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红豆越橘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豆越橘中所含的花色苷及红豆越橘茎、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综述.红豆越橘(Vaccinium vitis-idaea)隶属于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spp)为常绿小灌木,是我国重要天然绿色的野生资源,越橘属植物的果实中含有花色苷的含量很高,是一种具有营养、药用和经济价值的新兴树种.  相似文献   

2.
采用液质联用(LC-MS)对早大果和雷尼甜樱桃果实花色苷组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经质谱分析花青素苷元类型主要是矢车菊素和天竺葵素,在早大果甜樱桃果实中推定出两种花色苷组分,分别为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和P-香豆酰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在雷尼果实中推定出三种花色苷组分,分别为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P-香豆酰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和天竺葵素-3-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3.
越橘果实花色苷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法测定5个越橘品种果实、果皮和果肉花色苷含量,采用DPPH法、FRAP法和ABTs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越橘果实中富含花色苷且品种间存在差异,不同品种果皮中花色苷含量为554.58~1 248.70 mg/kg,果肉中花色苷含量为115.35~179.78 mg/kg,果实中花色苷含量为669.93~1 428.48 mg/kg,果皮中花色苷含量明显高于果肉;果皮、果肉和果实中花色苷含量均较高的品种为‘莱格西’,其次为‘布里吉塔’,‘密斯梯’最低。果实花色苷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果皮、果肉和果实中花色苷抗氧化能力较强的品种均为‘莱格西’和‘布里吉塔’。果皮中花色苷含量均与FRAP和ABTs呈显著正相关,果肉和果实中花色苷含量均与FRAP和ABTs呈极显著正相关;对3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表明,FRAP和ABTs方法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越橘果实花色苷抗氧化能力测定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选择宁夏贺兰山东麓园林场、御马酒庄、玉泉营3个酿酒红葡萄产区,以酿酒葡萄品种"黑比诺""蛇龙珠""梅鹿辙""西拉""赤霞珠"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花色苷含量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花色苷组分及其含量进行判断。结果表明:6种花色苷可简化为4种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可达到98.417%;第一主成分主要是由芍药色素、飞燕草色素、锦葵色素、矢车菊色素构成,其线性回归函数为Y_1=0.388X_1+0.029X_2+0.392X_3-0.264X_4+0.052X_5;第二主成分主要是由矮牵牛色素和矢车菊色素构成,其线性回归函数Y_2=-0.181X_1+0.408X_2-0.185X_3+0.726X_4+0.052X。  相似文献   

5.
【目的】鉴定莲雾花色苷类物质种类及其组成,并研究其呈色稳定性和抗氧化性,为莲雾果实色泽形成机制研究和花色苷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珍珠’和'紫红’莲雾为材料,利用液质联用技术(HPLC-ESI-MSn)测定其果皮中的花色苷组分,探讨pH值和温度对其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法探讨其抗氧化能力。【结果】鉴定出莲雾中4种花色苷,分别为矢车菊-3, 5-O-葡萄糖苷、矢车菊-3-O-葡萄糖苷、芍药素-3,5-O-葡萄糖苷和芍药素-3-O-葡萄糖苷。2个品种所含花色苷种类、含量和比例不同',黑珍珠’主要含芍药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3-O-葡萄糖苷',紫红’莲雾以矢车菊-3-O-葡萄糖苷含量最高。莲雾花色苷稳定性随pH值升高而下降,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对高温敏感,在4~50℃的环境中较为稳定。在试验范围内,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随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大。【结论】莲雾所含花色苷以矢车菊素和芍药素为主,不同品种所含组分和含量有差异,同时莲雾花色苷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强的抗氧化性,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研究了不同成熟期南果梨花色苷结构差异性,并对南果梨花色苷进行酰化处理、辅色处理等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南果梨提取成分中含有7类花色苷,结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种子白色期的矢车菊色素-3-半乳糖苷、牵牛花色素-3-葡萄糖苷和天竺葵色素-3-葡萄糖苷3种花色苷转变为种子褐色期的矢车菊色素-3-乙酰半乳糖苷、牵牛花色素-3,5-二葡萄糖苷和天竺葵色素-3,5-二葡萄糖苷;影响南果梨花色苷稳定性顺序为:单宁>芦丁>肉桂酸>阿魏酸,最佳方案为:1.5 g/L芦丁、0.1 g/L单宁、1.5 g/L肉桂酸和0.5 g/L阿魏酸,在60℃、10 h的条件下,花色苷相对含量较对照组提高77.8%.