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荣旗耕地地力评价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测土配方施肥调查数据,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是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耕地地力评价,对耕地地力进行分等定级,分析各等级耕地的分布、面积、生产潜力、主要障碍因素、利用方向、改良措施,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发展无公害农业、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改良利用土壤和促进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重点阐述了昌宁县耕地地力评价成果的推广应用开展情况,2008年昌宁县被列为国家测土配方项目示范县,耕地地力评价是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取得的野外调查和分析化验数据,对耕地土壤肥力状况调查,进行养分评级,构建耕地资源信息系统,进一步查清昌宁县耕地地力状况和土壤使用与退化情况,对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地力评价成果,提出合理培肥和使用土地的措施,实现农业安全、持续、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16,(14):143-144
西林县2008年5月被列为全国第四批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县,其中的耕地地力评价是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工作中的—项重要内容。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摸清耕地资源状况,更好地掌握耕地地力状况和挖掘生产潜力,有利于制定农业发展规划,科学安排农作物生产布局和合理施肥,促进耕地的合理和高效利用,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及《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现场调查、采样、化验,依据《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和《通州区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规程》,对通州区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建立了本区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库等,分析了耕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对种植业布局进行了合理规划,为通州区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地力建设、都市农业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自2009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郊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以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覆盖到每个村屯,结合项目的实施,同时开展了牡丹江市郊区耕地地力评价工作,为今后农业生产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自2009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郊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以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覆盖到每个村屯,结合项目的实施,同时开展了牡丹江市郊区耕地地力评价工作,为今后农业生产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在耕地地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为空间数据框架基础,结合农业部门现有的土壤普查和样点调查分析资料进行耕地地力评价,相比目前我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中以1∶50 000为基础进行的耕地地力评价结果,本研究方法的评价结果耕地分布的空间定位更正确、更切合现状,评价单元的划分更合理、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更加精细,能大幅度提高耕地地力评价的精度。本研究方法在耕地地力评价上的应用,有利于为建立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管理系统提供详细的基础信息和科学管理耕地,更好地满足精准农业和农业生产中施肥管理对耕地信息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耕地是农业生产不可代替的生产资料,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耕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施肥作为一项改良土壤,确保作物增产的重要技术措施,对调节耕地地力,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研究应用七星农场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施肥指导水稻生产。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在地力等级分区的基础上,根据面积,土壤肥力条件将评价耕地进行分区,共分成4个施肥分区,在各施肥分区内开展"3414"肥料效应试验,采用测土配方中养分丰缺指标法,根据田间试验建立不同分区上的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并依据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得出配方指导农户施肥,节本增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一、目的意义耕地地力评价是利用测土配方施肥调查数据,通过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县域耕地隶属函数模型和层次分析模型。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是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一  相似文献   

10.
李绍华  郭世乾 《甘肃农业》2010,(4):38-39,46
<正>庆阳市西峰区地处甘肃省东部,位于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塬腹地,属陕、甘、宁三省区金三角地带。全区共辖5乡2镇、3个街道办事处,土地总面积996.346公顷。2008年末农用地面积82763.27公顷,耕地面积39559.11公顷。为了全面掌握全区当前耕地土壤的地力状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西峰区于2006年始开展全区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同年起承担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现将西峰区的耕地地力与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方面的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06年4月26~27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北京举办了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管理与技术培训班。通过培训,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林)厅(局)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黑龙江、广东、海南农垦总局土肥站站长、技术骨干和测试分析化验人员了解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财政补贴项目管理要求,掌握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和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开展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方法,达到了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增强信心,规范技术,统一规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笔者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开展了耕地地力评价,摸清了土壤肥力现状;根据特裴尔法确定了如皋市耕地地力评价因子、评价体系与方法,全市耕地地力共分为5个等级;摸清了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建立了如皋市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将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应用于如皋人口长寿现象研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稻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在多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及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可操作性强的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利用模式: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中的土壤养分测试数据和肥料田间试验数据建立粮食、蔬菜和大宗特色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提出不同农作物的适宜种植区、土壤类型、土壤养分、大权重评价因子及主要改良方向;利用测土施肥配方技术指标体系中的产量回归方程估算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因此,利用地力评价系统提供的土壤有效养分测试数据和空间数据,扩大了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的使用范围,提高了应用的可操作性和智能化程度;利用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提供的施肥数学模型,地力评价系统可对规划的农作物进行目标产量的估算,提高了地力评价系统评价内容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耕地地力评价是利用测土配方施肥调查数据,通过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县域耕地隶属函数模型和层次分析模型而进行的地力评价。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是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摸清耕地资源状况,提高土地生产力和耕地利用效率的基础性工作。对促进和指导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琦 《现代农业科技》2007,(20):151-15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我省种植业主推技术之一,但因当前农村耕地过于分散、地力差别很大以及农民素质不平衡等因素,影响了测土配方施肥的增产效应。可通过加速土地流转、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加强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以及加大政府投资等措施,提高测土配方施肥的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16.
鲁国顺 《中国农资》2009,(11):32-33
<正>全国耕地地力调查项目自2002年启动以来,已经基本建成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耕地资源空间数据库和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丰富的地力调查数据不仅成为农业主管部门评价耕地地力的重要依据,而且是  相似文献   

17.
张学英 《农技服务》2013,30(2):143-145
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所取得的大量数据,按照《安徽省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方案》的精神,以农业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作平台,结合祁门县农业生产的实际,对祁门县进行茶园的适宜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浠水耕地地力评价(2006年)及近几年测土配方施肥相关数据,拟就浠水县耕地土壤p H值现状、土壤酸化成因及土壤酸化给种植业生产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良技术对策,以期为该地酸化土壤的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农业部《2006年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财[2006]11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的通知》(农办农[2007]66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的通知》(农办农[2008]75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等相关文件和项目规范性要求,参照《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验收暂行办法》,我省日前制定出台了《河南省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耕地地力评价专项验收办法(试行)》,确定了验收对象、验收组织、验收方法与验收程序,明确了验收内容.  相似文献   

20.
在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评价的基础上,分析隆回县农田肥力特征,探讨农田肥力的变化原因,提出早、中、晚稻在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施肥建议,以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