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ALS酶是植物体内所特有的一种靶酶,在温血动物中不存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杜邦公司发现磺酰脲类ALS酶抑制剂以来,磺酰脲类超高效除草剂成为农药创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的超低用量大大改善了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对温血动物几乎无毒,迅速在国际上欣起一股研发热潮。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李正名院士课题组,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磺酰脲类除草剂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合成了近600个磺酰脲类新化合物,首次发现单取代的磺酰脲分子同样具有很高的除草活.性,总结了磺酰脲活性结构三要素,从而部分修正和发展了国际上公认的磺酰脲构效关系理论,获得了系列中国发明专利的授权并相继开发和工程化了单嘧磺隆和单嘧磺酯两个创制农药新品种及其制剂,其中单嘧磺隆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制除草剂,突破了国际上已商品化的磺酰脲类超高效除草剂必须含有双取代杂环的经典结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定性和定量测定,用乙腈提取土壤中的磺酰脲类除草剂,经弗罗里硅土柱净化,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同时测定土壤中6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结果表明,测定定量限可达1.0 ng/m L以下,回收率范围为84.2%~95.0%,RSD为2.9%~6.7%,符合中国农药残留检测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8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腐植酸上的吸附作用与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甲磺隆、绿磺隆、甲嘧磺隆、烟嘧磺隆、吡嘧磺隆、氯嘧磺隆、苄嘧磺隆和噻磺隆等8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腐植酸上的吸附行为,利用批量平衡法测定了它们的吸附等温线,评价了pH值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同时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手段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腐植酸对8种磺酰脲除草剂的吸附作用较强,其吸附强弱依次为氯嘧磺隆>苄嘧磺隆>绿磺隆>噻磺隆>甲磺隆>吡嘧磺隆>烟嘧磺隆>甲嘧磺隆。吸附与pH值呈负相关,低pH环境中吸附量显著增加;吸附随溶液离子浓度的增加而略有增加。FT-IR的实验结果表明,腐植酸对磺酰脲除草剂的吸附存在明显的氢键作用,推测可能是磺酰脲脲桥上酰氨基的氢与腐植酸中羟基上的氧原子、均三氮苯环上的氮原子与腐植酸羟基上的氢原子之间形成了较强的氢键。  相似文献   

4.
磺酰脲类除草剂在环境中的转归和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磺酰脲类除草剂在环境中的主要理化性质 ,及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对环境的影响 ;提出要解决磺酰脲类除草剂对环境尤其是对植物的药害问题 ,其在环境介质中的残留测定技术是亟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磺酰脲类除草剂对玉米的安全性及在土壤中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室内模拟添加法、盆栽法,研究了噻磺隆、苄嘧磺隆、苯磺隆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安全性及对玉米幼苗的影响,同时,对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玉米品种对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差异,该类除草剂ED10 以上剂量对玉米苗期的根长、株高、叶面积有明显的影响;苯磺隆、噻磺隆和苄嘧磺隆在土壤中降解的半衰期分别为3.6d、6 .3d、15 .4d。在推荐剂量下,只有苄嘧磺隆会对后茬玉米造成药害  相似文献   

6.
针对生活污水的二级处理出水,研究了混凝-吸附对二级出水中氮和磷的去除特性,以筛选出最优的二级出水中氮磷的去除工艺.结果表明,混凝出水总磷去除率达96.30%,总氮、氨氮出去效果较差.采用混凝-活性炭吸附出水总磷、总氮、氨氮的去除率分别是92.59%、76.97%、33.40%,总氮、氨氮浓度不能达到景观用水回用标准.混凝-沸石吸附出水总磷、总氮、氨氮的去除率分别是87.04%、86.17%、65.20%,去除效果好,浓度均达到再生水景观回用标准.因此,选用混凝-沸石吸附联合处理工艺去除二级出水中的氮和磷,为优化再生水处理工艺,保障再生水水质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因高活性、高选择性以及对人畜安全,磺酰脲类除草剂仍将是全球除草剂市场的主要增长点,也是各国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国外权威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全球磺酰脲类除草剂将以年均2%的速度增长.不断涌现的高端新品将是拉动市场的主要动力。这是年前从2009中国磺酰脲类除草剂产业论坛上获得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磺酰脲类除草剂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研发出来的一种除草剂,其具有高效、广谱、低毒、高选择性等优点,因此,一经问世就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其引起的土壤、地下水污染问题而饱受诟病。有些磺酰脲除草剂难以降解,可对环境造成持续的污染,更有甚者,农作物也会因此而造成农残超标。因此,磺酰脲类除草剂在环境、农产品中的残留问题及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9.
作物保护剂对磺酰脲类除草剂解毒效应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国内外学者以及作者自己对作物保护剂和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研究,概述了保护剂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解毒作用。不同环境条件对保护剂的解毒作用有一定的影响,并从理论上证明保护剂通过抑制核苷二磷酸(RDP),并间接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活性,从而对磺酰脲类除草剂进行解毒效应.  相似文献   

