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豆分离蛋白和甘薯淀粉磷酸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重要的功能特性,被广泛用于替代动物蛋白,其凝胶特性是决定食品品质的关键。该文以大豆分离蛋白和甘薯淀粉磷酸酯混合成的凝胶体为研究对象,考察超高压处理对共混凝胶体质构的影响,并通过SEM和DSC进行结构表征。结果显示:不同的压力水平和保压时间可显著影响凝胶体凝胶的硬度、弹性、粘聚性和咀嚼性等质构参数。超高压处理能够改善凝胶体的质构特性及结构,对丰富和完善超高压加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搅拌、离心、加热处理,可使不同分子量的蛋白分子分层,经过变性处理形成凝胶体。通过凝胶体在凝胶仪上的形变测试,得出数据,进出判定出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功能性的好坏。  相似文献   

3.
转谷氨酰胺酶催化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探讨了转谷氨酰胺酶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谷氨酰胺酶能够显著的提高了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凝胶强度。二次旋转正交设计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40 U.g-1、温度40℃、pH 7.5、作用时间2.5 h;最大凝胶强度为(150.547±6.374)g,但此时凝胶表面疏水性和保水性有所下降。研究为改进我国大豆蛋白的功能性和应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同功率超声波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膜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isolated protein,SPI)溶液进行超声处理,研究了SPI经不同功率超声处理后所成膜的机械性能、阻隔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膜经1000W超声处理10s后,所成膜结构更加细致均匀,机械强度、阻隔性能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前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热凝胶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大豆分离蛋白热凝胶流变学特性所产生的影响,通过改变大豆分离蛋白液的加热温度、pH以及无机盐的含量,采用旋转流变仪研究了不同大豆分离蛋白热凝胶的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热凝胶的弹性模量G'随着扫描频率的降低而减小;制备凝胶时的热处理温度、盐离子含量以及pH均对大豆分离蛋白热凝胶的流变学特性产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符合质量标准的同一批次的凝胶型大豆分离蛋白的检测,在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为40%~60%的贮存环境条件下,经过24个月的观察,从记录的NSI和凝胶强度数据得出,大豆分离蛋白的NSI和凝胶强度在18个月内可保持其品质.  相似文献   

7.
以魔芋多糖(魔芋精粉)为基料,将其与κ-卡拉胶和大豆分离蛋白以物理共混方式复合,研究了魔芋多糖复合物体系的凝胶化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对复合物体系的凝胶化性能分析,得到魔芋多糖复合物中多糖和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比例为6∶4,当体系的pH值为7时,复合物体系的凝胶强度达到最大;最佳共混溶胀温度为85℃;随着体系中多糖、蛋白浓度的递增,分子之间相互碰撞、结合的机会显著增多,复合物的凝胶强度也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线性回归方程为:Y=254.8X-94.2(R2=0.9883);在相同浓度下,K+对复合物体系凝胶强度增强的效果远远大于Na+。  相似文献   

8.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基质,加入预乳化的大豆脂肪制成大豆分离蛋白-脂肪复合凝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蛋白质脂肪比、加热温度、加热时间、p H值、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复合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法对PFR、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3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利用物性仪对复合凝胶的质构特性,如凝胶硬度、弹性、内聚性、胶凝性等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建立了相关的回归模型,得到复合凝胶的最优制备条件为:PFR为3.48,加热温度为93℃,加热时间为40 min。  相似文献   

9.
在90℃下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浓度、pH值、金属离子、加热时间等因素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酸性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形成凝胶的最适pH值为3.0,碱性条件下最适pH值为9.0;pH值大于11时在95℃的水浴锅中加热5 m in,大豆分离蛋白变为黄棕色黏稠状液体,且有异味;浓度为16%大豆蛋白凝胶溶液中CaC l2浓度为0.4%时,形成凝胶的透明性最高,凝胶形成时间为22 m in。  相似文献   

10.
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当前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和应用中普遍存在凝胶性差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影响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大豆加工副产物——豆渣及油脚的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豆富含蛋白质、脂肪,是人类生活中优质的蛋白源和优质油的来源.对其加工利用一直都被人民关注.在大豆加工过程中余下的豆渣及油脚含有生理活性物质,对人类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豆渣、油脚的开发应用进行了研究,利用豆渣为原料提取豆渣膳食纤维素,工艺产率为80%,产品纤维素含量为67.71%,并研制开发了大豆纤维系列食品.利用大豆油脚提取大豆天然维生素E,纯度为80%,其理化指标均符合食品添加剂标准.  相似文献   

12.
豆腐凝胶成型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腐凝胶形成过程是豆腐加工关键环节。其形成机制目前普遍认为是大豆贮藏蛋白(包括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在加热条件下分子内部疏水集团暴露,聚集形成大豆蛋白聚集体;聚集体在盐离子、氢质子或酶等凝固剂作用下,形成致密、有序和稳定三维蛋白网络结构,呈宏观豆腐凝胶。豆腐凝胶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综述大豆蛋白组成、豆浆热处理工艺和凝固剂使用等因素对豆腐品质和凝胶形成机理影响,旨在为豆腐凝胶成型理论探讨、加工工艺参数选择和新产品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晋北高寒区大豆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豆是粮食兼经济作物,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大豆中含有可精深加工并对人体有特殊功能的活性物质,如磷脂、低聚糖、皂苷、异黄酮、天然维生素等,极具开发潜力,被称为是21世纪的"保健食品"。豆饼则是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饲料蛋白的主要来源,大豆根部极其丰富的根瘤菌又是一种重要的养地原料。  相似文献   

