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施用控释肥对粳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湘南丘陵区红壤稻田,连续2年用粳稻Unbongbyeo品种,进行控释肥(LCU)一季稻田间试验,采用田间系统观测与实内考查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分蘖苗数以施用控释肥LCU70≥NPK>LCU50>PK;施控释肥LCU70、LCU50比尿素处理的水稻成穗率分别高6.3%、4.5%。叶片、茎杆、根系的干物质增长量均以施用控释肥高于其他处理。按处理排序:LCU70>NPK>LCU50>PK。处理间差异显著。叶面积系数(LAI)以施用控释肥LCU70处理的6.50最高,比NPK、LCU50处理高1.04、1.51。粳稻Unbongbyeo品种产量结果:控释肥处理的氮素用量为常规施肥(NPK)氮素用量70%时,其稻谷产量比常规施肥高6.72%,产量差异显著;控释肥处理的氮素用量为常规施肥(NPK)处理50%时,其稻谷产量与常规施肥的稻谷产量相等,两者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即表明:施用控释肥可减少氮素用量30%~50%。  相似文献   

2.
淹水条件下的氨挥发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日本“国际农林水产研究中心”实验室用密闭室法测定了淹水条件下不同通气速率、不同温度和尿素施用方法的氨挥发。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和通气速率的提高,氨挥发速率加快,氨挥发量增加;氨挥发高峰一般在施肥后5~8d,施肥18d后基本上检测不出挥发氨;尿素深施混匀有利于降低氨挥发损失,与CaCO3混施因使土壤pH升高而显著增加氨挥发损失,不同施肥处理氨挥发损失积累量占施氮量的26.4%~57.3%,氨挥发是淹水条件下尿素氮损失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热带——亚热带多雨湿润区旱地土壤尿素氨挥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旱地赤红壤类土壤尿素施用量和施用深度对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服用量增加,氨挥发量增大,氨挥发率在每公顷施氮450kg时,达最大值;随氮肥施用深度增加,氨挥发量和挥发率均减小,施肥深度为6cm时,氨挥发损失已很小,可忽略不计;氨挥发作用主要发生在施肥后30d内,但增大施氮量和施肥深度都会使氨挥发持续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4.
包膜控释尿素用量试验对花生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2008年在肥东花生原种场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包膜控释尿素不同用量对花生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正大包膜控释尿素增产效果显著。在等氮条件下,与普通尿素相比,SPCU100%和PCU100%分别增产15.6%和13.00%,氮素利用率分别为51.14%和54.92%;SPCU70%和PCU70%分别增产9.66%和23.12%,氮素利用率分别为48.36%和60.87%。金正大包膜控释尿素一次性在花生上基施具有增效、节肥、省工的特点。此外,金正大包膜控释肥还可以改善花生农艺性状。金正大树脂包膜控释尿素减氮30%施用,在花生上应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掺混型控释肥对棉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合理高效利用控释肥,降低生产投入,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不施肥(CK1)和施用等量普通尿素(CK2)为对照,对不同比例掺混型缓控释肥对棉花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较单施控释肥,掺混普通尿素处理有利于苗期棉株迅速增加有效光合叶面积,积累光合物质。收获时,各控释肥处理的籽棉产量均高于等氮尿素处理CK2。以T1(PCU100%)和T2(PCU70%+PU30%)增产效果最为突出,较生产对照CK2分别提高约16%和15%。考虑氮肥利用率指标,控释肥和普通尿素掺混处理较单施尿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幅度介于2%~13%之间。T2(PCU70%+PU30%)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为40.42%,比单施PU和PCU处理分别提高12.84%和4.34%,差异显著。实验说明,控释肥和尿素掺混不仅能促进棉株前期生长发育,还能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鉴于纯施控释肥成本较高,从节本增效的角度考虑,PCU和PU掺混比例为7:3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减氮配施控释尿素对冬小麦产量及氮肥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究冬小麦科学施氮技术,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推荐施肥全量施氮(196 kg N/hm2)和减氮20%(156.8 kg N/hm2)条件下,不同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比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产17.11%~27.39%,推荐施肥较农户施肥增产2.14%~8.77%。减氮20%产量与全量氮无显著差异。等氮条件下,施用控释尿素的氮肥利用率均高于普通尿素,且减氮处理均高于全量氮处理。施氮156.8 kg/hm2 (75%控释尿素+25%普通尿素)产量较农户施肥增产6.60%,氮肥利用率较经验施肥和全量普通尿素提高13.64 和9.22 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增加2.29 和1.44 kg/kg。施氮156.8 kg/hm2(75%控释尿素+25%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对豫北地区冬小麦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氮肥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农民习惯施肥、优化施肥以及普通尿素和控释尿素在不同配比条件下对冬小麦茎蘖动态、冬小麦产量、土壤硝态氮动态和氮素平衡等影响。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是对照(CK)、农民习惯施肥(Ncon)、优化施肥(Nopt)、控释尿素(100%)(CRU1)、普通尿素(33.3%)+控释尿素(66.7%)(CRU2)、普通尿素(66.7%)+控释尿素(33.3%)(CRU3)和普通尿素(100%)(CRU4)。试验结果表明:2个生长季内,各施肥处理之间冬小麦群体动态没有显著差异,施用控释肥也并没有显著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尽管施氮处理之间冬小麦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但CRU2处理的产量、氮肥利用效率(RE)、农学效率(AE)和偏生产力(PP)略优于其他处理。因此,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配合施用(比例为2∶1)仍然是一种较佳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8.
控释氮肥对土壤硝态氮和玉米植株全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探讨控释氮肥施用的最佳用量比例,在大田条件下,试验设6个处理:T1不施氮肥、T2常规施肥(基施)、T3常规尿素(基施+追施)、T4控释尿素100%、T5控释尿素90%、T6控释尿素80%。研究控释氮肥对土壤硝态氮和玉米植株全氮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和秸秆全氮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下降趋势,且拔节期含量最高。控释氮肥处理灌浆期到成熟期不同氮素含量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控释氮肥处理提高了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地上部干物重,而从拔节期到成熟期,控释尿素100%、控释尿素90%处理地上部干物重高于普通尿素处理,且控释尿素90%处理最大。控释氮肥合理用量提高了玉米的茎粗、穗粒数,减少了玉米秃尖长度,但对百粒重影响不大。控释尿素90%处理产量最高,达到8637.6 kg/hm2,与不施氮肥和常规施肥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几种缓/控释肥在宁夏淡灰钙土上的氮素释放特性和生物学效应,寻求合适的缓/控释组合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在氮磷钾等养分供应下研究了5个施肥处理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几种缓/控释肥在土壤中的氮素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相对不施氮处理,施用缓/控释肥可提高春玉米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同时也能显著促进地上部氮、根系氮和总氮吸收量,其氮肥利用率达33.9%~39.7%,较NPK平衡施肥(31.5%)提高了2.4%~8.2%。自研制缓/控释肥在土壤中的氮素释放天数在65天左右,释放高峰在第32天前后;而商品包膜尿素的氮素释放高峰在第17天前后,65天后依然有较高的氮素释放。因此,与商品包膜尿素相比,自研制缓/控释肥的氮素释放周期有待延长,但其对春玉米生育前期的氮素供应相对充足。  相似文献   

