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有机肥用量对花生的增产效果,以阜花17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有机肥用量对花生光合特性、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施入量为4 000 kg/hm~2(T1)时阜花17号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达到最高值;农艺性状表现最好,秕果数最少;土壤养分含量最高;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达到最高值,百果重为186.31 g,百仁重为62.82 g,产量为307.21 kg/亩。有机肥施入量为2 000 kg/hm~2、3 000 kg/hm~2、4 000 kg/hm~2时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差异不显著,有机肥施入量为2 000 kg/hm~2时阜花17号经济效益较高,节本增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漯花4087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为适应全国(北方片)小花生以及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发展需要选育出的高产、稳产、矮秆花生新品种。在2009,2010年2 a的全国(北方片)小花生区域试验中,漯花4087平均荚果产量4 271.10 kg/hm~2,籽仁产量3 107.48 kg/hm~2,与对照鲁花12号相比,分别增产21.03%和19.23%。在2011年的生产试验中,漯花4087平均荚果产量为3 808.05 kg/hm~2,平均籽仁产量为2 767.50 kg/hm~2,比对照花育20分别增产19.28%和19.15%。2013年参加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试验,7点平均荚果产量5 550.30 kg/hm~2,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9.54%;7点平均籽仁产量3 938.25 kg/hm~2,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10.19%。该品种抗花生叶斑病和网斑病,感黑斑病;粗蛋白含量22.42%,粗脂肪含量53.41%,油酸含量39.6%,亚油酸含量38.1%,油亚比1.04。于2012年获得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证书,并于2014年获得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证书。  相似文献   

3.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新品种漯花4011是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为适应中国长江流域生产需要选育出的优质、矮秆、高出仁率花生新品种。2009-2010年参加国家长江流域片花生品种区试,两年荚果平均产量3 923.70 kg/hm~2,比对照中花15减产4.92%,子仁产量2 982.00 kg/hm~2,比对照增产1.5%。2010年生产试验,汇总荚果平均产量4 493.55 kg/hm~2,比对照品种中花15平均增产3.37%,子仁产量3 415.05 kg/hm~2,比对照增产8.66%。含油量56.20%,蛋白质含量24.68%,油酸含量43.7%,油酸/亚油酸比值1.32。漯花4011中抗叶斑病,抗锈病,高抗青枯病,抗旱性强,抗倒性强,种子休眠性强。2012年2月通过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审定编号为国品鉴花生2012015。  相似文献   

4.
花生施用硼、锌微肥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B、Zn有效含量缺乏的酸性耕地上,以常规施肥为基础,配施硼肥、锌肥,研究其对花生生长发育、产量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硼、锌肥4种水平中,施硼、锌肥各18.75 kg/hm~2效果最好,施量各11.25 kg/hm~2效果最差,施量各达22.5 kg/hm~2产量效益下降。施量各18.75 kg/hm~2产量7 380.0 kg/hm~2,比施量各11.25 kg/hm~2、15.0 kg/hm~2、22.5 kg/hm~2、常规施肥增产17.1%、8.4%、2.3%、36.7%,净增收增长17.6%、8.6%、2.4%、36.8%。硼、锌肥施用量以各18.7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5.
施硫对花生生长发育、品质和土壤供硫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施硫对花生生长发育、品质和土壤供硫能力的影响,为花生合理施用硫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施硫能增加花生叶片SPAD值,苗期、花针期、结荚期、饱果期花生叶片SPAD值平均增加2.9,4.1,3.5,2.8;能增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和饱果数,分别平均增加2.5,4.6 cm,0.4条/株,2.7个/株。随着施硫量的增加,蛋白质含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脂肪含量呈增加趋势,最大值分别为25.1%,50.1%;荚果产量、蛋白产量和脂肪产量均呈增加趋势,最大值分别为5 836.5,979.8,2 011.8 kg/hm~2。随着施硫量的增加,耕层土壤全硫含量和有效硫含量呈增加趋势,施硫量为60 kg/hm~2时,耕层土壤全硫含量、有效硫含量均达到供给平衡。试验条件下,施硫量为60~90 kg/hm~2时,能满足花生生长发育对硫的需求,花生产量为5 665.5~5 802.0 kg/hm~2时,蛋白质产量和脂肪产量分别为956.5~968.6,1 894.0~1 968.8 kg/hm~2,土壤全硫含量、有效硫含量分别为141~158,26.1~34.8 mg/kg。  相似文献   

