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科学合理地选择现代农业主导产业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寻求产业支撑的根本所在。借鉴经济学有关理论,建立了现代农业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重点分析了部分指标,并进行测算。同时以三峡库区万州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作为库区,万州现代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应该选择烟叶、奶业、水产业、水果、蔬菜等前五位农业产业进行优先培育。  相似文献   

2.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科学合理选择现代农业主导产业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农村经济发展和带动农户可持续稳固脱贫致富的根本所在,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加快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借鉴产业经济学有关理论原理,遵循主导产业选择基本要求、选择基准和构建原则,结合三峡库区农业实情,设计现代农业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AHP)与加权求和等方法,以重庆万州区为例对指标进行测算分析,探讨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重点和培育方向。结果表明,在现代农业14类产业中,从单项指标看,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和单位产值增长率排名第二的中药材、产业产值增长率排名第一的羊肉,以及产业集中度、人均产值系数和区域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排名第四的猪肉等产业并非为优先培育;综合各项指标加权测度后,各产业选择评价结果先后排序依次为茶叶、烟叶、奶业、林业、油料、水产养殖业、粮食作物、中药材、猪肉、羊肉、水果、蔬菜、牛肉和家禽蛋类。因此,建议政府优先选择茶叶、烟叶、奶业、林业、油料、水产养殖业等6类作为现代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按照现代农业产业规划中主导产业的选择的标准和要求,确定了现代农业规划中主导产业选择方法,以江苏省连云港为例,对连云港现代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连云港目前优势产业中具有主导产业潜力的产业排名,以期为主导产业的确定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莲  邱道持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523-1524
基于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提出了村级主导产业选择的技术路线、基准及其相应指标;并以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北泉村为例,通过内外部环境的定性分析,对其产业进行了定位,同时运用区位商指标,确定该村主导产业为生态旅游业.  相似文献   

5.
基于钻石理论搭建模型,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和主导产业选择基准构建指标体系,并匹配计算模型,将南繁产业与海南其他主要涉农产业如冬种瓜菜、芒果产业、橡胶产业等进行赋值和分析,筛选指标并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综合得出各个产业竞争力指数,结果表明,南繁产业在涉农产业中竞争力指数远超过其他产业,将南繁产业作为海南未来主导产业符合海南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6.
定西市在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中,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注重发挥主导产业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特别是省、市试点村在确定主导产业中,做大有一定规模的优势产业,提升有一定基础的传统产业,开辟有一定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种植、养殖、旅游、劳务等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了主导产业示范和带动作用,产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提高了农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定西市在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中,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注重发挥主导产业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特别是省、市试点村在确定主导产业中,做大有一定规模的优势产业,提升有一定基础的传统产业,开辟有一定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种植、养殖、旅游、劳务等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了主导产业示范和带动作用,产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提高了农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为正确合理地选择县域农业主导产业,促进县域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及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进程,通过对农业主导产业的定义及特征分析,总结了中国县域农业主导产业的4个特征,即:区域性、动态性、导向性和领先性,得到了县域农业主导产业的评价原则及评价指标。在对县域农业产业合理的假设下,结合县域农业主导产业相关指标统计数据分析,推导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及加权灰色关联评价的模糊灰色关联农业主导产业评价定量模型。并对章丘市、商河县的农业主导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了章丘市、商河县的一般产业、优势产业及主导产业。研究结果证实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同时为县域农业规划主导产业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对万州区农业“产业空心化”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定性的、实证的和演绎的方法,对万州区农业“产业空心化”的成因及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万州区农业“产业空心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全面展开,四川民族地区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畜牧业是四川民族地区的主导产业,如何从理论上弄清楚主导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动力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畜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表明:牧业每增加1%,则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增加1.0446%、2.0452%、1.8279%。根据畜牧产业的经济学定性分析,提出了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导产业"带动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主导产业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它是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以五年为一个发展阶段,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江西省主导产业进行选择,从而获得江西省主导产业的变化过程,结合江西省产业发展背景,探索其发展规律,同时对主导产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伊春林区主导产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伊春林区产业发展战略和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建立比较劳动生产率、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利税增长率、区位商、产业贡献率、市场占有率、总资产贡献率、利润率、百元增加值对应的工作人数和投入创造的就业率等指标,构建主导产业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伊春林区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结果】伊春林区主导产业前4位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木材加工业、饮料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结论】综合10项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产业综合指数评价结果,以及伊春林区的产业发展战略,除林区4种主导产业以外,还应大力发展家具制造业和森林旅游业。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选择,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分析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研究表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不是传统的第一产业的主导产业选择问题,而是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下的乡村主导产业选择问题。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在于乡村的特质潜力,即三产深融、乡村资源稀缺性、地域差异化、乡村历史与文化和可达性五个方面构成的乡村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基于乡村主导产业选择的特质潜力基准,结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实际情况,探讨凉山州乡村主导产业选择在于通过培育新型产业经济体、构建“四化双通道”产业和云端产业,再辅以乡村产业引导与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上犹县在反复调查论证的基础上,作出了把发展生态茶产业作为现代农业主导产业、新农村特色支柱产业和重要富民产业的战略决策,推动上犹传统农业走上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熊正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676-14679
结合农业产业化的特点和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论述了"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误用。结果表明,"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属于经济学专业术语,概念上有比较明确的界定,在产业定位与选择上也有具体的指标,因此,在农业产业化概念、组织形式、评价指标中的使用必须规范谨慎。  相似文献   

16.
果树产业是宝鸡市农民增收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是宝鸡市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但目前宝鸡市果树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不足,应争取相应措施,不断开创果树产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果树产业是宝鸡市农民增收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是宝鸡市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但目前宝鸡市果树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不足,应争取相应措施,不断开创果树产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湖南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其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通过从行业、层次、区域三个雏度对湖南文化产业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产业存在行业结构不合理、层次结构偏低和区域结构不平衡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引入战略性产业选择指标与美国文化产业经验,分析了湖南文化产业将来的主导产业、潜导产业、关联产业的选择,并为优化文化产业的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以湖南武陵山区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为目标层,以经济效益、市场前景、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为准则层,构建了主导产业选择的层次模型,对湖南武陵山区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南武陵山区主导产业的选择准则优先顺序应为经济效益市场前景产业基础资源优势,重点可选择发展柑橘、生猪、蔬菜、优质水稻、茶叶、羊、鸡、油菜、牛、油茶、名优鱼、木材、娃娃鱼、竹材、饲料玉米、中药材、烟叶、油桐、红薯、马铃薯等20个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20.
运用因子分析法,以仁化县为例,对南岭重点生态功能区主导产业选择进行了分析。根据综合得分结果,对仁化县主导产业的选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坚持将生态旅游业作为仁化县的第一主导产业并重点培养;加快建设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及水火电产业,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