10.
控释尿素对吉林春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控释尿素对吉林春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通过不同的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施用量对吉林春玉米进行处理,在吉林省公主岭市陶家屯进行控释尿素施用效果田间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全氮用量和75%氮用量情况下,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相比,对吉林春玉米增产分别为10.8%和8.1%,产量差异显著;且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混施增产效果高于控释尿素单一施用效果,增产7.3%。全氮用量和75%氮用量条件下,控释尿素氮素利用率分别为50.4%和57.3%,显著高于普通尿素,且75%氮用量氮素利用率高于全氮用量。  相似文献   

11.
缓释肥类型与运筹对不同穗型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大穗型品种甬优2640和多穗型品种南粳9108为材料,270 kg hm–2纯氮条件下,选用树脂包衣(PCU)、硫包衣(SCU)和脲甲醛(UF)3种缓控释肥类型,设置了缓控释肥与尿素均基施、缓控释肥基施后分蘖期施尿素2种施肥方式,以常规尿素定量分施为对照(CK)。结果表明,缓控释肥的应用对甬优2640无增产效应。主要因为甬优2640穗大粒多,群体颖花量大。与CK比,相对集中在前中期的肥效难以满足植株全生育期生长,中后期叶面积指数下降快,氮素积累少,光合势弱,物质生产量不足,不能实现群体大库容的有效充实。而对南粳9108,脲甲醛基施+尿素分蘖期施处理比CK增产5.2%~5.9%,树脂包衣基施+尿素分蘖期施和脲甲醛+尿素均基施处理与CK平产的同时可减少施肥2~3次。2种运筹方式中,以缓控释肥基施后分蘖期施用尿素处理能有效增加植株茎蘖数,提高成穗率和最终穗数,扩大叶面积指数,增强光合势,增加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获得高产。3种肥料类型中,产量呈现UFPCUSCU。脲甲醛基施+分蘖期施尿素处理之所以能使南粳9108获得比CK更高的产量,是因为UF的肥效在中后期依然能相对稳定释放,配合尿素的分蘖期施用,既保证了前期分蘖的发生,又能保证高峰苗后稳定的茎蘖数和群体叶面积指数,植株在拔节后的光合势和物质积累量大,氮肥利用率高,增产显著。由此可见,针对不同穗型和产量特性的水稻品种,优选缓控释肥类型基施的同时,分蘖期配合速效肥料的施用,可获得既省工又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尿素深施入土壤后氮素在土-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途径,采用自制装置模拟水田并测定土壤及表层水中氮素浓度及相关指标的变化,以此对氮素的迁移途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尿素深施方式下,氮素在表层水中发生的反应以氨挥发和硝化反应为主,在土壤中主要进行反硝化反应;尿素深施入土壤15天后系统中氮素损失量占总施肥量的14.86%,其损失来源于氨挥发和生物反硝化作用,分别约占总损失量的68.95%和31.05%。尿素深施方式下水田中氮素迁移转化过程十分复杂,通过分析土-水系统中存在的反应和氮素迁移转化途径可为合理施肥及控制农田面源污染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剂型基质氮肥对玉米田氨挥发损失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设置8种施肥处理,包括无氮对照、常规氮肥和6种剂型(1%~6%,按1%递增)基质氮肥,测定田间氨挥发、土壤矿质氮、玉米产量及构成要素、植株氮吸收量、氮肥生理效率、氮肥表观效率、氮肥农学效率等指标。研究表明:不同剂型基质氮肥处理的田间氨挥发总量比常规氮肥处理显著减少9.5%~45.9%。田间氨挥发量随基质材料添加量的提高而减少。与常规氮肥处理相比,2%~6%剂型基质氮肥处理显著提高吐丝期土壤矿质氮含量(增幅7.1%~17.8%)、籽粒产量(增幅5.2%~19.4%)、氮肥表观效率(增幅21.1%~55.0%)和氮肥农学效率(增幅22.5%~38.1%)。可见,施用基质材料添加量≥2%的基质氮肥,可减少玉米田间氨挥发、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缓释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应用几种缓释氮肥在水稻上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海南中等肥力的土壤上,富岛树脂包膜缓释尿素(CRU5)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最高,但水稻生长后期出现贪青晚熟和倒伏现象,其氮素释放慢,更适合在生育期长的作物上施用。