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樟树人工林株间株内材性变异及其材性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樟树人工林株内纤维长度径向变异由髓心向外递增,而后趋于稳定;木材基本密度髓心处稍大,由髓心向外先稍递减而后递增,再趋于稳定;纤维长度和基本密度性状与生长轮年龄关系模型可用来预测其性状值。樟树木材幼龄期约为7-9a,株内细幼龄材基本密度较成熟材小1.0%-9.9%,株内幼龄材与成熟材基本密度差异多不显著;其浸提物含量幼龄材与成熟材之间差异不显著。纤维长度株内变异系数大于株间,木材基本密度均值和浸提物含量二性状则是株间变大于株内变异。生长速度对樟树木材纤维长度、基本密度、浸提物含量等性状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全树材性与制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马尾松全树材性的纤维形态、细胞壁S_2层的纤丝角、纤维素相对结晶度、化学组分、气干密度、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干缩、吸水性、硬度及纸张的强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纤维长度以根材最长(E:4269μm,L:4297μm),其次为干材(3357μm,3564μm)及梢材(2675μm,3224μm),枝材最短(2575μm,2700μm)。抄片纸的强度以干材和根材浆较好,其次为梢材和枝材;根材的撕裂强度最好。  相似文献   

3.
徐有明 《木材工业》1992,6(3):44-48
本文就中条山油松株内幼龄材与成熟材材性差异的比较研究,讨论对幼龄期划分的依据。根据木材解剖特征、物理力学性质的径向变异规律,确定其幼龄期为14年。随着树干高度的增加,油松木材幼龄期逐渐缩短、株内幼龄材范围及所占断面上的比例变小。株内幼龄材与成熟材材性差异显著。幼龄材管胞长度短、直径小,胞壁薄,微纤丝角度大,生长轮较宽,晚材率低,浸提物含量高,基本密度较大。幼龄材的力学强度远远小于成熟材。  相似文献   

