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稻米是人们喜欢的营养较丰富的主要食品,而特种稻更富含多种营养素,是天然营养保健型食品.通辽市农科院已成功的选育出特种稻新品种,新世纪发展营养保健型特种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我国特种稻丰富的资源;特种稻在育种、栽培以及生理生化单方面研究的现状;并对如何开发与利用特种稻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特种稻在我国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我国特种稻丰富的资源,并就特种稻在育种,栽培以及生理生化各方面研究的现状,如何开发与利用特种稻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广东省特种稻研究利用现状入手,分析了广东省特种稻研究利用前景,探索了广东特种稻研究利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特种稻研究现状及开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种稻是具有特殊遗传性状和特殊用途的水稻,近年来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黑龙江省特种稻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类型单一化,至今未见有关黑龙江省特种稻研究的系统报道。因此,简要介绍了特种稻的类型与功能,概括了目前黑龙江省特种稻的研究现状,并阐述了黑龙江省特种稻开发及利用对策,为今后黑龙江省特种稻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汉中市是我国特种稻的主要分布区域,最具盛名的是洋县黑稻品种。就陕西汉中特种稻的资源利用状况,着重分析了特种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特种稻产业发展趋势和建设汉中特种稻产业体系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广东特种稻的研究利用及育种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我国和广东省特种稻的研究利用概况以及特种稻的发展前景,阐述了加强广东省特种稻育种的重要性,讨论了广东省特种稻育种中存在科研经费短缺、试验鉴定评价体系不配套、部分特种稻种质资源缺乏和特种稻育种的应用基础研究薄弱等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特种稻遗传育种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20世纪9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国内外特种稻种质资源、品种改良、某些性状遗传研究的进展,为特种稻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优质稻间作特种稻—养鱼要把握的技术环节,以期促进石屏县优质稻、特种稻、渔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适宜豫南稻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特种稻品种,选用包含有色种皮、糯性和香味等特殊性状的12个特种稻资源,测定其株高、分蘖数、穗长、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等主要农艺性状,以及钾、钙、镁、铜、锌、铁和硒等矿质元素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豫南特种稻的综合评价模型,筛选出得分较高的品种(系)为黑糯2、河南黑粳、黑宝糯、鱼绿1号...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特种稻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特种稻米包括黑、紫、红等有色稻米和白色香米, 其原始品种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高原山区, 一般产量较低, 经创新与改良后的特种稻米, 保留了原品种的特色, 降低了植株高度, 提高了抗病性, 产量水平已达到5.25~7.5 t·hm - 2。品质分析结果表明: 特种稻米除了具有普通稻米的营养成分外, 部分品种富含矿物微量元素, 尤其富含铁 (Fe) 和硒(Se)。经医学临床试验, 对儿童缺铁性贫血、糖尿病患者及产妇有显著疗效和滋补作用。近年来特种稻米种植面积在逐步扩大, 白色细长粒香米已上市场, 用以替代进口的泰国香米, 有色米亦已被用做糕点等原料, 黑紫米皮已被提取天然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12.
1特型稻开发的必要性 呼盟岭东稻作史近70年,经历了草田种稻、改良直播、水育密植、旱育稀植、钵育抛(摆)栽等阶段,水稻生产逐渐由粗放型、自给型向集约型、效益型改变.  相似文献   

13.
水稻除草专用肥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水稻除草专用肥省工、省时 ,可增产 60 4.5kg/hm2 增收 40 0 .5元 /hm2 ,对水稻生长和后茬旱作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探索龙珠牌生物型有机无机复合肥对改良土壤、防治污染、增产提质的作用,在2001年度试验示范的基础上,2002年在普定县城关等6个乡镇进行了试验和200hm^2示范。结果表明,每667m^2施用生物复合肥50kg作底肥,追施多效奇2kg的处理A、B,分别比对照C增产稻谷31.1%、18.6%,增值147.5元、115.5元;大面积示范增产23.8%,增值112.5元/667m^2。施用生物复合肥后,土壤pH值、有机盾和稻谷P、K及粗蛋白质含量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张大成  於海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814-9815
基于Dickerson的圆筒瞬态热流法原理设计了一种导温系数的测定装置,对不同水分含量特种稻谷的导温系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测得在置信度为95%时,导温系数可以表示为(0.184±0.005)μm2/s,且导温系数与含水量线性不相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制的水稻专用控释肥料,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膜厚度和添加抑制剂的包膜控释肥料养分释放规律和作物吸收特点,结果表明:包膜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速度要低于常规复合肥处理,8%膜厚度的处理要好于5%膜厚度的处理,添加抑制剂后,土壤中的速效氮含量要明显高于常规复合肥;8%膜厚度肥料的养分吸收量要高于5%膜厚度的肥料,能够满足作物后期对养分的需求,添加抑制剂后肥料氮素吸收量高于不加抑制剂的处理;在施等量纯养分肥料条件下,添加抑制剂和包膜结合对作物产量的提高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7.
水稻育秧专用肥在早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自行研制的水稻育秧专用肥与壮秧剂、化肥进行了应用效果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育秧专用肥与生产上推广的壮秧剂比较,应用于早稻育秧,能提高成秧率5个百分点左右,促进秧苗矮壮多蘖,提高出叶速率,促进地下部生长,提高根冠比和秧苗充实度,提高秧苗综合素质;与化肥比较,其秧苗素质更优。经育秧专用肥处理的秧苗移(抛)栽到大田后,返青快,始蘖期提早2d,前期的分蘖速率快,低节位分蘖发生率高,苗峰低,成穗率高,有效穗多,每穗粒数一般也多,结实率高,抽穗期的叶面积系数大,干物质生产量多,产量较壮秧剂和化肥处理高。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种自行研制的水稻白叶枯病菌专用接种装置,其优点是携带轻便,操作简便,提高实验效率,可为科研人员节约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该装置菌液能自动流到进行剪叶操作的剪刀刀片上,流量可控制,而且可避免菌液在接种过程中被污染。本装置已获国家专利,专利申请号:2009201118503,专利授权号:CN201450921U。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湖南省8种不同类型水稻土条件下,“湘珠”牌水稻专用肥在晚稻上的施用效果.施用等养分量条件下,施“湘珠”牌水稻专用肥比施普通单质肥平均增产4.7%,比施“洋丰”牌高浓度复合肥的增产效果不显著,比不施肥的增产率达到48.9%.“湘珠”牌水稻专用肥可以增加水稻的有效穗,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结实率和千粒重,减少空秕粒.处理4的土壤养分有效性高,有利于水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收获后土壤速效氮、钾养分含量均低于其他处理.不同土壤条件下水稻对肥料氮、磷、钾的当季利用率均为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4的肥料N、P、K利用率比处理2分别提高3.4%、8.5%、11.2%,比处理3分别提高0.4%、1.8%、2.2%.总体来说,施用“湘珠”牌水稻专用肥有利于土壤有效N和有效P的提高,但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20.
六枝特区气象因子与水稻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六枝特区1988-2008年逐日的日照时数、降水、气温与水稻产量资料,采用对比、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六枝特区的水稻产量在1988-1999年这一阶段与灌浆成熟期的日照时数成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79;2000-2008年水稻产量则是与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的积温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和0.72.结果表明,六枝水稻产量在第一阶段主要取决于灌浆成熟期的日照时数,而第二阶段主要取决于拔节孕穗期与抽穗开花期积温.应根据气候的变化适时种植,确保拔节孕穗、抽穗开花处在气候高积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