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开拓农村市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基本职能是为社会提供食品,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原料和市场.就其对工业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来讲,在工业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它侧重于为发展工业提供资金,提供原始积累;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则侧重于为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中,西部县占了62个.经济增长率高达17。26%.成为领跑西部经济发展的先驱力量。从“一站式”窗口试点小服务.到“一条龙”全方位网络跟踪大服务:从来者不拒的引商到拒绝高能耗污染企业……西部县域工业已从饥不择食的资本原始积累向可选择性的资本积累转变:从工业化初级阶段末期向工业化中期初级阶段转型。面对全球化、竞争白热化所带来的观念碰撞。未来西部县域工业创新发展之路在何方呢?笔者以为:关键在思维创新;核心在体制创新;支撑在环境创新。  相似文献   

3.
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前史。一方面,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流向城市,不得不在城市过着被剥削、被压迫的凄惨生活;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客观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探究原始积累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汲取其经验和教训,有利于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有序流动和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乡村“终结”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工业化和城市具有足够的就业容量,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吸纳。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没有也不可能复制先行工业化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前提,不可能复制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工业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变历史进程,非农就业压力以及农民工在城乡之间频繁流动的严峻现实,都表明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无法吸纳庞大的农村人口,由此则昭示未来中国的村庄无法“终结”。从而在理论上纠正城市“中心论”,在实践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就地城市化提供必要性和正当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从资本原始积累的角度,分析农产品加工业的人力劣势,探究劣势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机理。借鉴国外工业化过程提高劳动力素质的经验,针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和教育体系的弊端,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中国农业在二产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之所以强调二产化是因为在整个20世纪的100年中都是在追求工业化的发展。以工业化发展作为主流,对农业的要求:一是农业要为工业提供原始积累。就是说,工业要通过占有农业剩余来形成发展的条件;二是当社会的工业化主流形成了主导思想乃至政策思想的时候,对于农业的基本要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1995—2015年29省的省域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工业化发展是否通过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在工业化进程与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工业化水平增加1%,农村劳动力价格将上涨0.19%。工业化发展对工业化中期的农村劳动力价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工业化后期开始,其对劳动力价格的影响呈负相关关系。工业化发展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的趋势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弱。  相似文献   

8.
“民工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工资太低。农民工工资低是否合理,要从工业发展的阶段看,初期阶段具有合理性,中期阶段则失去了合理性。解决“民工荒”的根本措施是增加工资,这在我国工业发展的中期阶段,已具备了增加工资的客观条件。而要实现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需要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农民要有自己的组织,政府应该发挥好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区不可能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统一的“以工补农”政策模式和措施在各个地区也不一定都适用。作者采用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与赛尔昆设计的标准模型,构建了当前全国及各地区“以工补农”的经济结构特征评价指标,对中国各地区当前的经济结构特征作了初步的分析,得出了在中国总体上跨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事实中,有8个省与中国总体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判断一致;仍有17个省、区、市尚未进入“以工补农”政策转折期;有6个省市明显超越全国平均水平,已基本进入大规模反哺期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区不可能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统一的“以工补农”政策模式和措施在各个地区也不一定都适用。作者采用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与赛尔昆设计的标准模型,构建了当前全国及各地区“以工补农”的经济结构特征评价指标,对中国各地区当前的经济结构特征作了初步的分析,得出了在中国总体上跨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事实中,有8个省与中国总体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判断一致;仍有17个省、区、市尚未进入“以工补农”政策转折期;有6个省市明显超越全国平均水平,已基本进入大规模反哺期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江西农业学报》2022,(4):186-187
对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民失去土地所面临的困难、土地失去后利益的流失作了分析,并根据当前国情,对解决农民失地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民失去土地所面临的困难、土地失去后利益的流失作了分析,并根据当前国情,对解决农民失地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3.
按照钱纳里模型和农村工业化百分评价标准,对2006年河北省工业化水平进行了分析判断;并按照人口统计学指标,计算了河北省的城市化水平。结果表明:河北省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河北省城市化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和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全国各个地区都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统一的"以工补农"模式和政策在全国各个地区也不一定都适用。运用钱纳里和赛尔昆等设计的标准模型,分析了2005年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仍有皖、豫、湘、桂、琼、黔、滇、藏、甘九省区与全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总体判断不符;而京、津、沪、苏、浙五省市则明显超越全国平均水平,已基本进入大规模反哺期。需要针对区域的工业化进程分类研究其工农关系和"以工补农"政策措施。因此,判断中国区域工业化进程发展阶段,研究"以工补农"政策的地区适用性和对策,将为中国"以工补农"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美、欧、日粮食补贴保护政策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中、美、欧、日粮食补贴保护政策回顾   (一)中国的粮食补贴政策   1951-1992年实行的是补贴粮食消费者政策.工业化初期,为了从农业实现原始积累,粮农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国家财政也支付了大量“粮食消费补贴“.这一时期,还突出补贴了粮食流通环节和粮食经营企业.……  相似文献   

16.
《江西农业学报》2022,(2):148-151
根据江西省11市19952004年数据,把江西省划分为3种类型区:产业结构未变化且处在工业化中期区(Ⅰ类地区);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升级区(Ⅱ类地区);农业经济发达期向工业化初期升级区(Ⅲ类地区),然后分析了各类型区耕地数量变化的差异。主要结论如下:三大类型区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耕地减少的幅度呈逐渐缩小的趋势,经济发展对资源投入的依赖性在逐渐减少,各产业对耕地数量的变化影响程度在逐渐降低,耕地转化效益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进入工业化中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作用发生显著变化,已经由单纯"经济功能"向复合型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多功能转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今后农业在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启动农村市场消费需求、稳定农村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的贡献更加重要。只有通过农业的稳定发展,才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缓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才能为顺利实现工业化奠定坚实基础和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根据江西省11市1995~2004年数据,把江西省划分为3种类型区:产业结构未变化且处在工业化中期区(Ⅰ类地区);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升级区(Ⅱ类地区);农业经济发达期向工业化初期升级区(Ⅲ类地区),然后分析了各类型区耕地数量变化的差异。主要结论如下:三大类型区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耕地减少的幅度呈逐渐缩小的趋势,经济发展对资源投入的依赖性在逐渐减少,各产业对耕地数量的变化影响程度在逐渐降低,耕地转化效益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黑龙江垦区2000~2012年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地区在此期间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并逐渐向后期推进,并且分析了该地区所具有的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最后文章简要分析了该地区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黑龙江垦区2000~2012年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地区在此期间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并逐渐向后期推进,并且分析了该地区所具有的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最后文章简要分析了该地区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