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蛎盾蚧危害与丁香防御蛋白活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柳蛎盾蚧的未危害期(5月末)、危害盛期(6月末)、危害弱期(7月末)、危害末期(8月末),测定高抗类[什锦丁香等7种(品种)]、中抗类[西南丁香等3种(品种)]、易感类[紫丁香等2种]、高感类(红丁香)13种(品种)丁香叶中的POD,SOD,CAT,PPO,PAL,TI和CI 7种防御蛋白的活性.结果表明:危害时期,丁香种(品种)对丁香防御蛋白活力有极显著影响(P<0.01).POD活性,在危害盛期,在高抗、中抗类丁香中均显著升高(P<0.05),而在易感、高感类中应激滞后,即分别在危害弱期和危害末期升高.CAT在易感类和高感类丁香防御上起主导作用,其活性在危害盛期显著升高,而中抗和高抗类未见明显变化.SOD活性,在危害盛期高抗类丁香中无显著变化,而其余3类则显著降低.PPO活性在未危害期的高低与抗性相关,在虫害盛期诱导表达的强弱也与抗性相关;PAL活性未能反映抗性品种间的差异.TI和CI活性,在未危害期的高低与其抗虫性无明显相关性,在危害盛期的升高幅度与抗虫性呈正相关.综上所述,PPO在未危害期的活力可作为筛选丁香抗虫种(品种)的指标,危害盛期POD,PPO,TI和CI活性升高的幅度与丁香抗虫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正> 一、害虫种类 云南芒果害虫种类繁多,就十年来的观察和调查统计,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对果树的花果、枝叶、根、茎造成一定伤害的有141种。按危害程度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小,可分为五个级别。一级害虫,即常年发生,危害花穗、果实、枝干,年均危害率或危害指数和直接造成经济损失均达25%(25)以上的有8种。二级害虫,即每年多次发生,危害嫩梢和嫩叶,年均每次危害率或危害指数均在15%(15)以  相似文献   

3.
光肩星天牛在黑龙江省的分布及危害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在黑龙江省的危害地点、危害树种及危害部位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在哈尔滨市周围地区形成严重危害,主要危害树种有哈青杨、小黑杨、柳树、家榆、白桦、文冠果、糖槭、茶条槭等;危害部位大多在树干中部区域。  相似文献   

4.
程红  严善春 《林业科学》2013,49(6):97-106
根据柳蛎盾蚧在丁香上的虫口密度,应用聚类分析法将13种(品种)丁香分为高抗类(什锦丁香等7种)、中抗类(西南丁香等3种)、易感类(紫丁香等2种)、高感类(红丁香)。分别在柳蛎盾蚧的未危害期(5月末)、危害盛期(6月末)、危害弱期(7月末)、危害末期(8月末)采集叶片,用香兰素盐酸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内的单宁、酚酸含量,分析丁香叶中单宁、总酚酸含量、酚酸种类等与柳蛎盾蚧危害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抗类丁香叶中的酚酸种类齐全,或者未危害期内总酚酸、单宁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余种(品种)(P<0.05),或者危害盛期单宁、总酚酸增幅均显著高于其余种(增幅为81.75%~888.43%)。中抗类丁香,只在危害盛期总酚酸含量增幅显著高于易感和高感类丁香,单宁含量显著高于易感类丁香。易感和高感类丁香在未危害期单宁和总酚酸含量相对较低,危害盛期单宁或总酚酸含量存在诱导滞后性,酚酸种数只是高抗和中抗类丁香的1/2。此外,一些特定酚酸种类的有无及其含量的多少也与丁香的抗性相关,如:高抗类及中抗类丁香在5—8月均检测到肉桂酸,易感和高感类丁香5—8月均未检测到肉桂酸。总之,丁香中酚酸种类多、总酚酸或单宁含量高,或者其单宁和总酚酸含量能在虫害后迅速升高、增幅大的种类,对柳蛎盾蚧的抗性就强,反之则弱。  相似文献   

5.
油桐(Aleurites fordii Hemsl)是我国产量高的木本油料植物。可是,在油桐生长期中,遭受油桐刺蛾危害的情况颇为严重,据初步调查危害油桐的刺蛾在湖南至少有四种:二种青刺蛾(Parasa sinica Moorc和Parasa consocia Wk.)一种黄刺蛾(Monema flavescens Wk.),小扁刺蛾(Narosa sp.)以Parasa sinica Moore发生较普遍,危害较严重。油桐刺蛾农民俗称火辣子、洋辣子,除危害油桐外,还危害枫香、苹果等十多个树种。被害严重的  相似文献   

