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2014年上半年,我国粮食加工与制造行业总体运行平稳,主营业务收入与产成品产量均同比增长。粮食主产区夏粮丰收,产量与品质较上年显著提升。主要粮食进口量有增有减,大豆、小麦进口增幅较大。大型粮食加工企业规模效益进一步加强,国际化和"走出去"战略稳步落实。一、行业基本运行状况(一)行业发展总体平稳,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2014年1~6月,涉及小麦、稻谷、玉米、大豆、薯类等粮食加工的谷物磨制、饲料、豆制品、焙烤与方便食品加工业总体运行平稳。1~6月,粮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收入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也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分析和研究不同农作物收入的变化对于了解农村农民收入状况的改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调研结果来看,水果、油料作物、玉米收入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成为山西省农民增收的主要3类作物;小麦、薯类作物、棉花栽培经营收入逐渐降低,证明这3种作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在降低;栽培蔬菜和大豆的收入变化相对比较稳定,证明这两种作物对山西省农民的影响较为稳定。综上分析,山西省农作物栽培经济效益因作物种类而有差异,但是总体呈现出逐年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相关统计数据的基础上,以沂蒙山区主要的农业产业为研究对象,设立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区位商、产值增长率、综合比较优势指数、人均产值系数、增长作用率6项评价指标,通过加权求和模型进行量化评价,再运用灰色聚类法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基于加权求和模型得出的沂蒙山区农业产业排序:烟草稻谷瓜菜薯类花生小麦水果大豆玉米棉花;基于灰色聚类法得出农业主导产业为烟草、稻谷种植;优势产业为瓜菜、水果、薯类、花生种植,一般产业为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最后综合得出烟草、稻谷、瓜菜为主导产业,薯类、花生、小麦、水果为优势产业,玉米、大豆、棉花为一般产业。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政府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相关统计数据的基础上,以沂蒙山区主要的农业产业为研究对象,设立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区位商、产值增长率、综合比较优势指数、人均产值系数、增长作用率6项评价指标,通过加权求和模型进行量化评价,再运用灰色聚类法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基于加权求和模型得出的沂蒙山区农业产业排序:烟草>稻谷>瓜菜>薯类>花生>小麦>水果>大豆>玉米>棉花;基于灰色聚类法得出农业主导产业为烟草、稻谷种植;优势产业为瓜菜、水果、薯类、花生种植,一般产业为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最后综合得出烟草、稻谷、瓜菜为主导产业,薯类、花生、小麦、水果为优势产业,玉米、大豆、棉花为一般产业。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政府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播种结构和单位面积产量变化趋势3个方面分析了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变化趋势。依据比较优势理论,以改进后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利用2000~2006年的相关数据,测定了河南省各地市主要粮食作物(包括小麦、谷子、玉米、大豆、稻谷和薯类)的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综合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中,只有小麦和玉米具有比较优势,稻谷、谷子、大豆和薯类都不具有规模优势;小麦、谷子、薯类具有明显效率优势,稻谷、玉米、大豆具有较弱效率优势;小麦、玉米具有综合优势,稻谷、谷子、大豆、薯类不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结合当前河南省具体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了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所面临的形式,并提出了调整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积极性的高低,从山西省的调研结果来看,小麦、棉花、薯类播种面积呈现出急剧降低的变化趋势;玉米、水果播种面积呈现出升高的变化趋势;蔬菜、油料、大豆播种面积保持相对稳定,这与山西省经济发展情况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综合分析认为,山西省农作物栽培面积的变化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我省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增长,年人均已近470公斤。但粮食结构的碳氮比急待调整,现就此发表一点浅见。粮食结构的碳氮比我省的粮食结构主要由稻谷、小麦、玉米、薯类(折粮)和大豆五项组成。历年统计的粮食总产量,就是这五项产量的总和。粮食是人类和畜禽的主要营养源,它为人、畜、禽等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各种维生素等,同时提供能量。谷物和薯类所提供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由于其化学组成中无氮,故属碳素营养;大豆富含蛋白质,而蛋  相似文献   

8.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重心演变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运用重心模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定量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及主要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生产重心的演变轨迹,探讨了重心演变规律,凝练了我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的演变特征,以期为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完善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经济结构等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粮食生产重心持续向北移动,年均移动距离28.03 km。分品种来看,稻谷生产重心变化规律为向东北移动;玉米和大豆生产重心变化规律为在西南和东北两个方向上来回移动,呈现区间震荡特征;小麦的生产重心变化规律为稳定徘徊。四种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重心年均移动距离波动程度显著不同,由强到弱依次为玉米、稻谷、大豆、小麦。  相似文献   

9.