4.
落羽杉种源木材微纤丝角和纤维形态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16个落羽杉种源的14年生人工林木材微纤丝角和木材纤维形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16个种源落羽杉木材微纤丝角存在显著差异,微纤丝角变化在29.9~35.8°之间.从径向变化看,落羽杉胸径处木材微纤丝角在髓心处最大,由髓心向外逐渐减小;从纵向变化看,微纤丝角在基干处最大,随树木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2)16个落羽杉种源木材的纤维长度和宽度均存在显著差异,纤维长度的变化在1 764.84~2 900.08 μm之间,纤维宽度的变化在28.48~51.21 μm之间,纤维长宽比的变化在42.79~82.12之间.落羽杉胸径处木材纤维形态的径向变化为纤维长度和纤维宽度从髓心到树皮逐渐增加,纵向变化规律为纤维长度和纤维宽度在树干基部较小,随树高的增加而逐渐增加.3)落羽杉木材微纤丝角与木材纤维长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木材的纤维宽度和纤维长宽比呈一定的负相关,木材纤维长度与木材纤维宽度呈显著的正相关.4)16个落羽杉种源依据木材微纤丝角和木材纤维长度2个木材材性指标可以分为4类:第Ⅰ类,木材的微纤丝角较大,木材纤维长度中等;第Ⅱ类,微纤丝角和木材纤维长度均处于中等水平;第Ⅲ类,微纤丝角较小,木材纤维长度较长;第Ⅳ类,木材纤维长度较短,微纤丝角中等.综合考虑微纤丝角和木材纤维长度,2号和30号种源可作为纤维工业原料用材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5.
银杏木材微纤丝角及其与生长轮密度相关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银杏木材微纤丝角的径向变化及其与生长轮密度相关性质的研究 ,结果表明 ,银杏木材平均微纤丝角为 1 8.5°,生长轮内早材微纤丝角较大 ,晚材较小 ;生长轮间沿径向呈减小趋势。木材微纤丝角与生长轮年龄、生长轮宽度、生长轮密度之间有较密切关系 ,建立了 5个相关模型 ,为银杏用材林的定向培育和木材加工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元江地区幼龄印度黄檀木材各生长轮间的解剖各参数和结晶度的径向变异趋势及它们的相关性做了全面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纤维长度和宽度、导管分子长度和弦径、纤维比量总体径向变化趋势是从髓心往外呈增加趋势;纤维壁厚和生长轮的径向变异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小;导管比量、胞壁率和微纤丝角的变化趋势是沿髓心向外呈递减趋势;结晶度的径向变异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小.方差分析表明:各生长轮间的解剖参数和结晶度差异均明显.相关分析表明:生长轮年龄与各解剖参数和结晶度相关性显著,据此建立了木材解剖性质和结晶度预测模型,相关系数大都达到0.88以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杨树各个年轮的容积密度、纤维长度的测定,将测定结果绘出每株树的年轮─—容积密度、年轮─—纤维长度的变化曲线图,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材性表现不稳定的非成熟材(幼龄材)与材性表现相对稳定的成熟材。各选出5个不相同的无性系进行测定,其结果表明:容积密度及纤维长度自髓心向外都随着年轮的增加而逐渐变大,到第7、8年轮左右达到最大值后,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8.
对17年生7个杂种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和3个对照子代测定林(共10个处理)的生长和材性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综合指数评价与选择.结果表明:生长与材性性状家系间、家系内均存在较大的变异,除单位面积管胞数量外,其他性状晚材的变异系数均大于早材;材积、管胞长宽比和树脂道比量变异系数较大(26.2%~85.3%).基本密度、早材微纤丝角、管胞比量变异系数较小(1.4%~8.1%).方差分析表明:处理间综纤维素含量,早、晚材微纤丝角,管胞长宽比,晚材径向直径、胞壁率、壁腔比,管胞比量差异显著;材积、管胞长、弦向直径、早材和晚材单位面积管胞数量差异极显著,家系遗传力为59.3%~92.7%,家系水平的材性改良潜力较大.材积与综纤维素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与早材和晚材微纤丝角、弦向直径、晚材壁腔比和管胞比量成正相关,与管胞长宽比和晚材单位面积管胞数量成负相关;基本密度与材积成微弱的负相关,与综纤维素含量成显著的负相关,与管胞长宽比、早材微纤丝角、晚材单位面积管胞数量成正相关;综纤维素含量与管胞长宽比和晚材单位面积管胞数量成负相关;管胞长宽比与晚材壁腔比成极显著负相关;晚材微纤丝角与管胞比量成显著的正相关.对生长和材性进行综合评价,选出I3,I4,I93个比较理想的多性状指数方程.适合作纸浆林培育的家系为兴7×日77-2、日5×长77-3和日3×兴9.入选率30%时,各性状家系遗传增益分别为:材积34.7%,综纤维素含量7.5%,晚材壁腔比11.0%,晚材胞壁率6.2%,管胞长宽比4.5%,晚材微纤丝角3.2%,管胞比量0.3%.  相似文献   

9.
以安徽琅琊山天然林内的刺楸木材为材料,在研究其解剖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变异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刺楸木材幼龄期。结果发现:根据不同材性指标变异模式划分出的幼龄期不相同,以纤维长度和微纤丝角的径向变异规律划分出的幼龄期为17年,以基本密度和顺纹抗压强度的径向变异规律划分出的幼龄期为15年;根据同一材性指标不同高度材性变异模式划分的幼龄期也有差异。其总体趋势为:随着树干高度增加,其幼龄期略微变短。  相似文献   

10.
刺楸木材幼龄期划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琅琊山天然林内的刺楸木材为材料,在研究其解剖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变异物基础上,着重探讨刺楸木材幼龄期。结果发现:根据不同材性指标变异模式划分的幼龄期不相同。,以纤维长度和微纤丝角的径向变异规律划分出的幼龄期为17年,以基本密度和顺纹抗压强度的径向变异规律划分出的幼龄期为15年;根据同一材性指标不同高度材性变异模式划分的幼龄期也有差异。其总体趋势为:随着树干高度增加,其幼龄期略为变短。  相似文献   

