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饲料中不同剂量喹乙醇对鲤鱼生长、肠道菌群数量及组成的影响。设计 6组不同喹乙醇含量的饲料(0 ,2 0 0 ,4 0 0 ,80 0 ,16 0 0和 32 0 0 m g· kg- 1 ) ,对鲤鱼进行 84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时 ,各组随机取 2尾鱼 ,分别对其前、中、后肠的细菌数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喹乙醇添加剂量在 2 0 0~ 80 0 m g· kg- 1 可明显促进鲤鱼的生长并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在 32 0 0 m g· kg- 1时则对其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降低饲料转化效率。与对照组相比 ,投喂喹乙醇的试验组鱼肠道菌群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中 16 0 0 ,32 0 0 m g· kg- 1 组的下降最为明显。从16 0 0 m g· kg- 1开始前肠菌群数明显下降 ,在 4 0 0 m g· kg- 1时中肠菌群数开始下降较为明显 ,后肠群数在各试验组均呈下降趋势。在对照组检出的 7种主要菌群也是构成各个实验组鱼肠道中的主要菌群 ,但这 7种菌群在各组中的组成比例不同 ,其中鲤鱼肠道菌属中 Aer属、Aci属的组成比例变化较大 ,80 0 mg· kg- 1 (11.0 6 % )、16 0 0 mg· kg- 1(11.735 % )和 32 0 0 mg· kg- 1 (7.4 0 7% )组中 Aer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2 6 .2 5 5 % ) ,而 80 0 m g· kg- 1(37.5 0 2 % )、16 0 0 m g· kg- 1 (36 .5 2 % )和 32 0 0 m g  相似文献   

2.
低剂量恩诺沙星对SPF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PF小鼠动物模型研究了低剂量恩诺沙星对肠道菌群细菌数量、细菌耐药性和定植抗力的影响。连续饮水给药(1、10 和100 mg·L-1)48 d后,恩诺沙星对SPF小鼠肠道菌群的主要影响为:10和100 mg·L-1恩诺沙星可抑制部分需氧和兼性厌氧菌的生长(P<0.05或P<0.01);100 mg·L-1恩诺沙星可抑制肠球菌和部分拟杆菌的生长(P<0.05或P<0.01);1、10 和100 mg·L-1恩诺沙星使需氧和兼性厌氧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增加(P<0.05或P<0.01);100 mg·L-1恩诺沙星使拟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增加;1、10 和100 mg·L-1恩诺沙星可降低部分SPF小鼠肠道菌群的定植抗力,使菌群对外源细菌的屏障作用下降。低剂量恩诺沙星对肠道菌群数量和定植抗力影响不大;恩诺沙星对肠道菌群的主要影响是使需氧和兼性厌氧菌的耐药率增加;中国现行规定的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日允许摄入量(ADI)可能也会对人体肠道菌群产生影响,主要为选择出耐药需氧和兼性厌氧菌。  相似文献   

3.
洛克沙生对肉鸭生产性能和砷残留及组织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 (0 ,2 5 ,5 0 ,75mg·kg-1)的有机砷制剂洛克沙生 ,研究其对肉鸭生产性能、组织内残留及组织病变的影响。结果表明 :肉鸭生产性能随洛克沙生的添加量增加而下降 ,各试验组的肉鸭增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 5 ) ,尤以 75mg·kg-1组为最低 ;饲料转化率亦最差 ,而 5 0mg·kg-1组饲料转化率最高。试鸭患腿病数及组织中砷残留量均随洛克沙生添加量增加而明显提高 ,添加 5 0和 75mg·kg-1时 ,患腿病鸭分别达 8 1%和 2 5 6 % ;肝脏中砷含量分别达 2 72和 2 2 3mg·kg-1;75mg·kg-1组肌肉中砷残留量达 0 5 2mg·kg-1,均超过了FDA规定的允许残留量。血液及爪中的砷残留量受添加量影响较小。公鸭组织砷残留量高于母鸭。停药 5d后 ,各试验组鸭组织和血液中砷残留量均显著下降。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 ,随洛克沙生添加量增加 ,肝、脾脏病变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4.