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明土壤覆盖对越橘果实抗氧化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南高丛越橘品种‘奥尼尔’(O'Neal)和兔眼越橘品种‘杰兔’(Premier)为试材,设置透湿性反光膜、秸秆和对照3种处理,测定越橘整个发育期间果实花青苷、总酚、类黄酮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结果表明,透湿性反光膜覆盖处理可显著提高果实花色苷含量,其中‘奥尼尔’品种果实总花色苷含量分别高于对照和秸秆覆盖处理20%和9%,‘杰兔’品种总花色苷含量分别高于对照和秸秆覆盖处理29%和19.6%。‘杰兔’果实的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均高于‘奥尼尔’,而透湿性反光膜和秸秆覆盖处理的2个品种的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均高于对照。果实抗氧化能力检测采用TEAC、FRAP和DPPH3种方法,其测定结果一致。透湿性反光膜覆盖处理的果实抗氧化能力最强,秸秆处理的果实抗氧化能力大于对照,其中透湿性反光膜处理的‘奥尼尔’果实DPPH值高于对照3%,而秸秆处理略高于对照;‘杰兔’果实全蓝时,透湿性反光膜、秸秆处理的DPPH值、TEAC值都高于对照,而FRAP值分别高于对照21%和12%。【结论】土壤覆盖可有效提高越橘果实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前期‘天源红’不同发育时期果肉转录组测序结果中筛选了与全红型软枣猕猴桃果肉着色相关的14个转录因子基因,鉴定在套袋过程中的表达特征,并筛选关键光响应转录因子。【方法】以全红型软枣猕猴桃品种‘天源红’盛花后8个时期的果肉样品为试材,在盛花后30 d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果实作对照;使用日本柯尼卡美能达可携式色差计CR-400进行色差指标测定,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花色苷组分及总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4个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量并对其进行相对定量;通过表型、基因表达量与花色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综合筛选关键光响应转录因子。【结果】随着果实生长发育,果肉颜色均由绿变红,在盛花后120 d红色最深,未套袋果肉红色明显深于套袋果肉,色泽比和色度角的测定结果与表型鉴定结果一致。果肉主要呈色物质是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和矢车菊素-3-O-木糖-半乳糖苷,二者与总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盛花后120 d,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和总花色苷含量在套袋与不套袋果肉中差异显著。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YB1在盛花后120 d未套袋果肉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套袋果肉,并且与未套袋果肉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和矢车菊素-3-O-木糖-半乳糖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套袋处理果肉不相关。【结论】筛选到软枣猕猴桃花色苷形成响应光照的关键转录因子AaMYB1;套袋处理可能通过抑制AaMYB1的表达从而抑制花色苷(主要是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的合成与积累,从而阻碍果实正常着色。  相似文献   

9.
不同花色牡丹品种花瓣色素含量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属白、粉、红3个色系的6个牡丹品种花瓣为试材,采用薄层层析色谱法(T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和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研究不同花色牡丹品种花瓣中的色素含量,并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粉色和红色系牡丹中检测出2种花青苷,分别是矢车菊素-3,5-二葡糖苷和芍药花素-3,5-二葡糖苷,白色系牡丹中未检测到花青苷类物质,其中矢车菊素-3,5-二葡糖苷在粉色系牡丹中含量较高,而红色系中总黄酮和总花青苷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红肉猕猴桃花色苷组成及浸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红河南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 var.henanensis)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定性定量分析其花色苷组分,并运用正交试验优化通常情况下决定花色苷提取效果的甲酸强度、料液比、超声时间等3个重要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红肉猕猴桃果实中有5种花色苷,分别是未知矢车菊素(Cy.)、矢车菊素-3-O-木糖(1-2)-半乳糖苷(Cy-xyl.gal.)、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Cy-gal.)、飞燕草-3-O-木糖(1-2)-半乳糖苷(Dp-xyl.gal.)和飞燕草-3-O-半乳糖苷(Dp-gal.)。每种花色苷浸提值达到最高时对应的甲酸、料液比、超声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11.
