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推广三麦机条播技术要做到“八结合”响水县从80年代中期就开始推广三麦机条播技术,由于机条播的优越性没有被农民所认识,使推广工作举步维艰。近年来,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使机条播推广工作有了重大突破,已推广三麦免耕条播机700台,开沟机360余台,...  相似文献   

2.
一、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机化现状 通州市是传统的粮食种植大市,2000年底耕地面积85 733hm~2,农业人口105.1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68.03万人。2000年三麦种植面积30 467hm~2,2001年水稻种植面积36 667hm~2。该市现有联合收割机927台,其中久保田等高性能联合收割机144台,开沟机1 481台,免耕条播机3 818台,机动弥雾机5 447台,东洋插秧机10台。通过引进联合收割机作业,今年三麦机收面积22 133hm~2,2000年水稻机收割面积23 067hm~2,机收水平分别达到72.6%、55.7%,2000年三麦机播面积26 800hm~2,机播机械化水平86.3%,水稻机械化旱直播面积11 200hm~2,机插秧面积35.5hm~2,水稻种植机  相似文献   

3.
‘三机’推广与三麦生产过程机械化探析黄玉亮4GL—130型割晒机、2BG—6A半精量免(少)耕条播机和1KS—35型开沟机是三麦播种、田间开沟和收获等生产过程的主要小型机械。江苏铜山县为实现三麦生产过程的机械化,从1988年开始小面积试验示范。199...  相似文献   

4.
南通市农机局于7月13、14日召开全市农机局长会议。围绕全年目标找差距,突击重点抓落实,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打好三秋服务这一仗,确保完成全年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4%的目标;全市机收水稻12万公顷,使全年稻麦机收面积达21.4万公顷,稻麦机械化程度达到50%;三麦机械化精少量播种面积达18万公顷,使机械化精少量播种面积占三麦种植面积的80%;  相似文献   

5.
一、提高认识,是推广三麦机条播的重要条件 机条播麦较撒播具有通风透光、除草方便、增产潜力大等优点,一般产量可增加6%—10%。但由于诸多因素;各乡(镇)在机条播麦上发展是不平衡的,而乡、村领导和农户的认识程度是决定的因素。为了妥善解决认识问题,达到市政府提出的机条播的指标,我认为在当前农村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可以采取:一是各乡(镇)、村组都要建立对比试验田块,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要广泛宣传动员,使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户了解三麦机条播的优越性;三是各级领导要把推广三麦机条播  相似文献   

6.
推广稻茬麦机械化少(免)耕条播技术朱新民江苏省为典型稻麦两熟制地区,现有三麦面积4300多万亩,其中稻茬麦有2600万亩左右。为解决稻后种植三麦机械作业这一难题,江苏省80年代研制出少免耕条播机、园盘开沟机、鼠道犁、化肥深施器、分段及背负式联合收割机...  相似文献   

7.
1998年全省农机跨区作业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夏秋两季跨区机收的联合收割机12772台次,比1997年增加8000余台次;机收面积达24.86万公顷;作业范围涉及到浙江、上海、广东、内蒙古等10多个省(区、市);作业项目已由单纯的跨区机收三麦向秋季跨区机收水稻延伸,向机耕、机播、机开沟、工程作业等项目扩展;积极引进外省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2341台;跨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明显增强,以市、县局为主等多种组织形式趋向合理;跨区作业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全省夏  相似文献   

8.
到1995年11月7日止,张家港市的秋收秋种已基本结束,比去年提前了三天,全市投入中拖688台、手拖2163台、开沟机913台、条播机289台、灭茬盖籽机1709台。24万亩三麦面积已全部机播完毕,机播率达100%,其中机条播麦2.5万亩,机翻耕盖麦7万亩,少耕机浅旋灭茬麦14.5万亩;30万亩麦田和部分油荣田的机开沟也基本完成。实现了市委、政府提出的机种麦、机开沟两个百分之百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张家港精神的风采。  相似文献   

9.
我们淮阴市农业机械厂是在一九八四年对1KSQ—35型园盘开沟机投入研制的。作为推进三麦免耕条播开沟作业,提高机械化开沟作业程度而得到省、市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我厂从生产手段、人员技术都作了较大的投入,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至今已投放市场2万余台。产品销售除江苏省外、还覆盖到浙江、安徽、湖北等地区,为三麦免耕开沟作业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0.
近十五年来,我们在三麦机条播技术的示范推广过程中,始终注重三麦机条播的农艺要求,将播种的整个工艺流程让机工和农户都能掌握,机条播面积越来越大,机条播技术越来越受农户的欢迎。到1995年止,东台市已拥有条播机4134台,机条播面积75.5万亩,占三麦播  相似文献   

