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4个品种和12个杂交组合F_1的11个性状进行相关遗传进度和综合选择指数的研究,结果表明:1、单株果数的直接选择较其它单株性状的间接选择效果好。2、株高和侧枝长的间接选择比含油率的直接选择效果好。3、应用选择指数方法进行选择能够克服对单一性状选择的不足,显著提高单株果重和含油率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们选用9个栽培红花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含油率选择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诸性状中,对含油率的影响以种壳率最大,其次是分枝高和株高。通过种壳率进行间接选择,可有效提高含油率。这3性状综合选择,对提高含油率的效果大于单性状相关选择的作用。采用分枝高、百粒体积、始花开花天数、种壳率4性状构成的选择指数对含油率进行选择时的效果最好。用该选择指数对9个参试品种评审结果表明,油酸李德是综合性状优良的最佳油用型品种,夫里奥和AC—1次之。UC—26和张掖无刺是综合性状最差的低含油率品种。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用9个栽培红花品种为材料,研究种子产量的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小区种子产量的遗传力、遗传进度都很低,直接选择效果差,通过相关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其效亦不好.根据大多数选择指数方程对小区种子产量进行选择的遗传进度(86%),比进行直接选择或通过相关性状进行间接选择时的为快,选择效果较好.百粒重和单株粒重是决定小区种子产量的两个关键性状,单株无效果球数亦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时应重视.用选择指数对供试的9个品种评审结果表明,单选无刺是综合性状优良的高产品种,B—54是综合性状最差的低产品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估算了花生11个性状的遗传进度和选择指数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性状间遗传力存在较大差异,应据此掌握各世代不同性状的选择标准。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选择很重要,单株结果数是相关选择的关键性状,选择饱果数多、侧枝长的材料对单株产量也有一定的改良效果,选择时应予以重视,而百果重、百仁重不是产量的限制因素。花生育种应用选择指数方法进行综合选择比对单株产量单一性状直接选择的效率提高23.22%,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5.
旱稻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义遗传力、遗传相关、遗传进度和选择指数等几个方面,分析了57份旱稻品种的株高、有效穗数、主穗长度、主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粒重和剑叶长/宽7个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潜力和选择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剑叶长/宽、单株粒数、主穗长度、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较高,有效穗数、单株粒重的广义遗传力偏低;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有效穗数3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变幅较大,在该群体中对这3个性状进行选择的潜力较大;产量性状中的单株粒数和千粒重与单株粒重本身均有一定的遗传潜力,预期遗传进度也较大,特别是单株粒数的预期遗传进度较大;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千粒重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正相关,主穗长度与有效穗数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负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单株粒数和千粒重来间断增加单株产量;用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千粒重和有效穗数构成的选择指数进行综合选择,相对效率高达219.34%,比直接选择单株粒重提高了119.34%,显著高于对单株粒重的直接选择,因此采用这个指数对单株粒重进行间接选择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两个杂交组合的260个株系为材料,研究了花生育种应用选择指数的问题,建立了含有单株产量、单株果数,单果重、饱果数和总分枝数五个不同性状组合的31个选择指数,分析了各性状对产量选择遗传进度的作用和重要性。结果指出,单株产量在花生的后代选择中是第一个重要经济性状,但必须重视单株果数和单果重两者的协调一致。逐项选择法、选择指数法和独立淘汰法三种不同选择方法的选择效率比较结果,选择指数法最为有效。选择指数法可用一个“值”,对产量和其它与产量有密切关系的性状进行综合评定,它无论在理论预期进度上还是在实际进度上都比对单株产量单一性状进行直接选择有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珍珠豆型花生产量和含油率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早期辨别杂交组合的优劣,本文对珍珠豆型花生产量和含油率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单株果重、单株果数、单株仁重、含油率这四个性状在组合间存在着真实差异,亲本性状水平越高,其一般配合力也越高,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互有高低的双亲有互补作用,两个一般配合力效应值皆高的亲本,其特殊配合力并非就高,两个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低的亲本,其特殊配合力也不一定最低,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皆高的组合才是产量和含油率均高的组合。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6个粳稻杂交组合F2代6个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遗传参数、通径分析及选择指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世代对每穗粒数、有效穗数、单穗重及单株谷重进行综合选择,对产量的遗传进展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6个粳稻杂交组合F2代6个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遗传参数、通径分析及选择指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世代对每穗粒数、有效穗数、单穗重及单株谷重进行综合选择,对产量的遗传进展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Sakrand棉花研究所用5个陆地棉品种进行了一项研究,以观察单株籽棉产量与其它经济性状,例如单株棉铃数、单株果枝数和株高之间以及单株棉铃数与株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棉铃数、果枝数和株高等性状与单株籽棉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还发现除伦卡特—57以外的所有品种,其单株棉铃数与株高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6个普通亚麻品种为材料,进行工艺长相关性状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5个相关性状对工艺长度影响大小顺序为: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千粒重>株高>主茎分枝数。降低单株粒重是提高工艺长度的主要途径。在千粒重、单株粒重相对稳定的类型中,选择植株较高、单株粒数较多者,或在株高、单株粒数相对稳定的类型中,选择千粒重较高者是提高工艺长度的重要途径。减少主茎分枝数亦可有效提高工艺长度,但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2.
