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Nothotsuga longibracteata)种群与种间联结特征,为保护区珍稀孑遗植物的监测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前期踏查的结果,在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长苞铁杉集中分布区域,建立15个40m×40m的长苞铁杉群落固定样地,对长苞铁杉种群和种间联结进行分析。【结果】(1)长苞铁杉个体数量总体随着龄级的增加而减少,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2)长苞铁杉在Ⅱ、Ⅶ和Ⅻ龄级存在3个死亡高峰期。(3)长苞铁杉群落优势树种总体呈显著正联结,其中长苞铁杉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大果马蹄荷(Exbucklandia tonkinensis)、圆萼折柄茶(Stewartia crassifolia)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齐云山保护区长苞铁杉种群呈增长趋势,但种群生存压力较大,应提前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预防未来种群出现衰退。长苞铁杉群落主要物种间总体呈显著正相关,在保护过程中需重点关注与长苞铁杉呈负相关的物种,可适当进行人为干预,以防止这些物种过度增长导致长苞铁杉自然更新出现困难。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及其与本地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以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云南省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对云南省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82个1 m2小样方(78个100 m2大样方)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和本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密度进行调查,并分析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与本地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密度与本地草本植物密度的关系及对不同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调查发现22种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其中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类最多,达14种,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有2种;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地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与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之间、本地草本植物密度与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密度之间均呈现正、负2种相关关系,其中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地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与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其它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简单回归分析表明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与本地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本地草本植物盖度、本地乔灌木物种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乔灌木物种丰富度和经纬度是造成不同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麦积山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结构相似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甘肃省麦积山风景区不同海拔和坡向草地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与种群习性等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臭草(Foeda herba)、冰草(Agropyron)、野燕麦(Avena fatua L)和甘肃羊茅(Gansu fescue)分别为不同海拔的优势种群,优势种与次优势种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且以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豆科(Leguminosae)为主;不同海拔间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均在0.50~0.75之间,属于中等相似水平,海拔梯度间群落结构差异小;植物群落密度随海拔升高下降,但差异不显著,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均匀性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升高后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树种格局特征。【方法】以江西官山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的调查数据为基础(12 hm2),根据树木点坐标信息研究优势种的分布格局、代际关系及种间关系。【结果】(1)样地中优势树种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在25 m以内聚集分布的树种占总树种数的90%,但随着尺度的增加各树种逐渐转为随机分布;(2)优势树种中多数常绿树种的大树与小树呈正相关,如虎皮楠、木荷;而落叶树种的大树与小树呈负相关,如赤杨叶、南酸枣;(3)优势种间主要以负关联的形式存在,呈正相关的仅有5个种对。【结论】研究结果说明官山样地群落还处于发育初期,优势种主要以聚集分布为主,且种间竞争激烈。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在不同生境中分布差异及关键影响因素,于2015年对云南省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林、天然林林缘、橡胶林、橡胶林林缘和农田5种生境共164个1 m2样方的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对比不同生境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5种生境中主要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生境中共发现外来入侵草本植物32种,其中橡胶林林缘和农田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种类最多,达20余种,天然林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最少,仅为6种。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明,天然林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指数、香农-威纳指数、辛普森指数和皮洛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50、0.15、0.09和0.16,均显著低于其它生境;橡胶林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除均匀度指数外,其余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天然林且显著低于其余3种生境;农田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为5.50,显著高于其它生境。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不同;本地乔灌木物种数量和海拔是影响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在不同生境分布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40个蒙古扁桃样地,得到野生维管束植物133种(包括种下等级),隶属于91属39科。区系分析表明,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蒙古扁桃群落具有温带性质,且以北温带成分优势,占总属数的35.16%。生活型谱中地面芽植物占总种数的近半,表明蒙古扁桃群落生境寒冷而干旱。物种多样性指数测度结果表明:1)草本层的多样性高于灌木层;2)北段海拔1700~1800 m处多样性最高,则在中段2000~2100 m处多样性最高;3)北段阴坡的多样性最低,中段则相反,阴坡和半阴坡的多样性比阳坡和半阳坡的高;4)坡度20°以下坡上的群落多样性高于20°以上坡的多样性,且20°以上的坡,随坡度增加而多样性减少。  相似文献   

