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棉红叶茎枯病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徐鞠晖(乐平市农业局333300)棉红叶茎枯病又称棉黄叶枯病,属生理病害,近几年来在我市发展较快,危害面积较大,是棉花中、后期的一种常见病害。发病棉株不仅结铃少,而且铃小,衣分低、纤维短,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影响甚大,一般造...  相似文献   

2.
结果1.接种棉株中大丽轮枝菌的分布。接种大丽轮枝菌中等菌力非落叶型小种SS-4的抗病品种SBSI 和感病品种岱15的棉株,经过连续培养,证明该小种在其茎干组织中的分布无差异(图2A)。两品种取自茎基的切段均于接种当天产生病菌,中部切段接种后24小时产生病菌,端部切段接种后48小时产生病菌。接种后第3天,两品种各重复茎段切面上均出现了大丽轮枝菌,但观察到茎段切面上的菌丝生长及产孢活动有些差异。接种后4—5天进行抽样调查表明,感病品种岱15培养至第5或6天时产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B t棉的大面积推广,覆膜面积迅速扩大,播种期提前,临清市近几年棉苗病害表现发生偏重,影响了棉花壮苗早发、产量及品质的提高。1苗病类型及症状临清市棉田发生的苗病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3种类型。立枯病可造成烂种、烂芽;出土后幼茎基部产生褐斑,后扩大凹陷、腐烂,严重时扩展到茎的四周,病部缢缩,棉苗枯死;子叶开始时产生不规则斑点,后破裂成穿孔。炭疽病可造成烂芽;茎基部产生红色纵裂条痕,然后扩大为棱形病斑,重者幼苗枯死,子叶病斑多呈半圆形,边缘红褐色。红腐病也可造成烂芽;出土棉苗根部受害,先从根尖变黄,逐渐扩至全根,…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长果种黄麻茎部病斑,以往统称茎斑点病。近年来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研究,长果种黄麻的茎部病斑主要有黑点炭疽病与茎斑病两种。茎斑病主要发生在黄麻生长的中后期,一般不侵入纤维  相似文献   

5.
不同棉花品种,茎基针刺接种大丽轮枝菌中等毒力小种(SS—4)或强毒力小种(T—1)3日内,经室内培养,自棉茎端部维管束和叶柄组织分离到该病原菌.在所有供试的感耐,抗病品种温室培养的幼苗中均观察到大丽轮枝菌在棉茎中的这种传导。7—9日后叶部显现症状。自抗病品种SBSl 上分离到病原菌的频率低于自耐、感病陆地棉品种分离到的频率。在茎段上接种萌发单孢,抗病品种棉茎段比之感、耐病品种茎段能更强烈抑制大丽轮枝菌菌丝的生长。在抗病品种茎干切段上,即使病菌能够生长,产生的微菌核也少,很晚。而感病品种切段上,菌丝生长旺盛,产生的微菌核也多。接种后不久,抗、感病品种棉茎端部和叶柄组织中大丽轮枝菌的存在,及抗、感病品种段上菌丝生长和微菌核形成的差异表明,这种抗性是一种被激活的寄主化学反应。这些结果与下一篇关于类倍半萜烯植保素的积累的论文中所报道的资料相一致。这种植保素可能是棉花抗黄萎病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棉花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苗期病害。它不但影响早苗、全苗、壮苗,而且土壤内积存的病菌和轻病未死苗,又是中后期棉株发生根腐和茎基腐的根源。棉田严重发病时,造成密度下降、棉株间生长不平衡、迟发及早衰等现象,造成棉花减产。据1973年和1975年的不完全统计,浙江省棉苗  相似文献   