6.
泡桐叶甲生活史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泡桐叶甲的分布与危害泡桐叶甲(Basiprionota bisignala Boh)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湖北等地,在贵州主要分布于贵阳、平塘、黎平、雷山、安龙等县,而安龙仅兴隆区发生。主要危害泡桐,其次危害楸树和梓木,在没有泡桐树的地方,危害楸树和梓木。  相似文献   

7.
弯月小卷蛾 Saliciphaga archris (Butler)属鳞翅目,卷蛾科。国内分布于东北、华北地区及山东、江苏等省;国外分布于苏联(西北利亚)、欧洲。危害杨、柳。在高大乔木上危害较轻,在杞柳、筐柳、簸箕柳等灌木柳上危害较重。以幼虫危害柳条的顶梢,使柳条大量扩杈,严重影响柳条的质量和产量。自1991年,笔者对其生物学特性做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文山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enshangnensis Tsai et Liu)取食松针,危害云南松(pinus yunnannensis),思茅松(P.kesiya Var langbianensis)及细叶云南松(P.yunnannensis Var tenuifolia),在我省主要危害后者。该虫分布于云南文山及我省贵阳、六盘水及黔西南,其危害在兴义一带尤其严重。据记载最早成灾于1924年,曾  相似文献   

9.
2009—2010年,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典型天然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区,采用查盗开洞法调查春季和秋季的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危害情况,根据危害情况划分危害等级,同时分析了梭梭林中大沙鼠的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3S技术将大沙鼠危害等级与梭梭林分布图(1∶220万)进行叠加分析处理。结果表明,阿拉善荒漠天然梭梭林大沙鼠分布的数量与梭梭生物量、土壤水分、月降水总量呈正相关,与梭梭密度呈负相关,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大;2个年度中大沙鼠危害等级为1~4级,危害区域主要集中在阿拉善左旗东部和北部,秋季大沙鼠的危害普遍严重。该研究可以为梭梭林的鼠害监测及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梨齿盾蚧(又名梨圆蚧)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Comstock)是国际检疫对象。该虫过去多危害果树,近年在我市危害杨树特别严重,据调查受害面积已达23万多亩。为了提出有效防治措施,笔者从1985—1987年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危害情况梨齿盾蚧在潍坊市危害杨树很普遍,根据危害轻重为序,有北京杨、八里庄杨、毛白杨、健杨、小叶杨、214杨、72杨、69杨及加杨等。树木被害后,放叶  相似文献   

11.
柳叶蜂(Nematus sp.)属膜翅目广腰亚目,叶蜂科丝叶蜂亚科(Nematinae),主要危害旱柳,在食最不足时,也危害杨、沙柳、簸箕柳。危害严重时,80%左右的树叶被食光,造成树势衰弱,生长不良。该虫分布在内蒙古东胜、伊金霍洛旗、鄂托克旗和山西河曲。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了解有害植物葛藤在西充县境内危害的总体情况,采用实地调查法对葛藤发生和危害的情况进行记录,观测了记录盖度、受害株率、评估危害程度,并对葛藤危害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西充县境内葛藤发生危害的区域,平均盖度约为66.84%,平均受害株率约为52.11%,危害程度为重度危害"+++",葛藤风险性综合评价值(R)为1.54,中度危险。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了危害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在泰安地区一年发生3代。其食性广,危害严重,第一代危害桃、苹果、梨,第三代主要危害板栗、山楂。8月初至9月中旬产卵于相靠的棚刺间。在板栗生长期,大部分幼虫食害棚皮和棚壁,少部分老龄幼虫蛀入栗实危害,板栗采收堆积后约7—10天,大部分幼虫才蛀入栗实危害。  相似文献   

