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板栗是湖北省主要经济树种。湖北省栽培板栗历史悠久,板栗遍布全省各地,是全国主要产区之一。目前,全省板栗栽培面积约为13.3万hm2,1997年产板栗45208t,仅次于山东、河南,居全国第三位。板栗营养丰富,内含淀粉62%~70.1%,蛋白质5.7%~10.7%,脂肪2~7.4%,糖分10%~20%,以及各类维生素、脂肪酶等。无论鲜食、炒食、煮食或烹调食用均可。还可加工精制各类糕点,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物资。湖北省常年出口量在6000t以上,主要销往香港、日本及东南亚各国。从80年代初开始,全省各县(市)都进行了品种资源普查,良种选育及丰…  相似文献   

2.
低产野生板栗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是我国传统的、经济价值很高的经济林树种之一,据今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板栗营养丰富,味道甘美,炒食、菜食风味极佳,素有“铁杆庄稼”、“木本粮食”之称。据分析,栗果中含蛋白质5.7%~10.7%,脂肪2%~7.4%,淀粉51%~60%,富含多种维  相似文献   

3.
板栗超补偿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极易遭受剪枝栎实象Cyllorhynchites ursulus(Roel.)的严重危害,为探讨其危害损失程度,在舒城县城冲乡板栗林区,进行了模拟害虫危害和控制虫口自然危害试验。结果表明:板栗具有超补偿力。10a生板栗,疏苞率在5%~23%时,平均单粒增重量为0.4~2.4g之间,疏苞率在5%~17%时,平均单株增产2.41%~6.88%;疏苞率在19%~23%时,平均单株减产1.60%~6.36%;在22a生板栗林,控制单株雌成虫量在1~2头危害时,平均单株增产2.75%~5.39%,但在3~6头危害时,平均单株减产1.09%~24.30%。  相似文献   

4.
板栗疏雄增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是优良干果,是目前国际市场走俏商品。我国产量居世界前列,河北省约占全国33%,品质居全国之首,年出口量约占全国80%。但是单产低而不稳,全省63万亩,亩产46kg,而日本一般亩产100~150kg。本项研究的目的,是要解决板栗低产问题。通过3年试验,及近2万株上千亩的中间试验,板栗疏雄90~95%,可增产47.2%±5.7%,可靠性95%。  相似文献   

5.
陕西板栗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在远古时代的西安半坡村遗址中就有食用栗实的考证。《诗经》记载,距今3000年以前在黄河流域已开始栽培栗树。板栗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干果树种之一,抗逆性强,抗旱耐瘠薄,因而被誉为“铁杆庄稼”。栗实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具有甜、香、糯之特点,炒食、菜食风味极佳,可作为主食,故有“木本粮食”之称。栗果含蛋白5.7%~10.7%、脂肪2.0%~7.4%、淀粉51.0%~60.0%,同时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树皮、叶、果壳均可入药,有补肾、补脾、益胃等作用。板栗主要分布在陕西商洛、安康、汉中秦巴山区。大力发展板栗生产对于…  相似文献   

6.
栗子,俗称板栗,原产于我国,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栗子营养丰富,栗肉中含糖及淀粉62%-70%,蛋白质5.7%-10.7%,脂肪2%-7.4%,还含有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等多种维生素,其营养价值与大米小麦相近。  相似文献   

7.
板栗贮藏保鲜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板栗是我国特产的著名干果,深受消费者欢迎,不仅在国内十分行销,而且运销日本、泰国及英、美、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市场供不应求。由于板栗水份含量较高,贮藏时往往因方法不当而霉烂变质,轻的腐烂20~30%,重的腐烂50%,更严重的则全部变质,不仅加深了供求矛盾,而且还严重地影响市场价值、外贸出口和人们发展板栗生产的积极性。因此,研究板栗的贮藏方法,提高其保鲜率,对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和增加外贸出口都具有重要意义。 1986年开始,我们根据省林业厅下达的任  相似文献   

