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红碎茶是世界茶叶市场销售量最大的品种,占商品流通总量92%。湖南是全国主产红茶省之一,自1958年试制红碎茶成功后,迨至1976年全省红碎茶生产基点已有七十七个,1977年增为一百三十个点,1979年发展到三百多个点。其中绝大部分为社、队茶厂,实行初精制联合生产,成为我省出口红碎茶的重要生产基点。为了把红碎茶生产搞好,把质量搞上去,根据1976年全省红碎茶科研、生产经验交流会  相似文献   

2.
为了延长棉花生育期,充分利用无霜季节,促进早熟,提高产量。从一九六五年开始,我们对棉花干籽早播的技术措施进行了多次小面积试验。到一九七五年开始较大面积示范,一九七八年全省示范推广到30多万亩。经过十多年的反复实验示范,初步认为棉花干籽早播有省工、全苗、增产和利于机械耕作的优点,是夺取棉花高产再高产的一条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总产,湖南省从1986年至1988年三年来,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吨粮田开发,吨粮田建设每年以100万亩左右的速度增长。省、地(市)联办的13个示范基点乡,三年累计增产2573.7万公斤,亩增124公斤,全省138个县级以上吨粮田开发基点,三年累计增产粮食1.88亿公斤,亩增92公斤。三年全省双季稻田过吨粮面积累计为934.8万亩,吨粮田比常规生产田亩增93.2公斤,加上对大面生产的辐射影响,累计增粮10亿公斤以上。本文论述了吨粮田开发的巨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总结了进行吨粮田开发工作的四条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4.
1992年鲁豫冀三省棉花减产原因分析及发展棉花生产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豫冀三省是我国重点产棉省,常年植棉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一半以上,左右着全国棉花生产形势。鉴于今年气候异常、虫害严重等原因,棉花普遍晚熟减产。位于三省交界处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根据本所试验结果和设在三省各有关基点的试验示范结果,以及与三省棉花生产主管部门和科研  相似文献   

5.
嘉育948由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以“YD4-4/嘉育293T8”杂交育成。1992年春在海南越冬配组,1994年正季F。代定型测产,1995年参加浙江省“9410”工程联品试验和杭州、金华两市区域试验,1996年在继续参加上述三组试验的同时,在全省范围内扩大试验示范,1997年列为省优质早税重点示范品种并开始推广。1998年5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是浙江省首批入选“9410”工程和1998年重点推广、农业部重点示范推广的优质早舢品种。1996年全省种植面积仅213.3hm’,1997年猛增到1652Ohm’,1998年全省种植80566.7hm’,居中熟优质早税品种种植面积之…  相似文献   

6.
1987年1月湖南召开了吨粮田开发示范工作会议。经传达贯彻后,我省各级党政部门把吨粮田开发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保证粮食持续稳定增长的战略措施列入议事日程。当前,以吨粮田开发示范为中心的粮食高产优质竞赛活动正在全省范围内蓬勃兴起,使这一工作有了新的进展。 一、开发规模成培扩大,示范内容丰富多彩。1986年,全省各种形式的吨粮田示范面积为340万亩,有205万亩实现了亩产过吨粮。1987年,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示范400万亩,争取300万亩过吨粮。通过广泛宣传发动,落实的面积大大突破了这一指标,达到818万亩,比1986年扩大1.4倍;计划过吨粮面积4…  相似文献   

7.
芝麻是淮北平原传统的经济作物,面积约280万亩,占全国芝麻生产面积的五分之一,对发展我国芝麻商品生产颇为重要。为此,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1983—1984年在安徽省临泉县设科研基点,针对本地区芝麻生产中主要问题,如旱涝频繁、土壤瘠薄、品种混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技工作新方针;我所党委1984年确定在九江县永安乡爱民村十组建立“植棉新技术新品种示范基点”。组织了基点工作组,拟定了基点示范的主要项目、服务面积、产量指标以及责任范围。爱民十组位于九瑞公路以北。全组22户,116人,农业劳力38人。耕地面积152.5亩,其中棉田115.5亩,占总面积的75.7%,水稻37亩,占24.3%。是一个以棉花生产为主的棉、粮兼作区。地势平坦,土质粘重偏碱性,pH 在7.5左右,肥力中、上等。该组植棉历史较长,但栽培水平较低,历来亩产  相似文献   

