收益的同时,减轻因多年重茬带来的病虫危害,有效促进增产增收。因此,本文通过探析棉田间作套种技术的优缺点,为南疆棉花产业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县位于长江下游,常年无霜期200天左右,降水量1037毫米左右,土质为沙壤土。全县46万亩耕地,三熟制面积大,复种指数高。棉田面积12万亩,属麦、棉轮作地区。为了粮棉双高产,1974年以来全面推行了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1979年全县亩产皮棉133斤。当年气候条件,7月下旬—8月中旬雨水少,有利于开花结桃,8月下旬有部分棉田开始脱力早衰,据统计,全县约有3万亩棉田早衰,占全县棉田面积的25%左右,早衰棉田一般比不早衰棉田每亩少收皮棉15—20斤,严重的地块甚至更多些。为了探索早衰的规律,我们在全县范围内选择了14个生产队进行调查,调查面积350多亩,其中早衰面积占150.5亩。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抗虫棉在棉田立体种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立华 《江西棉花》2002,24(6):14-16
本文简述了我国主产棉区棉田种植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分析了棉田立体种植后产生的问题,提出了抗虫棉在棉田立体种植中的应用前景,即抗虫棉的高抗虫性,为减少棉田用药,保护生态环境创造了条件,抗虫杂交棉在棉田立体种植中的应用,为实现棉花高产、优质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棉田立体多熟种植是以实现棉花多层次利用光、热、水资源,集技术、劳动力、物资为一体,密集型高集约的棉田耕作新技术,解决了棉花比较效益差的问题,是稳棉增效的一条有益途径。棉田多熟种植秋冬春三季田间农事繁忙,各个生产环节紧密相连,管理工序多,投入劳动力多,因此要求棉花栽培中通过合理运筹尽量来简化栽培,提高栽培质量,从而获得节本省工,提高棉田立体多熟种植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由于种植效益好,近年来东台市大棚瓜套棉花种植面积日益增大。同时,因烟粉虱发生量增加,大棚瓜套棉田烟粉虱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少数棉田甚至出现叶片霉污严重、黄化枯死现象,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增加了农户的用药防治次数。为此,3年来,我们着手调查大棚瓜套棉田烟粉虱发生数量与消长情况,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近10年棉花产量上下波动的原因是棉花面积受植棉政策的影响,棉花单产的高低受栽培技术棉田管理和投入、自然气候的影响。分析了科技植棉现状,在挖掘增产潜力上,要抓好棉田调整,坚持连片种植。重点抓好两萎病田、水旱轮作的调整;选用优良品种,提高大田用种纯度;狠抓壮苗早发技术的推广,延长有效生育期;重点搞好棉田面积和育苗配套,不同类型调节剂配套,棉田管理和种植方式配套;加强后期管理,防止棉花早衰。  相似文献   

18.
棉田套种冬瓜高产栽培技术①杨国喜江西省丰城市棉花生产办公室331100冬瓜是丰城市传统种植的经济作物,近几年来由于经济效益好,冬瓜栽培已开始转向棉田,实行棉田套种。目前,丰城市棉田套种冬瓜面积已达133.33hm2,特别是小港镇北港村23.33hm2...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冀南植棉区棉田综合效益、创新棉田种植模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出了适合棉花-西蓝花一年两熟的高效栽培技术。从茬口、品种、整地、播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秸秆还田等方面介绍了该技术,以期为冀南植棉区棉花-西蓝花一年两熟种植模式的应用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当地棉田生产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推广棉田多熟高效种植,要立足于棉区耕作制度改革和棉田综合技术的创新,着力于确定立体模式,开发主导产品,划定主推区域,落实主要技术,并逐步形成生产布局区域化,多熟种植规范化,模式栽培规模化。总结武汉市郊近几年的生产实践,现提出以下几个较佳间套模式:1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