喹乙醇对鲤的消化酶活性及白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7组1龄鲤Cyprinus carpio L分别饲喂添加不同剂量的喹乙醇饲料(0、100、200、400、800、1600、3200mg/kg)。于试验的第3、6、9、12周末,从每组随机抽取4~5尾鱼采取血样,测定肝胰脏及肠道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以及血液白细胞吞噬指数、吞噬率、头肾/体重等指标,评价喹乙醇对鲤消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喹乙醇的添加剂量为100~800mg/kg时,鲤蛋白酶活性被诱导;剂量为1600~3200mg/kg时,鲤蛋白酶活性则被抑制。淀粉酶活性在不同喹乙醇剂量下被明显诱导。试验前期,中低剂量的喹乙醇可诱导脂肪酶活性,而较高剂量却抑制其活性;试验后期,喹乙醇对鲤脂肪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喹乙醇对鲤血液白细胞吞噬指数、吞噬率及头肾体重比没有明显的影响。这说明喹乙醇对鲤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较大,而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免疫器官的发育则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 2× 4二因子试验设计方案 ,通过饲养试验和微生物试验 ,比较了甘露寡糖、糖萜素和金霉素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 ,(1)经过金霉素前处理 (5 0 0 mg· kg- 1 ) ,盲肠菌群数量无论是厌氧菌还是好氧菌都显著降低 (P <0 .0 5 ) ,且生产性能得到提高 (P <0 .0 5 )。 (2 )在肉仔鸡粮中添加 5 0 mg· kg- 1金霉素未表现出明显提高生产性能的效果 ,甘露寡糖能够改善肠道菌群状况 ,糖萜素对肠道菌群未表现显著影响 ,但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6.
鲤鱼喹乙醇亚急性中毒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添加6种不同浓度喹乙醇(0,200,500,900,1 200,1 500 mg.kg-1)的饲料,对健康的镜鲤进行了42 d的亚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受试鱼心脏、肝脏、脾脏、中肾、肠道等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除对照组和200mg.kg-1处理组外,其他各处理组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肌出血、断裂和坏死,肝胰脏轻度充血、水肿和坏死,脾脏充血,肾小球肿大,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脱落,间质内充血,肠绒毛上皮下充血,固有层细胞坏死,肠绒毛融合等症状,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症状趋向明显。  相似文献   

7.
用添加不同剂量的喹乙醇(0、50、100、200、400、800、1600、3200mg/kg)饲料对镜鲤Cyprinus carpio L.进行了84d的饲养试验。分别测定了第50d和第70d镜鲤的耗氧率,并在试验结束时分别测定了镜鲤的红细胞数、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用添加低剂量喹乙醇的饲料饲养的镜鲤其耗氧率较高,用中高剂量喹乙醇的饲料饲养的镜鲤其耗率则下降,耗氧率的高低与喹 醇影响鱼的生长速度的快慢关系密切。随着饲料中喹乙醇含量的增加,镜鲤红细胞数及红细胞比积大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其核异常率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镜鲤红细胞微核率受喹乙醇的影响较小。提示喹乙醇在较高剂量下可对镜鲤的呼吸代谢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在本试验剂量下,喹乙醇对镜鲤的致突变作用较低,这可能与其对喹乙醇的敏感性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喹乙醇对鲤鱼蓄积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剂量定期递增法 ,测定了喹乙醇对鲤鱼的蓄积毒性 ,结果表明喹乙醇在鲤鱼体内的蓄积系数为 1 4 5~1 9,根据蓄积作用的评价标准 ,喹乙醇在鲤鱼体内有明显的蓄积作用。病鱼鳍条基部、嘴角和腹部充血、出血、发红 ,排出具有特征性的乳白色半透明黏液便 ,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 ,肝脂肪变性或水泡变性 ,肠呈卡他性肠炎 ,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空泡变性。  相似文献   

9.
