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性别决定(sex determination)涉及遗传、发育和进化等领域,开展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对认识动物性分化异常等多种与性别有关的疾病、实现动物性别的人为控制等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还可为生物进化的分析提供新的线索。本文主要阐述两大性别决定基因家族(Sox,DMRT)中Sox9,DMRT1在水产动物的研究,并探讨了在水产养殖动物性别决定基因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性别异形在动物界广泛存在,长期以来一直是生物学中的热门话题。黄喉拟水龟性别分化属温度依赖型,其温度响应分子机制仍不清楚。为了进一步解析龟鳖动物性别分化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初步比较分析了黄喉拟水龟转录本中性别差异表达(different expressed, DE)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及其调控的靶基因。首先,运用Illumina深度测序平台,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s)对黄喉拟水龟的精巢和卵巢进行了比较转录组学分析并筛选鉴定出雌雄差异转录本,共筛选获得8 237个DE mRNA和9 573个DE lncRNA。通过GO功能注释及 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上述差异转录本主要参与龟鳖动物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等相关信号通路。此外,通过顺式和反式作用分析,筛选获得了一系列与生殖发育相关的(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受DE lncRNAs调控的靶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黄喉拟水龟温度依赖型性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线索,特别是为进一步挖掘利用龟鳖动物性别决定因子,进行龟鳖动物性控育种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于红  郭浪  李琪 《水产学报》2023,47(3):039102-039102
性别决定与分化是生命发育的基本事件,性别决定与分化机制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贝类具有雌雄同体、雌雄异体、雄性先熟和性转换等复杂的性别类型,是研究无脊椎动物性别决定与分化机制及其演化进程的理想动物类群。挖掘贝类性别决定与分化调控基因,阐明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对于揭示贝类性别决定与分化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贝类性别决定与分化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研究领域进行展望,以期为贝类的性别决定和分化机制、生殖操作和遗传改良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度、性激素、芳香化酶以及随机重复序列、核受体基因等对性别分化的调控方面。由于鱼类所处分类地位较低 ,生活环境千差万别 ,鱼类性别决定没有一个普遍的模式 ,目前研究的鱼类又各不相同 ,因此象哺乳动物那样的性别决定级联模式还没能阐述。本综述旨在阐述近几年有关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方面的研究动态和进展 ,为系统研究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脊椎动物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的分子机制保守,但不同类群的最上游的性别决定基因却大不相同,尤其是鱼类,其性别决定基因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性别决定包括环境性别决定和遗传性别决定,环境性别决定主要受温度、光照、激素和pH等的影响,而遗传性别决定一般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决定。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TGF-β)信号通路参与介导了多种生物学过程,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鱼类有多个性别决定基因都是TGF-β信号通路的成员,且该信号通路对于鱼类的性别分化也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鱼类已报道的性别决定基因或候选基因,详细综述了TGF-β信号通路在鱼类性别决定与分化中的各种功能,并探讨了该信号通路参与鱼类性别决定的可能机制,这对认识TGF-β信号通路在鱼类性别决定、分化中的作用和性控育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龟鳖类属于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机制,其性别分化受环境温度影响。龟鳖类温度依赖型机制存在两种模式:温度依赖型Ⅰ型,高温产雌性,低温产雄性;温度依赖型Ⅱ型,高低温产雌性,中温产雄性。目前大规模人工养殖的乌龟、黄喉拟水龟、巴西彩龟、中华鳖等均属于温度依赖型,有关珍珠鳖的相关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生产实践中珍珠鳖生长速度比传统养殖的中华鳖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鱼类性别的决定,受遗传、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介绍了鱼类性别鉴定方法:表观观测法、组织切片、超声鉴定法、血液生化指标及激素判别法、染色体形态以及染色体带型差异判别法、分子标记法、单细胞测序技术等。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实际应用范围。提出,今后对于鱼类性别鉴定方法,应着重研究性别特异位点,创新筛选技术,并加大性别分化机制和性别控制的研究力度,进一步开发单细胞测序技术在鱼类性别鉴定中的应用,对于鱼类,尤其是具有明显性别二态性的鱼类研究和渔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鱼类性别分化和性别决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类和鸟类的胚胎发育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的,受外界环境影响极小,因此其性别决定和分化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而低等脊椎动物的性别决定和分化除受遗传因素控制外,还受到温度、光照、pH值、食物供给、外源激素及动物群体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FTZ-F1基因属于孤核受体超家族成员,最初是在果蝇(Drosophila)中发现的,该基因在果蝇胚胎发生的早期调控体节分化基因ftshi-tarazu(FTZ)表达。目前已经发现了很多它的同源基因。研究证明它在类固醇生成、性别分化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鱼类在脊椎动物系统进化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是脊椎动物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类群,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特征和重大的经济价值,所以对于鱼类性别决定机理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就鱼类中发现的性别相关基因FTZ-F1,及该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在性逆转鱼中的作用及与芳香化酶的相互作用关系等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系统研究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罗非鱼的SRY基因PCR扩增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RY与性别有关,本文通过对罗非鱼SRY基因分析来探索罗非鱼的性别决定机制。引物对A是根据人的SRY基因来设计的,它特异扩增正常男性SRY基因含保守区在内约600bpDNA片断。用引物对A扩增三种罗非鱼的SRY基因,结果表明:在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以及奥尼杂交鱼这些鱼的雌雄中都只出现了大小一致的1条带,经检测为SRY的同源基因,无性别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