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分析城市滨水绿地规划设计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城市滨水绿地和生态设计的概念.以义乌市佛堂江北绿地景观工程为实例,通过生态分析、规划设计原则和措施,从设计定位、布局与功能分区、景观结构、植物群落和生态驳岸人手,得出相应的生态化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镇区和镇域的规划提供决策支持。[方法]以鹿乡镇为例,利用DWG地形图提取高程点信息并建立DEM,制作SPOT-5高分辨率和多光谱融合影像作为地表纹理,生成三维影像,然后进行水库淹没分析和三维飞行模拟。[结果]利用VR GIS技术和水库淹没计算模型,通过人机交互计算生成淹没区域,对鹿乡镇基础设施和用地布局进行规划。通过三维飞行模拟了解到鹿乡镇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要素的全貌及细节的空中动态观测、分析和研究,结合鹿乡镇域特点综合考虑,鹿乡镇可以定位为以天然生态和鹿文化为主的长春市近郊特色农业镇。[结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基于DEM和SOPT5影像数据,制作逼真的三维可视化洪水淹没景观,为村镇的更新、发展和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针对滨水绿道景观视觉资源遭到破坏,模式化发展以及特色风貌缺失等问题,从视觉吸引角度出发,以郑州市东风渠滨水绿道为例,通过OpenCV和SBE法分别获取空间尺度、植物、实体、色彩、质地、水体、动态景象、景观多样性、景观自然性、景观协调性10个指标基础数据,结合熵值赋权法计算权重,并通过SPSS 25.0软件进行因子相关性和逐步回归分析,最后建立视觉吸引模型,并对绿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风渠滨水绿道视觉吸引质量较高,文博东路-花园路段、北三环-徐寨路段视觉吸引质量等级最高,东明路-中州大道段最低,差异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滨水区、滨水植物、滨水植物景观等基本概念,阐述了滨水区植物景观历史发展、规划设计和景观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滨水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主要从滨水植物种类调查、群落结构分析、植物配置方式、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等方面进行,其设计理念包括生态理念、低碳理念和水墨画理念。目前我国城市滨水植物景观研究存在着对地域性植物景观历史发展研究较少,对滨水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应用研究深度不够,尚未建立真正实用的滨水植物景观评价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DEM的洪水淹没模拟分析及虚拟现实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数字高程模型(DEM)为数据基础,分析了给定洪水水位与洪水水量两种洪水淹没范围计算方法,并利用Arc Engine开发组件实现了淹没区的虚拟现实表达.结果表明:两种计算方法可快速、高效地模拟洪水淹没范围,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可直观地展示在三维可视化平台上,为防洪指挥调度及洪灾灾害的评估提供更加科学、直观的决策服务,对现代水利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综合评价标准、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的功能和特征的分析,确定了15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建立了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综合评价模型,得出绿量绿视率、自然景观变化率、安全程度、场所景观、组织交通和改善小气候等因子为影响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地域文化在滨水景观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滨水景观区是城市开放空间中最具有活力的区域之一,其设计结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设计的特点而形成。该文主要概述滨水景观和地域文化的内涵,着重分析滨水景观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和地域文化在滨水景观中的作用,以东北地区鲅鱼圈的山海广场为例来阐述地域文化如何在滨水景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冯璐  徐文辉  鲍承辉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771-2775
滨水绿地作为水陆蓝绿空间的交界体,承担着生态廊道、文化廊道、交通廊道、景观廊道等多重功能,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城市空间交汇时多呈现出沿江河、湖泊走向形态的线性布局,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将这一类绿地作为整体全面考虑.通过研究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滨水线性绿地的景观三线,分析其文化保护、旅游开发、生态建设等规划设计方式,探索能够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维护水体岸线景观连续性、合理布置城市空间及绿地系统的滨水区线性绿地景观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AHP法的滨水绿道植物景观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滨水绿道植物景观是最具地域特色的绿道景观.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构建滨水绿道植物景观评价体系,运用专家系统从生态、美学、心理等3个方面,选择了物种多样性、植物乡土性、适地适树、综合生态效益、植物色彩和季相性、植物景观与环境的协调性、植物景观空间层次丰富性、植物景观的意境美、安全感、舒适感等10个评价因子,通过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各层次指标权重,指标层权重的范围为0.039 3~0.240 1,计入结果的问卷各矩阵的一致性检验范围为0~0.095,均<0.1.为检验该评价体系的可行性,选取广州蕉门河滨水绿道的10个样方,请25位专家用构建的评价体系对10个样方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评价体系能够实际反映滨水绿道植物景观的建设水平高低,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刘建平  罗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360-12361,12424
解析了信丰桃江滨水景观空间的规划目标及规划布局,详细介绍了各景观节点,同时分析了交通、灯光、绿化的设计思路。在尊重和充分理解规划意图的基础上,通过提炼历史元素,挖掘民俗文化特征,将当地的文化特色融入到滨水空间的设计中,力求创造富有本土文化内涵的城市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11.