探明微塑料(MPs)对双酚A (BPA)在鱼类肠道中累积特征及鱼类生长生理的影响,本研究以黄河鲤鱼为模型生物,分析了0.5 μm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与BPA联合作用下鲤鱼肠道中微塑料及BPA的累积特征、鲤鱼生长及其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联合处理下鲤鱼肠道中的PS-MPs含量随时间呈线性增加,且随投加的微塑料浓度增加而增加,而PS-MPs累积速率随时间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其中在BPA+PS(L)处理(1 mg·L-1 BPA+20 μg·L-1 PS-MPs)下,0.25 d时鲤鱼肠道中PS-MPs累积速率达到峰值(373.81 μg·g-1·d-1),BPA+PS(H)处理(1 mg·L-1 BPA+100 μg·L-1 PS-MPs)下,则是在0.125 d达到最高(644.00 μg·g-1·d-1)。与单一BPA暴露相比,联合暴露下鲤鱼肠道中BPA累积量增加,与BPA (1 mg·L-1 BPA)处理相比,BPA+PS (L)和BPA+PS (H)处理下鲤鱼肠道中BPA含量分别提高了6.13%和9.74%,BPA累积速率分别增加了190.01%、373.80%。相较于对照处理,BPA处理和MPs与BPA联合处理均引起鲤鱼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使体质量下降幅度减缓,其中BPA、BPA+PS (L)和BPA+PS (H)处理下鲤鱼体质量(21 d)较对照处理分别下降1.22%、3.90%、4.33%。当微塑料投加量达到100 μg·mL-1时,联合处理会增加鲤鱼肠道中SOD活性、CAT活性和GSH含量,抑制MDA产生,从而缓解MPs和BPA联合作用对鲤鱼造成的氧化损伤,并且减缓鲤鱼体质量下降。研究表明,微塑料的存在会增加双酚A在鲤鱼肠道中的累积,且两者联合作用对鲤鱼产生了协同毒理效应,导致鲤鱼生长速率减缓,体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将72头体重(26.20±2.95)kg的生长猪,随机均分为3组.试验组日粮中分别添加至0.4、0.8mg·kg-1六六六(HCH),研究生长期饲喂HCH污染饲料对猪生长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六六六污染饲料(0.4、0.8 mg·kg-1 HCH)对生长肥育猪的料重比、日增重无显著影响,但对血清指标有一定影响.0.4,0.8 mg·kg-1试验组血清T3分别比对照组增加49.9%和46.1%(P<0.05);ALT活性分别提高11.2%(P>0.05)和26.9%(P<0.01);AKP活性分别提高19.7%和23.5%(P<0.01);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8.0%和28.4%(P<0.01),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分别下降10.05%(P>0.05)和14.35%(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下降9.02%(P>0.05)和14.21%(P<0.05).表明饲喂六六六污染日粮,对猪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可能已经干扰机体正常激素代谢,并产生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喹乙醇对蚯蚓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滤纸染毒和溶液染毒法研究了喹乙醇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以及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滤纸染毒和溶液染毒48h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02mg.cm-2和>4000mg.L-1,喹乙醇能引起蚯蚓的形态病理变化。低浓度喹乙醇(500、1000mg.kg-1)对蚯蚓的体重增长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高浓度喹乙醇(3000、5000mg.kg-1)能极显著降低蚯蚓体重增长率(P<0.01)。检测暴露喹乙醇14d的蚯蚓体和不同部位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发现,高浓度喹乙醇能显著抑制蚯蚓体及其前部和中部CAT的活性,低浓度喹乙醇只对蚯蚓前部的CAT活性表现出显著抑制(P<0.05)。  相似文献   

12.