7.
棉大卷叶螟的发生与综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玲 《中国棉花》2006,33(1):21
棉大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棉卷叶虫、裹叶虫、包叶虫。是棉花田中重要的食叶类害虫。近年来,随着抗虫棉在本地的推广,棉大卷叶螟的发生有所减轻,但在一些非抗虫棉区或零散种植棉区还发生较重。据田间调查,局部棉田卷叶株高达70%~80%,单株幼虫高达55头,受害重的棉株叶片几乎被卷吃光,仅留茎枝残叶,造成大量秋桃不能正常开花结铃,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1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棉大卷叶螟在本地一年约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枯枝落叶、枯铃、杂草或树皮缝中作茧越冬。5月上、中旬平均气温达20℃时开始化蛹变蛾。一、二代主要在木槿、苘…  相似文献   

8.
棉花红叶茎枯病在安徽省萧县原为偶发性病害,自七十年代中期起,已成为常发性病害,发生程度也较过去为重.1975、1978、1981三年均大发生。发病重的棉株叶片提早  相似文献   

9.
俞宝大 《中国麻作》1981,(2):22-23,21
一、前言 长果种黄麻茎部病斑,以往统称茎斑点病。近年来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昕研究,长果种黄麻的茎部病斑主要有黑点炭疽病与茎斑病两种。茎斑病主要发生在黄麻生长的中后期,一般不侵入纤维层,因此,对纤维产量、强力、品质影响较轻。而黑点炭疽病在黄麻整个生育期都有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一、褐斑病茉莉褐斑病主要发生在茉莉枝条的下部和中部。受害枝条病斑初为褐色小斑,其后逐渐扩大,斑上散生黑色小点粒状的分生孢子器。当病斑处的枝条皮层坏死时,由于枝  相似文献   

11.
黄庆 《江西棉花》2002,24(5):14-14
棉花红叶茎枯病为生理性病害。近年来 ,随着产量的提高 ,土壤中供肥结构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病的棉株 ,上部座不住桃 ,中部桃子小 ,整个棉株吐絮不畅 ,造成大幅度减产。棉株一般从主枝或侧枝顶端叶片开始发病 ,自上而下 ,由外向内失绿 ,失绿部分由紫红变成暗红色 ,后期全叶红褐色 ,叶片发脆 ,叶边翻卷 ,逐渐变褐 ,焦枯 ,叶柄失水干枯 ,引起大量落叶 ,形成茎枯死亡。引起棉花红叶茎枯病的主要原因是干旱 ,其次肥水不足 ,特别是缺钾田块 ,造成营养失调 ,更易发病。另外 ,花期阴雨天多 ,田间积水 ,有机肥缺乏 ,沙碱性过重 ,重茬田均易引发此…  相似文献   

12.
茉莉炭疽病在茉莉产区普遍发生,福建、广西、安徽和湖南等省5~8月份发生较重,为害叶片引起病叶脱落,严重时导致秃枝。1症状该病主要为害茉莉中上部成熟叶片,嫩梢、枝干及花蕾有时也发生。叶片上病斑最初从叶尖或叶缘始发,形成褐色的"V"字或半圆形病斑,后期病斑上有许多小黑点,潮湿时产生粉红色的黏稠物(图1~图3)。枝干上病斑初为浅褐色,扩展后呈灰白色不规则形斑块,并包围枝干,病斑有时达4.0cm,枝上嫩梢、叶片枯萎死亡。2病原茉莉炭疽病由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引起的。茉莉炭疽菌的分生孢子盘圆形或椭圆形,刚毛黑褐色或无,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大小15.1~19.8μm×4.  相似文献   

13.
苏后汉 《江西棉花》2003,25(5):39-39
钾肥可延长棉花叶的功能期 ,调节棉株体内的新陈代谢 ,增强棉株的抗逆能力。据观察 ,棉田施用一定数量的钾肥 ,其棉叶的衰老期可推 15~ 2 0天 ,因此 ,在棉花生长期 ,要注意搞好钾肥的施用。棉株缺钾的症状是叶片上出现黄白色的斑块 ,以后叶片变成淡绿色 ,在叶脉间则出现黄色斑点。这些斑点的中心部位先死亡 ,在叶的尖端和边缘出现很多棕色污斑 ,溃烂并向下卷垂 ,最后整片叶变成红棕色干枯脱落。缺钾棉株的侧根也明显变短 ,根少茎细 ,蕾铃脱落加重 ,表现出铃小、铃轻、籽瘪、吐絮不畅 ,纤维成熟度差 ,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棉花生产上的缺钾…  相似文献   