富岛脲甲醛缓释肥料(UF1)和富岛水溶性聚合物包膜缓释尿素(CRU4)比小颗粒尿素增产10.47%,氮肥利用率提高6.67%~15.12%,其成熟期适中,后期叶青杆壮,适合在水稻上施用。大颗粒尿素比小颗粒尿素增产4.58%,氮肥利用率提高6.67%,因其价格较低,可取代小颗粒尿素在水稻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控释掺混专用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保证控释肥在水稻生产中的安全施用和水稻专用控释肥的生产改进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控释肥处理对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肥相比,等量控释肥、减量控释肥、减氮控释肥、种子保姆肥不能显著提高水稻株高和叶绿素含量;施肥量相近下,控释掺混肥处理土壤养分含量较高;水稻吸收氮磷钾量分别提高5.0%~20.3%、2.7%~40.8%、-8.2%~39.9%;水稻籽粒增产6.90%~15.3%,达显著或不显著水平;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比普通肥增加6.07%~29.91%、41.86%~85.57%、38.57%~95.43%;田间控释掺混肥处理比普通肥处理每公顷多收入537~1296元。控释掺混肥能有效简化水稻栽培,今后应大力研制和推广水稻专用控释肥料。  相似文献   

16.
化肥有机肥配合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摘要:通过对不同施肥与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连续4年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红壤丘陵区稻田上,土壤氮素来源以施肥带入为主,占土壤氮素总收入95%以上,氮素带出以作物吸收和氨挥发损失为主要途径;水稻对氮素吸收利用与氮素形态关系密切,早稻对无机氮吸收利用好于有机氮,晚稻对有机氮利用优于无机氮;对水稻4年产量统计分析,单施有机肥(M)处理与化肥(NPK)处理具有同等的产量效果,但有机肥料处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了土壤生产力;单施有机肥(M)处理氮肥利用率达37.8%,化肥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氮肥利用率为35.1%,而单施化肥(NPK)处理氮肥利用率仅为25.7%。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不同基肥施用方式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用密闭室强制通气装置对冬小麦不同基肥施用方式 (表施、深施和表施结合灌溉 )下的土壤氨挥发损失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肥料在土壤中的位置对氨挥发损失的影响非常显著。表施处理明显促进氨的挥发 ,该处理试验期间白天累积氨挥发损失达 4 6 0 8%。而深施和表施结合灌溉处理都能有效地抑制氨挥发损失 ,2种施肥方式下试验期间白天累积氨挥发损失均未超过10 % ,表施处理的土壤氨挥发时期达 12d ,而深施和表施结合灌溉的氨挥发时期仅为 6d。  相似文献   

18.
在洞庭湖区3种主要类型土壤上进行连续4年的微区试验,研究水稻控释氮肥在双季水稻种植体系下的连续施用效应。试验设不施肥(CK)、尿素、等N量控释氮肥及70%N量控释氮肥4个处理。结果表明,等N量控释氮肥处理产量最高,在河沙泥、紫潮泥和红黄泥上平均比尿素处理分别增产10.3%、8.0%和2.4%,70%N量控释氮肥处理分别增产6.1%、2.6%和-0.8%;在3种土壤上早、晚稻及全年平均吸N量均表现为等N量控释氮肥>70%N量控释氮肥>尿素>对照。等N量控释氮肥处理在上述3种土壤上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60.7%、59.6%和56.3%,比尿素处理分别高23.8%、19.4%和16.3%,早稻随施用年份的延长其利用率呈增加趋势,且高于70%N量控释氮肥处理,晚稻连施3年时利用率由上升转呈下降。连续施用控释氮肥可缓解土壤氮素肥力和有机碳含量的下降,特别是在河沙泥稻田中。施用控释氮肥有利于水稻增产、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及土壤培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