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绿芦笋食用部分为幼嫩的茎尖,含水量较高,呼吸作用强,采收后不耐贮藏。阐述了绿芦笋的采收方法、采后处理、保鲜技术,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绿芦笋采收和保鲜技术。  相似文献   

2.
芦笋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芦笋嫩茎采后细胞透性、呼吸强度、还原糖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纤维化、木质化等进行一系列探讨。试验表明,芦笋嫩茎采收后,以0.5cm大孔PE薄膜袋包装,2-4℃贮藏保鲜效果最好,15-20d内商品率可达90%左右;在-1~1℃贮藏时间超过10d会出现冻害。  相似文献   

3.
<正> 芦笋极不耐贮藏,一般须在采收当天或次日加工完毕。在收获高峰期如何保持其鲜嫩度,延长加工周期或货架期,一直是个重要问题。淮海大学食品化工学部试验研究结果,用0.1%山梨酸溶液浸泡当天采收的芦笋幼茎3分钟,沥干后装入聚乙烯塑  相似文献   

4.
陈凤艳 《新农村》2014,(5):32-33
1.保鲜特性 芦笋幼茎在出土前采收,则色白柔嫩,称为白芦笋。幼茎出土后则呈绿色,称为绿芦笋。白芦笋用作罐头食品的原料,绿芦笋鲜食。芦笋在贮藏期间具有幼茎伸长现象,一般温度越高,伸长速度越快,纤维素含量增加越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适合绿芦笋的营养保鲜液。[方法]采用蔗糖+明胶+D-异抗坏血酸钠、琼脂+肥料2种营养配比的营养液,用以给贮藏期间的芦笋提供水分及营养,复合涂膜采用壳聚糖+苯甲酸钠+6-BA、壳聚糖+Vc+草酸、壳聚糖+草酸3种涂膜配方对绿芦笋进行涂膜处理,考察其在5℃冷藏下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营养液处理组的绿芦笋贮藏品质在贮藏14d后品质最优,能保持鲜嫩状态,明显减缓芦笋贮藏期间的感官品质下降,明显抑制芦笋Vc和叶绿素的降解。复合涂膜处理对芦笋的贮藏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贮藏9d才丧失商品价值,对照组在第7天时已经毫无商品价值。[结论]用营养液在冷藏条件下贮藏绿芦笋,能显著延长芦笋的货架期和改善绿芦笋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考察5℃条件下不同初始O2/CO2气体比例对芦笋贮藏品质的影响。芦笋进行MAP包装并贮藏28 d后测定芦笋感官、失水率、Vc含量、叶绿素含量和纤维素含量5个指标,运用方差分析和Duncans’新复极差多重比较得出,初始的O2含量是影响芦笋贮藏品质的最重要因素,在初始气体比例O2为10%~15%、CO2为5%~10%的范围内,芦笋的贮藏品质最好,贮藏28 d后还能保持良好的感官品质,较高的Vc和叶绿素含量,较低的失水率和纤维素含量。  相似文献   

7.
南方芦笋采收年份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是多年生植物,在我国南方芦笋产区由于温光资源丰富,芦笋种植一年后即可进入采收年份。进入采收年份后,每年春、秋两季采收嫩茎,采收结束后进入植株休养复壮期,依次循环。休养复壮期即采收以后的大田管理。芦笋植株生长发育好坏对产量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在芦笋进入采收年份  相似文献   

8.
绿芦笋的保鲜加工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笋 ,又名石刁柏 ,属多年生作物 ,其不经培土长出土面的绿色嫩茎 ,称绿芦笋 ,可供鲜食。绿芦笋香脆鲜嫩 ,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 ,纤维柔软可口 ,有独特的芳香风味 ,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是一种高档的营养保健蔬菜 ,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对鲜芦笋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由于绿芦笋嫩茎含水量较高 ,呼吸作用强 ,采收后的绿芦笋存放 1~ 2d后 ,纤维老化 ,颜色变浅 ,笋体萎蔫、失水严重 ,甚至开始腐烂 ,不耐贮藏 ,因而给绿芦笋的出口鲜销带来了许多困难。为保证出口芦笋的质量 ,必须提高加工质量。现…  相似文献   

9.
芦笋嫩茎中含水量高达90%多,当天采收的,如果在12小时内加工不了,其品质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对于鲜销、加工,贮藏保鲜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用于芦笋贮藏保鲜的方法主要有4种。  相似文献   

10.
芦笋极不耐贮藏,根据其生理特性及罐头生产的要求,以在采收后当天或次日内加工完毕为最好。在收获高峰期如何保持其原料鲜嫩度,延长加工周期或货架期,一直为人们十分重视的课题。作者用化学方法进行了芦笋的保鲜试验,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11.
食用笋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谊  黄世能  冼光勇  赵霞  黄雪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37-10839
食用笋主要有竹笋、芦笋、莴笋、棕榈藤笋等,是一类营养价值非常高的天然保健食品。但由于其采摘后容易发生木质化、褐变等,对品质影响较大。因此,鲜笋储藏保鲜受到广泛重视。鲜笋储藏保鲜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综述了这些方法在食用笋保鲜上的应用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气调对花椒芽贮藏期间生理生化及保鲜效果的影响,设置不同体积分数的CO2和O2,对花椒芽采后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干鲜质量以及乙醇、乙醛含量、叶绿素、可溶性糖和Vc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体积分数的CO2和O2能降低花椒芽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推迟乙烯释放高峰出现时间,减少花椒芽干鲜质量的损失和乙醇、乙醛的积累,利于花椒芽采后叶绿素、可溶性糖、Vc的保存。试验条件下,最优气体组合是CO2和O2体积分数分别为10%和6%,其次是6%和6%,最差的是14%和6%及6%和2%。较好的气体组合可使花椒芽保鲜期达15 d以上。  相似文献   