1、粮食定义:粮食作物的种子、果实、块根、块茎以及加工产品的统称。《条例》中粮食的含义是指小麦、稻谷、玉米、杂粮及其成品粮。2、原粮、成品粮和粮油副产品的定义:原粮亦称“自然粮”,一般指未经加工的粮食的统称,如稻谷、大麦、小麦、玉米、大豆等。成品粮由原粮、油料经加工而成的符合一定标准的粮油制成品的统称,如面粉、大米、小米、玉米面、大豆油等。粮油副产品是指粮食油料在加工过程中除成品以外的其他产品,如麦麸、花生饼、米糠等。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结构演变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黑龙江省粮食总体生产状况的基础上,以玉米、稻谷、小麦和大豆四大主要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从产量结构、种植面积结构和单产水平变化三个视角,揭示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结构发展演变的规律和特征。这一特征表现为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经历了从以四种主要粮食作物为主,向以玉米和稻谷两种粮食作物为主的过渡,比较效益是玉米和稻谷在粮食生产中优势地位日益突出的主要原因,但这种生产结构不利于粮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未来应考虑通过建立新的耕作技术体系来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粮食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11.
王国霞  杨玉珍  陈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106-8108,8111
为了解河南省转基因农作物种植情况及基层农民对转基因农作物的认知情况,对河南省13个地县的500户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作物品种的产量、种子价格、种子发芽率、粮食收购价格等几个因素是农民选择作物种子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河南省农作物品种中,主粮小麦、玉米品种中除饱受争议的"先玉335"外其他均不是转基因品种,大豆种子中也没有转基因品种,抗虫棉是典型的转基因品种;综合结果表明基层农民对转基因的科学认识相对缺乏,普遍认为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作物缺乏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2.
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变动贡献因素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3—2014年我国粮食主产区相关数据,基于改进的拉氏因素分解方法,建立粮食产量变动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粮食播种面积、作物单产和种植结构三者的变化对粮食产量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主产区粮食增产同时得益于播种面积扩大、作物生产力提高和粮食种植结构调整,贡献率分别为53.92%、32.78%、13.30%。从作物角度看,小麦、玉米、稻谷单产提高是主产区作物生产力效应提高的主体;玉米、稻谷种植比例调增是作物结构效应提高的主体。研究期13个主产省(区)都实现了粮食增产,但增产量及其驱动因素空间差异大,黑龙江、吉林、辽宁等9个主产省(区)的首要增产因素是播种面积扩大;河北、安徽等4个主产省(区)的首要增产因素是作物生产力提高。从作物角度看,各主产省(区)作物生产力效应变化的主要驱动作物差别大,规律性不明显;而作物结构效应变化的主要驱动作物基本上都是相对高产的玉米、水稻、小麦种植比例调增,相对低产的大豆、薯类、杂粮种植比例调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粮食价格水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2012年主要粮食品种小麦、玉米和稻谷价格均创历史新高,大豆、花生和菜籽等油料作物价格亦出现较大涨幅.从供需状况、国际市场、期货市场和政策调控等几个方面对国内粮食价格上涨现象进行分析,并对稳定粮价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受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稳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和食糖等临时收储.健全粮棉油糖等农产品储备制度”等政策的支持.2012年2月份以来.国内农产品期现货价格整体走高.其中玉米、稻谷价格涨幅较大。由于库存、生产与消费前景等存在差异,当前国内三大粮食品种——小麦、玉米、稻谷的价格运行趋势有所分化:小麦价格运行稳定.玉米和稻谷价格趋涨态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李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4,(4):1220-1222
以比较优势理论为依据,从安徽省粮食生产现状入手,选取稻谷、小麦、玉米、豆类、薯类6种粮食作物,对粮食竞争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描述了安徽省粮食生产在全国的位置和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提高粮食竞争力,促进粮食增产增收,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利用省级面板数据估计2004—2012年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总产量增长中种粮投入因素的影响及其对粮食产量增长率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作物生产中,播种面积的产出弹性均远大于物质服务投入强度,劳动力成本强度的影响则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2004-2012年,尽管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的产量不断增加,但增长速度逐渐下降,种粮投入对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增产率变化的贡献均在80%左右,播种面积减少是粮食增产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稻谷产量增长率变化中播种面积的贡献比重逐步加大,小麦增产率变化中播种面积的贡献比重则显著下降,而玉米的投入贡献比重变化不明显。促进我国粮食增产,稳定和扩大播种面积是基础,保护耕地是关键,应针对不同作物制定科学合理的粮食生产投入政策与机制。  相似文献   

17.