14.
《林业科学》2021,57(4)
【目的】根据木蜂种类、分布、筑巢特性和危害程度,对全国木结构古建筑木蜂危害风险区域进行初步划分,为木结构古建筑预防性保护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查阅文献和馆藏木蜂标本信息,汇总不同种类木蜂的分布,分析木蜂筑巢特性及对木结构的危害程度;勘查各省木结构古建筑危害发生程度,记载木蜂对木结构古建筑的危害情况,综合比较后进行全国木结构古建筑木蜂危害风险区域划分。【结果】黑龙江地区无木蜂分布,内蒙古、青海、新疆、宁夏和陇东以外的甘肃仅有突眼木蜂分布,这些地区木结构古建筑未发现木蜂危害。西藏、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吉林和甘肃陇东地区仅发现1种木蜂——黄胸木蜂。湖北、陕西、四川、河北、安徽和江苏发现有2种木蜂分布。实地勘察结果显示,河南、山西、四川、江苏和安徽均发现有木蜂轻度危害(危害程度1级);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和海南木蜂危害发生比较严重(危害程度2级或2级以上),危害木构件的木蜂往往有3种以上。【结论】将无木蜂分布的黑龙江以及仅有突眼木蜂分布的内蒙古、青海、新疆、宁夏和陇东以外的甘肃划分为木蜂危害低风险区域(代号CB1);木结构古建筑危害发生程度较轻或暂未发现危害,但有1种或2种木蜂分布的地区划分为木蜂危害中风险区域(代号CB2);危害木构件的木蜂有3种以上且危害发生程度较重的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和海南划分为木蜂危害高风险区域(代号CB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明确核桃黑斑蚜和核桃全斑蚜危害对不同生长期核桃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方法 ]在核桃的速生生长期、硬核期和脂化期,利用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SPAD-502plus)和LI-6 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了核桃不同生长时期受到不同密度的两种核桃蚜虫危害不同时长后叶片的SPAD值、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光合特性指标,并测定了受不同核桃蚜虫危害后的核桃果实质量、出仁率等。[结果 ]在速生生长期受到核桃黑斑蚜或核桃全斑蚜短期危害1~5 d,核桃叶片SPAD值无显著差异,而在硬核期和脂化期受核桃黑斑蚜、核桃全斑蚜和混合蚜虫危害均导致叶片SPAD值呈下降趋势。两种核桃蚜虫危害后核桃叶片的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均显著下降,且蚜虫密度不同下降程度不同。受核桃黑斑蚜和核桃全斑蚜危害后核桃单果质量(青皮)和干果质量均呈下降趋势;受不同种类蚜虫危害后的核桃出仁率均出现下降。[结论 ]蚜虫危害对核桃叶片光合作用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核桃果实出仁率下降。因此,对两种核桃蚜虫的防治应该采取紧急措施,以保护核桃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桉树尺蠖是闽南地区桉树林中发生最严重的食叶害虫,为控制其危害,确定最佳防治适期,通过采用林间喷洒2%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粉剂的方法,比较第1代幼虫危害早期(5月2日)、危害中期(5月13日)和危害后期(5月30日)分别进行防治的效果,结果表明:在第1代尺蠖幼虫危害早期,每667m2使用500 g药剂进行防治,5 d后虫...  相似文献   

17.
在福建武夷山采用林间调查和诱捕松墨天牛成虫的方法,研究不同健康类型马尾松林分松墨天牛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健康林分(A)、亚健康林分(B)、不健康林分Ⅰ(C)和不健康林分Ⅱ(D)4个监测点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数量分别为73、108、136、162头;危害程度分别为:轻度危害、中度危害、中偏重度危害、重度危害。松墨天牛在武夷山市1 a发生1代,不同健康类型马尾松林分中松墨天牛成虫均于5月上旬始见,但其终见期不同,不健康林分Ⅰ和健康林分中松墨天牛成虫终见于9月中旬,而其他类型林分终见期在9月下旬;亚健康林分、不健康林分Ⅰ中松墨天牛活动高峰期完全一样,但不同于健康林分、不健康林分Ⅱ。  相似文献   

18.
雪松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松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 ,在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近年来 ,在江西省上饶县雪松上相继出现了一些病虫危害 ,故笔者作了初步的调查研究和防治探索。1 病虫种类、发生特点和原因1 1 松毛虫松毛虫危害雪松 ,在江苏有马尾松毛虫 (Dendrolimuspunc tatusWalker)、在山东日照有赤松毛虫 (D .spectabilisButler)危害的报道 ,对思茅松毛虫 (D .kikuchiiMatsumura) ,尚未见报道。 2 0 0 0年来 ,在上饶县平原低丘雪松上 ,2种松毛虫混杂发生 ,在深山区雪松上 ,只有思茅松毛虫危害。 …  相似文献   

19.
杨树黄叶病     
正杨树黄叶病,该病发生面积较大,扩散蔓延迅速,没有明显的发病规律,病因尚未确定,且尚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1)主要危害树种。该病主要危害107、108杨和毛白杨、三倍体毛白杨、中林46、沙兰杨等杨树品系,在柳树、刺槐、山楂、梨树、桃树、合欢、法桐和泡桐等树种上也有相同黄化症状。(2)主要发生分布特点。(1)具有跳跃发生的特点。(2)1~4年生杨树所占比例较高,但5年生以上的大树也有发生。(3)危害杨树片林时,多从林间向林缘蔓延。(4)危害严重时,可造成被  相似文献   

20.
通过踏查和定点调查的方法,对贵州花榈木主要害虫种类对其危害程度、危害规律进行了调查观测,结果表明危害花榈木的害虫有4目、8科、8种害虫。其中对花榈木危害最为严重是鳞翅目的豆荚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和小卷蛾(Laspeyresiasp.)。同时介绍了2种主要害虫的危害规律及其相应的综合防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