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江西省双季稻田三熟制种植模式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江西省水田不同种植模式视角,从双季稻田三熟制不同的种植模式入手,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角度考虑,利用田间试验数据,采用群决策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出各种植模式综合效益优劣。结果表明,绿肥—稻—稻、薯—稻—稻的种植模式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较高的生态效益,薯—稻—稻、油菜—稻—稻的种植模式表现出较好的社会效益。就综合效益而言,绿肥—稻—稻和薯—稻—稻的种植模式优于其他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适合在温州平原双季稻区开展“油-稻-稻”周年粮油三熟制生产的早熟高产优质油菜品种,本研究对引进的13个油菜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日均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变幅在163~170 d,于5月4—11日成熟,阳光131和湘油420于5月4日成熟,基本不影响后茬早稻的正常生产;阳光131产量位居第一,为1 529.4 kg·hm-2,比对照沣油737增产3.8%;早3产量其次,为1 491.9 kg·hm-2,比对照增产1.2%;H20-04和阳光131净种植效益分别为9 895.3和9 320.8元·hm-2,均高于对照沣油737。综上,阳光131生育期短、产量高、种植效益较好,适宜温州平原连作稻区油-稻-稻周年三熟制种植模式,可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3.
连续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稻茬免耕直播、稻茬免耕点播、稻茬免耕移栽、稻茬翻耕直播的几种种植方式中,稻茬免耕点播的油菜生长发育,明显比传统稻茬翻耕直播理想,更容易形成较为理想的冬前壮苗,进一步增强油菜抗寒、抗病和抗倒伏的能力,大多数的经济性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比稻茬翻耕直播油菜增产14%左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为解决稻茬免耕油菜的产量不稳定和种植方式混乱这一难题,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4.
豫南稻茬区作为全国油菜的主产区之一,近几年由于受种植习惯、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影响,油菜种植面积难以扩大。笔者结合多年的研究与生产实践经验,针对限制当地油菜种植面积扩大的主要因素和群众种植习惯,提出了豫南"稻-油"轮作区双低杂交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谨供参考。一、豫南"稻-油"轮作区油菜生产情况(一)区位优势豫南"稻-油"轮作区主要包括信阳市、驻马店市的正阳县、确山县、泌阳县、新蔡县及南阳市的桐柏县、新野县、唐河县、邓州县,常常年种植面积为20万~25万hm^2。  相似文献   

5.
自1990年起,我国的油菜种植面积达到了530万—690万公顷,大约占到世界总种植面积的30%,是中国继稻、麦、玉米、大豆之后的第五大作物,在农业方面占据重要的地位。1985年,我国利用农杆菌转化法获得第1例转基因甘蓝型的油菜,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通过基因工程对油菜品种进行改良。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现阶段国内油菜生产的情况,提出了油菜品种改良的目标及生产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油菜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比较长,适应力较强,可以在大多数耕田中种植。为了确保油菜的丰收,对稻茬免耕直播油菜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等各个方面对稻茬免耕直播油菜栽培技术的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深入分析,在保证油菜能够更好更快播种的同时,确保油菜的收获质量,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要建设农业强国,把“油瓶子”端得更牢更稳,应持续扩大粮油作物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增强产能。我国是油菜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种植面积超1亿亩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1/4,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和云贵地区,冬油菜生育期一般在200 d左右,通常在10月播种,次年4-5月可收获。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稻油、稻稻油轮作已经成为冬油菜主产区的主要种植模式。湖北恩施建始县大力开发冬闲田种植油菜,积极探索绿色高产技术在建始县油菜栽培中的集成应用,确保油菜种植质量与产量,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油料的稳产保供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合宁波市海曙区种植的常规单季晚稻高产新品种,引进浙粳、武运和春江3个系列共9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系列中的武运4326、武运粳31田间表现较好,产量高、熟期早、日产量高,在小麦—稻、油菜—稻茬口中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
稻-油轮作是百色市北部山区的主要耕作模式之一,水稻收获后,油菜于秋季种植。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充分利用地力、空间、光热,协调好油菜个体与群体关系,从而获得最高产量。通过本试验可见在百色市北部山区,花油3号油菜种植密度以150 000株/hm2左右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0.
嘉鱼县中稻—再生稻—油菜(绿肥)高效模式示范推广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嘉鱼县中稻—再生稻—油菜(绿肥)高效种植模式示范的概况,总结了其示范成效,介绍了采取的技术措施及保障措施,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嘉禾县泮头乡农民多年来发展“油-稻-稻”生产.充分利用冬闲稻田种植油菜,提高了耕地利用率,在增收的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管理经验。针对近年来的反常气候,全乡农民严格抓好春季培管,油菜连年丰收.每667平方米油菜籽产量在150公斤以上,产值达500多元。总结油菜丰收经验,关键要抓好“三防”。  相似文献   