14.
加热方式对白鲢鱼糜类素材凝胶形成能力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白鲢鱼糜,鱼糜 大豆蛋白复合素材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水浴、微波以及微波与水浴联合的三种不同加热方式对样品凝胶形成能力的影响,并通过电镜实验对样品微观结构加以观察,从而考察样品凝胶特性与微观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达到相同凝胶强度的条件下,微波加热较传统水浴加热在处理时间上明显缩短,且微波加热由于具有瞬时升温的特点从而未出现水浴加热中存在的中温凝胶劣化现象。(2)在相近温度下,加热方式对单一鱼糜样品为微波水浴联合加热的样品凝胶强度最大,其次是微波单独加热,水浴加热最小,而对鱼糜大豆蛋白复合样品而言,微波单独加热的样品凝胶强度最大,其次是微波水浴联合加热,水浴加热最小。(3)不同凝胶样品微观结构的电镜实验显示微波加热比水浴加热下样品的组织结构更均匀致密,这与样品的凝胶强度的差异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以白鲢鱼糜,鱼糜 大豆蛋白复合素材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水浴、微波以及微波与水浴联合的三种不同加热方式对样品凝胶形成能力的影响,并通过电镜实验对样品微观结构加以观察,从而考察样品凝胶特性与微观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达到相同凝胶强度的条件下,微波加热较传统水浴加热在处理时间上明显缩短,且微波加热由于具有瞬时升温的特点从而未出现水浴加热中存在的中温凝胶劣化现象。(2)在相近温度下,加热方式对单一鱼糜样品为微波水浴联合加热的样品凝胶强度最大,其次是微波单独加热,水浴加热最小,而对鱼糜大豆蛋白复合样品而言,微波单独加热的样品凝胶强度最大,其次是微波水浴联合加热,水浴加热最小。(3)不同凝胶样品微观结构的电镜实验显示微波加热比水浴加热下样品的组织结构更均匀致密,这与样品的凝胶强度的差异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不同加工处理大豆制品对鲤鱼鱼种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健康的体质量为(5.89±0.36)g鲤鱼Cyprinus carpio鱼种为试验鱼,以生大豆粉和不同处理的大豆制品分别替代鱼粉,大豆蛋白分别替代鱼粉蛋白的50%,配制5个等蛋白(可消化蛋白质量分数为30%)、等能(可消化能15 MJ.kg-1)的半精制饲料,探讨饲料中不同处理的大豆制品对鱼粉蛋白的替代对鲤鱼生长、饲料利用和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增质量率热处理大豆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生大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化学钝化组、热处理大豆组和热乙醇浸提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都显著高于生大豆组(P0.05).化学钝化组和热处理大豆组的蛋白效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生大豆组的蛋白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化学钝化组和热处理大豆组(P0.05),但与热乙醇浸提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热处理大豆组的饲料系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生大豆组显著影响鱼类的水分、脂肪和灰分的含量(P0.05).在该试验条件下,热处理大豆组要好于其他各处理组.大豆抗营养因子对鱼类负面影响程度的顺序是抗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大豆抗原蛋白,降低抗营养因子的负面影响程度的处理顺序是热处理化学钝化热乙醇浸提.  相似文献   

17.
大豆豆渣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豆豆渣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矿物质以及各种维生素和营养素,通过工业化手段,对大豆豆渣进行加工处理,提高豆渣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分离提取豆渣中膳食纤维、异黄酮和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对大豆豆渣中有效成分提取和加工的多种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安徽省大豆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该地区大豆生产具有总量大、品质优、贡献大、茬口优、潜力大等诸多优势与特征。当前,在进口大豆冲击的不利环境下,我国必须保证国内食用大豆的完全自给并为面向全球市场的大豆食品加工业提供优质原料,安徽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生产调研,对安徽省大豆生产地位与特征进行分析,指出了当前该地区大豆生产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豆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与措施。[结果]分析发现,该地区大豆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大豆生产比较效益较低,综合配套技术集成创新不足,大豆加工业对大豆生产牵动作用不强,大豆补贴不足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结论]为实现该地区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稳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机农艺农信融合,提升大豆生产技术,提高单产,还要继续深化大豆精深加工,进一步提高大豆产业效益和农民积极性。另外,还要从维护国家和地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完善大豆产业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利用植物蛋白制备可食肠衣膜的技术方法,并对蛋白膜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比较,优选更适合制备肠衣的蛋白膜。[方法]以天然植物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适当加入添加剂甘油、谷氨酰胺转氨酶等,增强延展性和柔韧性,分别采用机械挤压法和流延法制备植物蛋白肠衣膜。以质构仪穿刺数据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工艺条件对肠衣膜强度的影响,并对比2种植物蛋白肠衣膜的理化性质。[结果]谷氨酰胺转氨酶酶解后流延法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肠衣膜的蛋白含量、含水率以及穿刺强度分别达到70.2%、11.8%以及0.632 kg,各项指标高于挤压法制备的玉米醇溶蛋白肠衣膜。[结论]大豆分离蛋白较玉米醇溶蛋白更适合制备成肠衣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豆加工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加工产业是我国的重要加工产业,充分、有效地利用大豆蛋白质资源是改善国民营养膳食结构,提高蛋白质的摄入量,增强国民体质的重要举措。通过剖析国内外大豆加工产业现状,介绍大豆加工业的新技术研究进展,对我国大豆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