7.
不同利用方式下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群落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围封、刈割和放牧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2016~2018年内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规律,为草原合理利用提供指导。结果表明:(1)贝加尔针茅草原共调查到76种物种,不同利用方式下植物组成不同。(2)相比较围栏和刈割利用,2018年放牧样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3)围封利用下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为降-升年度变化(P<0.05);放牧样地Margalef丰富度指数表现为降低年度变化(P<0.05)。综合分析表明,相比较围封和刈割利用,放牧对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健康发展构成威胁,围封和刈割利用下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以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群落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放牧干扰和不同封育年限下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①放牧和封育样地土壤种子库均以一年生植物为主,物种丰富度没有明显差异;②放牧样地土壤种子库密度为(3 475±519)粒/m2,封育6年和封育12年样地土壤种子库密度分别为(20 241±1 714)粒/m2和(28 777±3 946)粒/m2,显著高于放牧样地;③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S 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 ielou均匀度指数在放牧样地分别为1.36,0.68和0.56,并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而降低;④放牧和封育样地土壤种子库主要分布于0~2 cm的土壤表层,封育样地各层的种子库密度均显著高于放牧样地;⑤放牧和封育样地土壤种子库均为聚集分布,但放牧样地种子库的空间异质性高于封育样地。  相似文献   

9.
海拔是影响地衣物种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文中以地衣的盖度为指标计算天山一号冰川6个不同海拔梯度岩面生地衣的多样性和相似性指数,同时分析了生长型与海拔间的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探讨了海拔对岩面生地衣多样性的确定影响。结果显示:分布在天山一号冰川的岩面生地衣共有89种,隶属于15科31属。岩面生地衣物种多样性先随着海拔梯度增加而增高,到了3700m高海拔后开始逐渐下降。地衣的生长型主要由壳状、鳞片状地衣为主的微小型地衣组成,叶状生长型3300m以上的地区均占一定比例;3600m以上的样点缺少枝状生长型,充分体现了岩面生地衣对高山极端环境的适应特征。研究结果阐明了天山一号冰川岩面生地衣的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将可作为该地区进一步研究地衣物种多样性及长期环境监测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以青藏铁路线为样带中心点,在格尔木-错那湖段沿线设置样地、样方,重点调查原生植被物种丰富度、盖度、高度等基本数据,多样性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沿线植被主要分布种有90个,隶属24个科,主要建群种为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棘豆(Oxytropis DC.)、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 Falc)等,划分出了4个不同的生态分区;物种丰富度和盖度沿铁路线由北向南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高度呈逐渐降低趋势。运用Jaccard和Cody指数分析样地之间的β多样性,结果表明:随着样地纬度方向间距的增大,Jaccard和Cody指数分别呈下降和上升趋势,相邻样地间物种相似度最高,物种沿纬度方向逐渐替代规律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乌斯吐自然保护区5块样地内乔木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集群分布为该地乔木主要的空间格局,样地a、样地e在所有空间尺度下均呈现显著的集群分布格局,样地b、样地d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下(r<8 m)呈现随机分布;而在较大的空间尺度下仍然呈现集群分布,只有样地c在所有尺度下都呈现随机分布。采用6个不同的多样性指数对林下草本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草本物种多样性表现出与乔木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关联性,即乔木呈现集群分布的样地内,草本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典型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Shannon-Wiener和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Margalef和Gleason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对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典型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的多样性分布是灌木和乔木的物种均匀度、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均大于草本,而生态优势度指数则与其相反,表现出单一的植物群落结构,说明艾比湖自然保护区典型群落在多个层次上物种的数量和分布与该地环境条件成正相关,即该区植物种类少、盖度低,生物资源丰富度十分匮乏。  相似文献   

13.
芦芽山旅游干扰下不同植被景观区物种多样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2个物种多样性指数,研究了芦芽山不同植被景观区物种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随着旅游干扰程度的减少,物种的均匀度和综合多样性表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至于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则与其不同,旅游活动的适度干扰有利于物种丰富度的增加,旅游干扰较少或干扰严重均不利于其增加。2)物种丰富度与坡度呈显著正相关,均匀度与海拔和路宽呈显著正相关,与旅游影响系数呈显著负相关,综合多样性与景观重要值呈显著正相关,与旅游影响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3)在丰富度指数上,Patrick指数和Margalef指数相对较好,而Menhinick指数相对较差。在均匀度指数上,Pielou指数、Sheldon指数和Heip指数属于一组,Hill指数和修正的Hill指数属于另一组。在综合多样性指数上,Shannon-Wiener指数、Hill的多样性指数N1和N2都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而Simpson指数由于计算方式和所反映的生态意义特殊,因而其变化趋势与其它指数不同。  相似文献   