大豆区试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河南省大豆区试品种为材料,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大豆的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性状是单株粒数,其后依次为株高、百粒重、单株粒重、单株荚数、主茎节数、底荚高度、有效分枝数。株高、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为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品种选育中,对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进行选择时,要优先考虑选择植株高大、籽粒大、结荚相对较多的单株。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9个栽培红花品种为材料,进行了红花籽实含油率相关性状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种壳率是影响籽实含油率的首要因素,分枝高和株高次之。这3个性状两两间的互作效应大于单一性状对含油率的影响。对含油率的决定程度,以分校高与种壳率的互作效应居于首位。百粒体积和每果粒数保持相对稳定,降低种壳率或分枝高度,可有效提高含油率。其它性状不变,选择植株较高者,是提高含油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红花种子产量相关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9个栽培红花品种为材料,进行种子产量相关性状通径分析。结果表明,9个相关性状对种子产量影响的顺序:单株粒重>单株无效果球数>株高>平均每果粒数>开花期>一级分枝数>百位重>单株有效果球数>单株粒数。降低单株无效果球数是提高种子产量的主要途径。在百料重、一级分枝数、单株无效果球数相对稳定的类型中,选择植株高大的材料,是提高种子产量的重要途径。开花期、单株有效果球数、单株粒数通过株高进行间接选择,亦是提高种子产量的重要途径。选择单株有效果球数多的材料,或在百粒重相对稳定的类型中,选择平均每果粒数多者,亦可提高种子产量。在单选单株粒重高的材料,可能会因为其他相关性状的变化而导致减产。因而两两性状间的互作效应对种子产量的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5.
张国栋  王金陵 《大豆科学》1989,8(2):123-128
本文研究了大豆种间杂交(G. max×G. gracilis, G. max×G. soja)后代的遗传力、遗传进度。结果表明:种间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基本上与栽培种内品种间杂交相类似,可利用类似于处理栽培品种杂交后代的方法处理种间杂交后代;种间杂交后代的遗传进度较大,选择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大豆品种生物学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张玉革  胡绪彬 《大豆科学》2004,23(3):178-183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10个大豆品种在沈阳地区种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可通过主成分分析归纳成单株个体因子、株形因子及致病虫害因子3个主成分;聚为3类后,每一类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差异极显著,高产品种一般具有较多的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生育期相对较长,株高和主茎节数的数值相对较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是用于区域大豆品种筛选的十分有效的统计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普通亚麻的9个品种为材料进行种子产量相关性状通径分析。结果表明,7个相关性状对种子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株高>工艺长度>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结实果数>千粒重>主茎分枝数。千粒重相对稳定的类型中,选择植株较高、单株粒数较多者,是提高种子产量的主要途径。降低工艺长度也是提高种子产量的重要因素。在植株较高、单株粒数较多的类型中,选单株粒重较高、单株结实数和主茎分枝数多的材料可有效提高种子产量。在其它性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选择千粒重高者也可提高种子产量,但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8.
研究结果表明:春大豆秋播各性状的测量值变小,变异率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分枝荚数>分枝数>结荚节数>株高>单株荚数>每荚粒数>主茎节数>茎粗>主茎荚数>百粒重;亲本来源不同的组别间,以及亲本来源相同的不同株系间,上述性状的变异率存在较大差异;出苗至开花日平均温度直接影响单株产量,而且还通过株高、单株荚数和粒数间接影响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19.
荫蔽对大豆主要性状的影响及大豆耐荫性鉴定方法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模拟间套种的荫蔽条件,设置不同的遮光处理,研究荫蔽对大豆13个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结荚期株高、收获期株高、最低结荚高度、结荚期生物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和百粒重等8个性状发生显著变异,变异与荫蔽程度极显著相关,其中,前3者为正相关,其余5性状为负相关;结荚节位和主茎直径变异极显著,分枝数变异显著,但与荫蔽程度相关性不显著;主茎节数和单株瘪荚数变异不显著。选择受荫蔽影响显著且与荫蔽相关性显著的株高、最低结荚高度、结荚期生物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7个性状为指标性状,以综合耐荫系数为指标,采用综合方法评定大豆种质的耐荫性,将耐荫性鉴定级别划分为五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