8.
对辽宁省板栗生产及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Castaneamollissima)是我国栽培最早的经济树种之一,其果实含蛋白质6%~8%,含糖10%左右,含淀粉50%左右;粉质细腻,是制做美味食品的原料,又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作用。根据世界干果消费情况来看,进一步开拓板栗的国际贸易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50年代我国即以栗子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地。近年来,年出口量均在2.8~3.5万t。辽宁省于80年代末开始以栗肉对日本出口,年创汇1.2~2.0亿元人民币。据测算,我国特别是辽宁省的栗果产量,将稳步增长。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形势,开发优质的系列栗制品出口创汇,亟需有关部门引起重视。1…  相似文献   

9.
高CO2和纯N2冲击处理对板栗货架期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燕昌’板栗为试材,研究了经180d冷藏的板栗出库前分别用50%CO2和纯N2冲击处理对板栗货架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0%CO2和纯N2处理对板栗货架期内糖代谢有显著影响,对蛋白质代谢影响不大。50%CO2处理5d以及纯N2处理5d和10d有利于板栗淀粉的保存。50%CO2处理可明显降低板栗的发芽率和腐烂率,货架期结束时,冲击处理5d和10d的板栗发芽率分别为2.07%和3.65%,显著低于对照(18.06%),腐烂率均为2.67%,显著低于对照(5.33%),而纯N2处理则显著促进板栗发芽,且不能有效控制腐烂的发生。研究证明:50%CO2冲击处理5d既能使板栗保持较好的货架期品质,又能显著抑制发芽及腐烂。  相似文献   

10.
<正>板栗为壳斗科栗属(Castanea Mill)物,原产我国,分布很广,主产区在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各省。宁国市属于皖南山区,经济林产业是宁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板栗占全市经济林总面积的23%,年产板栗约在2000t左右。板栗含糖量低,蛋白质占10%,脂肪8%,淀粉60%,板栗怕热、怕干、怕水、怕冻,不耐贮藏。宁国板栗的成熟季节在9~10,产栗户每年采收的板栗,部分及时销售,其余的需全部贮藏。在宁国一般采用砂藏法、带刺球果贮藏法、冷冻贮藏法、空调贮藏法、保鲜剂贮藏法。由于贮藏技术和方法不精,贮藏板栗普遍存在腐烂、褐变、发芽现象。1板栗贮藏存在的问题(1)未适时采收 栗农为追求短期经  相似文献   

11.
峨优1号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Eyou 1‘属于竹亚科Bambusoideae方竹属Chimonobambusa Makino的方竹Ch.quadrangularis(Fenzi) Makino,2004年发现于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大堡镇,随后作为笋用竹在大堡镇引种栽培,是方竹变异植株经人工驯化、培育而成的栽培竹新品种。‘峨优1号’与方竹栽培型‘Quadrangularis’的关键区别在于:前者中上部秆环甚隆起,竹秆多见"之"字形弯曲,秋季笋期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春季在土层深厚肥沃处有2次发笋现象,去箨笋节呈明显翠绿色;后者中上部秆环不及前者隆起,竹秆通直,秋季笋期9-10月,春季无二次发笋现象,去箨笋整体偏黄。  相似文献   

12.
对相同条件下相同种源相同苗龄东北红豆杉实生苗和扦插苗生长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相同种源同龄实生苗树高、冠幅生长要远大于扦插苗;实生苗和扦插苗不同年份生长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来看,初期实生苗要大于扦插苗,后期两者相差不多;实生苗和扦插苗生长指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但规律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13.
竹材表皮细胞的观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国产17属33种竹材中部表皮细胞进行了初步的比较观察。发现有许多在外部形态上十分相似,难以区分的竹种,而在竹材表皮细胞微形态特征上有很大的不同,不论是属与属之间或种与种之间在微观特征上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属与属之间如:Pseudosasa 与 Pleioblastus;Clavinodum 与 Pleioblastus;Sasa、Sasa-morpha 与 Indocalamus;Schizostachum 与 Bambusa、Dendrocalamus。种与种之间如:Sasa nubigena、Sasamorpha Sinica 与 Indocalamus(Nakai);Phyllostachys angustta 与 Ph.virdi-glancens;Schizost-achyum fungh(?)mii 与 S.pseudolima 等。文中对上述属与属之间和种与种之间在表皮细胞微观结构上的差异都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有些竹种的表皮细胞特征在文中没有描述,但在表格及图片中也能看到它们的不同。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把在营养体和宏观形态上相近似或不易区别的竹种,很方便的加以分开。这将对研究竹种分类和鉴定竹种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四川西部甘孜和凉山地区蕨类植物共有46科101属453种,种类繁多,特有成分丰富,优势科明显,大部分科内属、种贫乏;区系成分复杂,新老兼备;区系具有交叉、过渡性;区系性质在不同分类等级上存在差异。地理成分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一致表明川西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具有热带向温带性质的过渡特性,略接近我国南方蕨类植物区系性质。  相似文献   

