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用24%腈苯唑悬浮剂、5%烯唑醇微乳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2.5%啶氧菌酯悬浮剂4种药剂进行香蕉叶斑病防治试验,以常用杀菌药剂3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和250 g/L丙环唑乳油作为比较,进行田间试验防效对比。结果表明,4种处理药剂对香蕉叶斑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最高防效达到74.03%,药后21 d防效最高仍达69.94%,其中22.5%啶氧菌酯SC和250 g/L吡唑醚菌酯EC的药剂防效速效性和持效性均好;24%腈苯唑SC药剂防效速效性好,持效性次之;5%烯唑醇ME速效性好,但持效性稍差。4种药剂对作物发育无不良影响,可以在香蕉种植上作为轮换药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25%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治香蕉叶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倍液、1500倍液防治香蕉叶斑病,第三次药后10d防效达77%以上,对香蕉叶斑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而2000倍液防治香蕉叶斑病效果相对较差。生产上,推荐使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  相似文献   

3.
香蕉叶斑病是一种毁灭性香蕉真菌病害和典型的土传病害,属于常发性重要病害。本文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面,综述了近十年国外香蕉叶斑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情况,旨在为我国科学合理地防治香蕉叶斑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5%凯润乳油对香蕉叶斑病的毒力测定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香蕉尾孢菌叶斑病是香蕉的重要病害,该病在华南蕉区每年6~11月大量发生,危害严重.2002~2004年进行的新型杀菌剂25%凯润乳油对香蕉尾孢菌毒力测定、防治叶斑病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5%凯润乳油对香蕉尾孢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对香蕉叶斑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香蕉安全;第三次施药后20天,25%凯润乳油1 000倍的防治效果达到83.27%,显著优于25%敌力脱乳油1 500倍的防效.目前,该药剂已正式登记用于防治香蕉叶斑病,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香蕉叶斑病病原真菌种群结构的季节性变化,为香蕉叶斑病的流行学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年6~10月,对南宁市金陵镇第1年生香蕉的真菌性叶斑病病原随机抽样,检测单个病斑的病原菌,并分析每个时期病原菌的种群结构。【结果】南宁市金陵镇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至少有9种,主要病原为香蕉暗双孢菌(Cordana musae)。叶斑病类型以单一病原侵染为主,其独立侵染的检出率随着季节的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最高峰(8月15日)达88.8%;复合侵染的叶斑病类型以两种病原共同侵染居多,检出率的变化趋势与单一病原相反;除Alternaria musae和Pestalotiopsis menezesiana外,其他7种病原之间可共同侵染香蕉;Cordana musae的总检出率呈振幅式上升,最高检出率达92.8%。【结论】季节变化是影响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种群结构的一个主要环境因子。Cordana musae是田间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菌的优势种,建议香蕉叶斑病的防治主要针对由Cordana musae引起的灰纹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香蕉叶斑病病原真菌种群结构的季节性变化,为香蕉叶斑病的流行学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年6~10月,对南宁市金陵镇第1年生香蕉的真菌性叶斑病病原随机抽样,检测单个病斑的病原菌,并分析每个时期病原菌的种群结构。【结果】南宁市金陵镇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至少有9种,主要病原为香蕉暗双孢菌(Cordana musae)。叶斑病类型以单一病原侵染为主,其独立侵染的检出率随着季节的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最高峰(8月15日)达88.8%;复合侵染的叶斑病类型以两种病原共同侵染居多,检出率的变化趋势与单一病原相反;除Alternaria musae和Pestalotiopsis menezesiana外,其他7种病原之间可共同侵染香蕉;Cordana musae的总检出率呈振幅式上升,最高检出率达92.8%。【结论】季节变化是影响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种群结构的一个主要环境因子。Cordana musae是田间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菌的优势种,建议香蕉叶斑病的防治主要针对由Cordana musae引起的灰纹病。  相似文献   

7.
陈桂贤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190-190,215
中山市香蕉主要病虫害有香蕉枯萎病、香蕉叶斑病、香蕉象甲、香蕉弄蝶等,对其防治技术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蕉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富力库水乳剂防治香蕉尾孢菌叶斑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25%富力库水乳剂属于新型三唑类杀菌剂,1997-1998年进行富力库防治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富力库1000倍的防效与三唑类杀菌剂敌力脱1000倍、应得1000倍的防效相近,是一种防治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高效、安全的新型内吸性杀菌剂。并对杀菌剂防治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药效测定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马叶  张春冬 《湖北农业科学》2011,(19):3967-3968
应用5%烯唑醇微乳剂防治香蕉褐缘灰斑病(Cercospora musae).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烯唑醇微乳剂对香蕉褐缘灰斑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使用该药剂600~800倍稀释液7d后的防效为64.81%~68.33%,与对照药剂25%烯唑醇乳油2000倍稀释液的防效(69.15%)相当.试验期间未发现该药剂在供试剂...  相似文献   

