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皮肤(尤其是头部皮肤)、口角、冠等处出现痘疹(皮肤型);有的在口腔和咽喉部粘膜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伪膜,故又称禽白喉。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虽病死率较低,但发病率高,可使病禽生长迟缓,影响产蛋率,并可诱发其他传染病。1病原禽痘病毒是一种比较大的痘病毒,它包括鸡痘病毒、鸽痘病毒、火鸡痘病毒、鹌鹑痘病毒、金丝雀痘病毒和麻雀痘病毒等。这些痘病毒之间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在血清学和免疫学方面具有交叉反应性,但又可互相明确区分。禽痘病毒通常不感染人和其他哺乳…  相似文献   

2.
雏鸽和幼鸽感染鸽痘病毒是临诊上常见的现象,成年鸽和种鸽在临诊上也经常出现痘病毒感染的症状,但已感染过痘病毒,可获得终生的免疫。1发病原因鸽痘病毒是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中的一个种。痘病毒科种类繁多,特性各异,禽痘病毒属中除鸽痘病毒外还有鸡痘病毒、金丝雀痘病毒、鹌鹑痘病毒、麻雀痘病毒等种类。一般各种痘病毒的致病宿主是专一的,但它们相互间可以传染,并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免疫保护性,鸽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特征是明显的一过性的皮肤和口腔黏膜的炎性过程,表现为皮肤毛囊增生,出现痘疹病变,然后结痂、脱皮等一系列临诊症状。有些…  相似文献   

3.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皮肤(尤其是头部皮肤)、口角、冠等处出现痘疹(皮肤型);有的在口腔和咽喉部粘膜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伪膜,故又称禽白喉(粘膜型)。  相似文献   

4.
鸡痘是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在鸡的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发生痘疹,或在口腔、咽喉部粘膜形成纤维素性坏死性假膜.病原是痘病毒,属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禽痘病毒是以鸟类为宿主的痘病毒的总称.在自然情况下每一种病毒只对同种宿主有易感性,但通过人工感染也可能传给异种宿主.本病主要发生于鸡和火鸡,幼鸽也可发生,鸭、鹅等水禽易感性很低,也少见明显症状.金丝雀可发病,造成流行.鹌鹑也可发生.各种野鸟对禽痘易感.  相似文献   

5.
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皮肤(尤其是头部皮肤)、口角、冠等处出现痘疹(皮肤型);有的在口腔和咽喉部粘膜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伪膜,故又称禽白喉(粘膜型).  相似文献   

6.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皮肤(尤其是头部皮肤)、口角、冠等处出现痘疹(皮肤型);有的在口腔和咽喉部粘膜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伪膜,故又称禽白喉(粘膜型)。  相似文献   

7.
禽痘病是由禽痘病毒感染引起的多种禽类的以皮肤和黏膜病变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1病原禽痘病毒(Fowlpox virus,FWPV)属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Avipoxvirus)的成员,本属包括鸡、火鸡、鸽、金丝雀、相思鸟等11个种,鸡痘病毒是其代表  相似文献   

8.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接触性的常发病毒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流行于家禽和各种野生鸟类。禽痘通常分为以身体无毛部位皮肤(尤头部和脚)的痘疹、增生、干硬结痂脱落为特征的皮肤型和呼吸道及食道粘膜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并常形成假膜的白喉型,有的病禽可同时混合发生。由于禽痘具有病原类型多、宿主范围广及交叉感染比较复杂等原因,使其防治难度加大,相应的造成了禽类养殖的经济损失和濒危野生鸟类的灭绝和某些种群数量的减少。本文就禽痘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等方面进行简要概述,以期能为禽痘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莉  鄢明华  朱辉  徐贵财 《中国家禽》2004,26(23):27-27
禽痘病毒可感染多种禽类,在观赏鸟中,该病最常发生于鹦鹉和金丝雀养殖场,在那里由于鸟类密切接触,可在短时间内引起较大的经济损失。它主要通过皮肤或粘膜的伤口感染,吸血昆虫是夏秋季节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该病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皮肤型,主要侵害无毛区的皮肤;粘膜型(白喉型),主要侵害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有时皮肤和粘膜同时发生病变,称为混合型。  相似文献   

10.
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禽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禽痘病毒属。病毒大量存在于病变的皮肤和粘膜病灶当中,对外界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干燥的痘疹痂皮中可存活数月,甚至更长。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型鸡场,常使病禽生长缓慢,产蛋率下降。继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感染时可引起大批死亡,特别是雏禽,常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1.
禽痘病毒表达载体是已构建表达外源基因的病毒载体中的一种,它在表达外源基因上具有明显的优势:(1)它的基因组结构庞大,能耐受较大的外源基因(25~35kb)在其基因组的不同位点插入。(2)严格的胞浆内复制,避免了病毒基因重组入宿主细胞染色体的可能性。且禽痘病毒的宿主范围较窄,仅感染禽类,在哺乳动物体内仅产生一过性感染,安全性较高。(3)表达产物(蛋白质)在翻译后的加工修饰过程与体内极为相似,因此活性高。且保留了相应的抗原性、免疫原性。基于这些特点,使得禽痘病毒载体不仅可作为禽源疫苗,而且还可作为哺乳动物乃至人类的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鸡痘病毒为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病毒病。目前禽痘主要是指鸡痘和火鸡痘,其临床特征是皮肤无毛处引起增生性皮肤损伤,形成结节,或在上呼吸道口腔和食道粘膜层引起纤维素性坏死和增生性损伤。发病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小鸡生长停止甚至死亡,蛋鸡生产下降。  相似文献   