喹乙醇对小鼠血细胞及骨髓微核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给小鼠灌喂不同剂量喹乙醇,按毒理学方法检测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并在饲养30d后测定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网织红细胞数.结果表明,当剂量超过120 mg·kg-1·d-1时,骨髓微核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网织红细胞数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剂量为1 200 mg·kg-1·d-1时,红细胞数较阴性组和正常组显著降低;各试验组白细胞数虽稍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说明大剂量喹乙醇不但具有遗传毒性,而且可能会抑制小鼠骨髓的造血机能,导致其贫血.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鲤鱼窒息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对不同温度条件下(2~34℃)鲤鱼(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 Temminck et Schlegel)成鱼(体长22~30 cm,体重600~880 g)和幼鱼(体长11.30~14.20 cm,体重58.30~118.90 g)的窒息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鲤鱼的窒息点有着显著的影响,在30℃时窒息点最高,成鱼为0.27 mg·L-1,幼鱼为0.29 mg·L-1;以30℃为界,鲤鱼成鱼及幼鱼的窒息点随着水温的升高和降低而降低,温度升高到34℃时,鲤鱼成鱼降低到0.22 mg.L-1,鲤鱼幼鱼降低到0.24 mg·L-1;温度降低到2℃时成鱼降到0.12 mg·L-1,幼鱼降到0.13 mg·L-1。并且,鲤鱼的窒息点随着体重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4.
将540只1日龄樱桃谷鸭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30只,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200、400 mg·kg-1乳化剂的试验日粮,试验期为42 d,研究不同含量乳化剂对樱桃谷鸭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脂类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400 mg·kg-1乳化剂可显著降低樱桃谷鸭前期料重比(P<0.05),提高42 d体重(P<0.05);添加200 mg·kg-1乳化剂可显著降低胸肌48 h滴水损失(P<0.05),提高胸肌24 h的pH(P<0.05).与对照组和200 mg·kg-1乳化剂组相比,添加400 mg·kg-1乳化剂可显著提高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含量(P<0.05).添加200 mg·kg-1乳化剂可显著降低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P<0.05),添加乳化剂对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和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400 mg·kg-1乳化剂可提高樱桃谷鸭生产性能,添加200 mg·kg-1可改善胸肌肌肉品质,添加不同含量乳化剂均能不同程度改善脂类代谢.  相似文献   

15.
喹乙醇在鲤鱼体内的积累与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8个不同喹乙醇剂量(0、50、100、200、400、800、1600、3200mg/kg)的饵料和6个不同喹乙醇剂量(0、200、400、800、1600、3200mg/kg)的饵料对鲤鱼Crprinus carpio L进行2批饲养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剂量和摄食时间(实验1)、不同剂量和停药时间(实验2)鲤鱼组织中药物的积累和残留。结果表明,各种组织中喹乙醇的蓄积量随时间的延长和给药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不同组织对会喹醇的蓄积能力不同。其中以肝脏为最大,肌肉为最小。组织喹乙醇的消除速度,以肌肉的为最慢。肾脏为最快。在所有给药组中,喹乙醇在组织中的残留水平可在停药6d后降低到检测限以下,说明其消除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细菌16S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对断奶仔猪的肠道菌群结构和饲喂两株单一益生菌(屎肠球菌)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和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断奶仔猪肠道微生态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细菌所占比例分别为50.5%和42.2%,为绝对优势菌群。饲喂屎肠球菌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细菌丰度均增加;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无壁菌门Tenericutes、酸杆菌门Act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细菌的丰度明显上升,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细菌丰度则发生了明显下降。