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长江流域棉区棉田多熟制类型及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长江流域棉区发展棉田多熟制的有利条件,对多种形式棉田多熟制的效益进行了评析,同时指出了棉田多熟栽培的五大技术原则。  相似文献   

2.
徐洲棉区棉田多熟种植的现状及发展策略徐家安(徐州市农科所221121)冯兴振(徐州市农业局221003)沙春晓,李修喜(铜山肥农业局221009)九十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不断地向纵深发展,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需要的多元化,进一步推动了种...  相似文献   

3.
棉田三熟制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田三熟制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左细明,彭常 ,雷希平,张金双,柳福记湖北省新洲县农业局经作站431400菜豌豆──莴苣──棉花三熟制种植模式,是我县近几年来发展棉田多熟制的产物,具有高产出、高效益的特点与作用。1995年已在全县推广种植5000余亩,...  相似文献   

4.
谈谈短季棉的好处与栽培技术赵伟杰,钟应山,陈金书(湖北省新洲县农业局411400)麦(油)棉的熟制栽培源于新洲县,这一成功栽培制并推广于湖北全省,乃至长江流域,并向黄河流域发展,约占全国棉田面积的2/3。由于复种指数的提高.缓解了粮棉争地矛盾,促进了...  相似文献   

5.
论长江流域棉花短季栽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论述了棉花短季栽培的核心内容与优势、可行性与关键技术。棉花短季栽培有利于棉田多熟制生产和减少棉花生产用工,提高经济效益,并为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棉田多熟制的发展成因及其关键技术陈立昶江苏泗阳棉花原种场223700棉田多熟制是8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主要棉区尤其是人多地少、经济技术比较发达的地区,以提高植棉综合效益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棉田种植体系,是一种集技术、劳动、物资于一体的高度集约化的...  相似文献   

7.
短季棉、大麦、玉米等间套复种何瑞婵,丁子福,王三才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武汉430064棉田多熟制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新熟制,较两熟套种栽培复杂、费工,因此,本试验棉花品种选用短季棉进行探讨,期望达到简化栽培低成本、高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变棉田种植结构和综合效益低的状况,探索一条多熟制的路子,达到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笔者从1985~1987年,在棉田进行了以棉花为主的花生、大蒜、食荚豌豆的间作套种栽培实验,已取得初步成效。本文试图对棉田间作套种的综合效益和技术要点予以浅析。  相似文献   

9.
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北岸,常年植棉面积5.5万公顷。是安徽重要的优质棉基地,棉田多熟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起步较早。80年代后期,在油(麦)棉两熟的基础上,开始大面积间套种一季生育期短的豆科作物,90年代以后,大规模发展讲求产出效益的高效棉田多熟制。1990~1999年,多熟制棉田面积累计应用推广11万公顷,增加产值8.3亿。经过多年来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全市多熟制棉田效益较好、规模较大的有三种类型20多种模式。1 生态效益型多熟制在油(麦)棉两熟的基础上,在油(麦)预留行播种或育苗移栽,利用棉花封行前的空隙,种植一季生育期短…  相似文献   

10.
苏西北棉区短季棉高产配套技术陈德令,张广才江苏省邳州市岱山农技站221362米跃忠邳州市科委袁洪法,黄果工,花德云邳州市农业局苏西北棉区麦棉一熟制现行茬口中,小麦窄行套、大、小麦茬、油菜茬等晚茬棉面积已发展到5.2万hm2左右,约占棉田总面积的60%...  相似文献   

11.
高产棉田全程精细整枝六要陈德令,袁洪法,周玲娣(江苏省邳州市岱山农技推广站江苏省邳州市农业局)高产棉田是“爬坡攻尖”棉田,其整枝技术要力求精细,力争一株一枝争“贡献”、一节一铃创高产。根据多年栽培经验,高产棉田的全程整枝技术,要做到如下六要。1.要保...  相似文献   

12.
麦后移栽棉成铃动态分析林付根,朱永歌,陈还堂,俞全胜江苏盐城市经作站224002王浩,丁同华,王兵,林芳江苏东台市农业局224200麦后移栽棉花,是盐城市里下河地区棉花栽培的主体方式,面积5000公顷左右,占该区棉田面积的95%以上,占全市棉田面积的...  相似文献   

13.
油棉双育双栽高产高效配套技术①周可金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系合肥230036油棉两熟栽培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多熟制形式之一,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特别在沿江棉区发展更为迅速,已由过去占棉田面积20%的油菜面积发展到现在占60%~80%的油菜面积。在栽培技术上由...  相似文献   

14.
适应湖北棉区棉田多熟高效配套栽培模式赵伟杰,钟应山,陈金书(湖北省新洲具农业局431400)我国农业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今天,促进了农业的超常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供求格局产生了历史性变化。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资源配置的目标一是...  相似文献   

15.
我市推行的棉菜多熟制,是利用冬春棉花的预留棉行和春夏棉花的大行套种蔬菜,构成棉田立体农业,从而提高棉田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棉菜多熟制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新熟制。从1983年  相似文献   

16.
麦棉套种对棉花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棉区,棉田两熟栽培面积占15%以上,其中主要是麦棉两熟制,在种植方式上又以麦棉套种为主。因此直接和间接地对害虫及天敌因素产生了相联系的影响。为了掌握棉田生态环境控制害虫的作用,完善棉花害虫综合防治体系,1985年开始进行了单作与麦棉套种棉田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豆栽培区划的修正 I.修正方案与修正理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越胜  盖钧镒 《大豆科学》2000,19(3):203-209
根据我国各地256份大豆品种在南京分期播种及18小时长光照处理试验中熟期组归属及光照反应特性的表现,结合供试品种原产地气候、地理、耕作制度及播种季节类型等,在现行大豆栽培区划的基本上将我国划分为:北方一熟制春作大豆栽培区,第二熟制春夏作大豆栽培区,长江中下游二熟制春夏作大豆栽培区,中南多熟春夏秋作大豆栽培区,西南高原二熟制春夏作大豆栽培区,华南热带多熟制四季大豆栽培区等6个栽培区10个亚区。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县一熟制棉田占80%左右,经济收入低。为了提高棉田经济效益,近年来棉田种植正由传统的一年一熟制向棉粮、棉油、棉菜等两熟制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县西瓜面积的迅速扩大,1982年开始出现了西瓜棉花间作两熟的种植方式,经济效益获得了  相似文献   

19.
雹灾后棉花的恢复生长及其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雹灾后棉花的恢复生长及其管理技术戴敬,杨举善江苏省杨州市农业局225002陈谋江都市农业局为了研究雹灾对棉花生育的影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减轻灾害损失,1992~1994年对受灾棉田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1棉田受灾类型棉田受灾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冰雹密...  相似文献   

20.
提高棉瓜间套田棉花产量的方法韦昌生河南省睢县农业局棉田套种西瓜是一项高效益的栽培方式,特别是近年来采用双膜栽培西瓜,效益更为可观。1992年以来,我县魏集、梁集等乡农民,利用双膜覆盖的优势,改棉花育苗移栽为膜内直播和育苗移栽相结合,使棉花单产提高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