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罗平县有着悠久的小黄姜种植历史,属于传统优势农产品。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罗平县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小黄姜栽培产业,小黄姜的产量和品质得到很大提升。该文详细介绍了姜种选择与处理、种植地处理、科学播种、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等优质小黄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期引导种植户转变传统种植模式,提升小黄姜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2.
小黄姜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高、矮杆作物的立体空间优势,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采用小黄姜套种玉米,既不影响小黄姜质量,又能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本文从小黄姜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中的整地起畦、姜种选择处理及玉米种植技术等几方面进行全面论述,主要目的是利用玉米为小黄姜遮荫达到小黄姜高产、优质的效果,为小黄姜种植产业持续有效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罗平小黄姜是罗平县传统产业,长期以来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发展受到限制,自1999年以后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小黄姜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为罗平县经济腾飞的支柱产业.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农民对罗平小黄姜的科学种植技术要求较迫切,为了满足农民和技术部门种植的需要,对罗平小黄姜种植技术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罗平小黄姜产业已发展成为罗平县继烤烟、油菜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年产值超过4亿元。通过对罗平县老厂乡近几年小黄姜样板的调查,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推进小黄姜产业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以金寨县为例,围绕小黄姜高产栽培技术与贮藏方法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小黄姜培育生产实际情况为依据,首先介绍金寨的地理环境和小黄姜产业情况,其次分析小黄姜高产栽培技术,再次从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小黄姜高产贮藏方法,进一步提升小黄姜的产量与延长小黄姜的贮藏时间,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随着罗平小黄姜产业的发展,已成为罗平县继烤烟、油菜之后的又一个支柱型产业。通过对罗平县小黄姜生产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发展罗平小黄姜产业应注重地块、姜种的选择及一系列的中耕管理,贮藏加工,从而提高种植罗平小黄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云南省小黄姜产业发展的优势、存在问题,并从改进种植技术、升级产品加工、加强产品宣传、谋划区域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1小黄姜价值1.1食用价值小黄姜是常食蔬菜之一,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多种物质,例如维生素、无机盐、蛋白质及纤维素等,同时也含有一些特殊成分,例如姜辣素、姜油酮及姜稀酚等。当前,小黄姜已经成为餐饮行业的必需品,可除腥、去臊及去臭。  相似文献   

9.
正姜(Zingiber offcinale(Willd.)Rosc.)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分布于亚热带地区。中国主产于四川和贵州两省,浙江、山东、湖北、广东、陕西等省也产。习惯把小种生姜叫"小黄姜",小黄姜(Zingiber offiinale Rosceoe)切面纯黄色,味辛辣浓,肉细嫩,味香,纤维较细。小黄姜是既可食用也可药用的一种植物。小黄姜鲜姜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干姜、  相似文献   

10.
罗平小黄姜种植历史悠久,据《罗平县志》记载,罗平小黄姜栽培史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罗平小黄姜是罗平县的优势产业,全县常年种植面积16万亩左右,是罗平农户重要的经济来源。云南罗平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出罗平小黄姜独特的品质。罗平小黄姜具有鲜姜色泽鲜黄,纤维细少,肉质脆嫩,香辣味浓烈醇正;干姜肉厚粉多,姜油含量高,药用价值好的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随着市场对健康食品需求的上升,生姜产业从满足简单消费需求的数量型增长向需求细化、精深加工、用途精准的质量型增长转变,实现优质、高产、高效成为生姜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课题。  相似文献   

11.
小黄姜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良县角奎镇小黄姜生产中往往会出现死苗、烂果等问题,从而影响小黄姜的生产效益。通过调查分析,提出只有紧紧抓住培育壮芽、精细整地、配方施肥等关键环节,认真作好肥水管理、温湿度控制及病虫害防治等几项工作,才能确保生产安全,促进小黄姜优质高产,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2.
罗平小黄姜是在罗平县海拔750~1700m的广泛区域种植的本地小黄姜品种,是在罗平夏季高温、高湿、少日照的特殊气候环境下.经过近百年的栽培驯化.形成块茎个体相对较小、芽头多、肉色鲜黄、纤维少、辣味、香味较浓等特点的小黄姜。它具有较好的贮藏和加工特性.深受国内国际市场欢迎.并成为区域化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由于长期单一品种种植、土地面积有限、轮作困难等原因,近几年以细菌为主的侵染性姜瘟病大面积流行,发病面积达20%~30%,平均发病地块减产20%左右.重病田损失存50%以上,局部地块甚至绝产。  相似文献   

13.
正姜青枯病,是对生姜产量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种土传性病害。一旦发生,一般损失率20%~30%,严重时损失可达70%以上,甚至绝收。近几年,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姜青枯病为害也越来越突出,成为罗平小黄姜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1 栽培防治1.1选地试验表明,罗平小黄姜种植在地势较高、土质疏松的地块,青枯病几乎不会发生。一般情况下,罗平小黄姜种植地块要选择土壤疏松的坡地。1.2 整墒试验表明,罗平小黄姜分墒种植,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罗平小黄姜栽培技术,包括选种与选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藏等内容,以期为小黄姜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小黄姜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论平常的膳食、药材还是养生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调料及药材等。目前小黄姜种植在十八连山镇己成为百姓致富的重要途径。本文总结了该镇近年来小黄姜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为种植户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正小黄姜是隆林县农民栽培比较悠久的作物之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黄姜种植是隆林县农业经济增长的主体,当时的黄姜外贸出口为农民的创收提供了重要基础。但是到八十年代后期,隆林县小黄姜种植受国内供需矛盾与对外出口贸易困难的影响,种植面积从以往平均3万多亩下降到如今万亩以下。为了进一步发挥小黄姜的经济效益,隆林县在2016年开始进行招商引资,致力于鲜姜加工销售,并且建设生姜示范基地,通过研究小黄姜高产栽培技术,继续发展生姜产业,增加农民收  相似文献   

17.
水城小黄姜高产栽培与贮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技服务》2017,(5):48-49
水城县自古盛产小黄姜,当地种姜历史悠久,由于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当地小黄姜色泽漂亮、姜味浓郁、姜油丰富,深受市场喜爱。现就当地独特的小黄姜种植、贮存技术做简单介绍,希望为广大农户种植和储藏小黄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云南省丽江市充分利用当地苦良姜种源、气候、区域、地理等优势,大力发展苦良姜人工驯化种植和加工,目前已形成了产、加、供、销一体化格局,有力地推进了丽江市苦良姜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苦良姜的学名为盾叶薯蓣,又名黄姜、苦良姜。主要分布于丽江市海拔1 700m以下的荒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优化,罗平县小黄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小黄姜4~5月种植,11月后收获,收获后的姜地绝大多数成为空闲地。为了扩大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罗平县农技推广部门创造性地提出了在空闲的姜地上移栽油菜技术。姜地移栽油菜因姜地生育期长,收获迟,季节矛盾大,采用直播苗床进行育苗,播种过早,播种量过大,苗拥挤成堆,易形成旺长老苗、高脚苗,分枝少,出现早花早苔现象.  相似文献   

20.
<正>罗平小黄姜具有悠久的历史,以色泽清新、辣味足、风味独特著称,加之近两年来价格较好,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项目。其栽培技术如下:1姜种选择姜种是罗平小黄姜高产的关键。需要选择健康无病变的种快,每一块都要仔细鉴别,剔除有病姜快。每亩需要姜种300kg,单块重40g为宜。2种姜地选择及整地2.1选种选择二年内未种植过生姜,地势排水良好,无污染,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呈微酸性壤土。销售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