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超大果软枣猕猴桃的带叶茎节为外植体,采用均匀设计法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超大果软枣猕猴桃茎节生长的影响,对软枣猕猴桃快繁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合超大果软枣猕猴桃茎节生长、腋芽萌发、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KT 0.05 mg/L+NAA 0.05 mg/L,即可完成一步成苗,成苗率可达96.3%.基于此,建立了一套超大果软枣猕猴桃快速繁殖技术体系,为软枣猕猴桃的保护和扩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软枣猕猴桃优良品系"2008-07"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其组织培养繁育技术。【方法】采用均匀试验设计,通过组培快繁试验,对影响软枣猕猴桃优良品系"2008-07"嫩茎段腋芽萌发生长和生根的6-BA、IAA、IBA等生长调节物质的作用及其用量进行分析与筛选。【结果】适宜软枣猕猴桃嫩茎段腋芽萌发生长、生根的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0.12mg/L 6-BA+0.04mg/L IAA,在此条件下植株再生率为98.7%。再生植株的移栽成活率达99.5%以上。【结论】建立了软枣猕猴桃优良品系"2008-07"嫩茎段组培快繁育苗体系,该体系适合于软枣猕猴桃种苗的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比多种培养基中软枣猕猴桃的生长,选出最适合软枣猕猴桃生长的培养基为培养基41/2MS+IBA 0.5mg/L+糖20 g/L,以期对软枣猕猴桃的快速繁殖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牡丹品种洛阳红未成熟胚的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植物组织培养因子对诱导牡丹品种洛阳红未成熟胚成苗的作用,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探讨了洛阳红成苗的关键因素,包括6-苄氨基嘌呤(6-BA)、吲哚丁酸(IBA)、水解乳蛋白(LH)及培养基中盐浓度的效应。结果显示,诱导洛阳红未成熟胚成苗的最佳组合配比为1/2MS+6-BA 0.1 mg/L+IBA 0.8 mg/L+LH 100 mg/L。  相似文献   

5.
茶子未成熟胚子叶柄离体培养诱导再生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迅速提高茶树杂交后代群体的个体数,进行了茶树未成熟胚培养获得芽苗及子叶柄,再以芽苗和子叶柄为外植体诱导再生植株的试验.结果表明:MS+BA 3 mg/L+IBA 2 mg/L+YE 200 mg/L和改良ER+BA 2.5 mg/L+NAA 0.2 mg/L两种培养基均能较好地诱导未成熟胚正常萌发;改良ER+BA 2.0 mg/L+NAA 0.1 mg/L培养基可较好地诱导子叶柄产生愈伤组织并分化出芽;以培养带芽愈伤组织块方式增殖效果明显比用带腋芽茎段增殖方式好:增殖倍数为5.4,继代周期39 d,芽苗健壮整齐,有效苗率达83%;芽苗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1/2改良ER+IBA 0.1 mg/L.  相似文献   

6.
软枣猕猴桃苗木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软枣猕猴桃苗木大量扩繁技术,以软枣猕猴桃种子、藤条为试材,进行播种、硬枝扦插、绿枝扦插、嫁接及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种子数量多、取种容易,且发芽率很高,出苗时只要保湿、保证成苗率,可用来大量繁殖砧木苗。软枣猕猴桃硬枝扦插以高浓度萘乙酸速蘸处理成活率高。1 000mg/L萘乙酸处理绿枝扦插成活率高,根较长,但发根数量少;500 mg/L吲哚乙酸处理的绿枝扦插成活率不如萘乙酸,根短,但根数量多。腐叶土作为基质绿枝扦插成活率稍低,但发根数量和根长显著高于河沙和沙壤土;半木质化带1/2叶扦插成活率高。6月份(非伤流期)以半木质化绿枝砧木嫁接休眠枝的成活率达95%以上。以腐叶土为基质利用营养钵炼苗成活率能达到生产要求,而且省工省力。  相似文献   

7.
以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狗枣猕猴桃(Actinidia kolomikta)和葛枣猕猴桃(Actinidia Polygama)为试材进行单细胞培养,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生长素(2,4-D、NAA)和玉米素(ZT)诱导愈伤组织。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在MS+ZT 1mg/L+2,4-D3mg/L的激素条件下,能诱导出适合于细胞培养的愈伤组织。猕猴桃游离细胞有四种繁殖方式,游离细胞培养以MS+ZT 1mg/L+2,4-D4mg/L时愈伤组织生长最好,在MS+ZT 2mg/L+NAA 0.1mg/L的激素条件下愈伤组织分化出了分生组织结节和维管组织结节。  相似文献   