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滨水景观的特性及其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价值的基础上,结合实例提出了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模式,以期对目前滨水绿地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IS模型在淤地坝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娟  白雪卫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231-6232
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建立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自动提取地形地貌数据,对陕北县南沟小流域的沟道进行水文水利计算、工程布置、土方量计算、淤地坝设计,并利用CAD引擎绘制结构设计图、三维动态图,从不同的高度和角度进行可视化分析,产生如同真实的立体景观效果,以期为淤地坝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3.
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模式探索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在分析滨水景观的特性及其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价值的基础上,结合实例提出了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模式,以期对目前滨水绿地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绿道是一个完整线性系统的特定空间战略,本文在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雅安雨城区陇蒙路段乡村绿道的设计分析,对在线性绿色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中如何贯彻绿道设计理念实现生态、游憩及社会文化等功能有机结合,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绿道是一个完整线性系统的特定空间战略,本文在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雅安雨城区陇蒙路段乡村绿道的设计分析,对在线性绿色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中如何贯彻绿道设计理念实现生态、游憩及社会文化等功能有机结合,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研、讨论总结等方法,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从绿道选线、绿道的分类、绿道的功能、绿道结构、绿道网络、和绿道效应评价等方面阐述国内外绿道规划设计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绿道设计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即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外绿道及相关理论的解释和部分实践案例的介绍,实际建设起步晚,且基于现状调查而进行绿道规划设计的建设较少。  相似文献   

17.
郑燕宁  江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08-10510,10513
解析了滨水场所的概念及我国城市滨水区城市景观的建设现状,介绍了滨水环境的设计方法。以南宁市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例,分析了场所意象现状,解读了场所精神,认为场所设计应依据特色性和可识别性意象,统一性及多元化意象,整体连续性意象,可达性和人本性意象,景观敏感区生态保护性意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场所规划设计思想,划分了功能分区,进而详细说明了滨水区空间环境中的景观组织。旨在形成具备人性化、生态化、特色化、可识别的独特乡土文化的滨水景观场所。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上饶市丰溪河的现状环境,从景观构成要素出发,对上饶市丰溪河滨水绿地进行规划设计.应用生态园林景观规划原理和历史传承理念,将规划区域分为江波湾广场景区、全民健身区、黄沙嬉戏景区、瞻月广场景区以及游波大道景区五大功能分区,力求将上饶市丰溪河滨水绿地打造成为一条绿色廊道,创造多功能的、人文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用地较为紧张的滨水绿地,不仅承担着景观的作用,还有防洪的功能,因此它对滨水城市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实践案例龙山县果利河滨河公园景观设计为例,介绍了其生态廊道、梯度横断面、立体景观交通体系和滨水植物景观设计,为城市滨水公园构建景观安全格局、完善区域绿地系统生态设计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北京绿道建设如火如荼,为提高绿道景观质量,更好满足居民休憩健身需求,从慢行空间景观角度对绿道建设提供建议与参考。【方法】以北京三山五园绿道为案例,通过调研的方法结合景观设计原理,从绿道选线布局、区域空间组织和空间节点场地三个层面对绿道慢行空间景观营造进行研究。【结论】分别从宏观层面的选线布局、中观层面的有机连接、微观层面的植物围合三个方面探讨绿道慢行空间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