6.
运用小区试验与大田示范相结合的方法,以阜花30号花生品种为试验对象,研究风沙区土壤氮、钾不同水平配施在不同时期追肥对花生氮含量、产量品质以及收获后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探究辽宁省肥料高效的施肥水平。结果表明,当施氮水平达到147.45 kg/hm~2时效果最佳,再增加氮水平不但不会增产反而会减产,浪费氮肥;同等施肥量(过磷酸钙344.25 kg/hm~2、尿素147.45 kg/hm~2、硫酸钾335.25 kg/hm~2)情况下,以磷为底肥追施氮钾肥的处理优于以磷钾肥为底肥追施氮肥的处理,其花生产量较高、品质较好。不同施肥水平均能提高花生根、茎、叶的氮含量以及花生产量和品质,以施尿素59.2 kg/hm~2、硫酸钾134.4 kg/hm~2、过磷酸钙335.25 kg/hm~2为底肥,在幼苗期追施尿素6.4 kg/hm~2、硫酸钾24.3 kg/hm~2,在开花期追施尿素52 kg/hm~2、硫酸钾151.4 kg/hm~2,在结荚期追施尿素20.8 kg/hm~2、硫酸钾24.3 kg/hm~2,在饱果期追施尿素9.6 kg/hm~2、硫酸钾1.6 kg/hm~2的T8处理施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在Ca、Mg、Zn缺乏的耕地上,以常规氮磷钾复混肥为基础,配施有机钙镁锌硼肥,研究其对花生栽培生长发育、产量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有机钙镁锌硼肥效果均显著,而在有机钙镁锌硼肥4种水平中,施600 kg/hm~2效果最好,施300 kg/hm~2效果最差,施量达750 kg/hm~2效果下降。施用600 kg/hm~2产量6 620.3 kg/hm~2,比施用750 kg/hm~2、450 kg/hm~2、300 kg/hm~2、常规施肥增产5.8%、15.7%、24.4%、63.9%,增加效益6.9%、15.7%、23.9%、62.1%。花生栽培配施有机钙镁锌硼肥以600 kg/hm~2较为适宜,建议我国南方类似地区种植花生可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潜江市外滩地上花生的产量,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于2014年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硼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迟力硼5.0 kg/hm~2、纯N 90 kg/hm~2、P_2O_5 120 kg/hm~2、K_2O 150 kg/hm~2小麦产量最高,达到4 061.67 kg/hm~2。  相似文献   

9.
粤北地区花生氮磷钾"3414"肥料效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开展花生氮磷钾"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粤北砂质黏壤红壤中,氮、磷、钾肥适当配合施用,能使花生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氮磷钾用量分别为120、60和105kg/hm~2时,产量为5 803kg/hm~2,比对照增产26.54%,产值为59 899元/hm~2,比对照收入增加23.22%。  相似文献   

10.
吴明波 《农技服务》2007,24(6):50-51
进行配方施肥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施秉地区的大土泥土壤上种植花生的氮、磷、钾肥的最适宜配比为1:(2.32~3.26):(0.81~0.98);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尿素)120~225kg/hm~2、P(普钙)525~750 kg/hm~2、K(硫酸钾)120~225 kg/hm~2。  相似文献   

11.
花生合理施肥可以直接影响花生产量及经济效益。生物炭基肥配合化肥施用能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花生产量,还可以减少化肥用量,改善土壤性状。同时施用氮磷钾基肥和炭基肥的处理相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搭配施用炭基肥900 kg/hm~2、尿素600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氯化钾450 kg/hm~2时,较对照增产16.5%,同时增收2 046.3元/hm~2,增收效益最高。在适量施用基肥的条件下,炭基肥的施用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达到增收增产。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明确中微量元素肥在花生上的施用效果和适宜用量,特于2020年在梨树县花生主产区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梨树县花生生产中分别增施锌肥15 kg/hm~2、钼肥0.189 kg/hm~2,产量分别可达5 184.0、4 507.5 kg/hm~2,增产效果好,建议在花生生产过程中适量推广应用中微量元素肥。  相似文献   

13.
高纬度生态区不同类型花生单粒精播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吉林农业科学》2016,(5):28-33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珍珠豆型花生品种吉花4号和普通型花生品种吉花19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单粒精播密度对花生成苗情况、植株性状和产量效益的影响,确定两者适宜的精播密度。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两花生品种的主茎高和侧枝长表现相对稳定,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和单株荚果产量相应降低,饱果率、果重、荚果产量和产值则呈先增加后降低变化趋势。在密度18.00万穴/hm~2时,两花生品种荚果产量最高,较对照分别增产7.73%和8.05%,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节种20%;在密度15.75万穴/hm~2和18.00万穴/hm~2时总效益最大,较对照分别增收11.13%和11.71%。本试验利用密度-产量回归方程得到珍珠豆型吉花4号最高产量是4 744.18 kg/hm~2,相应密度为18.69万穴/hm~2;普通型吉花19最高产量是5 982.02 kg/hm~2,相应密度为19.19万穴/hm~2,较吉花4号高产、高效、耐密。  相似文献   