15.
笔者统计分析了湖北省十堰地区种子植物区系。本区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62科836属2652种,地理成分复杂。分析表明:本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同时具有较多的热带成分,表现出过渡性的特点;本区系中国特有属较多,珍稀濒危植物丰富。与湖北省的神农架、七姊妹山和陕西省太白山3个邻近的植物区系相比,与神农架植物区系的相似性较大。  相似文献   

16.
运用系统优化设计与决策理论及方法,针对目前我国胶合板企业的生产状况,对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决策进行探讨.分析如何进行企业产品定位、质量跟踪及反馈;描述生产管理数据库的建立,提出了多种类型产品混合生产的优化管理模式及两种适合胶合板企业决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方法,对香港古树名木资源的种类组成、区系分布和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港在册古树名木有485株,隶属36科60属78种,以豆科、大戟科和桃金娘科为优势科,以榕树Ficus microcarpa、印度榕F. elastica和樟Cinnamomum camphora等为主,其分布具有较强的热带属性。从空间分布状况看,香港古树名木分布广泛,但不同区域间的种数和株数的差异显著。DCA(Detru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古树名木分布在香港中西区,与其他区有着明显差异。基于调查结果,对香港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提出加强立法和宣传教育、进行健康评估和复壮技术研究、设立专项养护经费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白蜡虫卵营养价值与食用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白虹虫卵的综合利用角度出发,研究了白蜡虫卵和卵囊壳的营养成分和食用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白虹虫卵及卵囊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矿质元素、维生素等,卵的粗蛋白含量为44.6%,卵囊壳中为53.57%,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3.16%和50.53%,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2.38%和17.90%,是一种极具营养价值的昆虫食品。安全毒理学表明,白蜡虫卵为实际无毒物质,无任何致突变和致畸作用,说明人类食用白蜡虫卵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1997年7月~8月,对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生物资源综合考察.结果表明该区有两栖动物2目8科12属31种.除3种古北界种类外,其余28种均为东洋种,占总种类的90.32%;东洋种中有13种主要分布于华中区,有11种为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大鲵和虎纹蛙2种;尾斑瘰螈和中国瘰螈在湖南省主要分布于都庞岭山系;数量优势种有棘侧蛙、华南湍蛙、崇安湍蛙、花臭蛙、泽陆蛙、黑斑侧褶蛙、饰纹姬蛙等;香农-维纳多样性系数为1.3123,均匀度系数为0.9068.最后,对区系特征、资源状况和生态类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川西南山地安宁河流域干热河谷和干性森林的水分收支状况。结果表明:(1)干热河谷和干性森林的年降水量分别为1 067.95 mm和1 371.73 mm,年降水量的90%以上集中在6月~10月的雨季和夏秋季节;(2)干热河谷和干性森林年蒸发量为1 280 mm和1 089.75 mm,春夏蒸发占年蒸发量的65%和66%,旱季蒸发占年蒸发量的58%和61%,4月~6月是蒸发旺季,其次是7月~8月;(3)干热河谷和干性森林年水分盈余量分别为43.6 mm和481.95 mm,均存在季节性水分匮缺期,7月~10月、夏秋季节和雨季均是水分盈余期,其余为水分匮缺期;(4)干热河谷和干性森林年干燥度分别为1.205和0.8,表明该地区分别为半湿润和湿润性气候,还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7月~10月、雨季和夏秋季节气候湿润,其余时期为半湿润或干旱气候;(5)干性森林在年降水量和水分盈余量上高于干热河谷,在年可能蒸发量和干燥度上明显低于干热河谷,这种差异还体现在水分参数的月分配、四季分配、旱雨季分配上;(6)干热河谷湿润程度差于干性森林,干热河谷植被和干性森林对各自水分收支状况具有良好的适应性;(7)封山育林需要注意旱季防火,人工促进还需要考虑土壤水分平衡规律和适地适树,进行"适度"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