10.
防治香蕉叶斑病杀菌剂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学药剂是防治香蕉叶斑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防治香蕉叶斑病杀菌剂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这些杀菌剂的类型、作用机理、化学结构、防治效果及在我国的登记情况等.  相似文献   

11.
植物病原线虫病是我国香蕉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香蕉组培苗、吸芽等繁殖材料的调运,各省香蕉种植区均有该病害发生。对我国香蕉产区植物病原线虫的种类、种群分布特点、发病规律及病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蕉园土壤中植物病原线虫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香蕉条斑病毒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香蕉病毒病害之一。本文综述了香蕉条斑病毒病的主要特性、病毒检测技术及病害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几种药剂防治香蕉叶斑病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几种常用药剂防治香蕉叶斑病的效果。[方法]用80%好意粉剂、50%依普同粉剂、43%治粉高悬浮剂、25%爱育宁乳油、12.5%欧得悬浮剂、80%新万生粉剂和43%治粉高悬浮剂、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和25%治粉高悬浮剂7种药剂及组合进行香蕉叶斑病防治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和治粉高组合处理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最好。[结论]在病害发生期,治疗性杀菌剂的防效要明显高于预防性杀菌剂。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适宜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和梨黑星病的药剂和使用剂量,对好力克、福星、世高、安泰生、大生M-45和烯唑醇等6种新农药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安泰生WP700倍液、80%大生M-45WP800倍液和12.5%烯唑醇1000倍液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8.41%、85.99%和85.24%;43%好力克SC4000倍液、40%福星EC5000倍液、10%世高WG3000倍液、80%大生M-45WP800倍液、70%安泰生WP700倍液和12.5%烯唑醇WP1500倍液对梨黑星病均有良好防效,防治效果均超过80%。上述药剂在所使用的剂量范围内,对苹果和梨安全无药害,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香蕉条斑病毒及其所致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条斑病毒病是香蕉的主要病毒病害,可造成7%~90%的产量损失;在某些地区,香蕉条斑病毒病已成为制约香蕉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香蕉条斑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理化特性、病株中的BSV检测方法及病害的防治措施,以期让读者较全面地了解香蕉条斑病毒病,使其在生产上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香蕉作物病害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控制和保障海南香蕉种植业的持续发展,2004年4月至2006年5月,笔者对海南省香蕉主产区——中西部地区的儋州、白沙、昌江、东方、乐东、三亚6个市县有代表性的果园进行了为期2年的香蕉作物病害调查。通过对病害及其病原物种类的鉴定及参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海南省香蕉作物的病害共27种,其中真菌病害18种,细菌病害3种,线虫病害4种,病毒病害2种。当前对香蕉为害较重的主要病害为香蕉枯萎病、炭疽病、黑星病、束顶病、灰纹病、叶缘枯斑病、花叶心腐病等7种。  相似文献   

17.
锈粉宁、烯唑醇药剂浸种防治棉花苗期病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50%锈粉宁胶悬剂和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浸种防治棉花苗期病害,50%多菌灵、25%粉锈宁、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作对照药剂。试验结果表明,锈粉宁2000mol/t和烯唑醇250mol/t浸种棉花,对棉苗病害有明显的防治作用,浸种的棉花苗地下部根系发达白嫩、地上部叶片浓绿肥厚,有蹲苗和壮苗的作用。锈粉宁、烯唑醇浸种防治棉苗病害成本低、效果高。  相似文献   

18.
用20.67%万兴乳油1000倍液防治香蕉叶斑病。结果表明:每隔10d施药1次,连续施药3次后,第7、15、25和35天的防效分别为76.21%、75.68%、69.99%和62.80%;每隔20d施药1次,连续施药3次后,第10天的防效为69.08%,对香蕉安全。  相似文献   

19.
研究9%毒死蜱·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的安全性以及对地下害虫和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2007-2008年在河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对该制剂进行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9%毒死蜱·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药种比1∶50~70)对玉米无不良影响;在防治地下害虫方面,该药剂在药种比为1∶50和1∶60时的平均防效分别为79.85%和71.57%,与对照药剂48%毒死蜱乳油拌种、20%福·克悬浮种衣剂包衣差异不显著;药种比为1∶70时防效为60.08%,显著低于2个对照药剂.在防治丝黑穗病方面,该药剂在药种比为1∶50时防效为81.06%,略高于对照药剂5%烯唑醇干粉种衣剂包衣,显著高于20%福·克悬浮种衣剂包衣;药种比为1∶60时防效为72.65%,介于两个对照药剂之间,差异不显著;药种比为1∶70时防效为60.95%,显著低于2个对照药剂.因此,该种衣剂的最佳使用剂量为药种比1∶50~1∶60拌种包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