12.
张志明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3):116-116,40
在邵武市水北镇进行直播稻对比试验,结果显示:直播稻表现出生育期缩短、分蘖早、有效穗多、产量高等特点,直播稻种植方式适宜在单季晚稻种植区域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油菜水稻套种模式可有效提高当地热量、水源、土地的利用率,增加油菜种植面积,提高农民收益。通过探讨湘中地区油稻套种高产种植技术,对油菜种植中品种选择、播种、施肥、间苗、病虫防治、收获等环节以及对水稻品种选择、秧田管理、高产构建、水肥管理、病虫防治等环节进行总结,以期为油菜水稻套种模式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油菜免耕直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油菜免耕直播技术,集中对稻茬油菜免耕直播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希望通过分析,能够对油菜免耕直播技术的特点进行一个总结,进一步促进四川省开江县油菜的规模化种植。  相似文献   

15.
衡阳地区油菜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衡阳市油菜生产以"稻—油""稻—稻—油"种植模式为主的特点,2016~2017年度,引进10个油菜品种开展适应性品种筛选试验,拟筛选出高产、优质、广适油菜品种并推荐应用于衡阳市油菜生产。研究结果表明:景油359、亚科油193和赣油117等品种表现高产、优质、生育期适中、抗逆性较强,适宜在衡阳市及周边地区"稻—油"两熟制种植模式应用;沣油566生育期较短且产量优势尚可,可在衡阳市"稻—稻—油"三熟制产区试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油一稻一稻种植模式下磷肥的后效应作用.结果表明,磷肥的施用对当季油菜产量的影响较大.增产17.01%.油菜生长期间施用的磷肥对下季早稻的生长有一定的后效作用,早稻生长期间施用的磷肥对下季的晚稻生长有一定的后效作用.晚稻施用磷肥没有增产作用.因此,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建议油一稻一稻三熟制种植模式下种植油菜时施用磷肥.而在种植早晚稻时只施氮钾肥.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油菜免耕直播技术,集中对稻茬油菜免耕直播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希望通过分析,能够对油菜免耕直播技术的特点进行一个总结,进一步促进四川省开江县油菜的规模化种植。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宁国市种植模式大部分是一油一稻,油菜是当地主要的午季作物之一,也是当地农民种植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以前宁国市油菜主要采取免耕直播机开沟覆土种植,施肥与病虫害防治以及收割以人工为主,用工多、劳动强度大,制约着油菜种植面积扩大。近年来通过推广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既有效缓解油菜生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又提高了种植效益,对优化秋冬季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稳定油菜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巩固和发展水稻、油菜生产,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办了油—稻两熟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千亩高产示范,千亩片油菜亩纯收入753.3元,水稻亩纯收入1 151.5元。非项目区油—稻两熟油菜亩纯收入460元,水稻亩纯收入480.5元。油—稻两熟项目区比非项目区亩增纯收入964.3元,经济效益可观,该技术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荔浦县的马蹄生产发展较快,但传统的稻—马蹄栽培模式效益并不高,为了改变传统的栽培模式,更好的体现稻—马蹄模式的种植优势,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研究马蹄组培苗的培育和繁殖。通过3年的试验,摸索出稻(超级稻)—马蹄(组培苗)种植模式。文章分析荔浦县发展稻(超级稻)—马蹄(组培苗)种植模式的可行性及其效益,并介绍该种植模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