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物育种信息》2006,(5):13-14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应用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稻新品种丰丝占,2003年在广东省试种面积达4000多hm^2,2004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目前在华南稻区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2.
优质稻合美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优质稻品种丰美占为母本与优质稻品种合丝占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2008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08006,2010年1月经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2010年武穴市引进种植0.47hm2,2011年种植面积38.4hm2,连续2年的种植结果表明该品种熟期适中、品质优、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用丰八占1号与华丝占杂交育成的常规稻新品种-丰华占,2002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底引入汕头市.2000年早造首次列入汕头市区试,同年晚造再试;2001年早、晚造复试,并表证、示范.其丰产性能较高,农艺性状较好、米质优,广受农业行政领导、专业技术人员、农民群众的好评.因而,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1年早造800 hm2,晚造1200 hm2;2002年早造1400 hm2,晚造2700 hm2.已被汕头市列为"十五"重点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4.
五山丝苗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水稻品种,分别通过了广东、陕西、四川、安徽4 省品种审定和广西、江西、湖北、湖南、河南5 省(区)引种备案,至2020 年全国已累计推广53.13 万hm2。五山丝苗(R534)还是一个优异的恢复系,至2022 年全国多个单位利用五山丝苗共配组杂交稻58 个组合,108 个(次)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其中国家审定57个(次),晶两优534、隆两优534、荃优丝苗、荃两优丝苗等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湘两优糯粱1号是湖南省农科院高粱研究开发中心,采用两系法杂交育成的杂交糯高粱新品种,1996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获国家发明四等奖.1996年浙江省诸暨市农科所从湖南引入种植.1999年全市种植面积达200hm2,增产高粱150万kg,2000年扩大到533.3hm2,占全市高粱种植面积的60%以上.浙江省其他县市也相继引进种植.2000年全省种植面积1333.3hm2.2000年7月5日湘两优糯粱1号通过了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旱粮专业组的现场考察审查,并一致同意推荐上报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现简要地将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6.
超级杂交稻五丰优615的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强 《中国种业》2018,(5):79-80
五丰优615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超级杂交稻组合,2012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年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2014-2018年推荐为广东省主导品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为20万hm2。通过结合双亲的特征特性及近年的制种经验,对其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1 品种来源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特青2号与三二矮杂交,1989年育成。1990年早造在广东汕头湛江等地少量种植,1990年晚造面积迅速扩大,到1991年广东省推广面积已达109万亩,中稻区的安徽、四川、湖南等地种植约8万亩。1992年3月广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常规稻优质品种“五山丝苗”属感温型,早、晚造均可应用。该品种2007年、2008年参加广东省两次晚造区域试验,一次晚造生产试验,表现良好,于2009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在汕头市示范,由于农艺性状、丰产性、米质等表现优良,得到农业部门的好评,农户的青睐,从而被较快推广应用。到2013年早造,已累计推广6800hm2。  相似文献   

9.
宜优673在赣西北作再生稻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宜优673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宜香1A与福恢673配组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9年国家和广东省品种审定、2010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2013年被农业部列为主导品种。江西修水县2010年引进在山口镇中桃村六组作中稻再生稻试种1hm2,2011年种植3.33hm2,2012~2013年在太阳升镇农科所村种植3.33hm2,连续4年高产田块两季产量超过15 000kg/hm2,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象竹香丝苗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新选育的优质丝苗米新品种。2021 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象竹香丝苗的选育过程以及特征特性、栽培和繁种要点、适宜种植生态区域进行介绍,以期为高端丝苗米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两优培九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迟熟中籼两系杂交组合.2001年本区引进试种获得成功,以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同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全区种植面积达4 000hm2,同年该品种被国家粮食科技丰产工程确定为重点推广品种,得到该项目资金资助.  相似文献   

12.
优质稻主导品种粤晶丝苗2号的选育过程与应用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晶丝苗2号丰产稳产性好,在华南3省的区域试验中,产量均较对照品种高,增幅为0.78%~14.04%,主要农艺性状好、米质达国优标准,抗病性强,尤其是稻瘟病抗性好,作为主体亲本,已有1个优质抗病的衍生品种通过审定。粤晶丝苗2号2010年种植面积达9.9万hm2,占广东省常规稻面积的11.3%,2011年被确定为广东省区试对照种,在南方稻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王志明  沈明 《中国种业》2011,(Z1):87-87
澄糯218是江苏省江阴市农业试验站以95D-5(苏御糯选系)为材料,经系统选育,于2004年育成的早熟晚糯新品种。2009年2月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0913。该品种2004年在江阴市进行试验示范试种,累计示范面积4500hm2,到2009年全市种植澄糯218面积1700hm2,占全市糯稻面积的98%。近2年作为本市糯稻当家品种继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野丰占是用丰丝占与野丝占有性杂交育成的感温型籼稻优质软米品种,经2008-2009年广东省早造区试及生产试验,表现抗性好、产量高、株叶形态好、抗倒性强、后期熟色好、适应性比较广,2010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粤油丝苗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近年育成的常规优质水稻新品种,稻米品质达国标和省标优质1级。该品种丰产性好,分蘖力和抗倒性较强,后期熟色好,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2009年晚季参加广东省区域试验,2010年晚季进入复试和生产试验,2011年6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11024。2012年参加广东粤北单季稻品种表证试验,2012年早季参加海南省区域试验,2013年早季进行海南省区试复试。该品种适合广东粤北以外早、晚稻,粤北单季稻,以及海南省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6.
郑加诚 《种子》2005,24(7):102-103
中浙优1号系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杂交稻种业有限公司共同育成的新组合,2003年引入我市试种4.66 hm2,表现出优质、高产、高抗、株型佳、长相长势好等优点,深受广大农户欢迎.2004年全市在13个乡镇迅速扩大种植面积(533.3 hm2),2005年预计面积将进一步扩大.该组合2004年4月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浙江全省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正>黄广莉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指导下,以丰莉丝苗为母本、黄广占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晚兼用型常规优质稻新品种。黄广莉占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抗倒性好,耐寒性中等,米心腹白少,饭柔软可口,食味品质好。2015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2015006。1选育过程1.1杂交亲本的来源母本丰莉丝苗与父本黄广占均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水稻品种。丰  相似文献   

18.
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特籼占2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籼占25是佛山市农科所用特青2号与粳籼89杂交育成的优质早籼新品种,经广东、海南等省各地大面积示范种植,均表现出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广等优点,1998年、1999年分别通过广东省和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华优638是广东肇庆市农科所与广东省杂优中心合作用Y华农A和R638组配育成的杂交水稻感温型高产优质新品种,2006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2006033).该品种杂种优势突出,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生育期适宜,是目前我市优质稻种植面积最大的组合.现将其抛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粤甜 3号系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新育成的蔬果型超甜玉米。 2 0 0 1年 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2 0 0 1年广东省推广种植面积 6 6 6 7hm2。产量表现  1 999- 2 0 0 0年参加广东省甜玉米新组合区试 ,平均鲜苞产量 81 7.3 9kg/6 6 7m2 ,比对照种 (穗甜 1号 )增产 8.5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