玉米、豆粕等饲料粮是我国粮食安全重大战略基础。农业农村部下发了《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方案要求推进利用稻谷、小麦、杂粮、薯类、杂粕和其他农副产品等原料替代玉米、豆粕。笔者对辽宁省30余家饲料生产企业进行电话咨询、发放调研表、现场走访和座谈,对我省玉米、豆粕减量化替代技术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1999—2014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山东省近15年来粮食总产、单产和粮食种植结构3方面的变化。结果显示:从粮食总产来看,山东省粮食总产的变化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粮食单产来看,山东省粮食平均单产总体呈现出稳定增长趋势,特别是2002年之后增幅明显,其中,豆类作物增幅最大,其次是薯类,再次为小麦,玉米增幅最小。从粮食种植结构来看,2002—2006年山东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较大,但玉米和小麦仍是山东省播种面积最大的两种粮食作物。短期内,小麦作为"第一主粮"的基础性地位难以撼动;薯类和豆类播种面积近年来显著下降,而其他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变化不大。总体来看,山东省粮食增产主要依赖于单产的提高。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制定合理的粮食生产规划和农业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疆石河子垦区主要作物需水特征及水效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新疆石河子垦区50年气象数据资料,计算分析了主要作物需水量变化及自然降水条件下农田水分平衡状况,并对主要作物水分生产效率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春小麦、冬小麦、春大豆、春谷子、苜蓿需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小麦增加幅度最大,每5 a平均增加6.6 mm,而春玉米、水稻、棉花需水量呈下降趋势.粮食作物中以水稻亏水量最高,冬小麦、春玉米次之,而春大豆、春谷子、春小麦、薯类作物相对较小,经济作物中以糖类作物亏水量最高,其次为加工番茄、苜蓿、棉花,而瓜类、麻类、油料作物相对较小.不同灌溉方式下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效益差异较大,粮食类作物如春小麦、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其他作物,而果菜类作物如葡萄、蟠桃、线椒水分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20.
《安徽农业科学》2020,(1):230-233
[目的]基于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分析宣城市粮食生产能力及其面积结构调整。[方法]在分析2016年宣城市耕地利用和粮食生产情况基础上,确定能发挥气候资源生产潜力的种植制度,以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小麦玉米区域试验的产量为基础,计算宣城市粮食生产能力。结合主要粮食作物面积构成对比分析,提出粮食面积结构调整建议。[结果]全市粮食平均单产能力为8 457.10 kg/hm~2,比2013—2015年的粮食实际平均单产高3 089.66 kg/hm~2;粮食总生产能力为186.66万t,比2013—2015年粮食平均总产高68.19万t。全市粮食面积潜力36.1万hm~2。面积结构调整可考虑"提高稻谷、稳定小麦、适量增加玉米和大豆"。[结论]2016年全市粮食生产能力开发率为0.63,粮食生产潜力较大。可通过结构调整,使粮食面积中稻谷占74%、小麦占18%、玉米占4%、大豆占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