红富士苹果果实着色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红富士苹果(Malus×domestica Borkh ‘Fuji’ )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时期果皮内色素含量 与抗氧化酶活性水平,对苹果着色和抗氧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青苷的含量变化与果实抗氧化酶活性密切相关。果实着色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高,随着果实着色活性逐渐下降。套袋可抑制果实抗氧化酶活性,着色期去袋后,SOD、POD活性迅速升高;去袋2 d后,随着果皮内花青苷的积累,抗氧化酶活性逐渐下降。脂氧合酶(LOX)的活性也与花青苷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LOX活性在果实着色前2—3周出现一次高峰,峰后随着花青苷的积累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2.
以茄子单性结实品系D-10、D-21 和非单性结实品系03-2 为试材,研究了自然低温对茄子子房(果实)发育过程中4 种内源激素,即生长素(IAA)、赤霉素(GA4)、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影响及其与果实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茄子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IAA、ZR 和ABA 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是在开花初期逐渐上升,并达到一个峰值,之后急剧下降,且子房(果实)发育前期的IAA、ZR 和ABA 含量均明显高于果实发育后期的IAA、ZR 和ABA 含量。日平均最低温度为14.3 ℃显著降低了果实发育后期(开花6 d 后)茄子不同品系的IAA 水平,但对果实发育前期IAA 含量的影响因基因型不同而异,可明显降低03-2 开花初期IAA 的合成。不同基因型茄子果实发育过程中GA4 含量对温度的响应无明显规律。温度对ZR 和ABA 含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果实发育初期,日平均最低温度为14.3 ℃不利于开花时ZR 的合成,但显著提高了D-10 的ABA 含量。茄子果实发育初期较高的IAA 和ABA 水平有利于果实发育和单性结实,而GA4 和ZR 可能与单性结实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花椰菜主要营养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分析了3种类型15个花椰菜品种的VC、蛋白质、人体必需矿物质元素、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粗纤维和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所有参试花椰菜品种的VC、蛋白质含量和钾含量普遍较高,其中VC含量在424~939mg·kg~(-1)(FW)之间,蛋白质含量在1.10%~2.99%之间,钾含量在1840.2~3509.8mg·kg~(-1)(FW)之间;3种不同类型花椰菜之间相比,VC、蛋白质、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钾、钠、磷、铜、铁、锰和锌的含量由高到低均为紫花菜松花菜紧花菜,粗纤维、钙、镁含量为松花菜紫花菜紧花菜;花青素只在紫花菜中检测到,且不同品种间含量差异十分明显;紫花菜和松花菜品种间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异度普遍高于紧花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日光温室基质袋式栽培番茄的施肥方案,以圣罗菲为试材,研究了4种施肥水平〔CK:经验型施肥量,F1:标准施肥量(参考以色列番茄营养液配方和施肥方案制定),F2:低于标准施肥量20%,F3:高于标准施肥量20%〕对基质袋培番茄的生长、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F2处理的番茄植株长势较好、最粗壮,植株生物量和单株果实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N肥和K肥的利用率亦高于其他处理,果实品质与其他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可以作为日光温室番茄基质袋培的推荐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5.