9.
胡麻是定西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首位。当前,定西地区胡麻生产虽然在耕作改制、技术优化方面比以往有所改进和提高,但由于相当一部分偏僻山区,科学技术落后,至今仍沿用“朝天一把籽”的原始撒播方式,因而产量低而不稳,单产长期徘徊在40多公斤,为此,1988年春季,我们结合实施大面积科技承包,选择定西香泉和陇西马河两个基点,开展了154亩旱地胡麻畜力机播示范,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马铃薯的发展优势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祖训  王维 《中国马铃薯》2001,15(5):314-316
1 前 言马铃薯在青海种植历史悠久 ,马铃薯的生产与发展在我省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种植面积已达 4 6万hm2 ,占全省粮食总面积的 14 % ,占粮食总产的 18%。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开始研究推广马铃薯脱毒技术 ,1996年开始实施欧盟援助《青海省马铃薯发展项目》 ,建立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马铃薯脱毒科研基地 ,配备了先进的组培和检测仪器设备 ,全自动温室和防虫网棚 ,加强了示范推广工作 ,使脱毒马铃薯的种植区域由最初较小区域发展到全省农业区各县 ,乐都、民和、湟中、互助等县脱毒种薯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马铃薯优质、高产的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福州茶叶生产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有了较快的发展。1、茶园面积稳定,茶叶质量逐步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十年来,福州茶叶实行“稳定面积,提高质量、增加效益”方针,茶园面积稳定在7333hm2左右,年产量和产值分别以年增3%和5%的速度稳步提高。2002年总产8600t,产值1.07亿元。茶叶单产从当初的41.5kg,提高到现在的81.3kg,良种普及率从73%提高到94%。2、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迈上新台阶。从1997年罗源中房镇被确定为全省十大无公害茶园示范基地以来,全市已建立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2000hm2,占茶园总面积的25%。分布在罗源、连…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于1958年开始种植油菜。1982年以前主要品种有白菜型小黑油菜和芥菜型高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很不稳定,经济效益低。1982年以来,我们在积极扩大低芥酸油菜奥罗(Oro)种植面积的同时,开展了双低油菜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1986年基本普及了低芥酸油菜,到1988年全省油菜种植面积已达120万亩,总产6万吨(表)。预计1991年可以普及双低油菜。  相似文献   

13.
农业部质量标准司委托我省承担“棉花栽培技术规程”实施项目,经过1992年1年来的试验示范。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据全省五个示范点的汇报统计,共设置试验田面积0.261 ha,对照田面积0.4ha,重点示范田面积340 ha,一般示范田面积4 kha,幅射受益面积33.3kha。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1989年引进抛秧技术以来,坚持研究,试验、示范、培训、推广,服务一条龙的原则,走科研教育、推广、厂家相结合的路子,在提高抛秧适应性和稳定高产栽培技术理论研究上有新的突破。现已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水稻抛秧新体系。一、抛秧技术的推广与发展1989年江苏引进抛秧技术并进行多点试验,90年继续扩大试验示范、面积0.33万亩,91年在40个县达推广3.1万亩,三年平均单产495kg,比大面积对照增产28kg,比手插秧增产5%以上。92年全省正式立项组织推广,面积达20万亩,平均亩产492kg,亩增产25kg,94年翻一番达127万亩,平均亩产5…  相似文献   

15.
<正> 以大麦为前茬高经济效益复种技术开发研究,从1985年开始试验,到1986年,全省大麦开发面积已达4144亩,遍布于20个市、县,其中铁岭、海城、台安、凌原四个重点市、县开发面积为1285亩,单产达175.3公斤/由;同时继续进行了优良品种区域试验和大面积示范;进行了大麦高产栽培规律和复种下茬的研究,均获得了比较满意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衡东县霞流吨粮田开发示范基点,1987 年以推广双季杂交稻作为开发吨粮田的突破口,在李花、添技两村的13个组,首次连片示范种植双季杂交稻520.4亩,占水田面积48.8%,获得成功。早季平均亩产550.5公斤,比同等条件下的常规早稻亩增74公斤,增长15.2%;晚稻虽然遇到了特大干旱,但仍获得482公斤的好收成。两季杂交稻平均亩产达到1032.5公斤,实现了亩产过吨粮。其主要栽培技术经验如下:  一、运用优良组合,科学精配 ”n8沪宁波基点引进18个不同熟知的杂交稻组合。示范种植,早晚两季实行了科学配组。考察结果表明:杂交早稻成优48一互,全生育期110天,…  相似文献   

17.
1984~1986年,在省棉花害虫综防技术协作组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大面积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的试验示范。本文以1985年的资料为主,现将结果报道于后。一、基点设置与工作方法试验示范基点设在徐桥乡桥西、新丰、共和三个村,建立了2500亩的棉花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8.
陕西关中东部植棉区主要在渭南地区,年种植4.0万~5.5万公顷,约占全省的80%左右。而本区的大荔县地处黄河三角洲地带,光热资源丰富,植棉历史悠久,是全国的优质棉基地县之一。自1997年引进、示范、推广抗虫棉品种以来,植棉效益好,棉田面积逐步上升,到2005年,棉田面积在3.0万公顷左右,占全省面积的60%以上。由于多年种植棉花,该区棉花单产一直徘徊不前,特别是近3年来棉花前期长势喜人,而进入8月份后,棉株叶片自下而上,由绿变黄后,落花落蕾,有铃无叶,光秆无秋桃。棉田严重早衰,产量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早衰减产原因1.1气候因素。2…  相似文献   

19.
《福建稻麦科技》2009,27(4):13-13
记者从日前在顺昌召开的全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会获悉,福建省自2009年6月启动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来,项目实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全省10个综合试验推广站展示优质水稻面积超过2万亩,辐射带动180多万亩,其中建设千亩核心示范片10个,百亩核心示范片47个;  相似文献   

20.
三月十二日至十五日,全省棉花重点科研协作项目总结交流会议在江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省、地、县和重点产棉社队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共30人,省农业厅、省农科院和省科技情报所派员到会指导。会议传达了全国有关棉花科研专业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了80年全省棉花重点科研协作项目进展情况和搞好科研工作的经验,商定落实了81年全省棉花重点科研协作项目,达到了予期的目的。通过总结交流,与会同志认为,科研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