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丁酸梭菌C2菌株对鮸鱼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丁酸梭菌C2菌株对鮸鱼肠道菌群数量和后肠好氧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丁酸梭菌C2可以促进鮸鱼中肠、后肠双歧杆菌数量的增长,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对厌氧菌的总数影响不明显,降低了后肠好氧菌的总数;同时,改变了后肠好氧菌的结构,巩固了假单胞菌优势菌群的地位,降低了不动杆菌属、肠产气杆菌属和短杆菌属细菌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丁酸梭菌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以及在虾类养殖中、在鱼类养殖中和其他养殖动物中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丁酸梭菌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指出,丁酸梭菌作为水产饲料添加剂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选择具有生物安全性的优良菌株;利用微生物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的方法,探究丁酸梭菌在水产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针对水产养殖动物消化道特点,寻找与其具有协同作用的菌株,做出水产养殖用复合微生态制剂;通过制剂化技术,筛选菌体保护剂,并优化保存条件,有利于丁酸梭菌被水产动物吸收。  相似文献   

3.
用细菌学方法分离并初步鉴定文蛤内脏中的产气荚膜梭菌,PCR方法检测分离菌株的α、β、ε、ι、β2和肠毒素等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基因,PCR扩增片段克隆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然后与GenBank相应毒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离菌株α毒素全长基因克隆、测序后与不同来源分离株进行同源性比较;检测内脏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的蛤肉组织中的α毒素基因以判定食品安全性。结果表明,文蛤内脏产气荚膜梭菌分离率为71%,69%的分离菌株为C型,31%的为A型,两种毒素型均能扩增出特异性β2条带及肠毒素条带,检出基因与GenBank相应毒素基因的同源性在98%以上;蛤肉组织α毒素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文蛤内脏分离菌株α毒素全长基因与不同来源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8.64%~99.58%。本研究首次在文蛤内脏检出产气荚膜梭菌的毒素基因,对水产动物产气荚膜梭菌的进一步研究及人类的食品安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高密度人工养殖下日本医蛭(Hirudo nipponica)病死率和促进其快速生长,在水温20~24℃条件下,研究了以新鲜猪血为基础饵料配比不同浓度的粪肠球菌和丁酸梭菌,日本医蛭成活率和体重增重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饵料中添加粪肠球菌的试验中,试验3#组日本医蛭成活率和体质量总增重率分别为(95.60±2.56)%和(500.00±8.62)%,高于其余各组;饵料中添加丁酸梭菌的试验中,试验2#组日本医蛭成活率为(96.10±1.08)%,高于其余各组,试验3#组日本医蛭体质量总增重率为(508.65±8.22)%,高于其余各组;饵料中添加粪肠球菌和丁酸梭菌混合菌的试验中,试验2#组日本医蛭成活率和体质量总增重率分别为(99.50±0.28)%和(612.35±5.88)%,高于其余各组。试验中粪肠球菌和丁酸梭菌对日本医蛭生长和降低病死率都有促进作用,其中粪肠球菌和丁酸梭菌混合菌效果要优于单独添加粪肠球菌和丁酸梭菌。  相似文献   

5.
复合丁酸梭菌发酵饲料是以丁酸梭菌为核心的5种益生菌,采用独特的全封闭、全自动、参数可控的发酵设备,经三级深度发酵工艺,与鱼粉、豆粕、麸皮、糖蜜等饲料原料共同发酵后获得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个人简介:李克克,毕业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自2002年以来专业从事微生态相关制剂研发与销售,凭借着对畜牧行业的一腔热爱及专业能力,一直致力于微生态、饲料天然植物的研究和应用,尤其是以微生态界的新型益生菌--丁梭梭菌的研发与应用为业界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即做到了高菌活同时又满足了稳定性,充分探索丁酸梭菌在各类动物上的应用实践,为丁酸梭菌在各类动物上的应用提供了大量参照数据,在行业各大论坛做过多次报告,并参与了“丁酸梭菌”团体标准起草;凭借着强势的资源整合能力和管理水平,带领金百合研发团队开发出一系列高效功能性益生菌产品,目前金百合生物己成长为全国最大的丁酸梭菌生产基地,处于行业技术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牙鲆肠道白浊病的有效防治方法,选择中仁腹水康、肠炎白便康、盐酸土霉素、氟甲喹可溶性粉、硫酸链霉素、二氧化氯等药物进行了治疗效果试验。试验将患病的牙鲆苗随机分成若干试验组,每个试验组2个平行。对照组不泼洒药物,正常投喂饵料;试验组则泼洒药物或投喂经药浴的饵料。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中仁腹水康和肠炎白便康混合泼洒,以及用盐酸土霉素、硫酸链霉素泼洒,病苗死亡率较低,对肠道白浊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其中以泼洒硫酸链霉素防治效果最好,投喂经硫酸链霉素和氟甲喹可溶性粉药浴的卤虫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8.
丁酸梭菌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在畜禽养殖中的研究及应用较多,但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丁酸梭菌在水产养殖动物中具有维持消化道微生态平衡、改善肠道上皮组织的健康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等功能。本文主要对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指出其作为水产饲料添加剂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七彩神仙鱼(Symphysodon haraldi)生长、形体指标、营养利用和肠道结构功能的影响,在基础饵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1×104、1×105、1×106、1×107、1×108 cfu/g丁酸梭菌饲养幼鱼8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丁酸梭菌对七彩神仙鱼生长和形体指标无显著影响。1×105 cfu/g添加组鱼体粗蛋白含量增加,对蛋白质的消化率显著提高。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中肠肠道绒毛高度和宽度,且1×105 cfu/g添加组肠道酸性黏多糖分泌量显著增加。对于肠道消化酶和抗氧化能力,1×105 cfu/g添加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1×106 cfu/g添加组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肠道内容物短链脂肪酸分析显示,1×105 cfu/g添加组的乙酸和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总酸含量在该添加组达到最大显著高于其他组。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七彩神仙鱼饵料中添加1×105 cfu/g丁酸梭菌可以改善肠道结构,提高肠道消化和抗氧化能力,增加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分泌和营养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丁酸梭菌(C.butyricum)又名酪酸菌,梭菌属(Clostridium),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土壤、人和各类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之一.最早于1933年由日本的宮入进治发现并命名,因此又称"宫入菌",是一种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微生态制剂,具有较高的开发应用价值.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