14.
转Bt基因水稻的非靶标效应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为了解转Bt基因水稻对稻田浮游动物群落的安全性,本文以转cry1C基因水稻(T1C-19)、转cry2A基因水稻(T2A-1)及其非转基因亲本水稻明恢63(MH63)为材料,以浮游动物的种类和群落多样性为指标,研究并分析了转Bt基因水稻对稻田浮游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水稻不同生长时期里稻田中浮游动物种类变化不明显,数量变化明显,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在拔节期达到最大值。另外由于孕穗期不得不施用农药防治蝗虫,导致孕穗期浮游动物的数量及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并且在使用农药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随着水稻的生长逐渐下降。但转Bt基因水稻对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及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对照非转基因水稻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与施用农药对水体带来的负面影响相比,转Bt基因水稻对水体环境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额济纳绿洲荒漠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生态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8块植物群落调查样地实测资料为基础,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额济纳荒漠河岸林植物群落物种组成、重要值、生活型和物种多样性等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高等植物19种,分属9科15属,以豆科(Fabaceae)和柽柳科(Tamaricaceae)为主;生活型以乔木和灌木/半灌木为主,多年生草本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叶片特征突出,小叶、微叶和鳞叶占89%,研究区内无大叶或巨叶植物。植物生活型与4种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关系都表现为"草本灌木乔木";样地荒漠化程度和土壤含水量均与生物多样性指数之间没有很好的相关性。以上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掌握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情况,对保护区的蝶类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网捕法、观察法等方法对保护区内的蝶类进行采集与观察.[结果]通过调查共观察到蝶类5科48种,698头,蛱蝶科种类最多.对不同生境内蝶类进行数据分析,杂草甸样地内蝶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为最高,苔草沼泽样地与杂草甸样地内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分析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传粉昆虫与植物间的作用关系,了解传粉昆虫与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方法]通过线路循环调查法、样地调查法、定点植株观察法等对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传粉昆虫多样性进行了采样调查,明确了传粉昆虫种类与分布特点,对生态学指标进行了分析,对部分昆虫的生物学特性、传粉频率与行为进行观察.[结果]此次研...  相似文献   

18.
岷江干旱河谷灌丛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及其关系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对岷江干旱河谷灌丛生物量及其分配、灌丛物种多样性特征以及与生物量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干旱河谷不同灌丛类型生物量介于3220~8600kg/hm2之间,平均值为4750kg/hm2,其中灌木层生物量占灌丛总生物量的80%以上,草本层不足20%。干旱河谷阴坡灌丛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都较阳坡高,Simpson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在阴阳坡上差异不明显。干旱河谷灌丛总生物量随灌木层物种多样性(r=0.902;P0.01)和群落物种多样性(r=0.936;P0.01)的增加而增加,但与草本层相关性不显著;灌木层生物量随其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而增加(r=0.945;P0.01),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与其生物量并无显著相关性。这些结果表明,灌丛灌木层植物对维持干旱河谷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以及稳定群落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外来入侵植物对本地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在北京市湿地选择23个样地共245个样方进行物种多样性调查,并从不同植物性状数据库获取样方中所有植物的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等10个功能性状数据,对比分析入侵群落与本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系统发育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特征。结果显示,在北京市湿地共记录到26种外来入侵草本植物,隶属10科19属,其中,菊科外来入侵植物种类最多,有10种。除比叶面积、叶片碳含量和株高的系统发育信号显著外,其余7种植物功能性状的系统发育信号均不显著,表明大多数功能性状未表现出系统发育保守性。入侵群落所有物种的物种多样性指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以及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标谱系多样性和平均最近谱系发育距离均显著高于本地群落和入侵群落本地物种,而入侵群落本地物种的功能分散指数和Rao''Q二次熵指数均显著高于本地群落,表明外来物种入侵改变了湿地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且外来物种入侵后群落谱系多样性趋于发散,说明与本地植物亲缘关系越远的入侵物种越容易在湿地群落中建立种群,符合达尔文归化假说。  相似文献   

20.
以野外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重要值计算了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至腹地白梭梭群落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降水梯度的影响,从南缘至腹地植被盖度变化范围在14%~36%,除南缘取样点(S1)受人类扰动较大,盖度有些波动外,总体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植株种群密度差异较小,初步推断,植被盖度的差异主要是由植株个体大小造成的,而不是植株种群密度。南缘至腹地,各样地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表现为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优势度指数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各指数的变化范围:物种数在5.9~11.4种/m2,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在1.0340~2.0971,各样地均匀度指数在0.6068~0.8760,优势度指数为0.2767~0.6643。距沙漠南缘6.57km处是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物种多样性较不丰富的地带。同时,对白梭梭群落林下植被在1m×1m,20m×20m,100m×100m三种尺度下,南缘到腹地植物物种数的变化分析得出,在100m2尺度以下,白梭梭群落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随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