10.
磺酰脲类除草剂是全球最常用除草剂之一,但长期使用会影响农作物生长,为了在使用此类除草剂的同时减少对农作物的影响,达到安全有效使用除草剂的目的,本文介绍了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以及不同条件下的降解性,并展望了磺酰脲类除草剂今后研制与开发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朱波  金腊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069-10072
利用自制的悬浮式活性炭纤维帘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模拟的氮污染水源水,考察了载体上生物膜驯化过程中生物相的变化和反应器内基质浓度的降解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中CODCr、NH3-N和TN的浓度分别达到37.1、1.79和2.04 sg/L时,出水中的浓度分别为15.3、0.39和0.48 mg/L,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2002-3838)的Ⅱ类水质要求,去除率分别达到58.7%、78.4%和76.2%.与仅靠悬浮式活性炭纤维帘反应器吸附降解的去除率相比较,悬浮式活性炭纤维帘生物膜反应器的去除效果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磺酰脲类除草剂水化学降解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磺酰脲类除草剂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类作用独特的除草剂,可用于防除多种作物和蔬菜地各种阔叶杂草和某些禾本科杂草,同时因其用量低(10~40g·hm^-2)、对哺乳动物低毒以及独特的除草活性等特点而受到普遍应用,因此了解磺酰脲类除草剂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及归趋对于其科学合理使用、防止作物药害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几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水体中的水化学降解机理进行了简单评述,并根据水解机理的不同将分为不带吡啶和三嗪环、带三嗪环和带吡啶环等3大类磺酰脲类除草剂,讨论了在水体中的转化以及黏土矿物的催化水解途径,提出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氨三乙酸—铵盐镀锌废水通过化学凝聚、活性碳静电吸附等流程处理,可使其得到净化。经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表明:利用此流程除锌效率可达到95%以上,经过处理的水含锌量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条例的标准。而且可以回收氯化锌和循环使用净化水,活性碳也不用另行再生。  相似文献   

14.
氨三乙酸—铵盐镀锌废水通过化学凝聚、活性碳静电吸附等流程处理,可使其得到净化。经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表明:利用此流程除锌效率可达到95%以上,经过处理的水含锌量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条例的标准。而且可以回收氯化锌和循环使用净化水,活性碳也不用另行再生。  相似文献   

15.
磺酰脲类除草剂动态定量结构-生物降解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目标化合物的半衰期作为衡量生物降解性的定量指标,利用逐步回归法对13种磺酰脲类化合物进行了QSBR研究,建立了数学模型,并验证其预测功能。模型指出,此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与其最低空轨道能量、脲桥上与S原子相邻的N原子所带的电荷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在优化还原法和改性活性炭吸附法应用于水体中Cr(Ⅵ)的去除效果的基础上,探讨还原法-改性活性炭吸附法的联用及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正交试验及2次验证试验优化了还原法对水体中Cr(Ⅵ)的去除,得到了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连二亚硫酸钠和硫代硫酸钠分别作为还原剂的还原法的优化条件,在该条件下,各还原剂对水体中Cr(Ⅵ)的去除率可达到96.59%~99.48%.以不同浓度硝酸锰分别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其效果差别较大,但都优于未改性活性炭,其中,当硝酸锰浓度为0.03 mol·L-1时,所得的改性活性炭对水体中Cr(Ⅵ)的去除率最高,且去除率受pH、初始Cr(Ⅵ)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影响较大,pH为3时,去除率最高(94.6%),对水中初始浓度较低的Cr(Ⅵ)的去除效果较好,在吸附的初、中期,Cr(Ⅵ)的去除率增长较快.还原法-改性活性炭吸附法联用优于单独应用还原法或改性活性炭吸附法,以该联用法对海甸溪水模拟Cr(Ⅵ)污染样品的处理结果表明,联用法对实际基体样品的处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小试试验探讨了臭氧-生物活性炭纤维去除微污染源水中氮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反应器进水氨氮浓度较低时,会出现氨氮累积现象,BACF柱适应环境的能力较BAC柱强;臭氧化工艺对亚硝酸盐氮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当反应器中亚硝化杆菌和硝化杆菌生长成熟后,炭滤柱出水中均未检出亚硝酸盐氟;2种工艺对总氯的去除率均在10%以内,但O3-BACF工艺去除氮的效率稍高于O3-BAC工艺。  相似文献   

18.
利用化学凝聚、静电吸附及吸附处理纤维板废水,得到很好的效果。利用此法,纤维板废水的CODcr值,从1988 ppm降低为35ppm;除去的总效率达98%。净化水的水质无色、无味、透明。利用此法,不仅废水能够完全净化,而且活性炭再生也不需要再生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