13.
1-甲基环丙烯及乙烯对绿芦笋采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改进绿芦笋常温贮运保鲜技术,将采后绿芦笋用1-甲基环丙烯(1-MCP)和乙烯分别在密闭的玻璃缸内常温下处理24h,测定其品质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外源乙烯处理加快了绿芦笋的老化进程,使其品质下降,商品率降低:乙烯受体抑制剂1-MCP处理延缓了绿芦笋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的下降和木质素含量的上升。24℃贮藏3d,1-MCP处理的绿芦笋商品率仍达88%以上,比对照高12.8%。  相似文献   

14.
组培文竹生根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文竹组织培养的新茎为材料,进行了文竹最佳生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用生根粉处理后进行扦插水培生根效果最好,其生根率达90%以上,较试管培养高14%,较基质扦插高48%;育苗周期较试管培养和基质扦插缩短约18d;移植成活率较试管培养和基质扦插分别提高35%和82%。  相似文献   

15.
非洲菊切花贮藏保鲜研究初探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就5组预处理液对非洲菊切花的贮藏以及3组瓶插液对其保鲜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经30mg/L 6-BA 100g/L Suc 250mg/L 8-HQC组预处理液处理贮藏两周后非洲菊切花的观赏品质最高,贮后瓶插寿命达23d,弯颈现象得到显著改善,鲜重的增加和保持效果最明显;经该预处理液处理的切花贮后再配合200mg/Al2(SO4)3瓶插处理,保鲜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黄芩苷-姜辣素-海藻酸钠-蔗糖酯复合保鲜膜最佳配方,以新鲜鸡蛋为试验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黄芩苷、姜辣素、海藻酸钠、蔗糖酯复合保鲜防腐剂配方进行优化,并将其应用于鸡蛋防腐保鲜试验。结果表明,复合保鲜防腐剂配方为黄芩苷浓度1.90%、姜辣素浓度2.70%、海藻酸钠浓度1.45%、蔗糖酯浓度2.00%。在此条件下,37℃下保藏25天后,鸡蛋哈夫单位为69,蛋黄指数为0.38,失重率为4.8%,表明该复合保鲜膜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所研制的复合生物保鲜膜具有绿色、天然、优质等特点,能够作为鸡蛋贮藏和保鲜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超声波结合气调包装处理对番石榴贮藏品质及生理的影响,为番石榴采后贮藏保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珍珠番石榴为试验材料,分别用超声波(频率40 kHz,输出功率360 W)处理番石榴果实5和10 min,晾干后用自发气调保鲜袋进行单果包装;以蒸馏水浸泡番石榴果实5 min,不套袋为对照(CK),3组果实均置于室温(5~15℃,相对湿度70%~85%)条件下存放,贮藏期间每6 d测定1次番石榴果实的营养品质和生理指标.[结果]超声波结合气调包装不仅能减缓番石榴果实营养品质和苯丙氨酸酶(PAL)活性下降、果实水分的散失,还可有效抑制番石榴果实的呼吸强度、质膜相对透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延缓果实衰老;其中以超声波10 min结合气调包装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贮藏30 d后,番石榴好果率仍达81.82%,失重率仅为1.11%,果皮叶绿素含量、果实PAL活性及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CK在贮藏第18 d时的含量和活性,果实变形度、POD活性、质膜相对透性和呼吸强度则始终低于CK,贮藏时间比CK延长了12 d.[结论]超声波结合气调包装处理番石榴果实的保鲜效果良好,有利于延长番石榴果实的贮藏期限和保持原有的风味品质,以超声波处理10 min效果最佳,可用于番石榴采后保鲜.  相似文献   

18.
大豆生长发育与根瘤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根瘤生长发育与大豆生长发育的关系,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持续观察和研究了不同生长时期大豆根长、根系生物量、株高、植株生物量、根瘤重量和数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大豆整个生育期内株高、植株干重、根系干重和根瘤鲜重的变化均从缓慢增长、迅速增加、到迅速下降、再到缓慢下降的过程。株高、植株干重、根系干重和根瘤鲜重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苗后的66天、72天、66天和60天。根长在出苗后一直处于较快增长期,到出苗后48天到78天均维持在一个不显著的缓慢增长期。而根瘤数量在出苗后的20天至30天迅速激增,然后经过一个缓慢增殖期,至54天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由此得出,大豆根瘤数量在植株生长早期迅速增长且在最大值附近维持较长时期;而根瘤鲜重生长规律同植株地下部或地上部干重的增殖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