11.
就目前市场上速生材居多、幼龄材问题突出以及速生材材性、幼龄材的特点、性质、幼龄材形成的期限、划分幼龄材与成熟材的意义、减少幼龄材的方法以及幼龄材的使用等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12.
微波处理松材线虫病疫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该文对利用微波处理松材线虫病疫木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木材厚薄大小、含水量多少、在微波处理炉腔内怎样堆放,以及环境温度、微波功率等因素的如何变化,只要SWB-Ⅱ型隧道式微波除害处理设备显示的木材表面温度大于68℃,持续30min,就能有效地杀死松木中的松褐天牛和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13.
落叶松林改性处理的关键是研究它的渗透性。本实验是在常温加压条件下通过加压时间的改变来考察浸注深度和湿增重的变化,以探索处理工艺与渗透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Causes of color changes in wood during drying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forest industry operates in a dynamic and global market where change and competition are the rule rather than the  相似文献   

15.
松材线虫病疫木安全利用新途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利用松材线虫病疫木种植茯芩并杀死其中的松材线虫、松褐天牛达到安全利用的方法。研究表明:疫木种植茯苓第63天,样木中的松材线虫可全部死亡;第77天松褐天牛可全部死亡,种植240 d后,茯苓可采收,每立方米疫木可收益约1 100元。对利用疫木种植茯苓在种植技术、时间及安全性方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对经济效益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6.
通过适当的化学改性反应如酯化、醚化等,可以使木材转化为热塑性高分子材料。这些热塑性材料可单独或与合成高聚物按比例混合热压加工成型为各种板材或其他成型产品,这对扩大木材的加工利用途径、充分利用木材加工剩余物、提高木材利用率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酯化、醚化木材的主要方法,产品的特点,以及今后木材及纤维素酯化、醚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选用来自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 Buhrer)Nicle病疫区的6株病树和1块沙发板条作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培养温度和时间对疫木直接保湿培养松材线虫分散型3龄幼虫发育成熟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30℃恒温条件下培养72h,幼虫的成虫率25%,高于25℃的成虫率。30℃培养72h,25℃培养96h以上时进行松材线虫快速检验,结果受疫木中线虫的分布和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木材耐久性超疏水表面构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材作为一种天然可再生材料,富含亲水性基团且孔隙结构发达,因而具有很强的吸湿/水能力,易发生变形、开裂、腐朽等问题。基于“荷叶效应”原理,仿生构建木材超疏水表面是有效隔离木材与水分接触,赋予木材防水、防污、自清洁等优良特性的木材功能性改良新途径。然而超疏水木材在实际应用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刮擦磨损、阳光辐射、化学腐蚀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表面微/纳米粗糙结构的破坏或低表面能物质的降解,从而导致超疏水性能的降低或丧失,限制了超疏水木材的实际应用,因此设法提高木材表面超疏水涂层的机械稳定性和耐久性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笔者首先分析了木材超疏水表面耐久性差的主要原因,介绍了木材超疏水表面耐久性能的测试方法,重点综述了木材耐久性超疏水表面的构建策略及其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超疏水木材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Proanthocyanidins (PAs), which are common phenolic compounds in plants, are considered to be mainly defensive compounds against different kinds of stress, e.g. herbivory. In addition to increasing after stress, they may condense and/or oxidize to form coloured compounds when cells die, which may affect both the resistance of xylem to rot and its colour. This is important in the mechanical wood industry. The effects of some biological factors (growing site, sampling date, wood location in the trunk)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soluble PAs (sPAs) were studied in fresh and dried birch wood. Those factors that affected sPA concentration most were sampling date and radial location. Drying method also had a great effect on the sPA concentration, which in turn correlated with the colour of the wo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