8.
以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枝条萌发的幼芽为外植体,以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生长素NAA和IBA,探索了软枣猕猴桃的离体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2 mg/L IBA+30 g/L蔗糖,p H为5.8~6.0,在此条件下,其平均增殖系数为4.69,且诱导的无菌苗健壮;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0.4 mg/L IBA+30 g/L蔗糖+2.0 g/L活性炭,生根率达100%,且根系健壮、数量繁多。  相似文献   

9.
影响小麦族远缘杂种幼胚培养成苗率的几个因素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离体培养小麦族13个属间和种间杂种幼胚,对小麦族野生近缘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了12个远缘杂种F_1植株。培养结果表明,C—17基本培养基添加CH50mg/L、CM200mL/L、肌醇100mg/L及蔗糖90g/L较利于杂种幼胚生长成苗。不同远缘杂交组交组合之间,以及杂交亲本不同来源地之间,杂种幼胚成苗率均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0.
油菜与芸芥属间杂种离体子房和胚培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建立芸薹属与芸芥属间杂种离体子房和胚培养的技术体系,运用4个亲和性较强的组合进行离体子房和胚培养,结果表明:在子房培养中,以授粉后6~8d处理的子房生长量最大,成胚数和成苗数最多.所有不同浓度和组合的激素,包括无激素培养基处理均获得了湘油15号与芸芥的杂种胚,以1.0m/LNAA 0.5mg/L 6-BA组合效果最好,在胚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离体胚的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附加成分(干酪素)单独使用时效果不明显,与生长素一起使用效果较好.子房培养和胚培养均能获得一定数量的苗,但通过苗期真假杂种的鉴定,24株真杂种均由子房培养所获得.  相似文献   

11.
通过菜心和芥蓝的种间杂交可丰富遗传背景,创新种质资源,但由于受精合子发育障碍,需对种间杂种进行胚挽救,才能获得后代。以菜心作为母本,芥蓝作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于杂交后取种间杂种胚进行人工培养,设置5种不同胚挽救培养基,6个不同取材时间,4种不同生根培养基,3种不同染色体加倍方式,筛选适合的种间杂种胚挽救方式、增殖扩繁方式、染色体加倍方式,提高种间杂种获得率。结果显示,ERM4(MS+0.5 mg·L-1 6-BA+0.5 mg·L-1 NAA+1.0 mg·L-1 KT+1 g·L-1 AC)出胚率为10.47%,为最佳胚挽救培养基;授粉后12 d为最佳取材时间,出胚率为26.32%;RM4(1/2MS+0.5 mg·L-1 IBA)生根率最高、生根时间最短,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秋水仙碱涂抹生长点5次,染色体加倍率可达62.26%,为最佳染色体加倍方式。通过形态学鉴定、染色体分析、倍性鉴定等方法,对F1代杂种植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所得杂种为真杂种,可育株为异源四倍体。异源四倍体蔬菜种质的成功创制为后续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沉香虎头兰(Cymbidium tracyanum)(黄色素花)与大雪兰(C. mastersii)为父、母本进行正反交,用杂交种子进行无菌萌发研究和种胚发育观察。结果表明:这两种杂交兰花的结实率为60~100%;大雪兰和沉香虎头兰(黄素)杂交种子在1/2MS+6-BA 1.0~3.0 mg/L+NAA 0.5~2.0 mg/L无菌条件下的萌发率约为70%;正反交对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明显影响;在沉香虎头兰×大雪兰、大雪兰×沉香虎头兰的种子萌发过程中,种胚的发育有两种方式:一是在胚还未转绿时就突破种皮,另一种是胚转绿后再突破种皮,形成原球茎。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直接成苗培养基上不萌动的四倍体苇状羊茅和多花黑麦草杂种幼胚通过诱导愈伤组织获得再生杂种苗的方法。结果表明,杂种愈伤组织随着继代培养时间的延长,分化成苗能力逐步下降,在不改变培养基的情况下,分化能力可保持8个月;改变脱分化培养基中NH4NO3或KNO3的浓度可显著提高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此外,还讨论了再生植株的形态变异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油菜与紫罗兰融合体培养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占强  刘素云  侯电云  林良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197-5198,5280
对影响甘蓝型油菜与紫罗兰下胚轴原生质体融合后的融合体培养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液体浅层培养,以改良的KM8p为培养基附加2,4-D1.5 mg/L,NAA0.5 mg/L,6-BA0.5 ml/L,以蔗糖0.3 mol/L和葡萄糖0.1 mol/L作渗透稳定剂进行培养效果最好;原生质体培养3~6 d,细胞发生第1次分裂,第7天时分裂频率最高为13.8%;35天后形成大量的细胞团和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其植板率最高为6.5%。  相似文献   