11.
情况反映     
“三机”了不起射阳县从1986年开始,引进试验推广2BG—6A免耕条播机、1ISQ—35型圆盘开沟机和联合收割机。由于我们舆论宣传及时广泛,性能试验效果明显,政策倾斜资金保证,配套服务热情周到,到1994年条播机,开沟机和收割机(统称三机)总量分别达到2665台、541台和89台。1994年全县完成免耕条播58.8万亩、机开沟46.5万亩和机收获34万亩,分别达到全县这三项作业的90%、88%和40%,仅用工和柴油消耗两项就节支94.6万多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使我县机条播推广工作有了重大突破,仅推广三麦免耕条播机就达700台,开沟机达360余台,推广面积达5万余亩,节种75万公斤,增产粮食700万公斤以上,总结近年来的经验,我们主要做到“八结合”。一、加大宣传力度与依靠乡村干部相结合从1995年开始,我们采取加大宣传力度与依靠乡村干部相结合的办法,即一边利用有线广播、电视、报纸和打印宣传资料向广大农民宣传机条播、机开沟的好处,一边派人分头到各乡镇,请分管乡长召开村主任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后,再请村主任向群众进行宣传,对重点村,我们专门派人宣传,使机条播、机开沟的优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3.
“八五”以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科教兴农”战略要求,在省、市农机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抓住农机化试点县(市)的机遇,加快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了四个100%,即:第一期农机化试点目标任务完成100%;三麦机播种100%;三麦机开沟100%;稻麦机脱粒100%。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因地制宜抓推广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搞好实用农业机械推广的关键。按不同土质、不同栽培模式,推广不同的农用机具: 一是在沙土地区重点推广三麦精量、半精量播种机械。 近年来,在沙土地区全面实行了机条播,我们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八五”稻茬麦机械化少(免)耕条播技术推广硕果喜人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朱新民江苏为典型稻麦两熟制大省,现有三麦面积4300多方亩,其中稻茬麦有2600万亩左右。为实现稻茬麦机械化,我省八十年代研制出少免耕条播机、圆盘开沟机、鼠道犁、化肥深施...  相似文献   

15.
为新式机具推广鼓劲的村党支部书记在江苏省淮安布朱桥镇甲南村,人们都说村党支部书记丁风刚是农机手的知心人,是为新式农机具推广发动的好书记。三年前,在架桥镇甲南村,不少人就推广三麦免耕条播机、开沟机不感兴趣,有的人说什么”还是手工撒播三麦好!”这时丁凤刚...  相似文献   

16.
影响三麦机条播作业因素的分析及其解决办法柯文根2BG-6A型稻麦条播机是苏北地区实现三麦播种机械化作业的主要机具,推广使用该机具,是一项省工书本增产高效的有效措施。近几年来虽经大力推广,机具基本普及。但真正实现三麦机条播的就屈指可数了,绝大多数条播机...  相似文献   

17.
宿像县耿车镇党委、政府将今年三麦播种机械化工程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为确保全镇1540公顷三麦面积全部实现消龄、半精疲播种,苗先他们在“双伙”大忙前,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将全镇原决的免耕条播机实行6讨改5行,即将原行距20厘米改人25厘米;其次积极鼓励农民个人购买三麦精员、半精见播种机,镇村两级明确规定,农民个人每购买~台新机具,乡、村两级分别给予50)元补助,从而激发了广大农民购机积极性。据统计,秋收秋种期间,该镇共推广精量。半精量免耕条播机SO台,开沟机6台,乡、村两级共拿出5.6万元补助款。至10月6臼,全镇三…  相似文献   

18.
东台市富安镇潘陈村农机服务队建立五年来,坚持“以机养机”,作业实现“五统一”。近三年,添置更新条播机6台,开沟机3台,脱粒机4台,夏收比往年提前3~5天,夏种水稻从耕把到栽插只用6天左右时间,秋播10天内完成三麦机播任务。  相似文献   

19.
影响三麦免耕机条播增产的原因分析陈保国三麦免耕机条播能够增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然而,仍有一些机工和农户在使用免耕机条播技术时,尽管精心播种作业,但发现三麦产量与用传统的耕翻法播种相比,并没有明显高产增收,甚至还导致减产。为什么呢?其根本原因就是...  相似文献   

20.
淮安市流均镇农机站在推广新机具工作中,抓住五个“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拥有条播机157台,割晒机25台,开沟机45台。脱粒机425台、盖籽机135台,增加了作业项目,提高了农机化水平,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98%,机械条播面积占秋种面积80%;机开沟面积占秋播面积50%;机械脱粒面积达100%。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增产增收,受到了市农机主管部门和镇政府的表彰奖励,他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