夏春华  蔡世英 《园艺学报》2004,31(3):343-346
 以安祖花(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为试材,探讨了环境条件对佛焰苞花青苷含量的影响及弱光下Ca2+ 、GA3,处理改善花朵品质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光照不足是导致花青苷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5.4 mmol·L-1 的CaCl2、1.16 mmol·L-1 的GA3,单独及复合处理均能有效地提高弱光下安祖花佛焰苞花青苷含量与花梗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通过钙调蛋白、RNA及蛋白质等的不同抑制剂处理,发现抑制剂均可抑制安祖花离体花梗CaM含量与PAL活性,讨论了Ca2+ 、GA3的可能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初步探讨了在‘越心’草莓(Fragaria × ananassa‘Yuexin’)茎尖离体培养再生植株中发现的稳定变异突变体着色差异的分子机理。分析结果显示,突变体与‘越心’在植株形态、始花期、始果期、始熟期、单果质量、平均株产、果形、风味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而突变体外果皮色泽较淡,L*值较高,a*值较低,H色度角值较大,颜色指数CIRG显著小,且果肉不着色(‘越心’果肉红色)。突变体果实总花青苷含量为‘越心’的13.2%,其中以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Pg3G)含量差异最大,突变体Pg3G含量仅为‘越心’的12.9%。花青苷合成途径结构基因FaF3H、FaCHS、FaDFR、FaANS、FaCHI、Fa3GT的表达水平在突变体中显著降低,这可能是突变体成熟果实花青苷水平显著低于‘越心’的直接原因。FaMYB10和FaMYB1在突变体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且FaMYB10在几个主成分中的特征向量绝对值均显著较高,进一步证实了MYB10是草莓成熟过程中花青苷合成的类黄酮或苯丙烷类化合物途径主要调节因子之一。提取叶片基因组DNA进行基于KASP标记的基因分型结果显示,74对KASP引物在‘越心’草莓及其突变体中的基因分型不存在差异。本结果初步证实突变导致参与调控花青苷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表达发生显著下调从而使花青苷积累显著减少,果实着色变淡。  相似文献   

17.
花色苷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及高抗氧化活性物质,具有优良的保健功效。与地上器官相比,块根、块茎等地下器官中的花色苷具有高含量、高产量、易储存等优点,是一种高效、稳定、易于利用的花色苷来源。彩色马铃薯、紫甘薯、紫淮山等植物地下器官富含花色苷,本文对植物花色苷特别是地下器官花色苷的合成及其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利用ABA、NDGA(Nordihydroguaiaretictic acid,NCED酶抑制剂)和氟啶酮(Fluridone)、乙烯利和AS6(3’-hexylsulfanyl-ABA,PYL-PP2C受体拮抗剂)处理‘巨峰’葡萄采后果实,分析果实硬度、花色苷、芳香挥发物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ABA可促进花色苷、可溶性固形物和香气挥发物形成,降低可滴定酸含量与果实硬度。NDGA、氟啶酮、AS6的效果与ABA相反。VvMYBA2、VvUFGT和VvEGS1的表达可促进花色苷的积累和芳香挥发物的形成,而Vv LAR1则减少花色苷积累。施加外源ABA,可促进果实内源ABA含量增加和VvOPR3、VvACO1和VvSUT11的表达;AS6处理也可增加内源性ABA含量,而NDGA、氟啶酮则相反。VvNCED1、VvCYP707A1、VvPYL8的表达与内源ABA含量基本一致,相比之下,AS6可下调V PYL8表达量。VvPP2C49的表达变化与内源ABA相反,AS6促进VvPP2C49表达。这些结果表明果实内源ABA含量影响花色苷、香气挥发产物的形成,促进果实软化和糖代谢。  相似文献   

19.
番茄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合成与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是果实成熟研究中的模式植物,在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种类与含量变化是影响果实着色和品质的重要因子,其相关研究也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番茄果实类胡萝卜素合成与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番茄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的种类、分布与含量,番茄果实在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规律,以及参与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关键酶和转录因子等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该热点问题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笃斯越桔叶片中矿质营养年周期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亚东  曲路平 《园艺学报》1990,17(3):185-190
作者采用叶分析技术对中国东北地区笃斯越桔矿质营养元素年周期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笃斯越桔叶片中各矿质营养元素的年周期变化规律具有一定模式,大多数营养元素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处于含量变化相对稳定时期。此期为笃斯越枯叶分析的最适采样期。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年周期变化规律与叶片中营养元素的年周期变化规律之间很少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