屎肠球菌所在的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的比例虽由0.07%(对照组)上升至0.12%(SF1组)和0.14%(SF2组),但在肠道菌群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小,说明屎肠球菌对仔猪肠道微生态的作用主要是影响其他细菌的丰度和多样性进而改变菌群结构。与对照组相比,SF1组的上述菌群变化幅度高于SF2组,通过与3组仔猪生长性能数据的对比,上述菌群变化的幅度与仔猪生长性能提高的程度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喹乙醇和分子氨对鲤幼鱼血清SOD和MD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双因子多水平试验设计,研究喹乙醇和分子氨同时作用对鲤血清SOD和MDA的影响。喹乙醇在饲料中的添加水平为0,200,500,1500 mg.kg-1,水体中分子氨浓度为0.069,0.137,0.411 mg.L-1。结果显示,试验组鲤血清SOD活性在214.386~551.137 U.mL-1之间,较对照组(631.374 U.mL-1)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在2.427~5.572 nmol.L-1之间,较对照组(1.756 nmol.L-1)显著升高(P<0.05)。多重比较显示,喹乙醇添加量达到500 mg.kg-1、分子氨浓度达到0.137 mg.L-1时,SOD活性的下降并趋于稳定;当喹乙醇和分子氨浓度达到1 500 mg.kg-1,0.411 mg.L-1时,MDA含量显著上升(P<0.05)。喹乙醇与分子氨的交互作用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分子氨和喹乙醇可直接影响鲤幼鱼体内的脂质过氧化水平,且这种氧化损伤的程度与二者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高春生  范光丽  王艳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440-6440,6546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对黄河鲤鱼生长性能和血清T3、T4含量的影响。选用体重121 g左右的黄河鲤鱼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在饲料中添加04、008、001、200和1 600 mg/kg牛磺酸,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牛磺酸促进黄河鲤鱼的生长,添加量为800 mg/kg时生物学综合评价最高、饲料系数最低(P<0.05);添加8001、200 mg/kg牛磺酸,能够显著提高血清T3含量(P<0.05);添加1 200 mg/kg牛磺酸,能够显著提高血清T4含量(P<0.05)。综合考虑,黄河鲤鱼饲料中牛磺酸的最适添加量为800 mg/kg。该研究为牛磺酸在饲料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镉-豆磺隆复合污染对小麦生物学性状与品质的胁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黑土土壤镉-豆磺隆复合污染对小麦生物学性状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镉、豆磺隆复合对小麦辽春10号(TriticumaestivumL)生物量的影响表现出协同作用,而且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小麦株高、地上部鲜重与干重以及根的鲜重与干重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当镉的浓度达到100mg·kg-1时,小麦生长迟缓,植株矮小等中毒症状比较明显,地上部鲜重变化最大,相对于对照下降了83.1%,根鲜重下降了72.0%,地上部干重下降了69.7%,根干重下降了63.0%,株高下降40.1%。加入豆磺隆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不同浓度豆磺隆表现出的抑制程度为:30μg·kg-1>10μg·kg-1>0。小麦积累镉的量,随着镉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反映其品质不断下降。其中根部镉浓度增加的幅度很大,由41.2mg·kg-1增加到438.2mg·kg-1;但当投加镉的浓度达到100mg·kg-1时,小麦积累镉的量呈现下降的趋势;高浓度豆磺隆处理的小麦积累镉的量,低于低浓度处理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硫酸铜与碱式氯化铜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仔猪饲料中通常以硫酸铜250mg·kg-1形式提供的铜,并且实践表明高铜对仔猪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硫酸铜比较活跃,对维生素破坏较大,往往会导致饲料氧化酸败,影响饲料的适口性。碱式氯化铜(TBCC)含铜58%,具有流动性好、稳定性佳、对维生素破坏小等特点。国外许多饲料公司在乳猪饲料中广泛使用TBCC作为铜源,并且有报道150mg·kg-1碱式氯化铜来源的铜能达到250mg·kg-1硫酸铜来源的铜的饲喂效果。本试验旨在比较硫酸铜与碱式氯化铜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仔猪饲料的品质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时间和地点试验于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