13.
禽痘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的是鸡痘和鸽痘。禽痘感染的自然宿主是鸡、火鸡和鸽,鸭和鹅的易感性较低。根据症状和病变的表现,禽痘可分为皮肤型、白喉型和混合型。痘疹可发生于皮肤、口腔和咽喉部的粘膜。发生于皮肤的,称为皮肤型;发生于口腔和喉部的,称为白喉型;两者兼有的,称为混合型。此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多为幼鸡和幼鸽患病,且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病原禽痘的病原是痘病毒。目前认为引起禽痘的病毒最少有四种类型。鸡瘟病毒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危害性大;火鸡瘟病毒、鸽痘病毒也常见到;…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在河北省承德地区的规模蛋鸡场常有鸡痘流行,呈现地区性流行,本文对本病的病原体、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等加以总结,并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供读者参考。1病原体鸡痘病毒是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亚急性的流行性传染病,它包括鸡痘病毒、鸽痘病毒、火鸡痘病毒、鹌鹑痘病毒、金丝雀痘病毒和麻雀痘病毒等。上述痘病毒之间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在血清学和免疫学方面具有交叉反应性,但又可互相明确区分。在自然情况下,各种痘病毒对相应的宿主具有选择性的致病作用,但在人工感染时,也可使异种宿主感染。禽痘病毒通常不感染人和其他哺乳动物,也无交互免疫性。鸡痘病毒在病变皮肤的表皮细胞和感染鸡胚的绒毛尿囊膜上皮细胞的孢浆内,可形成卵圆形或圆形的包涵体。本病毒对外界  相似文献   

15.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鸟类的一种缓慢扩散的传染病,通常在临床上可分为皮肤型和粘膜型,也可表现为混合型。禽痘多通过机械性传播使受损伤的皮肤和粘膜感染,其中蚊虫叮咬是最主要的传播因素。任何日龄、性别和品种的鸡均可感染,粘膜型和混合型感染严重者引起大批死亡,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04年3月15日广  相似文献   

16.
鸡痘病毒是禽痘病毒的代表种,存在于病鸡的患部、皮屑、粪便及咳出的飞沫中,对高温、低温干燥的环境抵抗力强,但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强,容易被灭活。此病分为皮肤型和白喉型两种,有时出现一种,也有时两种同时并发。鸡痘在秋冬两季流行最盛,小鸡死亡率较高,秋季以皮肤型发病多,冬季是白喉型常见。鸡群密度越大,传染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正>鸽痘是由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疫病,该病毒属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的一类,与其他禽类病毒有时也交叉感染,鸽痘疫苗对其它禽类有较好的免疫效果,但在鸽痘预防方面仅鸽痘苗才达到免疫效果,鸽痘病毒适于干燥、低温、潮湿,但对高温敏感。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发生季节,一般在连雨天后多发,洪水过后易爆发,蚊虫叮咬也是感染途径之一,不同鸽龄不同体质对鸽痘的易感性不同,主要在皮肤黏膜出现痘疹、水疮,后破溃、结痂等,通过皮肤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19,(8):1466-1471
旨在对麻鸭源禽痘病毒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组织嗜性和易感动物进行初步探索。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广西邕宁发病麻鸭皮肤痘疹样本,结果显示,呈鸭源禽痘病毒阳性;电镜观察负染标本和超薄切片,病毒粒子符合典型的痘病毒形态特征;HE染色镜检组织切片,符合痘病毒感染的病理学特征;利用SPF鸭胚和鸭胚成纤维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经IFA和PCR方法检测证实成功分离到1株麻鸭源禽痘病毒;对麻鸭15种组织597份样本进行检测,发现痘疹中病毒含量最高,其次为食管、喉头、气管,而在肠道和法氏囊中未检测到病毒;同居感染试验发现麻鸭、阳江鹅和樱桃谷鸭均可感染该病毒,而鸡和番鸭未见感染。结果为鸭源禽痘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组织嗜性和宿主范围研究,以及其诊断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皮肤、口角、冠等处出现痘疹;有的在口腔和咽喉部粘膜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伪膜,故又称禽白喉。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虽病死率较低,但发病率高,可使病禽生长迟缓,影响产蛋率,并可诱发其他传染病。  相似文献   

20.
鸡痘是肉种鸡的一种常见病,由禽痘病毒引起。主要危害特征是在鸡的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处如鸡冠、肉垂等发生痘疹以及在鸡口腔、喉粘膜等处形成纤维素性坏死假膜。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皮肤型、粘膜型(俗称鸡“白喉”)和混合型鸡痘。该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在生产中危害极大,应引起高度重视。1流行特点不同日龄的肉鸡均可感染,以雏鸡发病率最高,常引起大批死亡。鸡痘多通过健禽与病禽接触,经受损伤的皮肤和粘膜而感染。蚊子(如库蚊、伊蚊)等双翅目昆虫及体表寄生虫如鸡皮刺螨可传播该病。蚊子的带毒时间可达10~30d。人工授精也可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