14.
起垄种植不同密度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花生起垄种植的最佳种植密度,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了5个种植密度(15.0万、16.5万、18.0万、19.5万、21.0万穴/hm~2)处理,研究起垄种植不同密度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产量的影响较大,随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呈上升趋势,其中以21.0万穴/hm~2处理产量最高,为5 225.8 kg/hm~2,其次为19.5万穴/hm~2的处理,产量为5 192.8 kg/hm~2;种植密度超过一定密度(19.5万穴/hm~2)后,增产效果不显著。起垄种植不同密度对花生籽仁脂肪、蛋白质、油酸、亚油酸含量等品质指标影响较小,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针对豫南地区主栽花生品种远杂9102,起垄种植的适宜密度为19.5万~21.0万穴/hm~2。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探索了几种花生种衣剂组合对花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用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10 g+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 m L+水100 m L拌种子4 kg包衣后,对花生病虫害防治效果最佳,且花生产量最高,产量达7 921.05 kg/hm~2,较空白对照增产荚果1 342.10 kg/hm~2,增幅达到20.40%。  相似文献   

16.
在Ca、Mg有效含量缺乏的酸性耕地上,以常规施肥为基础,增施有机高钙镁肥,研究其对花生生长发育、产量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有机高钙镁肥4种水平中,施525 kg/hm~2效果最好,施225 kg/hm~2效果最差,施量达675 kg/hm~2产量效益下降。施用量525 kg/hm~2时产量为7 040.4 kg/hm~2,比施用量675 kg/hm~2、375 kg/hm~2、225 kg/hm~2、常规施肥分别增产5.7%、11.4%、20.1%、25.7%,净增收增长6.4%、11.2%、19.6%、24.2%。从增产增收看,有机高钙镁肥施用量以52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土壤肥力下玉米氮、磷、钾肥最佳用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3414"回归设计模型,研究了不同土壤肥力下玉米产量与氮、磷、钾养分投入量间的数量关系及土壤养分的供应潜力。结果初步建立了高、中、低肥力土壤上的玉米产量与氮、磷、钾肥的效应方程,求其最佳施肥量:高肥力.N 58.4 kg/hm~2.P_2O_5 194.3 kg/hm~2,K_2O 200.4 kg/hm~2;中肥力,N 187.9 kg/hm~2,P_2O_5 170.3 kg/hm~2.K_2O 173.2 kg/hm~2;低肥力,N 293.4 kg/hm~2,P_2O_5 214.8 kg/hm~2.K_2O 183.2 kg/hm~2。  相似文献   

18.
《吉林农业科学》2017,(4):23-26
为探索出花生吉花1号合理的种植密度及最优施肥方案,本研究采用四因子五水平正交回归旋转设计,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优化数学模型,确立了高产优化栽培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效应表现为:种植密度氮肥磷肥钾肥,产量大于3 300.00 kg/hm~2目标产量的优化栽培方案为:种植密度13.292万~13.767万穴/hm~2;施氮(N)量每公顷应达到217.7~241.1 kg,施磷(P2O5)量每公顷应达到179.52~206.36 kg、施钾(K_2O)量每公顷应达到191.68~210.68 kg。  相似文献   

19.
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泉花2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满足生产需求,选育高产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方法,以育种中间材料‘626-2-1’为母本,‘泉花327’为父本,育出花生新品种‘泉花27’。2010—2011年参加江西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5173.95 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10.10%;籽仁产量3588.75 kg/hm~2,比对照增产7.64%。2010—2011年同时参加广西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082.4 kg/hm~2,比对照‘桂花21’增产12.17%;籽仁产量2582.25 kg/hm~2,比对照增产4.71%。2014—2015年参加福建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3901.5 kg/k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9.3%;籽仁产量2779.5 kg/km~2,比对照增产13.1%。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鉴定‘泉花27’高抗青枯病。‘泉花27’高产高抗青枯病,于2012年通过广西和江西品种审(认)定,适合在广西、江西和福建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产量、植株性状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5%壮饱安可湿性粉剂和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均能有效控制花生植株高度,促进单株生产量、饱果率和产量增加。以施用15%壮饱安可湿性粉剂450 g/hm~2表现最好,其花生单株结果数为15.66个、单株饱果数为11.67个、荚果产量为5384.5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