14.
棉红叶枯病在山西的发生与症状表现吉贞芳,樊宝华,李建勋山西农科院棉花所运城044000王美计山西省阳城县棉办梁廷康山西省平遥县农业局植保站棉红叶枯病又称棉红叶茎枯病或凋枯病,它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在我国广大棉区均有发生,而且危害较重,轻者病株结铃少铃变...  相似文献   

15.
2007年长江流域棉花枯萎病严重发生的原因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龚平  李秀珍 《中国棉花》2008,35(1):40-41
2007年长江流域棉花枯萎病发病早、发病重。在6月初开始零星发现。6月中下旬,各地严重发生,发病株率在5%~75%不等,少数发病重的棉田死苗率达50%以上。表现特点为老病地、早发棉发病重;露地棉比地膜棉发病重;常年单施化肥的地块比常施有机肥的地块发病重。不同品种间发病程度有些差异。2007年枯萎病以黄化型为主,表现为叶片黄化、皱缩、枯萎,伴有茎芯维管束发褐、发黑,部分棉花还混有茎枯病、角斑病、黑根病等病害。表1各品种枯萎病发病率调查(6月21-26日,%)地点湘杂棉X号湘杂棉Y号中棉所XHRX楚杂X太X鄂X杂号棉泗X杂号棉鲁X棉号研冀杂X…  相似文献   

16.
棉花茎枯病是棉花苗蕾期常见病害之一。其初侵染源以种子带菌为主,棉苗出土后至现蕾期都有利于其发生、扩展、蔓延。江西省彭泽县杨梓乡1991年是水改旱新棉区,茎枯病、叶病在局部棉地有所发生。对此,我们进行调查研究,并采取了一定措施。现将其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疫病症状主要侵害茎、叶、果各部位,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染病,茎、叶、叶柄,及生长点呈水渍状或萎蔫,后干枯死亡.成株染病多从茎嫩头或节部发生,初为水浸状,病部失水缢缩,病部以上叶片迅速萎蔫,维管束不变色.叶片受害,先出现水浸状圆形或不规则形灰绿色大斑,严重的叶片枯死.果实染病,初现水浸状斑点,后病斑陷,有时开裂,溢出胶状物,病部扩大后引致瓜腐烂.该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种子、垃圾、堆肥也能带菌。连作是发病的主要原因,降雨量大、多雨天,空气湿度大,温度在24-30℃或大暴雨后易发生流行。枯萎病症状整个生长期均能发病,以结…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生长规律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棉苗生长快、株高较高、果枝较长等营养生长较旺。生殖生长以苏棉6号抗虫杂交种成铃强度最高。在生理活性方面表现为叶片光合强度大,但养分较多的用于茎枝生长。因此在生产上应用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的技术关键是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结铃期养分向棉铃输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量种植,棉田病虫害发生了一些变化,抗虫棉对二代棉铃虫有优良的抗性,但在棉花生育中后期多种病害发生严重。为控制棉花中后期病害发生,笔者对本市棉田进行了调查研究。1病害的种类根据调查,在本市棉田中后期发生的主要病害有:枯萎病、黄萎病、红叶茎枯病、棉花褐斑病、棉花轮纹病、角斑病、棉铃疫病、棉铃炭疽病、棉铃红腐病等。2为害症状及发病规律2.1枯萎病。发病时剖视棉株茎秆可见茎内有褐色条纹,破坏输送水分的维管束组织,使根部吸收的水分不能向上输送,造成叶片萎蔫或黄化至全株枯死。枯萎病菌主要在种子…  相似文献   

20.
棉花红叶茎枯病,是棉花开花结铃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发病后棉花叶片呈黄色或红色,变厚皱缩发脆,最后叶片脱落,株形矮小。发病棉田棉株早衰而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