15.
薇甘菊组织培养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4种外植体、10种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离体再生的影响,并对胚性愈伤组织中的体细胞胚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组织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所用不同浓度激素组合的培养基均能诱导薇甘菊外植体产生愈伤,培养基以MS+6BA 1 mg/L为最宜;不同种类的愈伤组织再分化结果有明显差异,生长良好的胚性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后可诱导体细胞胚的发生.薇甘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形式为单细胞内起源.体细胞胚起源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胚性细胞,胚性细胞经过一次不均等分裂产生两个细胞,即胚细胞和胚柄细胞.然后依次经过具胚柄的多细胞原胚,再经过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阶段,发育成具有子叶的成熟胚状体,然后长成为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6.
以睡莲3个杂交组合的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胚龄、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1/2MS为最适的基本培养基;3个杂交组合在1/2MS+2,4-D 2.0 mg/L+6-BA 2.0 mg/L培养基中愈伤组织的平均诱导率均最高,分别为56.4%、21.5%和47.9%;授粉后13~18 d为幼胚培养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通过对影响超甜玉米再生因素的研究,建立超甜玉米转基因再生技术体系,获得抗虫资源。以超甜玉米幼胚为愈伤组织诱导外植体,利用基因枪法将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基因转化胚性愈伤组织,通过优化再生和生根培养条件建立了稳定、高效的超甜玉米转基因再生成株体系。结果表明,随着愈伤组织继代时间的延长,再生成苗率降低,再生成苗越难;除草剂Basta对愈伤组织筛选的最适质量浓度为8 mg/L,愈伤组织预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40 g/L蔗糖+20 g/L甘露醇+5.0 mg/L ABA,最适的再生培养基为MS+20 g/L蔗糖+2.0 mg/L6-BA+0.1 mg/L NAA,生根培养基为1/2 MS+0.1 mg/L NAA,对生根不好的小苗附加0.1 mg/L NAA+2.0mg/L IBA或0.2 mg/L NAA+3.0 mg/L IBA可以促进生根,生根率达93%以上。对部分再生转化植株进行PCR分析,部分植株能够扩增出426 bp片段,与阳性对照大小相同。试验结果初步证明Bt基因已经导入到玉米植株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沙棘体细胞胚胎间接发生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沙棘组培苗茎尖为外植体,在1/4 MS基本培养基上,对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及体细胞胚胎进行诱导,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中国沙棘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KT 1.0 mg/L + NAA 0.3 mg/L的最佳组合中,暗培养20 d后,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到90.10%;暗培养30 d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到77.67%;将胚性愈伤组织转移到新鲜诱导培养基上,光培养20 d,平均体细胞胚发生数达到15.48。为了得到完整的再生小植株,将胚状体转移到不含任何生长激素的体细胞胚发育及植株再生培养基上,分析了KT和白砂糖不同浓度的组合对小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发现:WPM + KT 0.05 mg/L + 白砂糖 20 g/L + 琼脂粉 6.5 g/L + CH 0.5 g/L处理上的植株再生率达到60.30%。该研究建立起了完整的中国沙棘体细胞胚胎间接发生的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9.
“早钟6号”枇杷离体胚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早钟6号"枇杷的离体胚为外植体,建立了枇杷试管苗的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试管苗茎段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为:MS+BA 0.5 mg/L+NAA 0.05 mg/L;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BA 1.0 mg/L+NAA 0.1 mg/L;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4 mg/L+IBA 0.2 mg/L,本研究为枇杷试管苗的工厂化生产及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2个李品种和3个杏品种为试材,初步探索了李属种间远缘杂交的亲和性,筛选出适宜李幼胚培养的培养基,初步建立了李、杏杂种幼胚培养技术体系,获得了26个李、杏远缘杂种株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